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信息来源: | 阅读量:169次
2023 年,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对经济工作的系列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以赴拼经济、稳增长、促发展,积极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经济增长呈现“逐季回升、筑底企稳”态势,发展质效稳步提升。
一、综合
2023 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2.66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 5.3%。其中:一产业增加值19.40亿元,增长 2.9%;二产业增加值212.86 亿元,增长5.3%;三产业增加值 270.41 亿元,增长 5.6%。三次产业比重3.9:42.3:53.8,三次产业对 GDP 的贡献率分别为3.0%、41.5%、55.5%。
全年累计完成民营经济增加值324.45 亿元,比上年增长8.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 64.5%。其中:一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 2.42 亿元,增长 5.0%;二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163.28亿元,增长 1.2%,其中民营工业经济增加值128.68 亿元,占全口径工业增加值的 73.3%,增速下降3.1%;三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158.75 亿元,增长 16.3%。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1.43 亿元,比上年增长2.9%;其中农业(种植业)产值 17.86 亿元,增长7.5%。全年粮食播种面积 13.87 万亩,粮食产量 6.46 万吨;蔬菜面积7.27万亩,蔬菜产量 23.31 万吨。
全年出栏生猪 13.56 万头,下降11.1%;出栏家禽657.57万只,下降 6.5%。全年水产品产量1.24 万吨,增长3.0%。
全区永久基本农田中已建成高标准农田7.65 万亩,占比67.4%。建立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33 个。累计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29 家(国家级5 家)、农民合作社327 家、家庭农场 544 家,培育农业职业经理人967人,培训高素质农民 2235 人次。新津成功纳入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 175.44 亿元,比上年增长6.5%。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6.7%(其中,智能制造产业园增长8.0%);实现利润 21.73 亿元,增长8.7%;利税34.24亿元,增长 10.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67.2%。
全区有经营活动的资质以上建筑企业61 个,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 43.08 亿元,建筑业竣工产值17.84 亿元,施工面积112.24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36.1%。其中:工业投资下降 24.9%,农业投资下降 6.3 %,三产业投资下降37.9%,民间投资下降 42.9%。全年新增固定资产下降76.3%。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44.9%。商品房新开工面积64.27 万平方米,增长 45.1%;商品房销售面积54.01 万平方米,下降 43.2%;实现商品房销售额54.81 亿元,下降47.0%。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开放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27 亿元,比上年增长8.8%。分区域看,城镇零售额 93.90 亿元,增长8.7%;乡村零售额 21.38 亿元,增长 9.2%。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额82.97亿元,增长 6.9%;餐饮收入 32.31 亿元,增长13.9%。
全区新签约引进重大项目 14 个,引进产业链关键配套项目15 个。全年实际到位内资 117.83 亿元,增长6.7%。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 31.94 亿元。
六、交通、旅游
年末实有公交车辆 160 辆,实有出租汽车98 辆,全年公路客运量 771 万人次,公路货运量1988 万吨,公路客运周转量12490 万人公里,公路货运周转量266390 万吨公里。
全年接待游客 1273.91 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7%。实现旅游收入 44.68 亿元,增长 15.3%。
七、财政、金融
全年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 87.74 亿元,增长35.1%;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37.14 亿元,增长8.2%。全年财政支出118.06亿元,增长 20.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8.55 亿元,增长0.3%。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593.02 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住户存款 398.76 亿元,增长13.3%。年末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 620.59 亿元,增长29.5%;其中:短期贷款余额 98.15 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515.89 亿元。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区高新技术企业 117 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90家;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额 4.83 亿元,实现高新技术产业营收215.64亿元;2023 年全区 20 家企业的 32 个项目获省市科技立项支持,累计获扶持资金 1080 万元。新增省市级孵化器2 个,市级众创空间 2 个,全方位做优创孵载体。
全年专利申请量 680 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151件。全年专利授权量 815 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19 件。
年末全区有幼儿园 43 所,在园幼儿9590 人,专任教师692人;普通小学 17 所,在校学生21589 人,专任教师1325人;普通中学 17 所,在校学生 15606 人,专任教师1363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 1 所,在校学生 1124 人,专任教师118人。(以上数据含民办学校)
九、卫生、文化和体育
年末全区有医疗卫生机构 189 个,实有床位数3608张、卫生技术人员 3215 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201 人,注册护士 1496 人。
年末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各1 个,文化站8 个。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 34 万册,图书馆接待读者14.99 万人次,图书内阅外借 13.47 万册次,区文化馆全年接待1.96 万人次。以当代少年、天府农博岛等 17 个研学场景为依托,接待研学旅行18万人次。开展“激情颂新津”“走基层”文化惠民、“津图乐游行”、丰收节农民趣味运动会等线上线下群众文体活动3200余场次。“亲民化”改造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个,打造特色文化院落 3 个,“知美术馆”获评全国“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奖”“百佳公共文化空间奖”。
建成津津希望体育公园,建成社区运动角5 个、绿道健身新空间 10 处。成功举办成都大运会赛艇项目,举办巴黎奥运会国家自由式小轮车队选拔测试赛、中国10KM精英赛总决赛、2023 天府农博杯击剑公开赛、川(成)渝系列青少年活动等体育赛事活动 10 余场次,实现赛事引流5 万余人次,带动体育旅游消费 3000 余万元。
十、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全区有绿地面积 18.66 平方公里,公园绿地面积4.14平方公里。全年高标准打造生态堤防8 公里,综合治理河长16公里。新增全天候河道感知终端 30 处,加装防坠网200 余个,累计新增雨污水管网 1.5 公里,修复污水管网12.4 公里。全年新建储水罐 4 处,新增储水量 60 立方米。牧山数字新城街区、红石街区入选成都市“美丽街区”;新津站TOD 片区综合开发获评片区综合开发及韧性城市建设十佳案例;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荣获“成都首届最美公园”。
全年优良天数 273 天。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2,PM2.5、PM10、NO2 等指标浓度分别为 38、59、30 微克每立方米,PM2.5、PM10 分别增长 5.6%、5.4%,NO2 指标浓度与上年持平。完成方兴污水处理厂增容扩建项目、工业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项目建设,新增污水处理能力 0.17 万吨/天,城区、乡镇污水处理率分别达 94.41%、84.55%。设有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处理厂一座,处理能力 1500 吨/日,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区户籍人口 32.81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2.75万人,乡村人口 10.06 万人;男性人口 16.09 万人,女性人口16.72万人。全区出生人口 1793 人,人口出生率4.8‰;死亡2651人,死亡率 7.09‰;人口自然增长率-2.3‰。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5.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4.7%。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5.7%;经营净收入增长 3.2%;财产净收入增长2.8%;转移净收入增长3.3%。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增长 6.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6.2%。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6.1%;经营净收入增长6.6%;财产净收入增长 5.9%;转移净收入增长5.9%。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增长 8.3%。
全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05339 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 182330 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48965人,工伤保险参保 98260 人(含建筑施工企业),失业保险参保 69412 人。城镇新增就业 4577 人,农村富余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 3205 人。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05 人,比上年增长4.6%,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 1552 人,下降13.8%。全区各种社会福利机构 5 所,床位数 954 张,收养人数340 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数 89 处。
注释:
[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据,正式数据以《新津统计手册》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公报中 2019-2022 年地区生产总值为年度最终核实数据,2023 年地区生产总值为初步核算数据。
[4]公报中交通运输、金融、旅游、对外贸易、财政、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等数据来源于相关部门。
- 【中国中小城市指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