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
发展现代农业产业 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福建省福清市
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的福清市,全市国土面积2430平方公里,耕地53.7万亩,总人口134.4万,系全国百强县市。福清市区域经济发达,侨台优势突出,历来是福建省各种现代农业建设先行先试区域:上世纪80年代是福建省山海资源开发示范区,90年代初是福建省科技兴农示范地,1997年开始是国家级海峡两岸(福州)农业实验区的示范区,2000年是福建省十大现代农业示范区之一。2010年8月,福清市被农业部认定为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并于2013年5月获批成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县(市),也是福建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地区。
福清是农业大县,近年来,福清市坚持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攻方向,推行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全市农业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已跃居全省前列。福清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福州市有关“三农”工作重大决策部署,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充分发挥沿海近台优势,以现代农业先进技术为支撑,以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福清特色农业产业,有力的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至2017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81.4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95元,首次突破2万元大关,全市共获得“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改革与建设试点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枇杷)标准化生产基地”、“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和“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等七张国家级农业名片,是全省首个已率先达到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的县(市)。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其中浓墨重彩的部分。福建提出要推动农业全面升级,推进农村全面进步,推动农民全面发展。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化作阵阵暖流,在福清基层干部群众的心间尽情流淌,催生出积极创新的发展活力,激发出高歌猛进的昂扬斗志。
实现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目标。着眼于乡村振兴战略全局,立足福清市农业农村特点,福清市力求从现代农业产业寻求突破,加快推动福清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为实现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一、“化零为整”,集约化发展聚拢效益
福清市耕地面积较少,人均耕地不足0.4亩,这注定了福清市的农业发展无法如同东北地区那样进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必须要走现代化、智能化、精细化的道路,唯有如此,才能以有限的土地资源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为此,福清市紧紧围绕现代农业,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加大科技投入,发展设施农业,提高单位土地的量和质,走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之路。
将土地“化零为整”是“工业化”基础。近年来,福清市力推土地流转,全市土地流转面积18.76万亩,其中耕地流转面积18.63万亩,流转率达50.67%,位居福州市第一。
根据当地的山海资源优势和地域特点,结合农民种养习惯和产业基础,按照福清市“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优化布局,规模发展”的原则,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合理设置产业布局,在山区或半山区重点发展水果业,在中部地区及沿海平地重点发展蔬菜业,在沿海地区重点发展水产业、畜牧业和设施蔬菜业,构筑了特色明显的优势产业集中带,初步形成了以水产、畜牧、蔬菜三大主导产业为主,水果、食用菌、茶叶、中草药、花卉等特色产业为辅的农业产业格局。如今,福清市已涌现出东张片区水果,渔溪片区水果、淡水养殖、烤鳗加工,龙高片区设施蔬菜、海水养殖、水产品加工,阳下片区台湾果蔬以及沙埔镇反季节蔬菜和藻类加工等一批农业产业聚集区。
目前,福清全市海水、淡水养殖总面积超30万亩、蔬菜种植面积达25.2万亩,设施农业面积达20万亩,居全省县(市)第一。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花蛤垦区土池育苗基地、2家国家核心种猪场、5家国家级标准化畜禽养殖示范场、1家国家级猪伪狂犬病净化示范场、5家国家级设施蔬菜生产标准园。全市蔬菜产量、水产品产量、生猪存栏量、蛋鸡饲养数、农产品加工产值均位居全省县(市)前茅,蛋品出口占全国60%以上,南美白对虾系列产品出口占全省90%以上、占全国20%以上,烤鳗产品出口占全省60%以上、占全国30%以上。荣获渔溪龙眼、一都枇杷、福清高山羊、福清白对虾、福清花蛤5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以及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冷冻养殖虾制品)和国家质检总局首批“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福清市出口蛋制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称号,农业产业集群集聚效应凸显。
2017年9月30日,农业部办公厅、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秘书局公布了2016年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建设第三方评价结果。全国现有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29家,参加考评28家,最终从园区建设、年度工作、宣传信息、基础保障、创新争优等5个板块全面综合考评,被评为优秀等级的共11家,福清台湾农民创业园荣居其中,名列优秀等级第5位。
为了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福清市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引领,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基地不断壮大。创建于2005年7月的福清台湾农民创业园就是其中之一。自2010年8月福清获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之后,福清市围绕开展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以“军地共建下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校企共建大学生农业创业园”、“两岸共建台湾农民创业园”三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强化规划引领,区域带动。
在充分发挥标杆园区引领作用的同时,福清市还通过科学布局、多点开发,先后打造出龙田国家级水产加工示范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枇杷)标准化生产基地和新厝、海口、江镜3个万亩省级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实现了核心园区引导带动农业产业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万众创业,智慧创新抬高身价
以工业化理念提速农业现代化,科技创新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走进位于福清市的光阳蛋业的生产车间,无论是蛋品重量分级,还是清洁蛋生产技术,其高度自动化的生产方式无不让人惊叹。从年产值不及百万元的小作坊,到出口量位居全国第一的光阳蛋业,这枚小小的咸蛋,浓缩的是福清市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不断智慧创新的过程。
据悉,以往国内制作咸鸭蛋都是按照传统办法,先把咸蛋腌好后,再运到国外。这种做法不仅费时费力,不少鸭蛋到了国外后,因腌制时间太长,以致鸭蛋不新鲜,甚至有的都变质了。光阳蛋业对腌制鸭蛋技术进行了大胆的创新,直接让鸭蛋在出口途中进行腌制,既省时又省力,当运输鸭蛋的船只到达目的地时,咸鸭蛋也腌制好了。这个做法不仅成本更低,而且品质更优。凭借类似的小小创新,光阳的咸蛋突显优势,在出口企业中脱颖而出。
依靠着一次次的创新,光阳蛋业发展步步攀高。为了提高蛋品质量,光阳蛋业采取“基地+农户”的生产方式,从饲料喂养、鸭子防疫等源头,严把蛋品质量关。同时,光阳蛋业还专注于蛋品加工技术的研发,经过不懈努力,在蛋品腌制技术、清洁蛋生产技术、蛋禽智能化养殖技术和蛋品成套自动化设备研究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2003年,光阳蛋业在国内最早全面使用自动分级机对鸭蛋进行重量分级;2006年,率先推行鸭蛋清洗后进行皮蛋腌制,从此改变了我国近千年用脏蛋腌制皮蛋的历史;2008年先后从荷兰、德国、美国引进国际先进蛋品加工设备,建成亚洲最大禽蛋分选线,率先将大型分选装备(每小时处理18万枚)成功应用于鸭蛋分选;2009年9月,光阳蛋业被授予“福建省首批创新型企业”,成为全国首批24家出口食品“三同”示范企业之一,并参与制定《蛋制品生产管理规范》、《皮蛋》等国家标准。
从小作坊走出来的光阳蛋业,如今已是福清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中一颗闪闪发光的明星。这其中离不开福清市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大力支持。近年来,福清市围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构建农业产业新业态,按照“强园区、抓龙头、建基地、带农户”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强龙带动”工程,着力引进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出台了鼓励企业争创品牌、上市融资、推行标准化生产的政策措施,积极帮助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健全企业和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等措施,扶持发展了一大批分布在各农业园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龙头企业依托福清市丰富的水产、畜禽、果蔬等农产品资源,实行农产品加工。
福清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涉农创新创业企业的扶持力度。2012年,福清市人民政府专门出台《关于加快福清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的实施意见》,从政策层面,对基础设施建设、企业用地、“五新”引进、品牌建设、融资服务、电价减免、服务体系等方面给予扶持和优惠,市财政每年还划拨专款300万元用于扶持园区企业改造、升级、建设,增强了台农创业信心。同时,资金层面的扶持力度逐年加大。2014年及2015年政府加大对涉农创新创业企业的财政扶持力度,两年共用于休闲农业基础设施、娱乐功能区等建设的财政补助资金达1311万元。2015年至今,市政府拨出专款128万元补助旅游厕所已通过验收的企业,斥资150万补助一都镇全镇旅游规划,对已做乡村旅游规划每村予以补助12万元,相思岭大学生创业园获得福州市精品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获得补助150万元,在举办最美景区评选活动中,获得优秀企业给予10万元奖励。
2016年,福清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八条措施》,对农业创新创业企业在税收、财政资金、土地使用、银行贷款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今年,市政府又出台了《福清市农村承包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暂行办法》,为推动农村“两权”抵押贷款工作,财政部门按照贷款量的2%专门划出财政资金用于风险补偿,以减轻农村农业创新创业人员的资金压力,为进一步激发农村农业创新创业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福清市注重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按照“培育一批、改造一批、规范一批、提升一批”的思路,坚持把新型经营主体作为重点对象进行倾斜和扶持,通过对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等进行项目补助、贷款贴息和税收优惠。一是扶持发展农民合作社。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对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和家庭农场示范场实行奖励的办法,大力开展示范社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创建活动。对符合《农民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规定条件成立的农民合作社,工商部门开辟注册登记“绿色通道”,实行“零收费”登记。二是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取消了已出台的《福清市家庭农场认定和注册管理暂行办法(修订)》文件,群众登记注册家庭农场可直接到福清市工商管理部门办理,无需再经过农业、林业、海洋渔业等部门资格认定,简化了手续,大大方便了群众,也有利于福清市家庭农场的发展壮大。对注册认定的家庭农场,除新增农业补贴重点倾斜外,还鼓励金融机构将家庭农场纳入信用贷款支持范围,推进全市条件较为成熟的专业大户向家庭农场转变,培育了一批以蔬菜种植和畜牧、水产养殖为主导的家庭农场。近年来,全市“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产业格局也得到迅速发展,规模经营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逐年增加。
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福清农村创业创新工作引爆了万众创业的激情,创业创新主体十分活跃,创业创新业态丰富多彩。目前,福清市共有福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8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29家,上市公司2家,龙头企业数量和规模均位居福州市第一。68家龙头企业中有36家通过ISO系列认证、30家通过美国HACCP认证、4家通过欧盟质量注册,认证无公害产品83个、绿色食品55个,注册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商标651项,其中荣获中国名牌产品2个、中国驰名商标4个、福建省名牌称号26家、福建省著名商标29家,认证无公害产品22个、绿色食品50个。2017年,全市68家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178.4亿元,带动了20多万户农户生产增收。
全市共拥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36家(部级示范社1家、省级示范社7家、福州市示范社15家),注册登记家庭农场87家(省级示范场12家、福州市级示范场18家),拥有一都善山“融都”枇杷、“福清田博士”红薯、东张镇三星村柑橘等品牌,农民组织化程度走在了福州市前列。
在创业创新的热潮下,福清市的智慧农业发展也方兴未艾,成功获批2017年(星源)、2018年(光阳)国家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成为全国首个同时获批2个畜禽数字农业建设试点的县(市),拥有省级现代农业智慧园1家(星源)、省级农业物联网示范点2家(光阳、绿叶),成功入选2018年国家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专项拟储备项目和国家级畜牧绿色发展示范县项目。
三、筑巢引凤,吸引人才扎根共建
1991年出生的湛雪梅是重庆市丰都县人。从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毕业后,她来到福清相思岭大学生创业园。在体验了导游、助理等不同岗位后,她发现这里非常适合自己创业——相思岭大学生创业园汇聚了来自全国和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涉农创业大学生人才,涉及农业创业各个门类,创新意识强,具有开拓精神。
2016年初,湛雪梅在福清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福清市相思岭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她不断摸索和优化公司产品的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由她倡导推行的“桑葚一树多能”项目,现已形成一个完整的具备盈利模式和商业模式的产品,并获得福建省项目具备盈利模式评比三等奖。如今,相思岭大学生创业园已经成为湛雪梅自己创业的一块实验田,她把父母亲也接到了福清,在这里承包和管理果园。她说“在这里我亲近了大自然,体会到了创业的快乐”。
在相思岭大学生创业园,像湛雪梅一样进驻园区的涉农创业公司共有18家,近300位的大学生在园区内参与创业活动,以“合伙人制模式”引进涉农大学生创业项目。这些项目已渗透到旅游策划、旅游营销、互联网+农产品(旅游)、导游接待、农事策划、农事项目落地、都市农业、都市园艺、农业创业咨询和系列商品开发等园区各个分区块。
这个位于镜洋镇的“校企共建大学生农业创业园”,用地540亩,是福建省最大、国内著名的以农业为主题的大学生创业园。福清市依托该创业园筑巢引凤,一方面助力大学生实现涉农创业梦想,同时吸引人才扎根福清,共同参与福清农业农村建设。
据园区创新创业基地主任黄俊波介绍,该创业园按照循序渐进式的梯度设计了体验创业、模拟创业与实体创业三个等级的创业模式,优化了园区内“创业、实训、科研、科普”等功能,引进了“休闲农业”概念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让创业大学生真正参与到农业生产中来,让他们懂得什么是农业,如何经营农业,培养大学生对涉农创业项目如何咨询、如何评估风险、如何把控风险,手把手引导大学生做好涉农创业,鼓励其涉农创业创新精神,使大学生创业园成为培养农业创业创新人才的摇篮。
除了大学生,福清市还充分发挥对台的地缘优势,深化融台农业交流合作,引进台农台企扎根,并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两岸共建台湾农民创业园”福清台湾农民创业园创建于2005年7月,2011年6月升格为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着眼于打好“融台合作”特色牌。台湾农民创业园全园规划30万亩,分为核心区和拓展区,其中核心区位于阳下街道溪头村,规划面积3600亩,作为融台农业合作的先行区域,主要发展台湾名优水果、药材、蔬菜种植和农产品加工。目前,园区发展已覆盖全市12个镇街,共有涉台农业企业46家,其中台商独资14家,融台合资10家,融台合作22家,涉及种植、养殖、加工、休闲观光等行业,总投资达17.39亿元,其中利用台(外)资4788万美元。全市共引进台湾农业新优品种570多种、先进技术80多项、先进机械设备320多台(套),累计种植推广面积8.8万亩,带动60多家企业和3.8万户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年增加农民收入3.6亿元以上,2017年全园总产值达30亿元。
四、三产融合,构建农业产业新业态
福清市的“校企共建大学生农业创业园”不仅是大学生涉农创业的摇篮,如今还建设成了集大学生创业、农业休闲观光园和农业产学研基地为一体的新型农业创业园。创业园区内建有闽台生态果树种植园、闽台香草园、特色野菜园,种植桑葚、百香果、香茅草、台湾香水薄荷等多种名优蔬果,于2015年获批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点。该园区的建设发展,带动镜洋镇周边成功打造了包括“26度休闲农庄”、“云中部落”、“蘑菇部落”等一批现代都市休闲观光农业新亮点,使得福清市休闲观光农业从“一枝独秀”走向“百花齐放”,加快了全市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近年来,福清市注重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构建农业产业新业态。依托我市农业自然资源、地理区位优势,重点打造“依山、滨海、城郊”三条休闲农业产业带。以一都、东张、镜洋、南岭等山区镇为重点,利用森林、民俗古居及农耕文化特色等资源优势,发展集山区绿色农产品生产、生态休闲、康体健身、农耕科普、民俗风情等功能于一体的“依山”休闲农业产业带;以城区近郊和国省道沿线镇(街)为重点,利用设施果蔬业发达、水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以“亲近自然,回归田园”为理念,发展农耕生活体验、农艺科普教育、现代农业观光、亲子游、学生春秋游等为主的“城郊”休闲农业产业带;以龙高半岛、江阴半岛、海口、城头等沿海镇为重点,利用海岸线曲折、港湾多、岛屿多及天然湿地等特色资源发展“滨海”休闲农业产业带。目前,我市已培育各类休闲农业观光点25家,总面积约2万亩,拥有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点2个、省级示范点7个、福州市级示范点12个;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个、省级最美休闲乡村3个、福州市级休闲渔业基地2个。近年来,各休闲农业点累计接待游客约150万人次,营业收入约4亿元。休闲农业已成为我市拓展农业功能,促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
五、深化改革,全面释放农村发展活力
改革是发展的源动力。为了全面释放农村发展活力,福清市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福清市整合利用财政资金,制定了福清市国家现代农业园区改革与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建立支农资金整合使用平台,打破过去各部门支农资金分散使用的局面,实现支农资金整合利用,进一步放大财政资金使用效果,近年来累计整合了各类财政支农资金约20亿元,用于全市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充分利用福清市民间社会资金雄厚的优势,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投资导向作用,吸引民间社会资金参与到现代农业的基础配套建设、设施农业培育、龙头企业发展中来,近年来累计带动了约50亿元民间资金投入农业建设。
同时,福清市深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共权属调查完成411个村(另有31个村无耕地可供确权),完成率为100%;审核公示完成411个村,完成率为100%;完成合同签订并建立登记簿18.04万户,完成率为99.01%。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数据库成果顺利通过农业部初检,成为全省首个通过农业部初检的县(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取得突破,自2016年6月开展这项工作以来,共计有20家银行开展这项业务,共登记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206宗,涉及抵押金额21621.814万元,面积15122.8195亩。其中,2017年登记139宗,涉及金额18665.867万元,面积8330.3125亩。2018年,福清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垦改革等工作已全面启动。
精准扶贫工作亦扎实推进。全市现有的建档立卡扶贫对象500户、1631人已全部脱贫(2014年减贫516人,2015减贫1115人),其中:发展生产和劳动就业脱贫1353人,占82.96%;低保政策兜底脱贫278人,占17.04%。比全国提前4年、比全省提前2年、比福州市提前1年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