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信息来源: | 更新时间:2023-11-06 | 阅读量:199次
2022 年,莱州市上下以市委“1343”工作体系为引领,锚定“凝心聚力谋发展、再创莱州新辉煌”奋斗目标,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部署要求,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实现了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0.7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5.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3.5 亿元,同比增长 5.2%;第二产业增加值 353.9 亿元,同比增长7.3%;第三产业增 加 值 323.3 亿 元 , 同 比 增长2.8%。三次产业结构为12.13:45.92:41.95。
年末公安部门登记人口 82.02 万人,比上年下降0.8%。人口出生率为 4.4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36‰。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09 万人,其中,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人数 5422 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0.83%。
二、农林牧渔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产值 182.69 亿元,同比增长6.2%。其中,农业产值 63.64 亿元,同比增长 2.5%;林业产值2.20 亿元,同比增长 7.0%;牧业产值 36.03 亿元,同比增长16.7%;渔业产值54.67亿元,同比增长 3.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6.15 亿元,同比增长9.2%。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 8.3 万公顷,保持稳定。其中,小麦种植面积 3.7 万公顷,保持稳定;玉米种植面积4.4 万公顷,保持稳定。油料种植面积 0.94 万公顷,减少0.07 公顷。蔬菜种植面积0.65万公顷,减少 0.3 万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 53.42 万吨,增产0.9%。其中,夏粮产量23.30万吨,增产 0.4%;秋粮产量 30.13 万吨,增产1.4%。油料产量4.07万吨,减产 7.3%。蔬菜产量 40.87 万吨,减产5.6%。水果(含瓜果类)产量 34.99 万吨,增产 1.6%,其中苹果产量21.87万吨,减产 1.4%。
全年肉类产量 13.07 万吨,比上年增长8.9%。其中,猪肉产量7.75 万吨,同比减少 1.9%;禽肉产量3.45 万吨,同比增长0.6%。
全年水产品产量 28.10 万吨,比上年增长3.0 %,全部为海水产品。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市工业增加值 313.2 亿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采矿业增加值 72.9 亿元,同比增长 38.0%,制造业增加值210.0亿元,同比增长 3.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30.3亿元,同比下降 0.7%。
全年规上工业总产值 827.8 亿元,同比增长27.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19.0%,分门类看,规上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2%;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规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下降5.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 832.2 亿元,同比增长27.0%,利润总额58.5亿元,同比增长 12881.1%。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 41.0 亿元,比上年增长3.8%。资质内建筑业实现总产值 66.3 亿元,比上年增长8.4%;竣工产值27.2亿元,增长 0.7%;房屋建筑施工面积 25.7 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7.4 万平方米。
四、服务业
全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23.3 亿元,比上年增长2.8%。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5%,其中,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19.6%,现代服务业同比增长16.5%。分行业看,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同比增长 29.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同比增长26.5%,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48.5%。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增加值42.4 亿元,比上年增长 11.9%。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 2675.81 公里,其中国、省道公路通车里程 339.71 公里,境内铁路通车里程68 公里。潍烟高铁莱州段建设有序推进,高铁莱州站站房主体工程实现全线首个封顶。实现大莱龙铁路电气化全线拉通。沿海港口完成吞吐量3060万吨。
年末城市公交营运车辆 126 辆,营运线路15 条,线路总长218公里。年末农村客运班车 174 辆,农村客运班线30 条,全部实行了公交化运营。新增 40 辆大型新能源公交车并投入城乡公交线路运营;新开通 25 路“莱州—黄山后”城乡公交线路。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 12.8 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完成邮政业务总量 1.6 亿元,比上年增长5.4%。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9.4%。其中,国有集体经济投资同比下降 14.0%;股份制经济投资同比增长43.8%;个体私营投资同比下降 32.1%;港澳台及外商投资同比下降53.9%。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下降47.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 12.3%,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2.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3.3%。三次产业投资结构比为 2.7:53.3:44.0。民间投资占全市投资比重 77.2%,工业技改投资增长40.8%,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21.3%,高技术投资增长 16.1%,占全市投资的7.5%。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 34.3 亿元,比上年增长53.3%。其中,住宅投资 28.1 亿元,增长 48.1%。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61.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 13.1%,商品房施工面积305.9 万平方米,下降17.4%。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4.1 亿元,比上年增长0.6%。按经营地统计,完成城镇市场消费品零售额200.1 亿元,同比增长0.5%;完成乡村消费品零售额 114.0 亿元,同比增长0.6%。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 168.7 亿元,比上年增长19.5%。其中,进口 72.97 亿元,同比增长 11.9%;出口95.7 亿元,同比增长26%。
全年新批利用外资项目 6 个。全市合同外资1.3 亿美元,比上年下降 77.1%。实际使用外资 12186 万美元,同比增长2.7%。
七、财税和金融
全年全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2.5 亿元,比上年增长2.3%,其中税收收入 28.8 亿元,同比增长4.2%。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重 67.7%。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57.8 亿元,比上年增长 17.8%。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1.0 亿元,同比增长13.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4.6 亿元,同比增长14.2%;教育支出10.7亿元,同比增长 26.8%。
全年税收总收入完成 71.0 亿元,比上年下降8.2%。其中,国内税收 51.7 亿元,同比增长 13.7%;海关代征19.3 亿元,同比下降 39.5%。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088.54亿元,比年初增加 119.58 亿元,同比增长 12.34%。其中,住户人民币存款余额 916.25 亿元,比年初增加 117.60 亿元,同比增长14.73%;非金融企业人民币存款余额 108.37 亿元,比年初增加10.48亿元,同比增长 10.70%。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422.87亿元,比年初增加 48.59 亿元,同比增长 12.98%。其中,住户人民币贷款余额 135.90 亿元,比年初增加 5.33 亿元,同比增长4.08%;企(事)单位贷款余额 286.96 亿元,比年初增加43.25 亿元,同比增长17.75%。
八、社会事业
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 67 处,其中小学30 处,初级中学18处,九年一贯制学校 11 处,普通高中4 处,特殊教育学校1处,中等职业学校 3 处。在校学生 69147 人,教职工6846 人。各类幼儿园 112 处,在园幼儿 19273 人。
新建的实验学校、莱州一中附属学校项目和改扩建的第三实验小学、城港路街道中心小学项目均完成主体封顶。启动新高中建设,推进山东体育产业职业学院、新中职项目规划设计和前期手续办理。建成投用第二实验幼儿园总园。高考文化课一本上线和本科上线继续保持高位,“双一流”大学上线393 人,占烟台市上线总人数的13.1%,1 名学生获烟台市第一名。中考成绩在全烟台市保持领先。职教高考本科上线 147 人。我市入选烟台市首批全环境立德树人实验区,获教育部职成教司社区教育“能者为师”实践创新项目1个,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 4 项,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3项,山东省第二批普通中小学校优秀德育工作实施方案1 个,山东省教师教育协同创新重点项目 1 个。1 所学校入选山东省首批全环境育人示范校。我市的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县经验做法被教育部发文推广。
我市顺利通过“全国武术之乡”年度复审,被烟台市委、市政府通报表彰为“第三十二届奥运会、第十四届全运会有功集体”,在省级以上比赛中共获 57 块金牌、45 块银牌、63 块铜牌。中华武校参加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央视元宵晚会等重大演出活动,进一步打响了“莱州武术”品牌。教体局被山东省体育局评为“山东省第十二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先进单位”。新增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4 所。1 所学校获山东省体育局第三十二届奥运会和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集体通报表扬,1 所学校获“山东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大力发展群众体育,举办莱州市第十二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乡村社区运动会、老年人太极拳健身推广展示大联动及“全民健身日”文体展演等线上、线下全民健身赛事活动60 余场。加大体育惠民力度,新建体育场地设施 10 处,改造投用标准塑胶公共运动场 1 处,进一步提升了全民健身服务水平。
我市高企认定数量达到 96 家,成功备案国家科技中小企业备案 174 家。海创汇莱州产业加速平台接洽企业282 家,服务企业160 家,完成 22 家企业入驻,培育15 家科小、4 家专精特新企业及 1 家瞪羚企业,举办各类创业活动46 场,为企业提供财税、资金等资源对接 10 次,营造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
全市拥有市文化馆 1 个,市图书馆1 个,市博物馆1个;市图书馆完善高标准城市书房 3 处;剧院、电影公司各1 个,京剧团、吕剧团 2 个专业艺术表演团体,镇街综合文化站17 处。
实施公共文化阵地建设“六个一”提升工程,推动全市村居文化中心建设有阵地、有队伍、有器材、有活动;创新实施“网络书香 全民乐享”免费数字阅读推广工程,推进乡村数字阅读工作。培育“莱悦读吧”等新型阅读空间3 处,设置流动图书服务点27个,组织流动图书服务车进社区、进村庄、进景区30 次,打造全民阅读示范基地 8 个,评选最美城市书房2 个,最美书香家庭70个,创建最美阅读品牌 4 个。
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工作取得重要成果。《莱州市东海神庙遗址保护规划(2022-2035)》编制完成,获得烟台市局批复;莱州吕村遗址入选 2021 年山东省五大考古新发现;平里店镇西障郑家村、城港路街道朱旺村入选第二批山东省红色文化特色村培育创建名单;汇昶商号旧址公布为山东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基山摩崖石造像、军寨址墓群公布为烟台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石虎嘴商会分事物所旧址及莱州市博物馆68 件馆藏革命文物入选山东省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莱州市云峰毛笔博物馆和王贾村博物馆入选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的首批山东省乡村(社区)博物馆名单。
不断丰富文化产品供给,培育打造了“百姓大舞台”“百名艺术家优秀作品展”“心连心艺术团志愿者文艺服务队”“百场公益文化培训”等特色文化服务品牌。围绕疫情防控、网络文明、美德健康生活等主题,征集创作短视频、书画、曲艺、情景剧等文艺作品 80 余件,抗疫新创作歌曲《爱的守护》等8 件作品获得烟台市抗疫优秀作品奖。创排完成省非遗保护项目胶东蹦蹦戏《双拜花堂》;创排红色现代剧《老井》;打磨提升蓝关戏《四知太守》、大型红色吕剧《玉皇顶起义》、现代京剧《白毛女》等作品,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与市纪委联合策划拍摄微电影《四知太守,四知却金》,荣获“清廉烟台”优秀文艺作品一等奖;蓝关戏《四知太守》5次受邀参加烟台市专题调研和“清廉烟台”展演活动;蓝关戏《小事也是事》入选山东省群众性小戏小剧评选二等奖。
全市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927 所,其中,医院16个,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 4 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 个、卫生监督所1个、妇幼保健院 1 个、专科疾病防治院1 个),镇街卫生院11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23 处,门诊部 7 处,诊所、医务室、护理站265个,村卫生室 600 处,其他卫生机构1 处。实际开放床位4830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 5669 人,其中执业医师2359 人,执业助理医师301 人,注册护士 2222 人。紧紧围绕上级部署要求,从维护群众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莱州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大局,维护全国全省疫情防控一盘棋的高度出发,把新冠疫情防控作为突出政治任务来抓,取得显著成效。进入常态化阶段后,主动应对,全员发动,全市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927 所,其中,医院16个,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 4 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 个、卫生监督所1个、妇幼保健院 1 个、专科疾病防治院1 个),镇街卫生院11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23 处,门诊部 7 处,诊所、医务室、护理站265个,村卫生室 600 处,其他卫生机构1 处。实际开放床位4830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 5669 人,其中执业医师2359 人,执业助理医师301 人,注册护士 2222 人。紧紧围绕上级部署要求,从维护群众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莱州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大局,维护全国全省疫情防控一盘棋的高度出发,把新冠疫情防控作为突出政治任务来抓,取得显著成效。进入常态化阶段后,主动应对,全员发动,
落实惠民政策,提高医疗保险保障水平。为24656 名特殊群体统一办理了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缴费手续。实施职工普通门诊报销制度,全年为 12 万人次报销职工普通门诊医疗费用505 万元。职工大病保险起付标准由原来的 1.6 万元降低至1.2 万元,报销比例统一提高至 80%;普通居民大病保险起付标准由1.6 万元降低至1.4万元;3 类困难群众的居民大病保险起付标准降低到7000元。职工、居民门诊慢特病病种数量达到78、68 种。全年认定居民慢特病 1164 人次、职工慢特病 1076 人次。取消职工、居民外出就医转院手续,省内外出就医无需办理转院手续,省外就医只需网上备案。临时异地就医首先自付比例由 40%降低到10%。受理通过166个新增医疗项目申请,审核通过 47 家医药机构纳入定点管理。国家第六批药品胰岛素专项集中带量采购落地执行,涉及六大品类42个产品,涵盖临床常用的二代和三代胰岛素,平均降幅48%,全市41 家定点医疗机构参与采购。国家第七批集中带量采购共31个治疗类别 60 种药品,平均降价 48%,包括高血压、糖尿病、慢性病用药以及肺癌、肝癌等重大疾病用药。莱州市26 家定点医疗机构参与采购。
2022 年举办“中国旅游日宣传推介”“月季花节文旅嘉年华”主题活动。月季花节文旅嘉年华期间,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赏花游园、文艺展演、非遗展销等文旅活动,全方位宣传展示莱州月季花节文化品牌,提升莱州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
九、民生保障
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1044 元,比上年增长5.6%。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25277 元,比上年增长0.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54466 元,增长4.4%。人均消费性支出 32202 元,下降 2.4%。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即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3.2%(变大2.6 百分点)。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8275 元,增长6.6%。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18688 元,增长 3.3%。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9%(变大2.2 百分点)。
城镇居民人均住房总建筑面积38.3 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 47.6 平方米。
年末,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48.7 辆、摩托车44.7辆、助力车 106.7 辆、彩色电视机 104 台、空调器133.3 台、电冰箱(柜)114.7 台、微波炉 28.7 台、计算机46 台、移动电话218.7部、健身器材 3.3 套、乐器 2 台、照相机 2 台。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含离退休)人数249209人,机关事业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含离退休)人数28476人,参加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 461339 人。2022 年末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 721296 人,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含离退休)人数245610 人,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75686 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 103965 人。全市累计为 13.14 万人次城乡在保对象发放城乡低保金7794.88 万元,电费补贴 76.98 万元,年内新审批612 人,1043人动态退出在保行列。城市低保标准为953 元/人/月,农村低保标准为 745 元/人/月。
十、城乡建设、环境和安全生产
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 54 平方公里,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2088.15 公顷。完成农村改厕 14.63 万户,普及率达到93.52%,17个镇街管护服务站全部成立并正常运转。农村清洁取暖31599户,建制镇污水整治项目已新建 10 个建制镇污水处理站,新增10台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完成铺设污水主管网34 公里。完成全市12371户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的住房安全排查,完成14户农村危房改造。燃气工程建设运行有序,铺设中压燃气管线29.1公里。冬季集中供暖新增入网面积 62.59 万平方米;管道燃气用户新增7779 户,总数达到 11.7 万户,城市燃气普及率提高到99.78%。
全年全社会电力消费量 64.24 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7.65%。第一产业用电 4.24 亿千瓦时,增长6.33%;第二产业用电47.75亿千瓦时,增长 7.39%,其中工业用电47.44 亿千瓦时,增长7.46%;第三产业用电 4.68 亿千瓦时,增长3.46%;城乡居民生活用电7.56亿千瓦时,增长 13.01%。截至 2022 年末,莱州市拥有发电企业23家,总装机容量 584.715 万千瓦,年发电量205.74 亿千瓦时。火电企业 5 家,装机容量 424.5 万千瓦,年发电量184.29 亿千瓦时,其中:华电国际莱州火电超临界机组装机容量410 万千瓦,年发电量178.96 亿千瓦时;风电企业 11 家,装机容量112.265 万千瓦,年发电量 16.82 亿千瓦时;太阳能企业6 家装机容量47.65 万千瓦,年发电量 4.56 亿千瓦时;纳统孤网企业1 家装机容量0.3万千瓦,年发电量 0.07 亿千瓦时。
全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97 天,优良率为81.4%,未出现严重污染天气。市区二氧化硫年均值9 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均值为 22 微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值58微克/立方米;细颗粒物(PM2.5)年均值32 微克/立方米。
市区降水年均 PH 值 6.93,未出现酸雨(PH<5.6 的雨水为酸雨)污染。地表饮用水水源地除总氮外,其余均达到地表水饮用水源水质Ⅲ类标准。
水务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实施王河综合治理工程、小沽河综合治理工程、留驾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大武官水库除险加固等4项重点水利工程,年度总投资 5.03 亿元。全市977 个行政村的饮用水水质均检测合格。已解决 105 个村庄5.5 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规模化供水覆盖率达 88.7%。
市区 8 条主要交通干线 35 个监测点位,道路交通噪声昼间均值为 66.4 分贝。市区区域环境噪声222 个点位等效声级昼间均值为 61.8 分贝。
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5 起,受伤3 人,全年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 0.003 人。
注:
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全市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 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
4.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一是年营业收入达到2000 万元及以上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的法人企业;二是年营业收入达到1000 万元及以上的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的法人企业;三是年营业收入达到 500 万元及以上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社会工作的法人企业。
5.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包括城镇和农村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企业、事业、行政单位以及城镇个体户计划总投资500 万元及以上的建设项目投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开发项目投资。
6.限额以上批发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 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限额以上零售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 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
- 【中国中小城市指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