首页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专题首页 | 案例城市:双流县 | 慈溪市 | 扬中市 | 开原市 | 绥芬河市 | 霍林郭勒市 | 南安市 | 滕州市
  绥芬河市:
注:本页内容为中国中小城市网版权所有,任何网站或印刷品不得复制或镜像,盗用必究!
 
 

提升城镇化水平 建设现代化沿边城市

——绥芬河市建设现代沿边城市加快科学发展纪实

    绥芬河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东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接壤,边境线长27公里,距滨海边疆区首府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210公里,距远东最大的自由经济区纳霍德卡270公里,西距黑龙江省哈尔滨市460公里。全市辖区面积460平方公里,总人口16万,下辖两镇。绥芬河市于1975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省辖计划单列市。1988年被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通贸兴边实验区。199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首批沿边扩大开放城市。1999年经中俄两国政府外交换文批准设立中俄互市贸易区。2009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黑龙江绥芬河综合保税区”。
    近年来,绥芬河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把握黑龙江省建设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和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的有利机遇,充分利用区位、通道、人文等优势,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全力推动对俄经贸合作战略升级,外向型经济十分活跃,走出了一条以开放促开发的特色发展之路。对俄贸易进出口额连续多年占黑龙江省的1/3。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人均储蓄存款、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多项指标位居黑龙江省前列。先后荣获“中国木业之都”、“中国商贸名城”、“中国和谐城市”、“跨国公司最佳投资城市”、“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市)”等称号,被国家确定为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特色发展之路18个典型地区之一。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76.6亿元,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实现5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2.2亿元,财政收入10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60.5亿美元,口岸过货744万吨,接待旅游进出境者44.8万人次,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1940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187元。
一、精心谋划口岸发展,科学定位现代化沿边城市
    一个城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首先要认清市情,其次是科学定位。近年来,绥芬河市坚持以沿边开放为主线,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扩大口岸影响为切入点,高起点谋划口岸城市发展方向。
(一)打造沿边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和枢纽站
    绥芬河是绥—满铁路的东端起点,向东直接连接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铁路,借助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海参崴、纳霍德卡和东方港三大港口,可辐射到日本、韩国;向西通过滨—绥铁路和301国道,可延伸至牡丹江、哈尔滨等大中城市。拥有公路、铁路两个国家一类口岸,过货、过客能力分别达到1100万吨和150万人次。近年来,绥芬河被海关总署指定为“内贸货物跨境运输”唯一出境口岸,成功开通了由哈尔滨—绥芬河—海参崴—日、韩等国及国内沿海港口的陆海联运大通道。2009年9月,中俄两国政府签署了《中国东北地区同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合作规划纲要》,绥芬河成为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的重要节点城市和东北振兴的重要口岸。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提升沿边开放”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黑龙江时的重要指示,绥芬河正在充分利用地处东北亚腹地中心的区位优势,全力打造我国沿边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和枢纽站,为构建绥满经济带发挥更大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二)打造现代化国际商贸旅游名城
    绥芬河作为重要的国际通商口岸已有百年历史。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曾有日、韩、美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商人云集于此,各国的旗帜在绥芬河上空飘扬,时称“旗镇”和“国境商业都市”。改革开放以来,中俄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互补性和差异性更加明显,为绥芬河沿边开放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方面可以利用俄罗斯的丰厚资源和国际铁路联运优势,大力开展能源资源类商品进口贸易和加工贸易;一方面可以把握俄罗斯轻工产业不发达、民用商品匮乏的市场机遇,大力开展农副产品、轻工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贸易,吸引俄罗斯游客来绥芬河购物旅游。综合各项优势,绥芬河逐渐形成了以对俄合作为主导,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以商贸旅游产业为重点,全方位、多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成为祖国边境线上独具魅力的口岸名城。
(三)突出城市发展的“中俄特色、山城特色、生态特色”
    绥芬河辖区面积小,整体地貌呈东、北高,西、南低,平均海拔600米,山地占总面积的85%,森林覆盖率为76%,冬暖夏凉,气候宜人,是名副其实的边境山城和避暑胜地。绥芬河城市总体规划在综合权衡城市空间的有限性,对外开放的实效性和居住环境的宜居性等基础上,重点突出“中俄特色、山城特色、生态特色”。在规划理念上,坚持“精雕细刻”,突出精、特、美,打造特色精品城市。在建筑风格上,坚持中西合璧、百花齐放,体现绥芬河多元化、包容性的口岸风格。在空间布局上,坚持城市轮廓线与山体轮廓线相结合,体现高处高建、低处低建、错落有致的山城风格。在景观设计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城市绿化与自然生态融为一体,构建“青山、碧水、蓝天、绿地”的城市景观格局。
(四)打造黑龙江省整县(市)推进城市化的示范市
    绥芬河市下辖绥芬河镇和阜宁镇,11个行政村,其中城中村有6个,农村总人口仅7600人,城市化率达到87%,三次产业结构为0.7:16.4:82.9,具备全域实现城市化的良好条件。2009年10月,黑龙江省委吉炳轩书记到绥芬河考察,提出“绥芬河要在三年内基本实现城市化”。绥芬河市针对本地农民少、经济条件较好的实际情况,对原有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安排进行完善和提升,制定了《绥芬河市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2010-2012年工作规划》。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总的思路是:以构建和谐幸福城市为目标,对11个行政村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分步实施,构建新型城乡形态。力争利用三年时间,通过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益设施建设标准,推进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增强城市主体推动作用,增强口岸、园区和产业带动作用等有力措施,逐步建立起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城乡各种要素双向流动和互补,根本上转变农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城市和农村、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使“农村社区”真正融入城市,让更多的农民享受到城市化的成果,打造黑龙江省整县(市)推进城市化的示范市。
二、强化特色产业支撑,增强城镇化发展内涵动力
    加快产业化进程是提升城镇化水平的根本动力。近年来,绥芬河大力培育发展口岸特色主导产业,开创了以产业化支撑城镇化的良好局面。
(一)大力培育发展外贸业
    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着力提升沿边开放水平,推动对俄经贸合作战略升级,实现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带动城市整体实力全面提升。目前,全市具有进出口业务的企业达到410家,进出口额超1亿美元企业7家,超千万美元66家。进出口商品品种不断丰富,出口商品主要以服装、鞋类、旅行用品及箱包、纺织纱线、机电产品、农副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家具、塑料制品、汽车为主。进口商品以原油、成品油、原木、化肥、油品、纸浆、铁矿砂为主。对俄境外投资项目97项,涵盖森林采伐加工、矿产资源开采、种植养殖、制鞋、商场酒店等领域。2010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60.5亿美元,占黑龙江省的24%;对俄贸易进出口额26.3亿美元,占黑龙江省的35.1%;口岸过货实现744万吨,占黑龙江省的83%。
(二)大力培育发展旅游业
    全市有旅行社30家,旅游从业人员1000余人。先后开辟了赴海参崴、莫斯科、堪察加、萨哈林等地的出境游和赴大连、北戴河、北京、三亚等地的国内游。2010年,接待进出境旅游者44.8万人次,同比增长12.3%。旅游外汇收入实现7743万美元,同比增长11.3%。多年来,绥芬河市从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品推广和强化行业管理等方面入手,加大投入,提升形象,推动了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加快景点景区建设
    中央森林公园休闲产业发展规划启动实施,中共“六大”暨绥芬河秘密交通线纪念馆工程即将开工建设。国家森林公园、国门风景区等景点景区建设加快推进。开发建设俄罗斯风情园,打造以展现俄罗斯饮食文化、民族歌舞、手工艺制作为主题的景点景区。
    2叫响旅游特色品牌
    整合国内旅游资源,延长旅游线路,打造清凉避暑游和北国冰雪游。针对俄罗斯游客特点,挖掘医疗资源,推出传统中医保健等旅游产品,以康复度假的形式,为俄罗斯游客提供医疗保健服务游。
    3、加强产业扶持力度
    积极组织旅游企业参加国内外大型旅游交易会,开辟国内外中心城市客源地。研究制定旅游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出台了《旅游业发展奖励办法》,促进了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建立完善中俄对话协商机制,旅游者通关效率和出入境班车运力大大提高。建立联动协调机制,完善旅游、工商、旅游协会、旅游企业共同参与的监督体系,规范了企业经营行为。进一步加强旅游市场整顿,强化行业管理,不断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三)大力培育发展进出口加工业
    通过“进口抓落地,出口抓加工”,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层次显著提升,城市活力和竞争力持续增强。先后引进了中国木材行业航母-大亚集团、地板生产领军企业圣象集团,引导三峡木业、友谊木业等重点工业企业开展技术革新,开发终端产品,申请商标品牌,逐步摆脱了低端粗放型的发展模式。有效利用对俄出口机电产品市场优势,引进了山东浪潮集团投资建设照明器材、手机、电脑生产基地。服装和食品加工领域品牌建设得到切实增强,山珍产品企业“维多宝”和裘皮制造企业“佳俊威”先后成为黑龙江省著名商标品牌。全市现有加工企业354家,产品有10大类50多个品种,包括实木家具、实木地板、集成材、人造板等,主要销往日韩、欧美等国际市场和北京、西安、福建等国内市场。
(四)大力培育发展商贸金融业
    商贸业是绥芬河市开放型经济最活跃和最具有代表性的特色产业之一。绥芬河以构建科学合理的商贸业结构体系重点,不断提升商贸业的层次和水平。目前,全市商场总面积达到60万平方米,其中1万平方米以上商场15个,年交易额120多亿元人民币。开辟形成了服装鞋帽、日用小百、五金家电、建筑装饰材料、木材集散、果菜肉类、俄货商品等七大专业市场。特色经营、错位发展的市场格局基本形成,旗镇街主要经营俄货商品,吉利大厦主要经营裘皮,国贸城主要经营国内品牌商品,海天和青云市场定位在对俄批发,迎泽和博发市场定位在建材销售。台湾国际商贸中心、中俄国际商贸城和奥特莱斯国际品牌折扣商城等一批专业化市场的签约入驻,将进一步改善购物环境,提升购物品味,增强城市吸引力和凝聚力。发挥金融服务业的保障作用,以拓宽融资渠道和扩大融资规模为重点,大力引进各类银行和股份制金融机构设立分支机构,除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外,农业发展银行和龙江银行相继入驻,形成了与城市功能相适应的金融服务市场。积极发展地方性金融服务机构,组建了海融城投公司,新开办2家小额贷款公司。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和手段,研究开发多样化的金融产品,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为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2010年,金融机构存款余额98.7亿元,贷款余额38.3亿元,国际结算量27亿美元。
(五)大力培育发展特殊功能园区
    黑龙江绥芬河综合保税区于2009年4月21日经国务院批复设立,是目前我国开放程度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具有国际中转、国际配送、转口贸易、商品展销、进出口加工等功能,重点发展投资机电产品、数码产品、医疗器械、品牌服装和鞋类等产业。目前,保税区已实现常态化运营,德国、摩尔多瓦等国外企业和国内大型IT、物流企业入区发展。中俄绥芬河跨境经贸合作区位于国境线两侧,由中俄两国共同开发建设,规划面积4.53平方公里,其中中方1.53平方公里,俄方3平方公里,中俄双方已累计投资14亿元,重点发展国际贸易、商贸会展、旅游休闲、现代商务服务等产业。2009年被商务部列为推进中俄跨境经贸合作区建设试点。边境经济合作区于1992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是全国14个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之一,重点发展边境贸易、跨国经济合作、进出口加工等产业,目前入区企业近400家,从业人员近15000人。境外加工园区先后在俄罗斯远东地区辟建了米哈依洛夫卡、跃进和新北方等3个境外工业园区。其中,跃进工业园年制鞋能力达到1200万双,并与吉林森工集团合作建设年产80万平方米地板表板项目。
三、提升城市整体功能和品位,增强城镇化发展魅力活力
    以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为目标,始终坚持城市建设高标准、精品化,促进城市文化高品位、多元化,实现城市管理高效能、人性化。
(一)以构建经济主轴线为核心,全力推进现代化物流体系建设
    近年来,绥芬河市抢抓发展机遇,推进以301国道和滨绥铁路为主的经济主轴线扩能升级。2008年,紧抓国家投资四万亿扩大内需的机遇,积极争取铁道部将牡—绥铁路扩能改造项目列入了2009年拉动内需12个短平快项目,并提升为时速200公里的高等级新双线电气化铁路项目。该项目2013年运营后,绥芬河至哈尔滨仅需2个半小时,过货能力将提升至5000万吨。同年,按照省委、省政府“夺取全省公路建设三年决战全面胜利”的战略部署,积极推进所辖地区高速公路的动迁和建设工作,牡丹江—绥芬河高速公路今年将全线通车。2009年,为进一步增强沿边开放交通枢纽作用,积极谋划建设4C级机场。目前,该项目已经列入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项目选址已经完成,正在推进飞行设计工作,机场建设运营公司已经成立。通过一系列物流项目建设,绥芬河市立体式的大交通战略格局逐渐形成。
(二)以丰富城市内涵为核心,全力推进文化名城建设
    近年来,绥芬河市深度挖掘文化内涵,用故事点缀城市,用文化促进开放。充分挖掘1902年中东铁路开通这一亮点,塑造具有百年历史的边境口岸。相继修缮了东正教堂、原俄国领事馆等一批具有异国风情的历史建筑物。2005年,原国家总理朱镕基视察绥芬河时题词“百年口岸”。2007年,以出生于绥芬河的中俄混血姑娘嘎丽娅在二战时期代表苏联红军劝降侵华日军英勇牺牲的故事为主题,致信时任俄罗斯总统普京,普京总统亲笔回信并为绥芬河题词“俄中友谊就是相互理解、信任、共同的价值观和利益,我们将铭记过去,展望未来”,并委托俄驻华大使拉佐夫亲自送达。俄罗斯副总理茹科夫、二战将军、老兵以及游客都纷纷为嘎丽娅雕像献花致敬。近年来,以两国互办语言年、国家年为主题,相继开展了中华民俗灯展、中俄千名妇女儿童手拉手活动、万名俄罗斯友好使者游绥芬河活动等,在中俄两国引起了强烈反响。城市文化内涵尤其是中俄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使绥芬河国际知名度大幅提高。先后以中国唯一城市代表,在俄罗斯参加了莫斯科国际市长论坛、国际青年文化联欢节等重要活动,绥芬河也被誉为“中俄友谊城”。2009年,中国共产党和统一俄罗斯党每两年召开一次的最高会晤论坛——第二届中俄政党论坛在绥芬河成功召开,两国副部级以上领导38人出席会议,30多家国内外媒体全程跟踪报道,王岐山副总理高度评价,“绥芬河市在中俄友谊关系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又是新时期中俄边境蓬勃发展的象征”。
(三)以加快城市化进程为核心,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1、加快中心城区建设
    实施城市中心西扩战略,以组团形式开发建设了西城区组团三、组团四等一批重点项目,城区面积扩大到24平方公里,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大。累计完成投资9.54亿元,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
    2、完善公共基础设施
    “十一五”期间,完成了21条主要道路建设工程,新华街立交桥、通天路环形桥相继建成通车,全市道路面积达到226万平方米。开工建设五花山水库,库容量达到8266万立方米,可满足40万人用水需求,多年来一直困扰城市发展的用水难题将彻底解决。实施亮化绿化工程,城市亮化率达到7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59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9%。先后荣获“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和“全国卫生城”称号。
    3、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2009年11月谷盈新邨被批准为黑龙江省级重点示范村,规划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在建筑风格上充分展示自然景观和现代乡村风格,坚持村庄绿化与周围山体、农田融为一体,突出人与自热和谐发展的主题,并设置公共绿地、亭台、叠水等园林设施。目前,该社区一、二期工程包括70栋平房、12栋小二楼及幼儿园、超市等配套设施建设全部完成。
(四)以建设现代文明城市为核心,高标准经营管理城市
    1、完善城市管理机制
    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广大市民热爱和保护公共环境的意识。开通市长热线、市长信箱、建议直通车、“民心网”,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在全社会营造“人民城市人民管”的良好氛围。启动了商场、宾馆、酒店“三优”文明示范窗口活动,开办“三优”(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广播直播栏目,等等。在行政审批上不断精简程序、规范流程,凡是窗口单位均实行一次性告知清单制度。加强对供电、供热、供水等公共服务行业的监督指导,提高银行、邮政、电信等窗口单位的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
    2、规范城市管理秩序
    从严从快查处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案件,对涉案人坚决予以停职、停薪、不提拔、不评优。倡导低碳经济,加大节能减排和环境执法力度,对违法排污企业和超标排污企业进行严肃处理。深入实施“涉外服务环境整治”行动,创新服务外国人机制,加强对外币市场和从业商户管理,开通了俄语110,坚决打击欺诈外国游客、无照经营等违法行为,有效保护了外国人合法权益,得到了市民和俄罗斯游客的广泛赞誉。
    3、创新城市管理模式
    2007年,以数字政务、数字商务、数字生活三个板块为体系,提出建设“数字绥芬河”,运用先进的数字技术运营管理城市。数字政务重点建设行政绩效考核系统、政府协同办公系统、一站式审批系统和城市立体监控系统,实现机关办公无纸化、干部考评透明化、审批程序便利化、视频布控现代化,以上系统已经全部投入使用。数字商务重点建设中俄电子商务平台和俄罗斯标准馆,主要用于规范对俄出口贸易,网上一次性完成进出口流程和掌握俄罗斯行业标准。俄罗斯标准馆掌握了2000余个俄罗斯行业标准,涵盖石油化工、建筑、纺织、食品、电子技术、农业林业等相关行业,为国内企业开拓俄罗斯市场提供了准确的行业标准信息。数字生活重点建设四网合一、数字媒体、数字社区和市民一卡通等项目,提升政府公共管理服务水平,推动市民生活现代化、便捷化。目前,市民一卡通已经发卡运行,可用于交纳水、电、汽、电话、有线电视、网络、医保、公交等公共事业费用和餐饮、娱乐、购物等小额消费支出,实现“一卡在手、畅游边城”。
四、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建设,增强城镇化发展保障能力
    坚持做到城乡经济发展同步,公益设施建设同步,社会保障同步,使村民与市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
    1、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通过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城乡一体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了五年翻一番,由2005年的8280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18018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基本实现五年翻一番,全市农村集体积累达到10651万元。以木材加工业和外向型农业为主导的农民就业取得显著成效,共转移农村劳动力近2600人,其中输出劳务出国务工400余人。大力培育农村特色经济,新建高效节能日光温室1万平方米、智能联体温室4000平方米;规划建设了占地2.9万平方米的木耳产业园区,农村产业设施得到极大改善。
    2、统筹城乡公益设施建设
    坚持公益事业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实现现代城市与现代农村和谐相融。近年来,建设了61.2公里的通村公路、50.1公里的大外环路和14.4公里的村内巷道,全面实现了城乡通、村村通和村内通。目前,农村家庭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100%,电话普及率达到80%,自来水使用率达到95%,80%的村庄拥有休闲绿地、景观广场、“活动之家”和图书阅览室。
    3、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完善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逐步与城市社会保障制度接轨,加快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全覆盖。目前,绥芬河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统一标准,每人每月340元,在黑龙江省标准最高。在全省首批开展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在全国率先将外来常住人口纳入医疗保险范畴,参保率均达到98%。全市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标准提升至每人每年194元,参合率达到99%。被列入全国首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城市,参保率达到99.7%。以就医、就学、就业为重点的特困户救济、困难户扶贫、五保户供养、受灾户补助等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全面建立,年投入救助资金100余万元。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投入农村子女教育补助100余万元,小学经费标准每人每年达到390元、中学达到47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