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信息来源: | 阅读量:229次
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多重超预期因素的冲击,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实现了经济平稳运行、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一、综合
2022年,初步核算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39.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2.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0.4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848.7亿元,增长4.1%;第三产业增加值720.1亿元,下降0.2%。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的4.2:51.1:44.7调整为4.3:51.8:43.9。
2022年,全区新增私营企业4452户,注册资本173.8亿元;新注册个体工商户17366户,注册资金21.3亿元。规模以上民营经济产值增长5.0%,民营经济入库税金占全部税收比重为76.1%。
2022年,全区城乡就业形势稳定,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0%以内。新增高技能人才2422人,新增技师高级技师人数310人。
2022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7.5%,比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高10.6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46.5%,比上年提高4.2个百分点。网络销售额占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单位销售额的比重为6.8%。规模以上服务业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23.7%。
二、农林牧渔业
2022年,全区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125.3亿元,增长4.6%。粮食播种面积113.8万亩,总产50.5万吨,综合亩产444公斤。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9.1万亩,总产4.3万吨,综合亩产224公斤。棉花播种面积311亩,总产26吨,亩产83公斤。生猪年末存栏12.7万头,增长26.0%;山羊年末存栏13.3万只,增长1.2%;家禽年末存栏220.5万只,增长0.3%。水产品产量9597吨,增长1.5%。其中,淡水养殖产量8765吨,增长1.2%;内河捕捞产量832吨,增长5.1%。
2022年,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51.8万千瓦,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8.2%,特色农业机械化率达72.6%。农机化总投入8813万元,其中,农业机械购置1485万元。
2022年,全区开工新建各类农业重大项目19个,总投资额19.8亿元,其中亿元项目4个。设施农业面积达6.3万亩,累计建成各类农业园区7个,省级菜篮子工程万亩蔬菜基地2个。全区经工商登记注册的家庭农场480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38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39家,其中新增省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2家。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3家。累计建成农业产业化联合体8家,其中累计建成省级示范联合体3家。累计建成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3个。累计建成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家,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2家,省级“苏韵乡情”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2家,省级休闲农业精品村4个,省级主题创意农园3家,省级农耕实践基地1个。新增新型合作农场1家,累计51家,经营面积达2.61万亩。2022年,全区207个涉农村资产总额28.5亿元,经营性资产12.86亿元。实现集体收入2.57亿元,村均124万元。
2022年,全区建成高标准农田3.2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3万亩,项目总投资15549.8万元。新建泵站18座、渠道76.4公里、机耕桥8座、机耕路33.9公里、河道整治19.2公里、土地平整1.0万亩,仓库3座,晒场1700平方米。通过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全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2平方公里。疏浚等级河道55条(段)73.39公里,整治沟塘227个。全力以赴推进26条(段)农村生态河道建设,建成生态河道76公里。拆除农桥2座,拆建农桥2座,改造农桥1座。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22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增长6.9%。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6.4%,汽车零部件产业产值增长33.8%,智能装备产业产值增长12.2%,新材料产业产值增长14.1%,高端纺织产业产值下降10.0%,船舶海工产业产值增长30.9%。
2022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下降0.8%,利润总额下降16.0%,财务费用下降17.5%,平均资产负债率54.6%,比上年上升1.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分别为4.2%、4.4%。
2022年,全区新增省级示范智能车间(工厂)2家、市级示范智能车间4家,累计建成市级示范智能车间40家。新增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的企业6家;星级上云企业35家;新认定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1家。
2022年,全区建筑业总产值2298.5亿元,增长6.3%。其中,建筑工程产值增长6.7%,安装工程产值下降4.1%;全区资质建筑业企业签订合同额3853.1亿元,增长4.6%。
四、服务业
2022年,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0.1%,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应付职工薪酬增长12.8%。分行业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人均应付职工薪酬较高,分列前三位。全区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64.3亿元,下降2.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6.6亿元,下降5.0%;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5.0亿元,下降7.9%;金融业增加值87.1亿元,增长1.3%;房地产业增加值99.4亿元,下降14.6%;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17.3亿元,增长7.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37.4亿元,增长3.8%。
2022年,全区新增房地产项目26个,新增项目房地产完成投资27.6亿元,商品房销售面积96.2万平方米。全区拥有省级旅游度假区1家,国家4A级景区1家,国家3A级景区3家,国家2A级景区1家,省级休闲旅游街区1家,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家,省级自驾游基地1家,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1家,省工业旅游区(点)2家,国家四星级旅游饭店2家,国家二星级旅游饭店1家。
五、固定资产投资
2022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额下降9.5%。其中,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9.2%,拉动全部投资增长6.7个百分点。
2022年,全区基础设施投资增长85.4%。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增长35.9%。社会领域投资中,教育、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娱乐业投资分别增长18.5%、291.6%和417.8%。
六、国内贸易
2022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1.3%,全社会批发业销售额增长1.6%,全社会零售业销售额增长3.1%,全社会住宿业营业额下降0.2%,全社会餐饮业营业额下降5.1%。
2022年,全区限额以上零售业企业实体店零售额增长10.7%,占限额以上批零住餐单位零售总额的73.8%。其中,生活必需品供应更为集中的生活便利店和超市商品的零售额增长3.6%,品质化升级类消费相对较多的专业店和专卖店的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0.8%和17.7%。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增长53.5%。2022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通过公共网络累计实现商品销售额29.2亿元;网络销售额占全区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单位销售额的比重为6.8%。
七、对外经济
2022年,全区实现进出口总额309.5亿元,下降2.4%。其中,出口总额271.1亿元,增长0.3%;进口总额38.4亿元,下降17.7%。全年贸易顺差232.7亿元,比上年扩大9亿元。
2022年,全区实际到账外资1.63亿美元,新批外商投资项目21个。全区境外投资注册新设立及增资企业10家,境外中方协议投资总额3343万美元,增长974.9%。
2022年,全区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16338万美元,下降20.7%;完成对外承包劳务营业额18583万美元,增长13.9%;新派劳务人员1862人,增长307.4%;年末在外劳务人员2147人,增长234.9%。
八、交通运输、邮政电信和电力业
2022年,全区公路客运总量11万人次,下降34.7%;公路货运总量909万吨,下降6.0%;水路货运量407万吨,增长25.0%。2022年末,全区公路总里程2401.6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36公里、一级公路298.53公里、二级公路242.55公里、三级公路144.75公里、四级公路1579.85公里,桥梁1172座、44263.67延米。
2022年末,全区汽车保有量40.13万辆,增长4.3%,私家车拥有量36.2万辆,增长7.7%。
2022年,完成邮政业务收入3.5亿元,增长9.4%;收寄国际、国内函件12.5万件,增长8.7%;国际、国内包件2746.9万件,增长13.7%;投送特快专递211.5万件,增长68.0%;发送各类报刊1976.21万份,增长4.5%;年末邮政储蓄余额227.01亿元,增长25.9%。
2022年末,全区本地固定电话用户9.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30.8万户,其中,4G/5G手机用户109.4万户。固定宽带接入用户48.9万户。
2022年,全区全社会用电量72.4亿千瓦时,增长7.0%。第一产业用电量0.24亿千瓦时;第二产业用电量50.74亿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量49.7亿千瓦时;第三产业用电量8.0亿千瓦时。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3.4亿千瓦时。
九、财政和金融
2022年,全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7.5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影响后增长7.9%。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3.6亿元,增长5.2%。其中,用于教育、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农林水、住房保障等民生方面的财政支出为104.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8.4%。
2022年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171.7亿元,增长6.9%。其中,个人存款余额1589.7亿元,增长18.0%。本外币贷款余额1546.0亿元,增长11.2%。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2022年,全区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57家,1个项目获省成果转化项目立项。共有高新技术企业362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省级众创空间5家,省级科技企业加速器1家,省级科技创业孵化链条试点单位1家,省级科技产业园4家,省级众创集聚区1个,省级众创社区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0家。全区知识产权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获评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获批江苏省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立项,新增1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3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新增第23届中国专利奖1项,“二甲蓝印花布”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南通市通州区家纺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外观设计专利权评价报告预审试点通过验收,通过省知识产权管理绩效评价企业10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56.05件。
2022年末,全区共有幼儿园75所、小学42所、初中24所、高中5所、职业学校1所、成人中等专业学校2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乒乓球运动学校1所。幼儿园在园幼儿23248人,小学在校学生56012人,初中在校学生23427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11490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3952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252人。全区幼儿园入园率99.5%,小学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100%,毕业率100%。全区专任教师高一级学历占比分别为:高中研究生率15.2%、初中本科率99.1%、职中本科率100%、小学本科率94.0%和幼儿园大专率99.5%。
2022年,全区民生惠民实事项目五接学校新建、校园安全提升工程、金沙湾学校和文体中心体育馆建设完成年度目标任务,金北学校迁建开工建设,通州中专二期、古沙小学、牡丹江路幼儿园建成投用。1所学校被评为省级中小学思政育人特色学校,3所学校荣登全省“两红两优”光荣榜。创成省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1所,市级示范校1所、特色学校3所。14所学校创建江苏省智慧校园。新增1个省基础教育前瞻性项目,5个项目成功入围省基础教育项目。新增五年制高职专业3个、省现代职教体系“3+3”项目3个。设立34个免费视力检测服务点,3所学校入选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示范学校(幼儿园)。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2022年末,全区共有档案馆2个,共保存档案37.7万卷、59.5万件,其中向社会开放档案17.6万卷、50.1万件,区档案馆馆藏档案数字化副本共1620万页。全年查档利用6454人次,调卷8462卷(件),出具档案证明5976份。全区拥有广播电视台1个,数字电视用户19.4万户,高清电视用户数8.6万户。
2022年末,全区共有表演团体2个、剧场1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14个。全年共组织开展“欢乐江海行”送戏下乡、“通州之夜”专场文艺演出等200场精品文艺演出,举办1100场文体活动,培训1.5万名基层文艺爱好者。不断提升基层综合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先锋街道周圩村农家书屋、兴仁镇文体中心、忠孝博物馆被列入2022年度江苏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打造计划,石港镇睹史院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川姜镇综合文化站、平潮镇综合文化站等3家单位被授予南通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
2022年末,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 448个,其中,医院、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3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 205个。全区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 2882人,注册护士 2973人。全区拥有医疗标准床位6323张。全年诊疗病人 493.01万人次,出院病人 15.25万人次。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 100.33万份。
2022年,全区新(改)建足球场2片、健身路径20套、健身步道10公里。全年完成新增体育场地面积38.5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超4平方米。先后承(协)办第二届长三角自行车公开赛暨第一届环南通联赛、长三角汽摩场地越野邀请赛(南通站)、省二十届运动会职工部乒乓球赛等多项高水平体育赛事。全年新增3所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幼儿园)。
十二、城乡发展和生态环境
2022年,全区新增绿地面积9.3公倾(建成区),城市绿化覆盖率45.0%;日转供水能力45万吨,水质综合指标合格率100%;燃气普及率、自来水普及率均达到100%。全年新增道路照明灯160盏,新增城市照明总功率15千瓦,线路长度6.4千米。
2022年,全区环境治理扎实推进,市考以上断面水质达标率及优III率均为100%,PM2.5浓度均值25.7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80.8%,土壤、噪声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环境形势保持稳定,安全转移处置1453吨医疗废物。开展生态环境领域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118家重点企业完成自查,排查并整改环境安全风险隐患328个。完成了234家企业应急预案的网上备案,有效提升了环境应急防控能力。
2022年,全区平均气温16.9℃,比上年下降0.3℃,全年发布各类气象预警93次,启动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响应5次。
十三、公共安全
持续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年排摸涉黑涉恶线索5条,办结5起;破获刑事案件1310起,破案率34.6%;抓获刑事作案成员5655人,增长140.8%。2022年,全区发生交通运输事故4起,死亡1 人,受伤3人。发生消防火灾事故482起,未发生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约805万元。
十四、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22年末,全区户籍人口123.77万人,下降0.61%。全年出生5330人,出生率4.31‰,出生婴儿性别比(以女性为1)为1.07:1;死亡人口13193人,死亡率10.63‰;自然增长率-6.33‰。
根据住户抽样调查,2022年全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594元,增长4.7%。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671元,增长4.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624元,增长5.5%。城乡居民收入比(以农村居民为1)为1.89:1。
2022年,全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0191元,增长4.2%。其中,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8800元,增长6.1%;人均衣着消费支出1667元,下降0.4%;人均居住消费支出5416元,增长7.9%;人均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1930元,增长5.0%;人均交通通信消费支出4978元,增长4.3%;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4329元,下降4.2%;人均医疗保健支出1960元,增长5.2%;人均其他用品和服务消费支出1111元,增长12.1%。
2022年,全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20.5万人、16.6万人、15.9万人。全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7.4万人,领取养老金人数26.7万人,参保缴费率达91.8%,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从每人每月275元提高到294元。全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7.9万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7.6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21.7万人,全年为25.1万人次病患支付医疗救助金3200万元。
2022年,城乡低保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780元,比上年提高30元,实现城乡低保保障标准一体化,与南通市主城区接轨。农村特困供养对象供养标准每人每月1040元,与上年发放标准一致。城市特困供养对象供养标准每人每月2025元,与上年发放标准一致。集中孤儿基本生活养育标准2760元,与上年发放标准一致。散居孤儿基本生活养育标准提高到2200元,比上年提高130元。全年发放各类生活救助款25694.2万元(含城乡低保特困供养9529.9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15295.7万元、临时救助140万元、困境未成年人分类保障728.6万元。全区慈善基金会全年募筹善款1198.41万元,发放善款1088.6万元。全年累计成立登记社会组织13家。全区共有律师事务所11家,设有公职律师办公室55个;共有律师320名,其中专职律师224名,公职律师84名,公司律师8名,兼职律师4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108人。
注:
1.2022年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别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3.部分指标数据因统计口径调整,与上年不具可比性。
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根据江苏省科技厅和江苏省统计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发布<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2018修订)的通知》(苏科高发[2018]86号)进行统计,包括航空航天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智能装备制造业、新材料制造业和新能源制造业。
5.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6.建筑业统计范围为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
7.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建设项目,房地产投资统计范围为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
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9.规模以上服务业统计范围为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法人单位。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以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社会工作法人单位。
10.交通运输事故指涉及营运货车的事故。
11.科学技术局、司法局含原三余镇不含张芝山镇;教育体育局、民政局、财政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农业农村局、商务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卫健委、行政审批局、市场监督管理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相关部门提供数据不包含原三余镇和张芝山镇。
数据来源:
本公报中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数据来自行政审批局;城镇新增就业、登记失业率、社会保障数据来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户籍人口、民用汽车、交通运输事故等数据来自公安局;粮食面积和产量、畜牧业和城乡居民收支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通州调查队;医疗保险来自医疗保障局;最低生活保障数据来自民政局;农业机械、水产品产量等数据来自农业农村局;河道整治等数据来自水利局;货物进出口、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对外劳务合作等数据来自商务局;公路运输数据来自交通运输局;邮政业务数据来自邮政公司;民营经济、电话用户、移动互联网等数据来自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用电量来自供电公司;财政数据来自财政局;金融信贷数据来自人民银行;科技等数据来自科学技术局;专利等数据来自市场监督管理局;教育、体育数据来自教育体育局;档案数据来自档案馆;广播电视数据来自融媒体中心和广电网络公司;艺术表演团体、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旅游等数据来自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医疗卫生数据来自卫生健康委员会;建城区绿地率、城建数据来自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环境监测数据来自生态环境局;气象数据来自气象局;火灾数据来自消防大队;律师事务所数据来自司法局;其他数据均来自统计局。
- 【中国中小城市指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