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信息来源: | 阅读量:229次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紧紧围绕“11269”工作思路,聚力推进“九大工程”建设,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克服疫情影响,经济运行承压企稳,总体运行符合预期,为“攻坚2023”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
经济发展运行平稳。根据县级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2年我市生产总值为644.44亿元,按照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6.18亿元,同比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25.14亿元,同比增长0.7%;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83.12亿元,同比增长4.7%。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847 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 3626 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924 人。
物价水平温和可控。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9%。其中,食品价格上涨4.2%,非食品价格上涨0.2%,消费品价格上涨1.5%,服务价格与去年持平。八大类价格“五升三降”,交通通信、其他用品及服务、食品烟酒、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价格分别上涨4.3%、3.6%、1.8%、1.4%和1.1%,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分别下降4.0%、1.1%和0.7%。
人口总量稳中略降。年末户籍人口73.80万人。年末常住人口77.47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9.48%。全年出生人口4415人,出生率5.87‰,出生人口性别比109.3;死亡人口5044人,死亡率6.70‰;自然增长率-0.83‰。
二、重点战略
动能转换稳步推进。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2326户,各类市场主体达到81366户。34家企业入库备案滨州市高企培育库,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9家,总数列滨州第一,较上年度增长39.7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4.4%。共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5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6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2家,市级工程研究中心11家。全面融入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突出“三区”共建,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总投资467.5亿元的87个省市县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66亿元,全部超额完成年度任务,48个项目建成投产。高端铝产业集群主营收入突破3000亿元。轻量化铝新材料产业集群成功申报省战新产业集群,是滨州市第一家战新产业集群。扎实开展省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和“双招双引”重点签约项目申报,成功申报项目7个,做好山东省重大项目督导服务平台管理。全力打造四新产业集聚区,魏桥创业联手广州和德、苏州奥杰建设魏桥轻量化基地,成功下线首台全铝车身并批量生产,未来打造国内最先进、全流程的汽车轻量化研发试验制造基地。“腾笼换鸟”打造魏桥铝深加工产业园,入选国家级铝精深加工特色产业示范区,入驻高端铝业项目70个,铝深加工能力突破160万吨,成为山东规模最大、集约化程度最高的铝精深加工特色产业园区。
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近1013个,位居滨州市前列。建成县级数字农业农村服务管理平台,形成数据汇聚、职能健全、决策科学的全服务版块,发展智慧农田超过35万亩。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市累计建成省市县三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71个、创建滨州市美丽乡村示范镇(街)11个,美丽庭院达到31545户。建立市、镇、村三级“三资”监管平台,858个行政村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立村股份经济合作社。
三大攻坚成效显著。有效防范和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全市累计化解不良贷款25.81亿元,不良率降至1.09%。存款余额为802.32亿元,贷款余额为791.84亿元,实现存贷款稳中有增。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全年新增城乡低保321人、城乡特困227人、临时救助332人次。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城区环境空气有效监测天数365天,优良天数288天,同比增加28天;优良天数比例为78.9%,同比上升7.5个百分点。蓝天白云天数(以PM2.5日均值达标计)为319天,同比增加13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PM2.5、一氧化碳和臭氧分别下降7.1%、-3%、8.3%、7.0%、16.7%和5.5%。综合指数4.67,同比下降5.8%。
三、改革和创新
重点领域改革稳步推进。综合改革试点聚势起势,参照深圳做法,提出争取上级授权事项清单26项、年度重点工作清单27项,形成“一个方案+两张清单”的改革“路线图”。全年共承接省委改革要点事项76项、市委改革要点事项47项。充分调动发挥基层首创精神,以“领导点题+群众点单”拓宽改革路径,以“企业所需+群众所急”合理安排优先顺序,汇总遴选县级改革事项60项,走好改革推进的“群众路线”。重大改革事项纵深推进。按照“事业工程化、工程责任化、责任数字化”原则,创新谋划19项具有创新性、突破性、引领性改革事项,涉及财税金融、开发区改革、内陆港建设、国资国企改革等“老大难”问题,发挥改革突破和先导作用,以重点改革事项的“一子落”带动高质量发展的“全盘活”。
质量强市建设全面加强。全年新增商标申请量1508件,新增商标注册量1329件,有效注册商标达到8975件,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40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6件,中国驰名商标5件。拥有山东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6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3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家。办理专利质押融资业务32笔,质押发明专利126件,融资金额119908.25万元。
创新驱动能力显著提升。新增专利授权1548件,其中新增发明专利授权108件,实用新型专利1333件,外观设计专利108件,拥有发明专利企业达到112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为559件。创新创业活力迸发,完成科研助理岗位登记19个,科技成果登记14项,7家银行为4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办理科技成果转化贷款19850万元。登记技术合同62项,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22.62亿元;铝谷产业技术研究院成功备案滨州市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成功入选国家人才项目1项,协助企业柔性引进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13人,持续实施“科技副职赋能行动”,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88项,开展对接活动20余次。征集邹平市产学研合作“揭榜挂帅”项目需求37项,滨州市第二批“科技副总”岗位需求12项。
四、农业
农业生产平稳增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0.20亿元,同比增长4.0%。粮食总产量71.95万吨,比上年增长0.76%,单产439.93公斤/亩。三品一标总数69个,分别为14家单位43个无公害、10个单位23个绿色食品、1个单位2个有机食品;1个地理标志,无公害面积78791.55亩,有机食品认证面积321亩,总认证绿色食品面积1055821亩。
林牧渔业平稳发展。全年造林面积42.3公顷。全年猪牛羊肉产量6.17万吨,同比增长20.0%;禽蛋6.72万吨,增长7.35%;牛奶产量3.13万吨,同比增长-3.99%。水产品总产量3876吨,增长1.2%。
农业高质量发展基础稳固。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县推进项目,年内完成15万亩建设任务并新开工建设15万亩,全市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90.23万亩。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7%,农机社会化服务网格化管理试点工作覆盖率达到90%以上。改革赋能,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69.81万亩,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化率达到75.23%。土地流转总面积及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化率在滨州市名列前茅。
五、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发展运行平稳。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310.27亿元,同比增长-0.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6%,主营业务收入增长 21.37%,利润总额增长-47.27%。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销率为 98.7%。
建筑业实力增强。具有总承包或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业企业88家,比上年增加3家,建筑业总产值同比增长7.0。
六、服务业
服务业支撑作用明显。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达到43.9%。服务业正向拉动地区生产总值2.1个百分点。全市规上服务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5.2亿元,同比增长6.2%。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营业收入26.0亿元,同比增长3.99%;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实现营业收入8.2亿元,增长279.69%;装卸搬运和仓储业实现营业收入4010万元,增长43.5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5.9亿元,同比增长24.72%;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248.3万元,同比增长-18.48%;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809.5万元,同比增长-24.8%;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实现营业收入572.2万元,增速无限大。
旅游复苏提振增强。全年共接待游客23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9.8亿元。目前全市共有8家A级景区,其中3A级景区5处、2A级景区3处。省级旅游强镇4个、景区化村庄7个、旅游特色村13 个、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3个、精品采摘园7个。旅行社及旅行社分社21家,其中3A级旅行社3家。星级饭店6家、星级农家乐7家。
邮政电信业发展良好。全年邮电业务总量61173万元,比上年增长4.05%。其中:电信营业收入50693万元,增长4.08%;邮政业务总量10480万元,增长3.93%。年末固定电话用户8.3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73.93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9.19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64.86万户。
交通运输形势稳定。济青高铁邹平段全年客运量20.5万人。年末公路通车里程2937.5公里,其中县乡公路通车里程528.6公里。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24.8万辆,比上年末增长3.97%。其中,私人轿车11.9万辆。
七、固定资产投资
有效投资平稳增长。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22.6%。第一产业完成投资增长17.4%;第二产业完成投资增长39.8%;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14.6%。一、二、三产业投资比为1.2:37.4:61.4。其中:工业投资增长39.8%,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5.3%,民间投资增长20.3%,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41.6%。
房地产市场运行平稳。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16.2%。其中住宅投资增长8.0%。房屋施工面积增长-0.4%。其中,住宅施工面积增长-5.1%。竣工面积增长-6.8%,其中住宅竣工面积增长-20.3%。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25.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27.8%。有开发经营活动的房地产企业42家,比上年减少4家。
八、消费市场
市场消费有所放缓。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409817万元,同比增长-0.3%;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划分:城镇实现1131633万元,增长-0.3%;乡村实现278184万元,增长0.1%。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1282715万元,增长0.2%;餐饮收入127102万元,增长-5.0%。按限上限下分: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282095万元,增长6.9%;限额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1127722万元,增长-2.0%。
线上消费增势良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营,开展电商培训804人,实现网络零售额17.49亿元、同比增长12.6%。
消费升级趋势显现。全市限额以上单位传统消费品提档升级明显,通讯器材类累计增长47.8%,新能源汽车累计增长69.8%。
九、开放型经济
对外贸易提质增效。货物进出口总额269.65亿元,同比增长29.1%。其中:进口83.02亿元,增长3.2%;出口186.63亿元,增长46.0%。跨境贸易额突破3.5亿元,增长344%。
利用外资再现新突破。为外商投资提供“保姆式”“专班式”服务,落实奖励资金1380万元,新设立外资企业7家,全市外资企业达到46家。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18亿美元、占滨州市的三分之一,日韩资完成145万美元、实现零的突破。借力平台靶向招商。参加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三亚铝业周等活动,深圳虹彩等8个项目成功集中签约。全年新签约立项项目54个,其中过10亿元项目12个、中国500强项目1个、世界500强项目5个,到位资金150亿元,列滨州第一。
十、财政、金融
财政收支保障有力。实现财政总收入121.5亿元,比上年增长-3.3%;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9.1亿元,增长0.3%,其中税收收入50.2亿元,增长-19.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4.0亿元,增长8.2%。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8.1%,教育支出增长 6.5%。
金融市场稳健发展。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802.3亿元,比年初增加58.7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791.8 亿元,比年初增加84.7亿元。其中,住户贷款185.3亿元,增加21.9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606.6亿元,增加62.8 亿元。
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年末共有6家上市公司,累计融资712亿元。今年发行债券、票据8期,累计融资80亿元。
十一、民生保障
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168元,同比增长4.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780元,增长4.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60元,增长5.8%。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439元,增长-1.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046元,增长-3.2%;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663元,增长1.9%。
城乡建设持续提升。投资6.8亿元,实施城市集中供热提升工程。新建28.5公里高温水管网,实现“蒸汽退城”,解决供热遗留问题。魏桥供热首站建成,智慧供热调度中心投入使用,优化供热面积1200万平方米,实现直供到户4.3万余户,形成了远程监控、科学调度、精准供热的新模式,城市供热形成“一城一网”整体布局。投资7.6亿元,新建改建联通路、黛溪河路等15条市政道路,总长度22.6公里,打通了鹤伴六路、鹤伴一路等9条断头路。城市路网体系不断优化,实现了道路“连点成线”、“织线成网”,群众出行更加便捷。创新燃气管理模式。投资294.29万元,改造13个老旧小区的燃气管道和燃气设施,涉及987户,2.53公里老旧管道。
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年末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25.21万人(包括机关企事业在职人员和领取待遇人员)、12.61万人和 16.40万人。年末职工基本医疗(含生育保险) 参保人数17.9万人。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54.11万人。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39.31万人。企业职工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2734.23元。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为每人每月165元。各项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继续保持100%。年末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93人,年人均保障标准7357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5700人,年人均保障标准5971元。
住房保障工程稳步推进。投入资金4.9亿元,改造完成113个老旧小区,改造户数7790户,改造面积80万平方米,所有老旧小区全部实现雨污分流、飞线入地,小区环境焕然一新,全市老旧小区共新划分停车位3161个,增设监控系统1676个,新设充电桩163个,小区设施更加完善。全力推进群众“暖心房”建设,推进开发边界内未建成社区建设。截至目前,我市有城镇开发边界内未建成社区22个,其中,目前已竣工并分房完成的项目16个,计划2023年竣工的项目6个,提前完成上级要求的进度目标。
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全市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10起,死亡6人,受伤7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0093,十万人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
十二、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平稳发展。加大教育投入,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15.86亿元,同比增长6.49%。重点项目顺利推进,投资1.2亿元改扩建黄山实验小学教学楼等5个项目;投资5750万元新建、改扩建韩店镇第二幼儿园、孙镇中心幼儿园、九户镇中心幼儿园,投资3244万元完成凤栖醴唐、黛溪家园、鹤伴雅苑等居住区配套园建设,投资1000万元配备幼儿园设施设备;推进鲁中职业学校新校建设,项目主体全部完工,完成投资5.2亿元。全市共招聘安置教师371人,其中:新招聘中小学教师102人、安置公费师范生45人、引进高层次人才及学科教师41人、招聘幼儿教师183人,教师队伍进一步优化。
文化事业繁荣兴盛。不可移动文物41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1处。图书馆年度接待读者6.8万人次,借还图书10.6万册次。完成“戏曲进乡村”惠民演出944场次,戏曲进校园完成16个实践课时,农村公益电影放映中心10296场次。出版物发行零售(批发)单位233家,印刷企业49家。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均为100%。剧场、影剧院3个、艺术表演团体(吕剧团)1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美术馆1个、镇街综合文化站16个、中心农家书屋50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858个。
卫生服务水平持续提升。拥有各类卫生机构654个,其中,市直公立医院5个、乡镇卫生院1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处、卫生健康综合执法大队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村卫生室435个。卫生技术人员6016,备案制人员1201人,执业(助理)医师2569人,注册护士2223人。实有床位数4153张。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77.66人,万人拥有床位数53.6张。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为468.2万人次,出院人数9.2万人,医院出院者平均住院日为8.4天。
体育事业全面推进。推进全民健身,更新健身器材1610件,建成邹平市全民健身智慧服务平台,实现健身器材“一键报修”。成功举办第十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省第十二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万人骑行大赛(邹平站)等赛事,开展各类健身活动700余项次。开展国民体质监测“五进”活动,为2000余名群众进行体质测试,培训学员近1000人。完善体育组织,创建滨州市“最美体育村庄(社区)”15个,市、镇(街)、村三级体育社会组织网络进一步巩固。组织举行第二届青少年体育联赛,开展“万名中小学生学游泳”试点,培训学生3500余名。发展体育产业,完成体育产业引导资金申报,确认体育产业相关企业62家,全市体育彩票销售总销量3亿元。
灾害防御水平提升。制作编发各类气象情报服务392期,气象信息服务周报52期,发布气象决策服务短信482条,受众144万人,制作发布各类预警信号139期。抓住有利时机成功实施人工增雨(雪)作业3,防雹作业5次,发射火箭弹12枚,炮弹240发,焰条6条,缓解了农田旱情,减轻了森林防火压力,防护区内未形成冰雹灾害,作业效益明显。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影响,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情况。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4.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统计范围: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行业法人单位: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房地产业(不含房地产开发经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行业法人单位:以及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社会工作行业法人单位。
5.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辖区内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建设项目投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开发项目投资,不包括农户投资。
6.限额以上批发业统计范围: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限额以上零售业统计范围: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统计范围: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
- 【中国中小城市指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