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巫山:唱响“脆李”品牌 搭建产业发展新路子
- 信息来源:中小城市指数网 | 更新时间:2022-06-29 | 阅读量:359次
重庆巫山,地处长江三峡腹地,有着“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美丽画卷。如今,除却云雨,巫山还有“李”。一枚小小的脆李,成了增收致富的“金果果”。巫山脆李在长江沿线的曲尺、大溪、巫峡等多个乡镇蓬勃发展起来,是巫山县仅次于柑橘的第二大主栽水果。
巫山脆李又名巫山大李子,经考证,种植始于唐宋年间,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巫山脆李果形端庄、质地脆嫩、汁多味香,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四川、贵州、湖北等地,已成为县域特色效益农业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重庆巫山脆李有着“中华名果”称号,巫山县也被授予“中国脆李之乡”的称号。
“一颗”脆李:富了村民,壮了产业
一棵青脆李,从开花到结果,打通了赏花、采摘、农家乐、民宿、果品贸易、李子酒、李子面膜等全产业链,托起了巫山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目前,巫山脆李种植面积30万亩,产量11万吨,产值10.8亿元。李种质资源主要为早中晚熟三个品种,其中早熟品种6月10日至6月底成熟,种植面积0.2万亩,产量0.1万吨;中熟品种7月初至7月20日成熟,种植面积27万亩,产量10.5万吨;晚熟品种7月21日至8月10日成熟,种植面积2.8万亩,产量0.7万吨。
巫山脆李种植覆盖23个乡镇220个自然村,带动5万农户增收,人均增收2000元/年。全县500亩以上规模种植主体33家3.2万亩,均为中熟黄肉品种,年均管护、肥药等投入2000元/亩左右。
巫山县景峰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嗣春就尝到了“致富果”带来的甜头。
在近300亩的李子园里,果子挂满了每一棵树。陈嗣春说到:“我们果园主要有早、中、晚熟三个品种,李子一般在6月下旬就将陆续上市,主要销往北京、上海、成都、重庆中心城区等地”。
据陈嗣春介绍,李园还通过与当地老百姓合作的形式,同时带动村民的增收。老百姓只需要提供土地,他们来负责种植和管理,每年他们可以拿到30%的分红,目前已经带动了59户村民获得收益。
近年来,巫山的脆李产业发展质量明显提升。
产业规模进展上。自2018年来种植规模,巫山脆李新增脆李10万亩,同比增幅达50%,种植规模达30余万亩,位居全国李类产业规模第一。2020年启动创建巫山脆李国家标准化示范区5万亩,创建巫山脆李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基地12.09万亩。建成标准化新建果园7.3万亩,培育建设省力化、省力化和老果园改造示范果园12个4200亩,畜果草生态循环示范果园17个2700余亩,水肥一体化及数字化果园12个2300余亩。
生产经营主体培育上,按乡镇主要领导3个、分管领导2个、中层干部和驻村及村社干部1个的任务,对接脆李种植户或社会资本培育的各类种植主体。巫山县20亩以上规模种植主体达1602家18.9万亩,培育社会化服务龙头企业1家、农业企业74家、合作社366家、家庭农场171家、家庭果园990家。开展线下线上新型营销人才培训1200余人次,全县电商线上开店达800余家、微商2000余家,招商引进5家县外销售企业,培育县内线下渠道商27家。
发展模式上,通过联农带农机制建立种植户利益联结机制,经营实现“组织化”。按照“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模式,通过土地租赁、作价入股、经营权托管、订单农业、技术承包服务、就地务工等方式增加贫困户收入,全县低收入户与6577个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利益链结机制。
“我们主打的是绿色生态果园,为了拓宽脆李的销售渠道,不仅让脆李远销,还与生态旅游相结合,游客可以在果园进行采摘,同时还提供了农家乐、住宿等。”陈嗣春提到,未来还将继续开发延伸其他产品,让脆李真正成为致富产业。
一个品牌:唱响巫山脆李发展之路
农产品的品牌化发展是市场营销的必经之路,巫山县在脆李的品牌建设上也下了很大的功夫。
“我们的产品都是经过统一包装销售的,得益于巫山脆李的大规模宣传和品牌效益,我们的产品在销路基本上没有问题”,陈嗣春高兴地说到,目前果园的李子都还没有成熟,但已经和一家公司签订了采购协议,只等成熟的时候进行打包运输了。
通过统一发布巫山脆李包装、LOGO和二维码标识,2019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南海分别举办“巫山脆李”“巫山恋橙”新品牌形象发布会,每年举办“巫山脆李”开园节,在重庆、广州、上海等地举办推荐会等等。
“巫山脆李”先后获得中国气象好产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和巫山脆李地理标志,成功申报全国“110”网络扶贫创新活动10个核心示范县之一。
据了解,巫山脆李区域公共品牌价值达到19.18亿元,位居全国李类品牌价值第一。
一套技术:助力脆李优质优产
李子树的种植技术主要是修剪、施肥、还有用药上。
陈嗣春说到,在技术的培训上,县农委会经常选派农业技术人员前往田间地头,对他们进行技术的培训;而在施肥上,他的果园主要采用的是天然有机肥;在用药上,主要以对人体无害的中药材为主。
李子的种植中不仅要在种植技术上提升,还要在防灾害上进行改变。
“前些年,由于技术和设备问题,我们的李子受灾比较严重,雨水导致李子出现裂果的现象,一旦裂果,就没办法采摘和销售了。”目前,陈嗣春的果园已经完成了接近40亩地的大棚搭建,通过大棚避雨,减少了雨水和裂果以及病虫害的风险,仅这40亩的大棚中就能带来预计7、8十万的收入。
据了解,为避雨减灾提质量,巫山县与山东鲁冠塑料有限公司合作,研制激光微孔透气膜、转光降温膜脆李覆树冠专用膜,与市果树研究所合作开展试验,并在全市率先推广使用。通过覆膜,除避雨防裂果外也减少了土壤含水量和树体对水分的吸收,能有效增加果实糖度和矿物质含量,提升脆李口感品质。
2022年巫山县计划推广覆膜13.2万株3.3万亩,按12元/株标准进行补助,引导脆李种植主体建设避雨大棚240亩,预计裂果率下降90%,产量、产值同比分别增长18.18%、41.67%。与市农科院合作开展巫山脆李防裂果增糖增产综合技术研发试验,通过避雨大棚、避雨伞、避雨布等物理避雨设施筛选和不同肥效化学处理试验,观测防裂果成效,总结成本,形成防裂增糖增产集成技术示范。目前,该试验已开展前期肥效处理、避雨设施搭建等工作,试验进度已完成60%。
此外,为提高脆李产业抗风险能力,推进脆李产业高质量发展,县财政局会同县农业农村委、县林业局等行业主管部门,制定2022年参保指导性计划,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的通知》(巫山财金〔2022〕5号),相关部门、各脆李主产乡镇积极宣传引导果农参保。2022年李子种植保险参保2万余亩,占比投产面积15.58%。
下一步,巫山还将围绕提升产业管护水平、提质产业规模发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有效延伸产业链等方面持续发力,有序推进脆李国家种质资源圃建设项目、农业农村部重庆脆李特色优势产业集群项目、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脆李一防双增试验示范研究等工作,推动脆李产业由规模发展上升到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 【中国中小城市指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