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返回首页
注:本页内容为中国中小城市指数网版权所有,任何网站或印刷品不得复制或镜像,盗用必究!
 
 

海城市:做强平台 公平竞争 全面开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

  

海城全境总面积2732平方公里,自然分布为“五山一水四分田”,下辖27个镇区,其中包括两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户籍人口118万,常住人口140万人。近年来,按照国家、省市工作要求,海城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双创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深化改革创新,推进转型升级,加强城乡建设,强化保障机制,规范市场竞争,全面培育了经济发展新动能,增添了经济发展新活力。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816.2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26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4338元,金融机构存款余额608亿元,城镇化率达到68.2%。在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综合实力百强县()排名连续三年稳居第十位。在推进“双创”工作过程中,主要抓了以下五个方面:

一、深化改革创新,释放就业创业潜力。

2014年以来,我市先后被授予新型城镇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试点、县城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等六个国家级改革试点,为释放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一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围绕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建立城乡居民就业、进城农民社保、城镇化用地、城镇化资金、基层政权运转“五个保障”的试点内容,为推动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提供了先行先试的政策机遇。目前新型城镇化各项试点工作正在顺利推进。

二是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试点。围绕入市民主决策机制、价格形成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监督服务机制等核心问题,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权同价进入市场,为推动大众创业提供了项目建设用地要素支撑。去年128日我市首批入市2宗土地正式挂牌出让,实现东北地区入市第一宗、北方第一挂,目前已经累计入市宗地3宗,近期将再有2宗地入市。

三是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试点。建立了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通过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等产权进行公开挂牌、规范流转,优化了农村生产要素配置,为工商资本和农业大户进军农业提供了规模农业土地要素支撑。试点开始以来,累计完成土地确权45.2万亩,流转土地23.2万亩,特别是成立了东北首家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完善了市镇村三级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体系,全面推进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林权等公开挂牌竞价规范流转。

四是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试点。赋予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功能,通过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有序开展抵押贷款业务,有效盘活了农村资源、资产、资金,增加农业生产中长期和规模化经营的资金投入,为农民特别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和现代农业提供了资金要素支撑。目前已开发金融产品13个,办理农业抵押贷款1.12亿元,实现涉农融资3亿元,特别是创建了六台、一池、一会一保工作模式,并在全国率先开启了“农业生产预期收益+农业保险抵押贷款”等新模式。

五是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通过对农村集体资产进行确权,在管住农村集体公益性资产的基础上,对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头上,赋予了农民对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等权能,打破了土地等农村集体资产对农民的束缚,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推动了农民的重新就业和创业。试点开始以来,完成了9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界定、村集体资产的清产核资,成立了集体经济组织股份经济合作社,建立了涵盖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产、折股量化情况以及收益分配情况的股权监管平台,同时还编制了试点村的村域规划和生产规划。

六是推进县城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坚持整合资源,盘活资本,形成了以政府投入为牵动,以社会资金为支撑,以上级专项资金和银行资金为依托的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多元化投融资体制,为社会资本进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提供先行先试的政策机遇,有力的推动了就业和创业。今年以来,已经成功发行两期公司债,总计18亿元。农发行城镇化34亿元贷款及8亿元资本金贷款项目获批,目前已到位资金11.6亿元。PPN五年期短融20亿元项目已到位。上交所非公开债券10亿元项目已经完成发行。国家发改委企业债券10亿元项目获批,正在运作发行。牛庄古城和析木新城农发行20亿元贷款项目已经组卷上报。同时,今年拟争取上级政策资金10亿元,目前到位5.13亿元。特别是全力推进PPP融资模式,鞍山首单2.2亿元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已经完成招标,月底可实现开工。

二、推进转型升级,做强就业创业平台。

牢固树立产城融合发展理念,在推进城镇建设的同时,坚持一手抓存量、一手抓增量,一手抓当前、一手抓长远,全力稳定经济增长,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做强就业和创业产业支撑。

一是着力发展现代农业。近年来,按照农业现代化发展方向,着力推进农业规模化、设施化、标准化、产业化。在农业规模化上。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大力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业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分散经营向规模集约经营转变。在东北县级市中率先建立了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全面启动和实施了农村土地确权流转,培育了马风南果梨、孤山食用菌、望台草莓和棚菜、耿庄大蒜、西四优质米等一批规模特色农业。在农业设施化上。围绕东部果园子、中部菜篮子、西部米袋子的现代农业布局,充分利用各级专项资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社会资金,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目前全市设施农业面积达到55万亩,极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环境。在农业标准化上。健全农业种植、养殖标准化生产管理体系,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培育农产品的品牌。目前全市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品”覆盖率达到85%,涌现出了中小三星金万家绿色蔬菜、王石天鹰有机南果梨、耿庄紫皮大蒜等一批优质品牌农产品。2015年,海城荣获“中国南果梨第一县”荣誉称号。在农业产业化上。近年来,累计培育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农事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00余家。发展各类农事企业259家,其中加工企业195(规上加工企业125),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家,省级25家,市级11家。2015年全市农产品加工增值率达到54%。特别是在耿庄镇规划建设了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辽宁农科院海城分院正式落户,沈阳农大海城校区今年可建成启用,建成了全国最大的三星蔬菜种苗工厂和全国知名的种子加工中心。在全国县级城市中率先建成了北京新发地海城农产品销售厅,构筑多元化的农产品销售体系。

二是着力发展新型工业。依托开发园区和龙头企业,坚持存量稳增长,增量调结构,着力做强五大板块,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2015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252亿元,规上工业企业达到376家。在菱镁滑石加工版块上。近年来,着力打破镁耐火一统天下的格局,在牌楼镇规划建设了占地20平方公里的辽宁海城菱镁新材料产业基地工业园,在禁上镁耐火等初级加工项目的同时,重点发展镁建材、镁化工以及高端镁耐材等菱镁新材料产业。目前,北京利尔全产链转移项目签约落地,后英特种镁砂项目建成试生产,全市菱镁滑石深加工规上企业142家,2015年实现产值500亿元。在钢材深加工版块上。围绕毗邻鞍钢的优势,坚持与鞍钢错位发展,加速现有钢铁企业转型升级。近年来,在腾鳌开发区规划建设了占地6平方公里的腾鳌钢材深加工产业园,重点发展精特钢、城市轨道钢、高端型材。目前,年产100万吨的紫竹城市轨道钢项目建成试生产,全市规上钢材深加工企业29家,2015年实现产值70亿元。在能源装备制造版块上。积极承载鞍钢的辐射和带动,在海城开发区规划建设了石油装备制造产业园,目前瑞丰油田专用车项目建成试生产,中电华强大型焊接机器人研制与产业化项目签约落地,油田大型设备改造和专机制造项目开工建设,全市规上装备制造企业97家,2015年实现产值130亿元。在精细化工版块上。精细化工是我市新兴的主导产业,规划建设了占地4平方公里的腾鳌精细化工产业园,目前七彩化学氨氧化、华诚化工等6个项目开工建设,辉虹颜料等3个项目建成试生产,全市规上精细化工企业20家,2015年实现产值22亿元。在纺织服装箱包加工版块上。依托西柳和南台专业市场集群,推进纺织服装箱包加工产业由小加工向大生产、代理加工向自主品牌生产转变,大力发展纺织服装箱包加工产业。目前,宏基工业城和南台富箱包工业园项目前期工程已经建成运营。2015年,全市规上纺织服装箱包加工企业达到58家,纺织服装箱包加工产业实现产值205亿元。

三是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把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作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大力发展专业市场、文化旅游、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打造了海城经济发展的新支撑。在专业市场方面。近年来,围绕沈大高速公路,依托西柳和南台两大市场,规划建设了专业市场集聚区,大力发展专业市场,先后建成了西柳服装、南台箱包、辽南农机等一批专业市场,2015年西柳市场交易额530亿元,南台市场交易额实现65亿元。特别是今年,在专业市场建设上,确立了“一个政策牵动、两个并重发展、三个结合支撑”的工作思路,全面推进省内外贸结合商品市场试点进程,总投资110亿元的海城义乌小商品城一期预计928日开业运营,配套的海关监管区和物流园建设正在加速推进,紫竹集团外贸进出口综合服务代理公司完成注册,深圳雨辰电子商务产业园101日前开园运行。在文化旅游方面。建成了国家3A级自然风景保护区白云山、省级自然生态保护区九龙川、三岔河湿地等景区。依托海城特有的温泉资源,建成了绿中海、天籁谷等温泉旅游娱乐项目。建成了宗骏开元名都和碧桂园凤凰两个五星级酒店。特别是总投资200亿元、总占地6.12平方公里的新加坡佳通集团腾鳌温泉健康产业城项目成功落户,今年人工湖、欧洲风情小镇、养生养老会所等大项目将全面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年旅游客源可达500万人次以上,年营业额可实现50亿元以上。同时,我们正在规划建设牛庄古城,目前牛庄古城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已经编制完成,今年将完成1200户棚改任务,腾出净地60万平方米,我们将利用农发行贷款和3P融资等模式,全面启动牛庄古城基础设施建设,未来将把牛庄打造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在房地产业方面。结合新城新镇建设,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建成了碧桂园、双龙新村、芭东海城、燕阳花溪地、左岸城邦、紫苑华庭、御景尚品等一大批高品质的居民小区。近年来,累计新开工房地产面积688万平方米,竣工面积409万平方米,销售420万平方米。特别是为了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去库存要求,海城主要采取了三方面措施:一方面回购安置。未来动迁安置全部采取货币化,政府不再建设回迁楼。另一方面是促销政策。举办夏季房交会,出台了2+2购房优惠政策,房交会5天时间累计销售商品房1353套,12.48万平。再一方面棚改牵动,今年计划实施2099户棚户区改造,全部采取货币化安置,目前正在加速推进。

三、加强城乡建设,完善就业创业基础。

围绕“滨河商贸城市”的定位,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以中心城区建设为龙头,以腾鳌新城、析木新城和牛庄新镇建设为支撑,加速推进城乡建设步伐。近年来,我市每年投入10亿元以上,大规模实施城乡基础设施、公益设施和环境建设,改善城乡环境,树立了城市建设的崭新形象。

一是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新建改造城乡道路950公里,桥梁56座,通港产业大道、腾海大道、通海大道建成通车。高标准完成了通海大道和鞍山路环境改造。特别是中心城区建设上,连续五年实施城市改造“四个十”工程,新建改造城市主次干路和街巷路110条,安装路灯1200盏,改造老旧小区80个。今年,海城市被确定为全省小康电示范县,“十三五”期间省供电公司将投资25亿元对城乡电网进行全面改造升级。

二是大力推进公益设施建设。开工建设了海城中心医院改扩建、澄州书院暨图书馆、海城市博物馆、海城开发区奥体中心等城市公共设施,建成了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城市集中供热中心、澄州湖、兴海广场等一批公益设施,完善了城市功能。特别是为了根本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2010年以来,我市大规模实施了城市棚户区改造,累计改造棚户区项目1065.5万户,建设回迁楼425万平,总投资105亿元。目前已经建成进户回迁楼共703.4万户,建筑面积为260万平,总投资61亿元。正在建设的回迁楼共311.9万户,建筑面积为145.8万平,总投资38.6亿元。近几年通过棚户区改造,不仅根本改善了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同时还根本改善了城市环境和形象,提升了城市价值。

三是狠抓生态环境建设。近年来,我们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并重,把握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方向,把绿色发展理念落实到生态环境建设中,深入实施青山、蓝天、碧水、净土四大工程,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在青山工程上。近年来,累计完成矿山复垦1.3万亩,退耕还林3万亩,造植树造林10.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3.84%。析木新城成为省青山工程示范区。特别是投资2000万元双龙山植物园项目全面启动,生态环境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在碧水工程上。近年来,实施了海城河综合整治工程,新建了城市、牛庄、感王、腾鳌四座污水处理厂,特别是今年海城被确定为全国农村污水治理示范县,“十三五”期间,我们将利用农发行20亿元贷款对城乡污水进行全面彻底整治,今年重点实施“123”工程,即推进西柳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完成腾鳌和城市两个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开工建设南台、牌楼、八里三座污水处理厂,全面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在蓝天工程上。实施了东部矿区企业粉尘污染专项整治,累计整改关停企业204家。开展了城区文明祭祀,实现城市“禁烧”。特别是今年以来,实施了城市10吨以下燃煤锅炉取缔和城乡环保违规建设项目清理整顿,目前相关工作正在加速推进中。在净土工程上。近年来,完成规模化养殖场污染治理改造59家,实施农村垃圾分级处理,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率由2010年的68%提高到80%。特别是启动了崔庄湿地公园建设,生态环境改善取得新进步。

四、强化保障机制,扫清就业创业障碍。

坚持创新思维,强化保障,主动作为,优化服务,着力破解发展要素瓶颈,扫清就业创业障碍。

一是强化用地保障。近年来,海城每年建设用地需求量在34平方公里左右,每年省里给海城的建设用地指标大约在1平方公里左右,为此,我们坚持对上争取一批、拆迁征收一批、增减挂钩一批、盘活闲置一批、入市试点一批的“五个一批”措施,全力破解土体指标瓶颈,有效保障了就业创业项目用地需求。近年来,累计为帮助企业解决建设用地指标8.37平方公里。其中,在推进村屯征收上,坚持尊重群众动迁意愿的基础上,依法征收和补偿,去年以来,累计征收村屯社区21个,动迁居民18600户,腾出建设用地5个平方公里左右。在盘活闲置低效用地上,坚持依法收回、征收土地使用税倒逼土地盘活、招商引资腾龙换鸟等措施,加速低效闲置土地盘活,去年以来,累计盘活闲置低效用地3.5平方公里左右。在推进土地增加挂钩上,去年以来,累计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11个,解决产业和城市建设用地2.17平方公里。

二是丰富融资模式。重点抓了三个方面:一方面推进银企对接。近年来,累计为企业贷款250亿元。特别是今年,召开了海城市金融座谈会暨银企对接会,会上签订了助保贷、农业风险资金池等11个融资合作协议,总规模达到12.18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紧张问题。再一方面推进企业上市。全力推进符合创业企业进入资本市场上市融资,目前精华新材和七彩化学已经在新三板挂牌,9家企业在上股交挂牌,年末前力争再有3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10家企业在上股交挂牌。再一方面投放创业小额担保贷款。积极拓宽贷款范围,提高贷款额度,同时把小额担保贷款办理与创业培训有机结合,在推选项目、开业指导、贷款办理等环节上提供全方位服务,让更多的创业者实现了创业梦想。近年来,累计投放创业小额担保贷款7697万元。

三是加速手续办理。建立了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开通了市公共行政服务中心网上审批,实施了城乡建设项目一次性告知、一会制审批、一口式受理、一时点启动、一费制收费等“五个一”工程,落实了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实行了网上审批和部门内部并联审批,全面提高了行政审批效率。特别是在辽宁省率先实施了“三证合一”实施商事制度改革,方便了百姓投资创业。自商事制度改革以来,新注册企业数量达到25128家。

四是实行税费优惠。近年来,我们全面落实国家小微企业税费优惠政策,升级完善了纳税申报系统,设置了小微企业电子统计台账,建立了小微企业汇算清缴退税监控台账,开辟了退税绿色通道,特别是设立了“小微企业优惠政策落实咨询服务岗”,实行“首问责任制”,为百姓创业提供办税便利。

五是提供政策扶持。围绕全市重点产业发展,按照突出重点、精准发力的原则,先后制定出台了《海城市促进经济稳增长、转型升级扶持政策》及其《补充规定》等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 进一步改善了企业发展环境,增强了企业发展活力,推进了企业自主创新,破解了企业发展难题,增加了百姓就业机会,有效带动了就业和创业工作

六是优化服务环境。成立了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和营商环境监督办公室,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和监督巡查制度,解决了一批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保护了投资者权益。自优化营商环境办公室成立以来,我市共接到各类诉求6件,目前已处理完成5件,正在推进1件,诉求答复率和满意率均达到100%,确保了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特别是配合鞍山市营商环境监督处,成功办理了“牛庄镇政府涉嫌指定商户制作牌匾并收取相关费用问题”和“海城开发区东柳集中供热项目工程建设受阻问题”。

五、规范市场竞争,优化就业创业环境。

近年来,海城市委、市政府始终把规范市场竞争当做首要工作来抓,尊重市场,尊重规律,注重公平,保护竞争,全面优化就业创业环境。

一是公平市场准入。依据国家产业投资目录,制定了海城市项目建设投资目录,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我市项目建设投资目录的项目,实行无条件市场准入。特别是对城乡建设项目,建立了市规委会一会制审批制度,由市城乡规划建设委员会例会,对项目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项目选址、环保、信访稳定等方面进行集体讨论,公开审查,规范了项目建设行为,打造了公开、平等、竞争的城乡建设市场。

二是规范市场竞争。重点抓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打造公平竞争平台。在国有土地出让上,建立了公开挂牌出让制度,禁止个人和个人、企业和企业之间手拉手买卖土地,打造了土地要素公平提供机制。在国有资产和资源出售上,建立了公开拍卖制度,围绕存量国有资产像办公楼、厂房、政府承建回迁楼的门市车库以及河砂等,全部实行面向社会,公开拍卖,最大限度的显化了国有资产资源的市场价值。在政府投资工程建设上,严格实行公开招标,像这些年,市政府每年投资道路、桥梁、城市排水、公园、广场、绿化以及公建包括回迁楼等工程,每年投入都在10亿元以上,全部面向社会公开招标,为政府节约了大量支出。在政府购置上,实行公开采购,面向域内外市场,按照性价比公开择优采购,在保证采购品质的同时,也节约了财政开支。通过建立一系列规范市场竞争的制度体系,最大限度的建立了公平的市场竞争规则,释放了创业主体的投资热情。另一方面解决垄断经营问题。围绕西柳市场物流运输、海城河河砂开采等易发生垄断经营领域,本着公平竞争的原则,狠抓垄断经营的治理。在西柳市场物流运输垄断经营治理上,规划建设了西柳市场物流园,取缔了垄断运输行为,对符合条件的运输企业一视同仁,对西柳市场运输实行公开透明竞争,根本解决了西柳市场运费居高不下的问题,建立了统一公平规范的物流运输市场,保障了西柳市场创业者权益。在整治河砂市场上,对海城河的河砂开采进行统一规划,限制开采区段、开采量、开采时间,统一公开对社会进行公开招标,并对河砂开采行为进行严格监督,实现了规范开采,同时也显化了资源的价值。同时在房地产市场规范发展上,全面实施了政府拆迁、净地出售,明确规定海城市辖区内的国有土地出让必须通过市政府土地储备交易中心依法履行招拍挂程序,严禁企业间手拉手买卖土地,而且所有的房地产开发用地,全部由市国土局土地储备中心负责统一组织实施拆迁,净地公开挂牌出让。应该说政府拆迁、净地招拍挂,打破了房地产业发展的竞争壁垒,消除了投资创业者的畏惧心理,特别是打开了外地投资创业者进入海城投资兴业的大门。

三是公平税负收取。针对建筑开发企业收费较多,企业需要跑多个部门,而且人为跑冒滴漏造成市场竞争不公平等问题,我们重点围绕建筑开发企业,将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14项政府行政性和经营性收费进行捆绑,实行“一费制”,在市公共行政服务中心设立公开收费窗口,对建筑开发企业实行预先一次性告知,企业缴费由窗口实行“一费制”收取,明确只要是在海城域内进行建筑开发的企业,都必须实行这个标准。这种收费模式,在极大方便企业缴费的同时,实现了建筑开发企业收费标准的公开、平等、透明,有效遏制了个别部门擅自提高标准、搭车收费、增加项目、随意减免以及吃拿卡要等问题,打造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同时建立了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制度,并在政府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开,没有列入目录的一律不得收费,全面接受社会监督。特别是将全市罚没项目重新进行细化量化,从原来的标准细化量化到现在的情节细化量化,实行定值收费、定量罚款,并建立了非税收入项目库,对非税收入项目实行编码管理,在《海城市非税收入管理网站》向全社会进行公示,从而最大限度的缩小了罚没自由裁量空间,让执法更加规范,让罚没更加公平透明。

四是规范行政执法。坚持法不授权不可为。一方面明确执法权责。近年来,我们建立健全了行政执法级别管辖制度,细化了行政执法职权,严禁议事协调机构、非常设机构或者临时机构行使行政执法权。严禁行政执法单位内设机构,下属事业单位未经法律、法规授权擅自行使执法权。特别是积极推进综合执法改革,整合了执法资源,下移了执法重心,减少了执法层次,消除了多头执法和重复执法。另一方面实行执法备案。全面实施了企业执法检查计划管理,除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涉及人身健康、公共安全、生产安全和财产安全的事项可以进行随机检查以外,其余到开发园区和企业执法检查实行报批备案。再一方面严格执法程序。对企业实行行政处罚,坚持做到主体合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程序合法,特别是严格实行了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制度,规范了行政处罚标准,减少了执法处罚的随意性,保证了行政执法行为更加规范有序。

尽管海城在“双创”工作上进行一些探索和尝试,但是与先进地区比还有差距。下步,我们将继续按照《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牢固树立“双创”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健全体制体制,加强统筹协调,努力开创大众创业、万众创业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