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城市:海城市 | 迁安市 | 庄河市 | 郫县 | 安宁市 | 厦门市海沧区
 首页 > 迁安市:
注:本页内容为中国中小城市网版权所有,任何网站或印刷品不得复制或镜像,盗用必究!
 
 

把握四个着力点 推进新型城镇化

——迁安市统筹推进城镇化加快科学发展纪实

    迁安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总面积1208平方公里,总人口72万, 共辖19个镇乡、1个城区街道办事处,是一个半山区县级市。作为一个依矿而兴、依钢而起的典型资源型城市,迁安自“七五”以来依靠资源优势实现了较快发展,综合经济实力连续8年位居河北首强。近年来,迁安坚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区域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来抓,着力把握四个关键,努力探索一条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75.8亿元,同比增长15.2%;实现全部财政收入78.2亿元,同比增长37.4%,一般预算财政收入30.8亿元,同比增长41.8%。
    一、以制造业转型为引领,打造产业新城
    新型工业化是推进城镇化最主要、最根本的动力,充满活力的产业是撬动城镇发展的支点。作为重化工业城市的迁安,在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进程中,按照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坚持结构调优、产业升级、创新驱动,做好五篇文章(整合、延伸、循环、提升、拓展),构筑三足鼎立(以精品钢铁、装备制造、现代物流为支柱)、两翼齐飞(以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和文化旅游业为驱动)的新型产业发展格局,着力构建支撑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迁安特色现代产业体系。
    在产业聚集上谋求突破,打造高质优越的产业发展平台。按照“板块式布局、链条式集聚、循环式生产、集约式发展”的思路,着力实施大园区战略,推动产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城镇集中,加快打造产业板块的航母、区域经济的增长极。立足产业互联、要素互融、设施共用、信息共享,在全市重点谋划建设了西部先进制造业工业聚集区、东部现代装备制造业产业聚集区、北方钢铁物流产业聚集区等三个省级产业聚集区和一个曹妃甸迁安临港产业园,成为全省唯一同时拥有三家省级聚集区的县(市)。投资近百亿元,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配套完成了四大园区的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集聚区为产业链式集群、集约发展拓展了空间,特别是规划面积60.8平方公里的西部先进制造业工业聚集区,重点发展精品钢铁、重型装备制造、化工建材等产业,着力打造钢铁生产与煤化工、建材、能源等相关行业以及社会生活共享资源、互为排放物治理、互为二次资源循环利用的河北首批千亿元生态工业聚集区,入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4家,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就有36家,22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在建项目正在加快实施;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的东部现代装备制造业产业聚集区,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生物医药等产业,园区内已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1家,31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在建和谋划项目正在加快推进;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的北方钢铁物流产业聚集区,重点发展现代钢铁物流,作为全省向国家申报的5个园区之一,一批行业龙头企业项目已经落户;曹妃甸迁安临港产业园,重点发展港口物流、大型装备制造、盐化工、煤化工、石油化工业,首期造地10平方公里,具备招商条件,力争用5年时间打造成迁安“借港出海”的重要门户。
    在大产业培育上谋求突破,努力培育产业发展新优势。按照“依托钢、延伸钢、不唯钢”的思路,打造大链条、实施大项目、培育大企业,打造产业支撑。一是做强做优精品钢铁。按照“控制总量、淘汰落后、联合重组、技术改造、优化布局”的思路,九江线材等5家地方民营钢铁企业以“渐进式股权融合”模式顺利加入河北钢铁集团实现整合重组,提高了产业整体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谋划实施了22个钢铁链条延伸项目,首钢迁钢120万吨冷轧硅钢、思文科德80万吨铸轧硅钢20万吨镀锡板、祥燕100万吨管材等十几个精品钢铁项目加快实施,铁、钢、材的配套水平不断提高,冷轧硅钢、汽车板、高档管道钢、家电板等高端产品将成为主导产品,迁安钢铁产业正在实现由低端到高端、由初级到精品的脱胎换骨式发展。二是做强装备制造业。围绕耗钢产业引入冶金设备、工程机械、矿山设备和铸造业等领域的133家现代装备制造企业,随着投资15亿元的首钢重型矿山设备制造基地项目的实施、柳工集团的成功引进、徐州重工集团投资60亿元的北方工程机械制造基地项目的顺利推进,以及三一重工区域再制造中心加快建设,装备制造业年增加值将达50%以上,一个北方装备制造业基地将快速崛起。三是做大现代物流业。随着总投资3.5亿元年装卸能力超过1000万吨的中铁联合物流基地项目一期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全国物流业龙头浙江物产集团投资30亿元的北方钢铁供应链物流基地项目的加快建设和全国行业排名第二的天津物产集团投资10亿元的迁安综合物流中心项目的成功签约,一个辐射三北、面向国际的物流大格局正形成。四是加快传统产业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江苏华尔润建材优质浮法玻璃项目、秦皇岛耀华玻璃公司低辐射镀膜浮法玻璃项目的建设,使玻璃产业渐成规模;正元集团与包装巨头、世界500强—芬兰斯道拉·恩索公司实现战略合作,投资44亿元的正元文化产业园项目已经开工建设,全国最大的彩印包装基地正在形成,传统产业竞争能力不断提升。百善药业、葵花药业、北京英诺特生物制药和天圣制药的不断集聚,使生物医药产业获得空前发展;投资100亿元的中国动漫集团龙山动漫文化产业园、投资80亿元的第四代城市综合体—天洋城、投资40亿元的迪信通华北总部、投资20亿元的香港赛伯莱长城国家公园等项目,使电子信息、休闲农业、文化旅游等产业不断壮大,战略新兴产业的“马太效应”正在显现。
    二、以大城区建设为核心,打造全域新城
    城市化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和产物,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反映了这一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而合理的城市化的进程又会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作为全省县域经济的排头兵,迁安按照全域城镇化的思路,瞄准建设“魅力钢城、绿色迁安”的目标,精心组织实施大城区战略,坚持把迁安城市发展放在京津冀、环渤海区域规划的大格局中,着力建设融历史之韵、山水之秀、文化之魂、现代之气、文明之风于一体的品质靓城。
    全域规划,优化城市发展格局。坚持把1208平方公里市域面积作为一个整体,全域统筹规划,把城乡空间布局、产业布局和土地利用规划“三规合一”,按照“用不平衡发展打破发展的不平衡”理念,根据市域资源分布和产业发展现状,将全市西部马兰庄、杨店子等7个镇乡定位为重点开发的新型工业化区,中部和南部迁安镇、野鸡坨等3个镇定位为优化开发的生活服务区,东部和北部杨各庄、大崔庄等9个镇乡定位为限制开发的农业生态区三大主体功能区,以中心城区为龙头、以功能片区为支撑、以中心城镇为基础、以农村社区为依托、以绿道为连接,推进产业集群崛起和城乡发展的良性互动,实现城乡有机融合,不断加快推进全域城镇化进程。
    产城互动,拓展城市新的发展空间。遵循城市功能与产业发展匹配、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融合的原则,将城市划分为15平方公里的现代化标志区、49.6平方公里的滦河生态休闲区、12平方公里的右岸新城三大城市板块,明确了建设金融服务、教育培训、体育会展、消费购物、休闲养生、游客集散六大区域性功能中心集群的定位,重点发展高端服务、文化会展、商务中心、养生养老、体育健身、休闲娱乐、总部经济、产业研发、高端地产、会议论坛等产业,在城市经济引领下,实现城市能量等级的大提升。规划建设了占地70亩的金融街,现有金融机构7家,随着行业巨头浙江物产总部入驻,一些新的金融机构正大举跟进。在原有医疗设施基础上,投资14亿元打造医疗养生中心,通过与北京著名医院合作,辐射服务唐秦(唐山和秦皇岛)及周边地区。河北联合大学迁安学院已正式招录新生入学,河北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奥体中心正在加快建设。中国首座第四代城市综合体已经开工,四五家五星级酒店也正在建设之中,迁安现代中等城市服务体系已初具规模。坚持中心城区、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联动发展。按照“一个主城区、三个城镇组团、38个新型农村社区、48个特色保留村”的城乡空间布局规划,以绿道为统领,以新民居建设为突破口,把新型农村社区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和农村发展的增长点,综合考虑交通条件、历史沿革、生态环境、居住习惯等因素,采用城镇带动型、园区辐射型、特色产业型、村庄合并型等建设模式,分期分批将行政村整合为新型农村社区。目前,已累计拆迁改造34个村,滨河社区、松护新村等一批新型农村社区加快建设,省级新民居示范村达到106个,呈现出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的态势。
    以人为本,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一是全面实施旧城改造,进一步拓展城市空间。自2010年以来,先后实施了“四点八村”(四个安置区,安置八个村居民)组团式城中村改造开发、南部市区5个村庄拆迁、西李铺滦河行洪区5个村庄拆迁等攻坚战,投资23亿元的安置楼工程已于2010年10月全面开工建设,“四点八村”安置楼已开始入住。两年来,累计拆迁改造29个村、9246户,搬迁3.5万人,相当于动迁了一个中等规模的镇乡,不仅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更使城市的一块块“补丁”变成了“锦绣”。 大力实施城市拆迁和改造,置换城市建设用地,累计完成拆违拆迁面积142万平方米,全部用于城市商贸设施建设、停车场等公益设施和绿地建设,解决了城市发展空间不足、公益设施缺乏的问题。通过对原市委、招待所、交通局、迁安镇信用社等处于市区繁华路段的行政单位进行搬迁,共腾出建设用地113亩,整理后进行商业开发,形成了以兴安大街为轴线的中心商业街,年销售收入达20亿元,已成为拉动市域商贸服务业发展的龙头。二是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完善城市路网体系,实施惠兴大街、惠安大街、丰庆路等新建道路工程,城市道路总长达191.5公里。加快供水、供热、供气等配套设施建设,启动实施水源井迁建及配水管线工程,完善城市供水体系,城区日供水能力6万吨,城区自来水用户普及率100%,水质达标率100%;城市集中供热总面积达81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普及率约为100%。
    彰显特色,提升城市发展品位。建设“两轴”标志景观,在双子楼、天波国际酒店、广电传媒大厦等现有标志性建筑的基础上,加快奥体中心、市民服务中心、城市综合体、黄台山轩辕阁等重点项目建设,强化迁安印象,打造大气、时尚、动感、宏伟的现代化标志区,形成独具特色的建筑群和城市景观天际线。实施“两带”改造开发,以实施投资118亿元的滦河综合开发工程为龙头,打造“两河环绕、三山拱卫、万顷碧波、高楼倩影”的滦河、三里河景观带和黄台山、佛山、龙山三大城市生态绿心。按照“开发滦河、沿河布局、跨河发展”的思路,将滦河中心区及右岸区域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将滦河市区段打造成为城市转型的启动区、助推产业发展的引擎、休闲旅游和相关服务业发展的平台。沿三里河生态走廊向两侧拓展,依河两岸建设低密度高档别墅区,打造市民亲水休闲的生态家园。“城在山中环抱、市在林中建造、水在城中环绕”的北方水城景观已经显现。加强城市管理,以治违、治乱、治脏和提高市民素质、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高群众满意度为主要内容,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中国宜居城市和健康城市“三城”同创活动,着力提高城市精细化、常态化管理水平,不仅提升了城市品位,更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整体素质。未来三至五年,迁安将实现国家卫生城、国家园林城、全国文明城市、中国宜居城市和健康城市“五袍加身”。
    三、以城乡等值化为目标,打造小康新城
    城乡一体化是城乡关系发展的最高阶段。迁安紧紧抓住被河北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城乡一体化建设示范县(市)的机遇,以实现城市与乡村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相互渗透、互相融合,最终实现“城乡等值化”为目标,不断加大以工补农、以工促农力度,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统筹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城乡环境面貌一体化。坚持城乡建设统一考虑、统一布局、统一推进,努力缩小城乡差距。不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倾斜,全市累计修水泥路5000多公里,所有农村主次街道实现了全部硬化;建设沼气池11.3万个,卫生厕所1.4万个,太阳能热水器5586套。村村建有农民活动室、图书室,348个村建有广场或公园。着眼于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按照“四个一步到位”(道路建设、村居改造、新型建筑材料应用、先进技术推广及示范)的要求,积极启动了新农居建设改造,从2009年开始每个镇乡都选择了3—4个中心村作为试点,探索形成了唐庄子、马兰社区等五种建设模式,到目前,适合改造的村全部完成改造任务。投资2300万元,建设高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9座,垃圾焚烧厂1座,健全了“户清、村集、镇乡运、集中处理”的长效机制,实现农村环境卫生保洁经常化、制度化,全市广大农村面貌和群众的生活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同时,深入实施“村村通”系列工程,到2011年底全市农村饮水安全村达到100%、通有线电视村达到100%。建设城乡一体的交通网络,开通了覆盖城区、连接城乡的城市公交,新增300辆环保出租车,成为服务群众出行的公共运输新网络。累计投资100多亿元,实施了地方高速公路、迁安第三通道和燕山大路南延等一批重点公路工程,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971.8公里,公路密度达到了每百平方公里246公里,连接迁安矿区与曹妃甸新区的水曹铁路项目前期工作正式启动,迁安机场项目列入省“十二五”规划,前期工作已经展开。全市“七横八纵”的路网结构,形成了中心城区连接各镇乡的“15分钟经济圈” ,构筑了对接京津、沟通三北、连接冀东腹地与沿海地区的立体、高速、便捷、信息化的现代交通大格局。
    统筹社会事业建设,着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按照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整合优化城乡教育、卫生等资源,努力实现城乡居民享受同等公共服务的目标。一是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累计投资近20亿元,实施了一中迁建、三中新建、职教中心迁建等一大批教育基础设施工程;为让农村孩子与享受与城里学生一样的学习环境,彻底改造了全市中小学危旧校舍。在全省率先实行免费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又实施了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实现了十二年教育全免费。二是构建全方位的医疗服务保障体系。健全三级医疗保障网络,累计投资近2亿元,新建扩建了四家市级医院;实施了17所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与改造工程;对259所农村卫生室进行了装备、改造。率先试点并普及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保人数达到50.6万人,参合率达到97.5%,每人每年最高可报销40万元;建立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实现了医疗保障全覆盖。着眼于改善人民群众就医环境,投资6.5亿元新建一所集医疗救治、保健康复、疗养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医院,年内将投入使用;投资7.21亿元新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保健、养老于一体的综合性中医医疗机构,计划2014年投入使用。形成以市中心医院为龙头,以乡镇卫生院为纽带、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城乡一体化卫生服务网络。累计投资2400万元,实施“健康迁安、幸福人民”工程,为18.2万老年人进行免费体检,并建立了健康档案。三是构筑全方位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以增发固定补贴的形式提高了劳模待遇,投资5485万元新建了5所农村敬老院,实现了老有所养。累计投入财政资金2.5亿元,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参保人数达30.75万人,基础养老金标准已提高至每人每月110元,每年发放养老金3.5亿元,实现养老保险全覆盖。加快农民保障性住房建设,到2011年底已有1995户农民喜迁新居。四是建立城乡一体的就业服务体系。建立了以市就业服务局为龙头,镇乡劳动保障事务站为依托,社会职介为补充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以及“政府购买培训、学校提供培训、农民选择培训”的培训与转移就业相互促进的工作机制,实施全民免费培训的“阳光工程”,已累计培训城乡富余劳动力6万名。目前全市累计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民11万多人,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力占全市劳动力的73%。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2698元,比上年增长 15.9%;农民工资性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56%。
    四、以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打造宜居新城
    建设生态文明,既是“魅力钢城、绿色迁安”建设的题中之义,也是缓解资源环境约束、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改善人民福祉、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必然要求。迁安坚持把构建生态文明作为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基本路径,立足自身实际,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努力打造宜居生态绿城。
    强化节能减排,努力构建具有迁安特色的循环经济体系。一是强力淘汰落后产能。坚决贯彻国家、河北省和唐山市节能减排的工作部署,对一批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实施了取缔关闭、停产治理。依法先后取缔关闭非煤矿山179家、危化企业15家,拆除了全部27座400立方米以下炼铁高炉、4座25吨转炉、7列箱式烧结机、1条450毫米轧钢生产线、全部淘汰了2.2米以下水泥机立窑生产线和7条造纸生产线,淘汰落后炼铁能力549万吨、炼钢能力280万吨、水泥生产能力6.6万吨,造纸生产能力1万多吨。二是深入推进节能减排。持续开展节能减排安全生产攻坚行动等一系列专项行动。严格控制“两高一资”项目的审批,把好企业的入口关,拒批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建设项目24个。累计投资80多亿元,实施减排项目188个,年净减排二氧化硫598.4吨、化学需氧量530.4吨,年可节约标准煤275万吨,增加效益52亿元。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清洁生产为载体,不断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在钢铁、焦化、水泥等重点行业、企业全面推广高炉煤气回收、钢渣水渣综合利用等先进适用技术,其中迁钢公司的CCPP燃气蒸汽循环发电机组容量达150MW。投资7.15亿元的首钢迁安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投资30亿元的复旦复华东英吉利大学低碳科技示范园等一大批循环经济项目正在加快推进。目前,迁安已初步形成了铁矿采选—钢铁冶炼—精品型材—装备制造、焦化—煤化工、焦化—玻璃建材、精制淀粉—制糖—制药、造纸—包装等几大产业链,实现了资源在各大产业之间的循环利用,做到了“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整治生态环境,着力打造天蓝水碧的生态、宜居魅力钢城。一是强基。累计投资55亿元实施了污水处理厂、燃气管道等110余项市政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项目。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8万吨,再生水利用率达到50.64%;城市污水处理率、气化率、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了100%;节能建筑占全市建筑总量的51.5%。二是治水。在2003年投资28亿元实施滦河生态防洪一期工程的基础上,今年3月又投资118亿元实施了的集河道疏浚整治、湿地建设、城市建设、文化建设和环境建设于一体的滦河生态综合开发工程,对 23.5公里河道进行整治,昔日的滦河荒滩将形成24平方公里水面、湿地和17平方公里森林绿地;投资6.4亿元引滦河水入三里河,将一个干涸多年、污染严重的旧河沟改造成为文化遗产的廊道和生态休闲的廊道,三里河综合改造工程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形成了“城水相映、山水相映、林水相依、碧水灵动”的城市景观和城市风貌。三是植绿。围绕“四环(环厂企、环村庄、环城镇、环园区)、四院(机关单位、企业、社区、农村庭院)、三沿(沿公路、沿河道、沿绿道)、两山(荒山、矿山)”实施了绿色屏障工程,在沙化耕地实施了防护林工程,在宜林荒山实施了水土保持工程,对5个水土流失严重的面积为125平方公里的小流域进行了全面生态修复,在城市周边、道路、河道两侧和沙坎地区建成了大片生态林地。在三大主体功能区之间,建设总长113公里的“三纵一横”生态绿道。几年来,累计造林48.8万亩,全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4.84%、42.11%和19.47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39.1%,形成了以退耕还林为主的城乡一体生态防护林体系。四是修复。按照“谁破坏、谁治理”、“谁受益、谁治理”的原则,建立多元化的资金筹集和投入机制, 已筹集资金1亿多元对铁矿的采场、尾矿库、排土场全面开展了工程修复、地貌修复和生态修复。本着因地制宜、适地适种的原则,制定了尾矿库坝体外坡绿化、尾矿库库内绿化、闭矿区开采创面绿化、废料场顶部绿化、废料场坡体绿化五种绿化模式,首批100多家重点矿山企业治理工作已经完成,现已探索出利用排土场建设村民中心的惠民型、利用废弃尾矿库建设综合养殖、综合性生态农业项目的效益型等四种恢复治理模式,涌现出了利用矿山废料台建设的集旅游观光、百果采摘、农产品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瑞阳生态农业大观等一批矿山生态恢复的典型,全市复垦面积达2多万亩,复垦率达45%以上。迁安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县(市) 、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绿化模范县(市)和河北省环保模范城市等荣誉称号,并在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中连续4届位居河北全省县级市首位。

中国中小城市网专注中小城市领域,始终以服务中小城市经济发展为根本宗旨,是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的中小城市网络宣传平台。
CopyRight©2007 csm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中小城市网 版权所有
热线电话:010-64802390 传真:010-64803522 E-mail:csmc@csmcity.com
京ICP备07037224号  网站注册标号: 01020200506070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