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开展美丽宜居村庄示范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提出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为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在《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为今年政府工作的一项重点。乡村振兴,农民生活富裕是根本。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发力点。对此,顺德区勒流街道南水村开展美丽宜居村庄示范,既要打造景观美,更要创造生活美;尊重村内原有格局,不要拆村并点;以整治民居建筑、整治街区环境和完善基础设施为主。现将相关事项工作如下:
一、基本概况
南水村于宋朝开村,因河水由南流过来,故名。勒流街道南水村,位于顺德区的中心位置,地理条件优越,一环南延线与珠二环路的大立交座落南水,形成东南西北路网交错,交通网络十分完善和发达,全村面积2.46平方公里。南水村文化底蕴深厚,是清代著名画家苏六朋和光绪年间著名画家苏腾蛟的故乡。
南水村现有常住人口2705人,总户数662户;南水村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于农作业耕作,耕地面积2400亩,其中鱼塘1400亩;辖下8个村民小组。
(图为小康村颁奖现场照片)
近年来,南水村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就,其中包括佛山市生态示范村、佛山市四星级健康村居等,特别是2018年度,南水村被授予中国十佳小康村光荣称号。
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长期以来在公民道德建设方面对个人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南水村的重点建设方向。在南水村的《村务管理章程》、《村规民约》、《南水村委会自治章程》等村规中,都把村民道德规范作为南水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旋律”。这些年,南水村通过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不断提高群众精神文化和思想道德水平,让核心价值观深入民心。每个月,南水村都邀请电影放映队到南水村中心广场免费放映露天电影;每晚,南水村都有2个健身舞蹈队在带领群众跳舞健身。其中一个舞蹈队还自发组织到顺德区参加舞蹈表演,并获得了银奖。在建军节、党生日、国庆节等重要节日,南水村中心广场还会上演卡拉OK红歌自由唱晚会,邀请村民群众到台上载歌载舞,一片其乐融融的场景。
在南水村,绿色发展、健康生活成为村的重要发展方向,产业绿色发展、生态环境宜居、生活文明健康等精神早已深深植根在每个南水村民的心中,成为南水村人生活中和谐的“主旋律”。
二、传统民族文化
南水村的传统民族文化源远流长,至今还保留着数个祠堂、寺庙、百年古树等,南水村更是清代著名画家苏六朋和光绪年间著名画家苏腾蛟的故乡。其中亮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画坛父子俩
南水村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曾孕育了清代著名画家苏六朋和苏腾蛟,其为两父子,苏六朋和苏仁山被人称为岭南二苏,可见苏六朋的画工与苏仁山不相伯仲,苏氏大宗祠更是与他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苏六朋:苏六朋(1798-1862)出生于顺德勒流南水村,父苏奕舒,善书画。苏六朋十多岁时到罗浮山宝积寺读书,跟随能诗能画的德堃和尚学画。学成后,来到广州城,长期在城隍庙摆摊卖画养家。六朋在卖画之余,留心观察人物动态,积累了丰富的创作题材,到了中年,名气渐响,便开设画室卖画兼授徒。
苏六朋所擅诸艺中,最擅长人物画,内容大多取材于都市生活中百姓的市井风俗,平凡生活,以及市民喜爱的传说故事。其笔下的小商贩、卖艺的盲人等人物形象逼真,一嗔一喜一忧,或动或静或憨或诈的各种人物,神情与心态均丝丝入扣,笔笔传神,真实描绘出社会日常生活的各种层面。他的《桐荫听琴图轴》工精细致,俨如宋代的李公麟;而他的写意作品《停琴听阮图卷》,宗法黄慎的画风。除了人物画之外,苏六朋还能够画山水、花鸟,以及浅降重彩,可以说他是一个全能的画家。苏六朋一生对当时黑暗的社会深怀不满,为此,他创作了不少寓意深刻而形象诙谐的讽刺画,深受市井百姓的欢迎。
苏腾蛟:苏腾蛟,字铁琴。清咸丰、光绪间顺德南水人。乃清代乾隆年间对广东画坛影响广泛的著名人物画家苏六朋的儿子,画山水、人物得于家法,既能画扇面小品,亦能画逾丈巨幅。作品有描绘苏轼父子三杰的《文阵并称雄图》和《金莲烛送归图》等。
2.祠堂古庙文化
南水村历史遗迹众多,特别是祠堂文化源远流长,至今在村内仍保留着3座祠堂及2座古庙,分别为苏氏宗祠、曹氏宗祠、东琳苏公祠、将军庙和圣帝庙,这些祠堂古庙保留完好,历史深厚,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苏氏大宗祠:苏氏大宗祠结构同珠三角其它祠堂相似,筑高石坪台上高槛大门高二丈余,祠堂正殿砖柱木梁,建材显示因陋就简建筑,这是四十年代日寇放火烧毁原祠后临建物。入村大道在祠堂南侧,正对石砌大步头。村道南侧与祠堂对称的建筑是“眉山书舍”(已毁于日寇战火)。
经过重建后的苏氏大宗祠焕然一新。祠堂内将苏腾蛟的《金莲烛送归图》、《文阵并称雄图》、《苏武牧羊图》、《学士蒙赐图》四幅名画按1:1比例复制后挂在中央,满堂生辉。右边墙上挂着苏腾蛟之父--南水籍清代著名大画家苏六朋的多幅复制名画,令人大开眼界。左边墙上的大理石上刻着赞助者芳名,令苏氏族人铭记众多善长仁翁。大堂正中两支石柱,一副对联“眉山源遠看忠臣學士藝術學術士農工商英模輩出領風騷 南水恒流祈子孫昌盛五湖四海各大陸洲雅士名流代代傳”镶嵌其中,更令祠堂显得气度非凡。
将军庙:南水的将军庙历史悠久,受到民间的尊崇。此庙是光绪戍寅年间兴建,至今已有一百二十多年历史,庙内供奉着将军、财神、金花三位尊神。第二次重修于丁卯年,由于有各位善男信女的大力捐助,现在庙内焕然一新,香火鼎盛。每年农历七月,便是将军庙的庙诞,该庙庙诞习俗比较特殊,每当庙诞前的几天时间,村民们便着手做包备用,到庙诞前一天,村民就会集中将军庙内,择良时参拜神灵,然后备数条木艇,将做好的包运到艇中,由将军庙开始绕南水的河涌一周,期间艇内必须有人敲锣打鼓,并往河涌投放包子以祭奠河涌神灵,而群众就可以在河涌边捡包子,相传捡得的包子给小孩吃了身体健康、聪明伶俐,将包子投放鱼塘给鱼吃就六畜兴旺、顺风顺水,虽然随着人们科学常识的提高,在河涌边捡包子的群众少了,但将军庙的习俗至今还保留着,成为南水村的一个民俗活动。而庙诞当天的宴会上,村民会宴请亲戚朋友到宴会相聚,共受神灵庇佑,共享美味佳肴。
圣帝庙:南水圣帝庙位于南水村二队,依傍着凉亭大树小桥流水。庙虽小但香火鼎盛,吸引众多善男信女参拜,希望得到圣帝公庇佑。圣帝庙供奉着三位圣帝,所以圣帝庙诞共三个时间,分别为正月十五、七月十五以及十月十五,每到庙诞的时候,村民就会集中圣帝庙参拜神灵,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而十月十五的庙诞,将有庙诞宴会,村民宴请亲戚朋友到宴会相聚,宴会期间将有参拜过圣帝的挥春挂灯公开竞拍,使得宴会赏花灯其乐无穷。
3.藏匿民宅的木雕圣旨
南水村历史悠久,常见藏匿民宅中的古物。在一间曹氏民宅清理杂物时,意外发现祖传留下的木制圣旨一块,虽圣旨由于历史年份久远,个别字体模糊,但仍能辨别圣旨内容,为其祖先曹朝恩致富后,不忘朝廷兴邦,为朝廷教忠励资,得到皇帝的赏识,最后得此圣旨加官进爵,并流传至今,勉励其后代子孙富强而不忘国恩。
4.百年古树
南水村现有古树十数棵,有大叶榕、细叶榕、芒果树、秋枫等,全都超过百年树龄,在无数风雨和历史的洗礼下依然茁壮成长,枝繁叶茂,翠绿怡人,每棵都高达二十米,像是参天巨伞,吸引众多村民乘凉遮阴,正是应了这么一句古话:前人种树,后人乘凉。而最具特色的为两棵东琳祠地塘的古芒果树,被称作古树双辉,树龄超过了200年,相传为一对夫妻所种下。200年过去了,这对夫妻早已离世,但这两棵树仍像夫妻一样相互守望,延续着这对夫妻的爱情。每年五、六月枝头便挂满了果实,增加了人们采摘的乐趣。
5.古村活化、面貌一新
小桥流水人家,是南水村旧住宅区的风韵与格局。小河环绕着旧住宅区一圈,旧时主要为运输甘蔗及渔船出入,水体清澈,还有不少鱼虾,为小孩戏水增添不少乐趣。现时的河涌虽没有大体积的船只作运输行驶,但南水村一向注重生态环保,积极建设污水处理中心及旧厕改造,再加上村民们的良好生活习惯,所以河涌仍保持着水清,常有小鱼成群畅游。河涌两旁栽种了树木,与河水倒映成趣,偶有村民的农家小船经过,颇有一河两岸、绿树成荫的岭南水乡特色。近年来,南水村充分挖掘和保护古村落、古建筑、古树木和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古村落培育成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特色文化村。
6.南水村老人节
弘扬优良传统,大倡尊老风尚是南水村一直以来的传统美德。南水村老人节历史悠久,精神文化传承,为营造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氛围,推动南水村精神文明的蓬勃发展,南水村委会每年均举办敬老活动,并于2015年10月30日举行了第二十届敬老活动,邀请所有在册户籍的60周岁以上村民参加,席间派发长者利是,并演出粤剧、歌舞晚会助兴。
敬老活动得到村民、企业和各界热心人仕鼎力赞助,纷纷献上一份爱心。在社会保障方面,南水村还成立福利会,将南水村的广告牌出租收益统一作退休老人福利基金,为全村的退休老人每月发放200元养老金,另外在传统节日时,60岁以上老人可再得到300元的节日慰问金,以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真正做到了平等和共享。
三、相关工作汇报
为更好地开展创建佛山市宜居村庄工作,南水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精神文明建设,现作相关工作汇报如下:
1.综合治理
(图为南水村新住宅区一角)
南水村以建设“产业绿色发展、生态环境宜居、生活文明健康”的美好宜居村庄为目标,以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宜居村庄,倡导文明新风,提高生活质量,构建和谐社会,全面推进南水村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建设,全力建设生态美丽宜居南水村。在宏观层面上,经济发展才是带领村民群众安居乐业的首要条件,由于南水村工业发展十分弱势,工业区面积小,仅有22家小型企业进驻,为保证村的生态环境可以绿色长效,南水村不能开发工业用地作经济来源,仅能靠农业着手作经济发展。但南水村在2004年前,鱼塘分布不均,鱼塘基耕路出入不便,基塘经过多年的耕作,已经变成“基崩塘浅路难行”,养殖力下降,而且河涌设计不合理,导致河涌排水能力差,部分不靠近河涌的鱼塘更换池水更是难上加难,致使农业产值久低不上,村民的每年分红也仅有几百元。
南水村委会及村民代表深知要提高村民分红,要推动农业产业绿色发展,就必须要改变鱼塘的布局问题,而当时顺德区把整治旧基塘纳入“青山碧水蓝天”环保工程,倡议对旧基塘重新进行“格子化”规划和整治,适逢南水村的鱼塘承包期在2003年末到期,通过开展村民(股东)代表大会,全票通过决定对南水村的2400亩鱼塘大规模整治。经过对鱼塘进行整体的规划后,将鱼塘改造成大小相对一致,同时在内河涌周围增设六道水闸,提升了内河涌水质的流动性,使得鱼塘里的水更换周期加快,鱼发病几率也降低了,水质得到极大的改善。
在鱼塘整治过后,水产产量大大提高,鱼塘的承包价也在逐年上升,村民每年每人分红由2004年前的930元增加到现在的4000元,村民看到分红的上涨,个个笑逐颜开。
基塘整治看到成效后,村民逐步转向高价值的水产养殖,如鳗鱼、鲈鱼、笋壳鱼等水产,高价值的水产对水质要求极高,要想产业绿色发展,保证生态平衡,还得开展生态建设。为保护基塘的水质,经过与村民代表商讨,制定了南水村鱼塘承包方案,其中承包方案中说明,严禁养殖鲶鱼类高污染的水产,并且严禁使用明令禁止的水产药物,以防水质的二次污染。南水村委会还与顺德区勒流街道经济促进局共同成立了顺德区首个农业科普推广专家工作站,定期邀请专家开展农业养殖及水资源保护讲座,并积极引导养殖耕作户绿色养殖替代传统的鱼药控病,减少水质的污染,并对村内的鱼药店、养殖户进行跟踪服务,严禁盲目投放水质药物,目前大部分耕户以成品饲料取代了传统冰鲜鱼喂养的方式来保护南水村的水资源。
徒步是人类最好的全息运动项目,它最具有身体自然温和、适度强烈、疫增体健的多项功能。为使更多人看到鱼塘整治的成效,同时为村民群众开辟茶余饭后徒步新路线,南水村委会于2012年将南水村部分鱼塘的基耕路进行硬底化,更名为环村路,环村路全长约3.2公里,在道路两旁种植树木,并设置了LED节能路灯,在傍晚时分,村民三五知己饭后在环村路上徒步,呼吸上新鲜的空气,看着南水鱼塘风景,阵阵清风扑面,使人心旷神怡,一天工作的烦恼也能抛之脑后。
2.环境治理、持之以恒
基塘整治带来的产业绿色发展,为村民、村集体及环境带来了三赢的局面,为未来的经济基础提供了后盾。南水村坚持以党及习总书记提出的绿色发展,生态健康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从绿掘金”,同时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重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
南水村在工业区的22家小型企业也狠下功夫,进驻南水村的企业必须符合相关环境保护要求,不得污染村内生态环境,目前南水村的工业企业以五金装配、机械组装等污染小的企业为主。
绿色发展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行动,为有效开展循环利用的原则,实现绿色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南水村在2013年投入七百多万元建设了村级管网污水收集处理工程,将工业污水以及生活污水统一引流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污水经处理后,再由排水管引导排放到自然生态湿地回流到河涌里。由于南水村的住宅区及工业区规划完整、分布合理,全村污水管网可以遍布各条大街小巷,全村生活污水及工业污水实现了100%处理后再排放,以保证河涌水源不受污染。
南水村还建设了村级垃圾压缩站,取缔了传统的垃圾堆放再运输形式。南水垃圾压缩站设在工业区位置,站内共有两台垃圾压缩机。保洁人员每天将清扫好的垃圾用垃圾车搬运至垃圾压缩站进行处理,两台垃圾压缩机可以处理南水村现时的生活垃圾量,还可以完全解决了传统垃圾堆放站造成蚊蝇的滋生以及垃圾运输过程污水横流的卫生问题,避免影响周边居住环境,使南水村的绿色生态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3.基础建设陆续完善、健康生活积极推进
健康生活,是促进群众积极向上的重要方向。南水村目前有室外球场3个,乒乓球室1个,室外乒乓球桌4张,羽毛球场6个,健身路径2条,户外健身设施20个,中型户外儿童滑梯2套,各种完善的健身设施,吸引了不少群众晨练的兴致,每到日出时分,在各种健身设施上,总看到退休老人在边聊天边舒展筋骨,一派乐也融融的场景。
为更好地开展创建特色文明村居,南水村将加大对农村绿色生态基础设施的建设,如2015年建成了七八队公园,该公园环河而建,河涌水质碧绿,时不时见到鱼儿游过,公园内部采用大面积草坪绿化,步行道用青石铺设,绿道两边栽种着各式各样的绿色植物,公园中设置古色古香情调的凉亭,供村民下棋聊天,堆坡植被郁郁葱葱,错落有致,鸟语花香,令人心旷神怡。
勒流街道南水公园(南水体育公园)的改造也是一大民心工程,南水村公园于2013年建成,公园内实现了水泥混凝土硬底化,建有公交车枢纽站、室外简易健身设施、儿童游乐设施、室外露天乒乓球台,主要供村民茶余饭后健身休闲使用。由于南水公园的使用人数日渐增加,公园内的设施早已不能满足日常的使用需求,为满足村内的休闲娱乐以及普及全民健身的发展趋势,南水公园于2016年1月开始进行改造提升,公园占地约9000平方米,总投资近200万,新建七人足球场、乒乓球场、羽毛球场、太极广场、门球场、健身路径、户外健身设施、儿童游乐场、景观绿岛、景观廊架等项目,将南水公园全面改造为一个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布局合理的多功能公园,成为村内群众日常健身及饭后休闲的好去处。
南水村还推进古庙及住宅区景观改造工程,该工程于2016年3月份动工,工程占地33139平方米,投入约350万元进行改造,将原有的河堤护栏重新修葺,并新建景观平台、景观绿化、景观灯、休闲廊架、戏水平台、特色景墙、特色木平台、增加灌木绿化、保留河涌水松景色、新建生态护坡等基础设施,将住宅区的河涌景色大大提高,突显绿色生态农村的新风尚。
4.信息时代普及、沟通平台建设
为方便更多不同年龄阶层的人群可以快捷了解到南水,秉着“南水动向就在你身边,南水点滴让你随手、随时、随地可以关心、关注”的宗旨,南水村与盛杰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南水村手机网正式面向广大群众推出使用。南水村手机网是继南水村务网后的又一门户网点和村务信息公开平台,它对网点信息发布和与村民互动等方面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南水村手机网与村务网让广大村民了解村情、参与村务,保障村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与监督权,让大家有更多的渠道去了解南水、关心南水的发展和动向,以促进全村的和谐发展。
5.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及文化体育主题活动
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常态活动,主要体现有南水村康乐中心、活动中心、妇女之家、社工之家等全年常态开放,南水村连续举办了九届的春节生产队篮球赛文体活动、举办了二十届敬老节活动,除此以外还多次举办南水村三八妇女联欢晚会、南水村幼儿园放飞梦想毕业晚会、南水村曲艺晚会、南水村国庆杯乒乓球团体邀请赛等等。
6.开展创建完善各类基层文化协会及服务渠道
南水村的所有关于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关组织、队伍,均有固定的组织机构,例如巾帼舞蹈队、太极队、文化志愿者队伍、乒乓球协会、篮球协会、义工队、驻村律师服务站、社工之家等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组织。而在环境治理方面,南水村有村治安宣传队伍、环境卫生监督执行队伍等,并成立了南水村综合管理工作站,南水村委会主任担任站长,勒流街道相关领导定期驻点监督,并及时做好村民问题意见收集工作。
7.利用相关政策,提高村民幸福感
2006年为建成佛山一环、广州环城高速,政府对南水村征收约700亩用地,给予提留积累(分八留二),该提留用地款被用于填补2010年4月借贷本村股东约98.5%购买顺德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款项。同时,南水村利用地理优势合理合法设置T型户外广告牌,收益纳入南水福利会作为村民养老金补贴,现今南水村60岁以上的老人顺德城镇职工养老与广告牌收益补贴合起来约2000元每月每人,在满足生活需要的同时,也提高了村民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