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建设,顺应了四化同步发展的时代潮流,搭建起城乡优势资源整合的新载体,构建了促进城乡创业创新的新平台,建立了推动城乡要素交流的新机制。培育和创建特色小镇,有利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加快区域创新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有利于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有利于加快高端要素集聚、产业转型升级和历史文化传承。小城镇承载着大梦想,小城镇演绎着大战略,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大有可为。
自2016年10月14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批127个**级特色小镇名单以来,国内各地特色小镇建设的热情空前高涨。福建、河北、山东、江苏、湖北、重庆、云南等省份先后发布了关于开展特色小(城)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或创建特色小镇实施方案,广东、河北、山东、贵州、新疆均表示2020年创建100个左右的特色小镇或小城镇,江苏则要创建100个左右特色鲜明的“特色小镇”和100个左右富有活力的重点中心镇,此外,天津、广州、南京等城市也提出了创建特色小城镇的目标和计划。除了政府部门外,企业界、学术界、媒体等都对特色小镇表示了极大的热情和关注,特色小镇百度搜索词条达到910万条。
什么是特色小镇?顾名思义,就是有特色的小镇,是产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兼具旅游与社区功能的小镇。什么是特色?就是要使一个小镇与其他小镇区别开来,走差异化、个性化的发展路径。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认为,特色小镇就是“聚焦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要素,不同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平台”。文化是特色小镇的灵魂,产业是特色小镇的脊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是特色小镇的根基。当前,特色小镇已经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双创”的重要平台、展示地方发展模式和发展成就的重要窗口。为此,《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报告(2017)》主题确定为“中国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之路”。本报告从顶层设计、政策引导、创新发展、实践操作四个维度全面、系统阐述特色小镇建设。全文由总报告、专项报告、典型案例和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研究四个部分组成。
小镇大战略,**新发展。总报告厘清了特色小镇的本质和科学内涵,阐明了特色小镇的政策逻辑,梳理了我国城镇化方针的演化历程,介绍了我国城镇化建设及各省份支持特色小镇建设的典型政策。在此基础上,总报告科学界定了特色小镇的功能定位,指明了特色小镇创建和培育的路径,剖析了当前特色小镇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其应对策略。
专项报告及典型案例通过顶层设计、政策引导、创新发展及实践操作等不同层面充分诠释了特色小镇建设的内涵,内容涉及商贸流通、文化传承、生态建设、土地政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型城镇化、PPP融资模式、“双创”平台建设和精准扶贫等,分析了我国特色小镇的建设现状,介绍了浙江、贵州等地特色小镇建设的优秀经验,解读了特色小镇建设的政策环境,也指出了特色小镇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尤其是搜集了杭州西湖区玉皇山南基金小镇、嘉善巧克力甜蜜小镇、贵州茅台小镇、深圳甘坑文创小镇等国内知名特色小镇的典型案例,为其他地区培育和创建特色小镇提供了不可多得的重要示范和经验借鉴。
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研究专题发布了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指标体系及研究成果。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研究自2005年构建至今,经过十余年不断调整、丰富和完善,其体系的科学性,研究成果的公正性、**性得到国内中小城市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是有关部门了解中小城市发展现状的重要参考,是中小城市相互交流学习的重要参照。
《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报告(2017)》是第八年出版发行,八年来,“中小城市绿皮书”始终关注、研究事关中小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注重树立不同区域中小城市发展典型,认真总结典型城市的发展模式和经验,为推进中小城市全面转型、跨越发展提供新思路。
《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报告(2017)》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学术出版项目,正是由于长期以来得到各相关部门及科研院所专家学者、全国中小城市领导、《人民日报》等国内主流媒体以及社会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其影响力才越来越大,覆盖面越来越广,受关注度越来越高,品牌价值越来越强。希望中小城市发展战略研究院和编委会的同志继续努力,以更高的使命、更大的目标、更高的标准来激励、鞭策和约束自己,坚持不懈地做好“中小城市绿皮书”,在推动中小城市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郑新立
2017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