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城市:海城市 | 迁安市 | 庄河市 | 郫县 | 安宁市 | 厦门市海沧区
 首页 > 海城市:
注:本页内容为中国中小城市网版权所有,任何网站或印刷品不得复制或镜像,盗用必究!
 
 

三化并举 协调发展

——海城市实施“三化”联动推进科学发展纪实

    海城全境总面积2732平方公里,下辖海西新城、腾鳌新城、牛庄新市镇、析木新市镇“两城两市镇”,拥有海城和腾鳌两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常住人口140万。近年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省市和海城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牢固树立“三种理念”,扎实推进“六个转变”,坚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联动”,实现了全市城乡面貌、主导产业、人民生活“三个新变化”,开启了海城经济社会科学快速发展的崭新局面。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700亿元,同比增长18%;地区财政收入84.2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和20%;固定资产投资48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7%和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5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866元,同比分别增长24%和20.4%。
    一、围绕“三大难题”,破解县域科学发展瓶颈
    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手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破解了土地、资金和城乡二元结构三大发展瓶颈。
    (一)破解土地瓶颈。大力实施村屯拆迁。围绕新城新市镇产业用地问题,累计拆迁村屯50个,腾出产业发展用地12.1平方公里。特别是通过实施拆迁村屯原地建设工业园区的办法,解决了园区项目建设用地问题。盘活闲置低效用地和废弃地。通过加强土地批后管理,依法收回批而未用闲置用地、废弃砖厂、工厂等,累计盘活土地1.7平方公里。积极争取建设用地指标。围绕重点园区和重点项目建设,上跑国家、省市相关部门争取建设用地指标,解决工业园区项目用地。近几年,全市年均争取建设用地指标1平方公里。启动土地增减挂钩工作。围绕新城新市镇发展建设,确定五个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实行地票制,全部完成后可解决建新用地3.5平方公里。同时,组建了海城市土地储备交易中心,全面落实了政府拆迁、净地公开挂牌出让制度,深入实施了以土地和建筑开发市场为主的五大市场专项整治,杜绝了企业和个人手拉手交易土地,实现了土地市场公平竞争和国有土地价值最大化。2008年以来,土地出让金累计实现80亿元,净收益达到30多亿元,全部用于改善城乡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使城乡环境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破解资金瓶颈。充分利用投资商的资金。实行政府主导、毛地招商、借钱拆迁、净地出让,有效解决了政府净地出让前期拆迁资金不足问题,全面保证了土地的出让价值。同时,对于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采用BT、代建制等方式建设,既保证了重点项目的如期开工建设,又解决了政府自有资金不足问题。充分利用金融资本。利用银行、债券公司等多个平台,积极争取金融资本,解决地方建设资金不足问题。近年来,全市累计争取农发行、开行等银行城市建设贷款13.31亿元,特别是在东北县级成功首发地债8亿元,走出了破解县域资金瓶颈的新路。严格财政管理。坚持开源和节流并重,建立和落实了国有土地出让公开挂牌、政府投资项目公开招标、国有资产处置公开拍卖、政府购置公开采购以及政府投资项目“一部四制”(一部是成立项目建设指挥部,四制是项目法人制、合同制、招标制、监理制)和“四分离”(管建分离、建用分离、管采分离、采建分离)制度,最大限度的节约了政府开支,最大限度的显化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三)破解二元瓶颈。城乡二元结构是县域发展存在的普遍问题,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是县域发展面临的共同任务。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不是农民都进城,统筹城乡发展,不是把农村都建成城市,而是要通过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城乡资源要素的双向自由流动和统筹建设发展,提高农村建设水平,实现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均衡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居民生活条件同质化。近年来,在统筹城乡发展上,全市坚持城乡统一规划,城乡基础设施统一配套,城乡产业发展统一布局,城乡社会事业统一发展,城乡秩序统一管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特别是着力推进实施了正向城市化和逆向城市化。正向城市化是农村土地等资源要素和农民进城入镇,也就是乡进城。逆向城市化是城市的资金和人才等优势资源上山下乡。只有城市和农村的优势资源和要素,实现双向互动、互补,城乡才能真正实现统筹发展。近年来,在正向城市化上,我市正在推进新城新市镇建设和土地增减挂钩,同时放开了户籍管制,实行按居住地划分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农村群众只要到城镇买房居住,即可变成城市户口,近年来先后有20万农村群众变成城镇居民,农村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1%。在逆向城市化上,近年来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基础设施累计投资达10亿元以上。同时鼓励吸引了一大批工商企业投资农业,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如三星农业、后英生物、天鹰果业等工业和房地产企业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典范。
    二、实施“三化联动”,抓住县域科学发展关键。
    城镇是产业化发展的载体,没有城镇,产业发展就失去了依托;而产业是城镇化的支撑,没有产业,城镇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推进县域科学发展上,海城市坚持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联动”,有力提高了县域科学发展水平。
    (一)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强城镇化发展支撑。
    坚持围矿、围钢、围店,依托市级产业园区,壮大产业集群,促进产业升级,努力推进工业大县向工业强县转变。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13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295亿元;全市工业从业人员达到23万人,工业成为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平台。
    一是在“围矿”产业上,打破镁耐火一业独大局面,规划建设了辽宁海城菱镁新材料产业基地,其中在海城开发区规划建设了占地50平方公里的菱镁新材料加工园,在牌楼镇规划建设了占地20平方公里的矿产品加工园,形成了“一地托两园”的矿产品加工产业发展格局。目前,辽宁菱镁新材料产业基地已经初具规模,以投资35亿元的北京利尔公司镁合金为代表的上市公司,以投资15亿美元的中国镁业镁合金制成品为代表国字号企业,以投资15亿元的张家港镁建材工业园为代表的行业龙头企业,以后英集团薄镁板为代表的本地民营龙头企业等111个重点项目落户菱镁基地,其中开工建设50个,竣工投产30个。2011年,镁制品精深加工比重达到50%,全市菱镁产业实现产值418亿元,菱镁基地被省政府授予“辽宁省示范产业集群”。“十二五”期末,菱镁基地将建成国内最大的以低碳环保、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精深加工为特色,产值千亿元的菱镁新材料产业基地。
    二是在“围钢”产业上,围绕承接鞍钢辐射,规划建设了23平方公里的腾鳌钢铁深加工和精细化工产业园,重点发展铁深加工及精细化工产业园区。目前,投资50亿元的辽宁紫竹200万吨重型铸件、投资15亿元的腾鳌一轧150万吨棒线材、总投资10亿元的恒盛铸业、投资8亿元的辽宁新澎辉100万吨铸件、总投资10亿元的惠丰精细化工等48户钢铁深加工和精细化工项目入驻园区。2011年,全市钢铁深加工和精细化工产业实现产值243亿元。“十二五”期末钢铁深加工和精细化工产业将打造成为产值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
    三是在“围店”产业上,依托西柳服装、南台箱包和中国北方水暖城等专业市场集群,规划建设了占地10平方公里的西柳感王专业市场配套加工园、10平方公里的南台箱包加工园、10平方公里的牛庄中国北方水暖城配套加工园,大力发展专业市场配套加工产业集群。目前,西柳感王专业市场配套加工园入驻企业46家,南台箱包加工产业园入驻企业22家,牛庄中国北方水暖城配套加工园已与6户南方水暖配件加工企业签订了落户协议。2011年,全市纺织服装等专业市场配套加工产业实现产值307亿元。未来,全市三大专业市场配套加工园总产值要超过500亿元。
    (二)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夯实城镇化发展基础。
    围绕东部果园子、中部菜篮子、西部米袋子的农业发展布局,坚持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以绿色有机为特色,着力推进农业生产单位的规模化、生产方式的设施化和机械化、终端产品的精深化、农业经营运作的市场化,在加快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同时,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进入城镇从事二三产业,加快了城镇化进程。
    一是着力推进农业规模化、设施化和机械化。按照“一县一品”的规模农业发展思路,组建了农村土地流转中心,在农民自愿有偿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流转。近年来,累计流转农村土地8万亩。以农村土地流转为基础,近几年市政府累计投入3.5亿元,大力推进农业设施化、规模化和机械化。目前,全市设施农业面积达到50万亩,设施农业小区1.72万个,万亩集中连片设施小区4个,以大蒜为主的四辣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先后培育了温香茄子、望台草莓、中小黄瓜、耿庄大蒜等一批规模特色农业,涌现出了中小三星金万家绿色蔬菜、王石天鹰有机南果梨、耿庄紫皮大蒜等一批优质品牌农产品。2011年,全市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品”认证率达到81%;设施农业产值达到20亿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56.8%;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72.1%。农业生产单位的规模化和生产方式的现代化,把大量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为城镇化推进提供了人口支撑。三年来,累计有10多万农民入城进镇,从事二三产业。
    二是着力推进农产品加工精深化。依托丰富的优质农产品资源,坚持用工业的思维发展农业,促进一产向二产升级,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培育壮大了三星生态农业、后英大豆生物、三合肉禽、天鹰果业等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全市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达到172家,农产品加工增值率达到50%,直接间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3万余人。特别是规划建设了占地20平方公里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目前三星公司大蒜和果蔬研发中心建设已经封顶,沈阳农大新农村发展建设研究院以及日本至惠黑蒜等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已经落户。“十二五”期间,农高区农产品深加工园将集聚农事企业30家,农业总产值达到50亿元。
    三是着力推进农业经营运作市场化。全力打造农产品流通体系。目前,全市农村经纪人队伍达到1万余人,有农业专业合作社627家,建成中小后山蔬菜、马风南果梨、南台鸡蛋、耿庄黄牛、王石苗木五个大型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吸纳2万余名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事农产品流通经营。特别是市政府与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共同建设海城农产品销售厅,成为在北京新发地市场落户的东北县级首家农产品销售厅,可从根本上解决海城30万果农的卖难和收益问题,同时也为海城优质农产品进军北京等高端市场开辟了新路。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全市累计建成农业采摘园、垂钓园、农家乐等休闲农业300余个,特别是正在规划建设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现代农业公园三个大型休闲观光农业公园,进行一产嫁接三产的尝试。
    (三)大力推进城镇化,做强产业化发展载体。
    有什么样的城镇,就有什么样的人才,有什么样的人才,就有什么样的产业,这是省内外城镇化发展得出的重要结论。海城市围绕城镇化和新型农村社区化,大手笔规划,大力度拆迁,高水平建设,开启了城镇化发展的崭新局面。
    一是科学制定规划。按照“百万人口生态型世界镁都”的城市发展定位和“东山西田、一体两翼”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建设了“两城两市镇”,构筑了“南北双新城、东西两市镇”的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其中,海西新城中心城区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00万,主要是围绕海城河,沿河、跨河建设城市新区,围绕沈大高速公路,沿路跨路发展专业市场和菱镁新材料产业集群,重点是建设三路、一河、一城、一区、一地、两园。腾鳌新城中心城区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30万,主要是依托永安湖和寿安湖,围湖、绕湖建设新城,围绕沈营路、鞍羊路,沿路顺路发展钢铁深加工和精细化工产业集群,重点是建设两城、两区、一园。牛庄新市镇核心区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0万,主要是围绕牛庄古城和中国北方水暖城配套加工园开发,建设城市、发展产业,重点是建设“四区”,即占地2平方公里的港口经济区、占地10平方公里的港口加工区、占地10平方公里的新城区、占地2平方公里牛庄古城文化旅游开发区。析木新市镇核心区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0万人。主要是围绕矿产资源开发和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城市、发展产业,重点是建设一城、一区、一路、一带。通过科学制定发展规划,使我市城镇和产业迈上了互动发展、协调发展、规范发展、科学发展之路。
    二是整理发展空间。坚持统一建设规划,统一补偿标准,统一组织实施,加速推进居民动迁、农民移迁、企业谈迁,企业进园区、商业进镇区、居民进小区、农业进设施区“三迁四进”。近三年,围绕两城两市镇,全市拆迁改造共涉及13个镇区、50个村,累计动迁群众17106户,88965人,企业167家,动迁占地面积1457.5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2.49万平方米,共腾出净地1209.53万平方米。总投资28.5亿元,建设回迁楼190.02万平方米,目前已开工98.31万平方米,完成回迁32.94万平方米,2万人喜迁新居。通过拆迁改造,在改善群众居住环境的同时,更为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是优化城乡环境。坚持“两城”城市产品按照地级市标准打造,“两市镇”城市产品按照县级标准打造,集中精力,整合财力,大规模实施新城新市镇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近年来,城乡基础设施、公益设施、环境改造年均投入达到10亿元,累计改造新建城乡道路包括园区主干路网76条500公里,新建桥梁10座,构筑了辽南交通枢纽城市的大交通格局。新建城市集中供热中心3座,海西和腾鳌两座新城全部实现了集中供热。新建污水处理厂3座,日处理城市和工业污水能力达到16万吨。新建变电站所10座,完成了华润燃气接网工程。大规模实施两城两市镇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累计新增绿化面积100多万平方米。通过健全、完善、优化城乡基础设施和要素配置,有效提升了城镇吸引力和竞争力,为产业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环境基础。
    四是做强城市产业。坚持以专业市场为龙头,以现代服务业为核心,以传统服务业为基础,全面激活城镇发展潜力。规划建设占地10平方公里的专业市场集中区,目前以西柳中国商贸城、中国北方水暖城、南台世界皮革皮具城、陕西重汽汽配城为代表的专业市场大项目落户建设,开启了我市专业市场集群发展、高端运作、现代营销的新局面。2011年,全市专业市场交易额实现45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72亿元。十二五期末,全市专业市场集中区年交易额将达到1000亿元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0%以上,三产比重达到47%。特别是芭东海城、腾鳌温泉健康产业城等一批城市综合体项目签约落户,总投资260亿元腾鳌温泉健康产业城项目正式启动,广东碧桂园、山东红领、四川景帝、浙江中天、秦皇岛燕阳集团等国内知名房地产企业纷纷进驻,芭东海城、左岸城邦等一批高品质住宅建销两旺。2008年以来,全市房地产开发面积累计达到884.8万平方米,竣工面积达到342.7万平方米,销售面积达到401.5万平方米;房地产税收贡献由原来的4.74%上升到目前的10.95% ,在全面改善城乡群众居住环境的同时,成为海城财税增收的重要增长点。同时,围绕两城两市镇核心区,科学规划,完善网络,突出功能,全面打造形成了服务城镇、服务产业、服务居民的10分钟城市生活服务圈。
    三、把握“民生根本”,彰显县域科学发展实效
    坚持以民为本,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民生投入比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繁荣发展社会事业,强化生态环境建设,着力将发展成果更大程度、更广范围、更深层次地惠及群众,实现了民生导向下的经济发展。
    (一)完善社会保障。全面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基本实现了城乡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全覆盖。特别是提高了新农合医疗门诊报销比例,农民参合率达到95.7%,三年报销医疗费用2.5亿元,受益农民达到49.4万人次。建立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城乡低保受益群众达到27390人。加大了贫困救助力度,累计为贫困户建房1128座,新改扩建敬老院34所。解决了农村30.07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实施了全民创业工程,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以内。特别是实施了商品楼房置换农民宅基地、经营性资产置换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经营性资产置换就业岗位、新型农村社区置换自然村屯、集体产权楼房置换农民宅基地、设施农业置换田园经济“六个置换”,有效解决了失地农民保障问题。
    (二)发展社会事业。新建了海城高中、南台高中以及1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完成了西关小学、同泽中学、海城四中教学楼改扩建,实现了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全覆盖。新建了农家书屋399个、镇区综合文化站10个、大型农村文化体育广场330处。建成了海城中心医院、正骨医院和析木、牛庄、腾鳌三个地区性中心医院,形成了优良医疗服务资源城乡全覆盖,全市医疗环境和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实施了殡葬改革,高标准建成了殡葬服务中心,成功解决了城区丧事扰民问题。同时我们正在规划建设新城新市镇社会福利中心,打造弱势困难群众的安居乐园。
    (三)治理生态环境。感王、腾鳌和城市3家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营,企业和城市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实施粉尘、锅炉烟尘、饮用水水源地、海城河和五道河排污企业以及耗能企业专项治理。2011年,全市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削减到11487吨, COD排放总量削减到3136吨;万元GDP综合能耗为1.64吨标准煤。“十一五”期间,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了23.8%。实施海城河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三线四口”和千村绿化等重点环境工程,累计完成绿化400个村屯,新建环村林带327条。城乡森林覆盖率达到32.22%,城市绿化率为37.3%,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6平方米,全市生态人居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中国中小城市网专注中小城市领域,始终以服务中小城市经济发展为根本宗旨,是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的中小城市网络宣传平台。
CopyRight©2007 csm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中小城市网 版权所有
热线电话:010-64802390 传真:010-64803522 E-mail:csmc@csmcity.com
京ICP备07037224号  网站注册标号: 01020200506070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