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首页 > 迁安市:
注:本页内容为中国中小城市指数网版权所有,任何网站或印刷品不得复制或镜像,盗用必究!
 
 

郫县:坚持生态立县 推进科学发展 努力建设更加生态更具品质更为富庶的美丽郫县

   


郫  县


郫县地处川西平原腹心,成都市西北部近郊,处在都江堰自流灌区之首,居成都市上风上水。是成都市重要饮用水源保护区,是成都市通往著名风景名胜区都江堰、青城山、黄龙、九寨沟的重要通道。全县幅员面积438平方公里,辖16个镇(街道办事处)218个村(社区)。2013年末户籍人口58.85万,常住人口96.69万。 近年来,郫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三大发展战略”、推进“两个跨越”和市委“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总体战略、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当好全省发展首位城市等重大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紧扣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紧紧围绕“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更加生态更具品质更为富庶的美丽郫县”总体目标,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全县经济社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2013年,郫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10.23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7.4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2.77万元和1.41万元。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连续19年进入全省“十强县”,先后进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中国科学发展百强县、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城市,荣获全国文明县城、国家级生态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等殊荣。

党的十八大首次作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市委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结合郫县上风上水这个最大特点、生态良好这个最大优势、土地空间这个最大制约的县情实际,我们认为必须坚持生态立县、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生态为统揽协调推进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建设,着力在推进生态文明和建设美丽家园的实践中干得最主动、走在最前列、抓得最有效,最大限度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发展优势,使郫县成为特色鲜明、切实担负起成都卫星城功能的一个重要区域,努力让全县人民过上更高品质的幸福生活。

坚持生态立县,推进科学发展,就是要紧紧围绕“水润蜀都、生态郫县”这个定位,努力建设“更加生态、更具品质、更为富庶的美丽郫县”。更加生态是美丽郫县的“貌”,更具品质是美丽郫县的“魂”,更为富庶是美丽郫县的“本”。具体内涵支撑是:生态优势明显,就是在现有良好生态田园本底基础上,进一步把郫县生态环境营造好、优势发挥够,使郫县400多平方公里成为一座开敞的自然景区和生态公园,把环境怡人的生态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最大竞争力,成为旅游消费的好去处、居家创业的首选地。产业特色突出,就是让生态化、高端化成为郫县产业的鲜明特征,无污染、占地小、产值大、效益高,基本构建起以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生态产业体系。城乡发展同步,就是统筹城乡的机制更加完备,现代城市和现代农村同步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城乡统筹的示范样板。人文气息浓郁,就是郫县厚重而多样的文化得到充分展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具有鲜明的文化精神和人文个性,文化软实力明显增强。生活富庶安康,就是城乡居民收入更加富足,社会更加和谐安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居民生活更加舒适和安逸。

实现上述目标,建设美丽郫县,必须坚持“生态优先、品质至上、民生为本、四化同步”的发展思路。“生态优先”,就是抓发展、做决策、上项目,首先考虑的是保护环境、保护生态。要努力使“绿色GDP”成为各镇各部门的追求,“绿色政绩观”成为各级干部的追求,“绿色生产观”成为广大企业的追求,“绿色消费观”成为全社会的追求。“品质至上”,就是在产业发展、城乡建设、环境营造等方面,都要树立和追求更高的标准,重质量、重特色、重内涵、重品质,讲究精细、精致和精品。“民生为本”,就是要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把群众的期盼作为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关注民生、贴近民生、服务民生,千方百计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四化同步”,就是要坚持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加快城乡全面现代化步伐,努力走出一条“四化”整体提升、同步发展的路子。要实现既定发展目标,关键是要紧扣市委“五大兴市战略”,大力实施“四大提升工程”,着力构建“四大体系”。

一、实施生态环境提升工程,构建与美丽郫县相适应的生态环境体系。

建设美丽郫县,生态环境是基础。按照“建大公园、建大景区”的要求,以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和国家园林县城为抓手,在保护好“川西田园”美丽风貌的同时,进一步加大生态修复和环境再造工作力度,努力构建“水润蜀都、绿满鹃城、花香郫县”的美丽图景,让区域的生态系统更加完善,让郫县和主城区的水质和空气质量更有保障。

一是亮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水是城市灵性、活力、品质的象征。亮水,就是要水质清亮,同时又要显水露水,让人可见、可近、可亲。以境内八条河流为重点,全面实施清淤疏浚、污水截流、生态护岸、环河林带建设等工程,重塑河流朴实自然、水清岸绿的形象,确保每一条河流都打理成为流动的风景和带状的公园。特别对沱江河等流经城市城镇规划区的河段,高品质规划建设一批富有人文气息的亲水景观和滨水空间,成为提升城市品质的新地标。大力实施水源保护工程,有计划地搬迁饮用水源保护区居住农民,划定生态红线,精心打造一批生态湿地和生态涵养区,把水源保护区建设成为生态有机农业的标志区、生态旅游的新去处。2013年,郫县启动实施湿地扩建、生态搬迁、防护工程等13个水源保护工程项目,新建水源涵养林及湿地350亩;全面推行饮用水源保护区数字化监督、网格化管理,饮用水源合格率达100%。

二是增绿。大力实施城乡增绿工程、生态植被恢复和园林景观营造,坚持栽大树、大栽树,多栽树、栽好树,形成绿树成荫、花团锦簇、四季有景的优美环境,让我们的家园成为天然氧吧。种花也好、栽树也好,既要讲品质,也要讲成本,还要创新机制,关键是易成活、宜观赏,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在注重保留原生植被的同时,采取“见缝植绿”、“拆旧补绿”、“立体增绿”等方式,打造一批观赏型、游憩型的绿地公园和街头小品,形成“一街一景”、“一路一特色”的景观效果,特别是几条重要公路干道,高标准打造成为景观示范带和生态示范带。郫县被称为“鹃城”,应多种植各种名类的杜鹃花品种,增强“鹃城”魅力。注重发挥全国“盆景之乡”和花卉苗木种植基地的优势,提升区域绿化美化品质,道路沿线的花卉苗木种植包括城市景观营造,都优化布局、精心打理,做到疏密相间、错落有致、视野通透,让市民、游客能将川西田园的美景尽收眼底。推进环城生态区的拆迁建设,按市上要求高标准打造成为郫县乃至成都的“生态明珠”。2013年,郫县以创建国家园林县城为抓手,编制完成郫县绿地系统规划和园林绿化管理办法,全面启动城区“一街一景”、小游园、重要节点等绿化景观工程;建成健康绿道160余公里,新增开敞绿地840亩;完成环城生态区内48.35万平方米农房、厂房拆迁,建成1000亩植树基地和生态田园体验基地;加快实施涉及4个镇17个村的全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成功创建市级生态村22个、市级生态家园178户,友爱镇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镇,唐昌镇、古城镇通过省级园林城镇复检验收。

三是治污。关键是从源头抓起,标本兼治。坚决把住新上项目生态环保的“第一关”,对现有污染和排放不达标的企业,坚决清理整顿直至关闭,做到快还旧帐、不欠新帐。严格控制水污染排放强度,健全完善环保基础设施,使污水收集和处理能力大幅提升,对污水“直排”、“偷排”的行为要予以重拳、顶格处理。全面推进绿色低碳消费,加大节能技术和产品推广应用力度,倡导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积极建设低碳示范区。2013年,郫县开展了沱江河流域污染治理和杨柳河等黑臭河渠治理,完成293公里重点渠道清淤和清水河46个下河排水口截污治理,400余家违法企业(单位)停产整顿。

四是理乱。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做到全覆盖、无缝隙,常态化地保持清洁、清爽的城乡面貌。重点抓好城乡结合部、城镇背街小巷、“城中村”、社区院落等区域,深入持续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和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全力消除“脏、乱、差”现象。坚持硬件改善与软件提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特别是健全完善公众共同参与的约束监督机制,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提升城市文明品质和管理水平。2013年,全县成功创建省级环境优美示范村5个,省级卫生村4个。

二、实施产业发展提升工程,构建与美丽郫县相适应的生态经济体系。

生态立县,核心是生态经济立县。按照建设“生态经济区”的思路,大力推进三次产业生态化、高端化发展,努力让产业结构变“轻”、发展模式变“绿”、经济质量变“优”,走出一条综合效益最大化、单位消耗最小化的郫县特色“产业倍增”之路,壮大美丽郫县的产业支撑。

一是把生态都市农业做“精”。重点在农业的精细、精品和精深加工上做文章,按照生态、安全、高端的方向,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示范农业、观光农业、农业科技总部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确保通过3年左右的努力,使全县绿色有机农业面提高到60%以上,农产品精深加工率达到50%以上,最大限度提升农业的附加值。重点打造一批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和检测体系,打响郫县安全、放心的农产品品牌,建成服务都市的绿色食品供应基地。着力发展高端种业、生物农业、出口创汇农业、工厂式农业等现代设施和高效示范农业,培育和壮大一批科技农业示范园区。着力提升花卉苗木产业发展水平,引导发展一批精品园艺场和高端花卉苗木种植基地,重点把花园、友爱连片打造成为集培育研发、观光展示、市场交易为一体的精品苗木示范区。按照一三互动、文旅融合的思路,支持和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家庭农场、现代农庄、乡村酒店和休闲会所,推动乡村旅游提档升级,打造全国一流的乡村休闲度假示范区。2013年,郫县新签约引进农业产业化项目13个,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家,新发展家庭农场3个;截止2013年底,累计建成有机(转换)农业生产基地8730亩、设施农业6225亩,全县农产品精深加工率达44.5%,被列入全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

二是把生态工业做“强”。坚持集中集群集约和“环保、低碳、科技、高端”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促进产业链从低端向中高端转变,平面工业向楼宇工业转变,园区企业从传统加工制造型向科技型、总部型转变。调整优化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医疗设备制造、生物工程和新医药技术、电子信息和电气机械等生态环保、成长性好、可持续的产业,优先引进一批国际国内的知名企业,形成促进产业集群发展龙头效应。提升发展川菜特色产业,围绕“双百亿”目标,制定川菜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豆瓣产业集团化发展,大力推动川菜产业链及产品创新发展,着力构建“研发、生产、流通、加工、配送、销售、体验观光”的完整产业链条,成为引领全省川菜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同时,政府、企业合力加大投入,构建完整的食品检测体系和有效的政府监督体系,加大宣传包装力度,努力将川菜产业园区打造成为食品安全放心园区。更加强化创新驱动,抓紧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和创业投资体系,着力推进创新平台在企业建立、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科技成果在企业转化,努力建设科技型园区、创新型城市。加快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高端化提升,对占地大产出低贡献小的低质低效企业要依法予以调整清退,提高园区管理水平和单位面积产出效益。按照“产城一体”要求,着力完善园区生产生活服务功能,推动园区向产业新城转型。2013年,郫县新引进中国电子、华为软通等重大项目10个,竣工投产重大项目9个,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新增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6个、院士(专家)创新工作站6个。荣获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2013年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

三是把服务业做“优”。遵循服务业发展规律,以发展特色优势服务业为突破,集聚人气商气,带动提升服务业发展层次和水平,着力改变服务业发展滞后的状况。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面向成都大市场,大力发展特色餐饮、文化创意、教育培训、旅游休闲、优质农副产品批发配送等特色服务业,规划建设和改造提升一批有影响力的特色街区、特色景区、特色市场、特色产业园区,打响郫县服务业的特色品牌。特别要抓好全市唯一教育培训产业功能区建设,引进聚集一批国际国内高端培训机构,着力打造成都教育培训总部基地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训基地。以“双铁”走廊和城市组团片区为重点,按照“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结构优化、配套完善”的要求,统筹规划建设一批城市综合体和社区商业综合体,着力形成一批主力商圈和品牌卖场等现代商务商贸聚集区,打造成都西部新的商业中心。依托德源新城等重点区域,配套服务高新西区,大力发展与先进制造业关联配套的金融保险、研发设计、服务外包、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聚集发展成规模。优化房地产业结构,积极引导发展生态型高品质楼盘、高端社区和商业地产,吸引高层次人才聚集,优化区域人口结构,提升区域消费能力。2013年,郫县新引进万达蜀都广场、重庆百货等重大服务业项目18个,金融中心等16个项目加快建设,龙城国际首期商业、犀浦百伦广场等重点服务业项目如期完成,新注册登记服务外包企业13家;新建成川菜体验园、战旗第五季妈妈农庄2个3A级景区。荣获“2013中国十大休闲小城”“2013最美中国·生态旅游目的地”,入选“2013旅游业最美中国榜”。

三、实施城乡建设提升工程,构建与美丽郫县相适应的生态城镇体系。

美丽郫县是由美丽城市和美丽乡村共同构成的。按照“四化同步、城乡一体、立城优城”的思路,抓住省、市支持建设四个卫星城的重大机遇,坚持走内涵式、集约型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加快形成现代城市、特色城镇、美丽乡村有机融合的城镇体系,努力建好成都最具生态田园特色的卫星城。同时,继续加大向上争取力度,积极推进“撤县建区”,整体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

一是高起点抓好规划设计。规划决定品质。进一步优化完善城乡规划设计,从区域的全面顶层规划,到专业专项规划,到单体项目设计,都要体现战略眼光、一流水平,都要体现“四态合一”的理念和区域的地方特色。强化规划统筹,推行精细化管理,加快形成总规、控规、详规、节点设计层层递进、精细完善的规划体系,加强对县域各板块、各镇功能定位、产业发展、建设风貌、用地控制的规划指导,推进全县发展“一盘棋”。严格规划执行和规划管控,强化守“土”有责的意识,坚守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红线,杜绝新增各类违法用地,保证规划的刚性执行和城乡形态的协调完整。

二是高水平推进城市建设。以快速融入主城区为主线,按照“生活配套不弱于主城区,生态环境优于主城区,住宅品质高于主城区”的标准,加快建设与主城区深度融合,充分体现现代化、国际化水平,分担主城区人口转移、教育培训、文化休闲、商务商贸等重要功能的卫星城,努力使“住郫县生活品质更高”成为现实。统筹谋划和修编完善城市片区规划,进一步明晰功能定位,合理确定和控制组团的开发边界,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市政功能、公共服务、管理机制的一体化建设,推动城市空间布局优化和城市品质能级提升。着力打造城市门户,抓住成都“北改”和地铁2号线西延线开通等机遇,把城市的交通组织、空间布局和业态升级统筹谋划、联动推进,尽快使犀浦、红光片区率先融入主城,更好地发挥郫县与主城区的桥头堡作用。统筹推进新区开发和旧城更新改造,落实好“产城一体”的核心要求,促进城市的良性发展,努力把德源等城市新区打造成产城一体的示范区。进一步保护和凸显郫县的“文化基因”,承接好古蜀之都的历史文脉,弘扬好川菜等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让郫县厚重的历史和文化更多地以实体形式展现出来,努力建设自然美和人文美“两全其美”的美丽郫县。2013年,南北大道等门户节点形象打造顺利完成,沱江河(置信段)特色景观廊道和绿地花都时尚休闲街一、二期全面竣工,县图书馆已完成主体施工。

三是高质量统筹城乡发展。坚持走“以城带乡、城乡同步”的路子,按照“五化”取向和“四个统筹”的要求,坚定不移地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努力把广大农村区域建设好、管理好,打造一批美丽城镇、美丽村庄、美丽社区,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城乡统筹的示范样板。突出抓好川菜产业化功能区建设,着力把安德镇建设成为以川菜为主题的综合性旅游景区和“四化同步”的示范典型,增强对西部农村片区的辐射力和带动力。以场镇改造和农民新村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新一轮新农村建设,特别要落实“产村相融”和“三体现一方便”的要求,因地制宜建设一批“人口集中居住、产业聚集发展、功能集成配套”的新型农村社区和农民新村,努力走出一条农民就地就近城镇化新路子。在改善农民生产居住条件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城乡一体的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让农村居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质化的公共服务。继续深化以促进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为核心的综合配套改革,着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的突破,特别要进一步扩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和抵押、融资的功能,真正让农民手中的产权能够流转起来、发挥作用,形成农业农村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2013年,安德镇川菜文化体验街等特色商业街全面建成;友爱镇农科村荣获四川省唯一的“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称号;团结镇被列入全省“百镇建设试点行动”。

四是高标准完善现代设施。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统筹推进城乡一体的道路交通、数字信息、市政设施等配套建设,着力构建与新型城镇化相适应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坚持“交通先行”,把加强对外快速通道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积极争取地铁向县城延伸和成灌高速收费站外迁,尽快启动沙西线改造和与绕城互通立交等道路交通建设,加快推进南北大道南北延伸线规划建设,着力构建与主城区和周边区县互联互通、快速便捷的对外交通体系;同时统筹抓好县域路网优化升级、城乡公交一体化和慢行交通系统建设,着力完善道路导视系统和智能交通系统,加快构建起一刻钟县域交通圈、一刻钟到达主城区、一刻钟到达邻近区县的便捷交通体系。抓住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试点的机遇,加快光纤信息化网络的扩容提速,大力推动信息化技术在城市管理、“三农”服务、教育卫生、乡村旅游、社区家庭等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着力打造数字郫县、无线郫县,提升全社会信息化水平。重视抓好电力、天然气和供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满足产业发展和城乡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提升要素保障水平。2013年,配套地铁2号线开通,建成快铁、地铁、公交P+R停车场配套站,新建和改造农村道路168.2公里。优化新增公交线路20条,在全市率先完成“同城同价”城乡公交一体化试点。完成水七厂一期工程拆迁、净水厂建设、管网铺设,城区实现双水源;完成100余公里镇村供水管网建设。

四、实施民生保障提升工程,构建与美丽郫县相适应的社会服务和管理体系。

建设美丽郫县,最终目的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努力在学有良教、病有适医、人有普保、老有颐养、住有安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城乡居民。

一是提升居民收入水平。把增加居民收入作为最大的民生实事,确保全县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民收入处于全市上游水平。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着力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自主创业支持体系,抓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让农民成为拥有薪金、租金、股金、养老金的“四金”农民。着力完善更加有力的社会保障,推动城乡医疗养老保险扩面提标,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切实解决好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生活之忧。2013年,郫县实施民生工程十大类102项,新增就业5235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775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7%,成功创建省级劳动合同制度实施示范县;着力推进城乡社会保险全覆盖,城乡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0%、99.86%;完成棚户区改造244户,建成廉租房1597套。

二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积极推进优质教育、卫生资源满覆盖。大力抓好“名师、名校、名校长”和新一轮标准化中小学提升工程,加快推进教育均衡化、现代化、国际化,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塑造郫县的教育品牌。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完善城乡一体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健康保障体系,重点抓好犀浦三级综合医院引进建设和县镇村三级医疗机构综合能力提升,推广郫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国示范”创建成果,让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进一步改善。大力开展农村文化建设示范县乡村培育工作,加快建设县城图书馆、文化馆、体育馆和中心绿地公园等一批重大公共文化设施,努力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2013年,郫县新建和改扩建民办公益性幼儿园7所,新建标准化农村幼儿园3所,“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通过国家督导评估;新引进犀浦三级综合医院,启动县医院、中医院升级迁建,实行县级公立医院“药品零加成”,成功创建升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省级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综合档案馆新馆建成投用。

三是提升社会管理水平。深入研究城镇化快速推进下的社会管理规律,整合政府、市场、企业、社会组织和群众“五大力量”,努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大力推进社会管理服务重心下移,全面建立以居住地为核心、以网格化管理为手段、以社区居民自治为主导的管理体制,着力抓好流动人口综合服务管理和“新市民”融入工作,把社区建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充分整合各种资源,建立健全“大接(下)访”、“大调解”、“大联动”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全面建立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预警管控机制,做到问题早发现、矛盾早化解、事件早处置,提高社会面的稳控能力和水平。深入开展“平安郫县”建设,特别是对治安复杂区域、群众企业反映强烈、特别突出的问题,要加大综合执法力度,始终保持对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确保建成安全、放心的城市。2013年,郫县启动3个国家级、4个省级安全社区建设,德源镇建成省级安全社区;完善食品质量溯源及安全信用体系,全县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启动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试点,建成社会组织孵化园;深化领导接访下访和包案制度,群众来信来访同比下降20%,荣获“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和“全国法制城市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推动郫县新一轮科学发展,根本的还要有发展动力、发展活力,有一套好的体制机制。必须以更大力度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改革方面,一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进以简政放权和绩效管理为重点的规范化服务型政府(机关)建设,以人权、事权、财权相协调相匹配的扩权强镇事权改革,充分调动基层和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二是深化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投融资体制改革,重点是深化国有平台公司改革,加强国有公司资产经营管理,健全完善促进企业良性发展的机制;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导向作用,健全完善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全力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更富活力、更加公平、更多权益分享的体制和环境。开放合作方面,重点是要大力实施“全域开放”和“三圈一体”战略,加快形成全方位开放、多层次合作的格局。围绕郫县新的发展定位和发展要求,瞄准高端,锁住目标,精细招商,专业招商,确保引进来的企业确实是国际国内知名的、是郫县急需的、是能够提升产业品相和城市品质的企业。主动加强与金牛区、高新区等周边区域的务实合作,与驻县高校、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拓宽合作领域,提高合作实效。大力加强开放合作的软环境建设,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提高服务效能,重点整治“吃拿卡要”、“推诿扯皮”等现象,着力营造“亲商重商”的良好环境,打造具有比较优势的政务服务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