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域旅游如何发展?全国以“桐庐模式”为样本
- 信息来源:中小城市指数网 | 更新时间:2017-04-13 | 阅读量:4696次
桐庐早在2011年就把“风景桐庐”建设作为“五大桐庐”奋斗目标之首,在2012年提出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在2013年被列入全省唯一的全域旅游专项改革试点县。桐庐紧扣“风景桐庐、全域旅游”主线,形成了“产业因全域旅游而更兴旺、城乡因全域旅游而更美丽、百姓因全域旅游而更富有”的全域全业全民发展格局。
全域旅游底气十足
镶嵌于青山绿水间的桐庐,山的伟岸、水的灵韵、石的气势、林的秀色、洞的瑰丽、城的潇洒,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华夏中医药文化、东亚隐逸文化起源地、“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中国书法之乡”……赋予桐庐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些自然人文禀赋造就了桐庐丰富的旅游资源,桐庐目前有景区(点)20余个,可谓处处有风景,时时见风景。
桐庐以“美丽中国桐庐先行”为总要求,大力实施“环境立县”战略,年均空气优良天数340天以上,县内主要河流“随时可游、随处能游”,连续9年出境水优于入境水……生态环境成为桐庐发展全域旅游最具魅力、最富竞争力的优势。
国际花园城市、国际人居环境示范奖、国家级生态县、中国长寿之乡、世界养生基地、中华宝钢环境奖、中国最美县城、“2015中国最美丽县排行榜”第二、首个浙江省美丽县城……这些熠熠生辉的城市金名片,让桐庐全域旅游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全域旅游“桐庐模式”
全方位保障,机制围绕旅游“建”,通过建立与全域旅游相配套的领导体系、执法体系、保障体系,为发展“保驾护航”;
全景化打造,城乡围绕旅游“优”,护好美丽生态,建好美丽城乡,串好美丽风景,打造好“大景区”的旅游底色;
全产业融合,产业围绕旅游“+”,突出建设融合、平台融合、产业融合,发挥旅游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
全领域覆盖,转型围绕旅游“抓”,推动旅游全面转型、促进县域经济转型、带动城乡功能转型,让县域迎来新的春天;
全社会参与,惠民围绕旅游“促”,通过文明素质整体提升、基础设施惠民共享、旅游业态富民共赢,最终惠及全民。
全域旅游造“富”全县
产业因全域旅游而更兴旺,百姓因全域旅游而更富有。
最近4年,桐庐旅游业总收入从73.5亿元增至118.3亿元,年均增长19.2%,达到了“千万游客、百亿收入”目标,成为桐庐经济发展中的一大亮点。仅2015年一年,旅游接待1150.7万人次,是本地常住人口数量的25.76倍;旅游休闲产业增加值为48.24亿元,占本地GDP比重达15.46%。
目前,桐庐旅游从业人数达5.4万人,占本地就业总数的21.51%。2015年,农民年纯收入为52.29亿元,其中来源于旅游收入为11.09亿元,占21.02%。全域旅游实实在在成为了桐庐人致富的“摇钱树”。
- 【中国中小城市指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