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月11日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 信息来源: | 阅读量:278次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顺德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2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党的二十大,指引我们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上级和区委坚强领导下,全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预计工业总产值突破1.2万亿元、进出口总额增长7.1%。获国务院办公厅督查激励通报表扬,连续11年位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榜首。
一年来,我们做优环境、做强保障,经济发展平稳向好。成立10个服务工作组,及时解决企业发展需求。强化用地保障,全年出让工业用地7196亩。启动低效工业用地提升项目52个、预计新增建筑面积约400万平方米,为企业发展打开了新空间。深化“放管服”改革,健全联审联批机制,28个项目“拿地即开工”。用好政府专项债券等金融工具,新开工重点项目38个、建成投产36个,实现月月有新开工、新投产。有序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成立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基本完成国有物业清产核资工作。强化精准招商,项目签约总额1051亿元,黄金珠宝创新生态城、美的数字科技产业园等顺利落地。全力推进“双十”园区建设,北滘机器人谷智造产业园、九龙高端装备产业园等进一步提质扩容。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吸引深国际、车世界等区域性总部项目落地。深入实施“科技赋能”工程,数字化改造加快推进,国家层次实验室实现零的突破。新增上市(含过会)企业5家,总数达40家,资本市场顺德军团不断壮大。
一年来,我们谋定后动、系统治理,以水兴城成效显著。坚持试点先行,南顺联安围和群力围、石龙围水体综合整治项目顺利动工,完成12个专项分类试点、1万亩鱼塘尾水治理,建成超380公里污水管网,消除27条农村黑臭水体。推进清岸美岸行动,拆除沿岸违建超200万平方米,高标准、高品质、低成本完成10个美岸示范项目建设,还水于民、还岸于民,形成更多市民可近可亲的滨水开放空间。
一年来,我们聚力攻坚、内外兼修,城乡品质不断提升。推动“双中心、多组团”发展,佛山新城推出“双百亿”项目,完成云鹭片区规划方案编制。广州地铁7号线西延顺德段、佛山地铁3号线首通段开通运营,迈入地铁连线成网时代。实施畅通工程,完成32个交通拥堵点治理,建成215公里机非分离专用道。推进城市更新,完成超1.5万户老旧小区改造。开展“物业城市”管理试点,深化“行走顺德、美化家园”行动,解决超5万宗城市治理问题。规范工地围蔽1189个,做好重要节点美化提升,完成8个桥下空间改造项目,新建200个街心公园,城市管理考评居全市第一。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华侨城欢乐海岸入选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推进乡村振兴,启动预制菜产业园建设,建成12个美丽乡村示范片,百里芳华顺德段初见成效,乡村颜值更高、发展成色更足。
一年来,我们回应期盼、优化供给,民生福祉持续改善。高质量完成10件民生实事,解决好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实施教育“四好”工程,启动第二季“最美校园”行动,新增学位约1.7万个,引进一批高素质教师,不断扩充优质教育资源。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易地新建项目动工建设,广东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新院区项目稳步推进,医养结合经验登上央视。科学做好疫情处置,尽力保障群众就医用药需求,坚决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大安保维稳工作,深入推进派出所“两队一室”改革,街面见警率更高、市民安全感更强。抓实抓细安全生产,建成617个微型消防救援站,安全事故下降20%,平稳度过近14年来最大汛情。深化与黔东南州四县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肇庆怀集、广宁及云浮新兴,推动顺德高明紧密协作,共同富裕迈出新步伐。
一年来,我们提质增效、久久为功,政府建设走深走实。坚持新官要理旧账,解决了一批历史遗留问题。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推动执法干部轮岗交流,落实干部监管“红橙黄牌”预警机制,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全面加强依法行政,完成844份文件清理,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监督,获评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双拥优抚、武装、人防、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工青妇、工商联、残联、档案、史志、气象、邮政等工作取得了新进步。
一年来的实践证明,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统筹推进“515”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符合新发展理念,方向是正确的。区委科学决策、定点破题,实施工业立区、科技强区战略,推动治水大会战、城市大建设、品质大提升,指引是明确的。班子同心同向、同频共振,领导带头实干、亲力亲为,干部队伍忠诚履职、埋头苦干,是想干事、能干事的。企业家们抢抓先机,敢于发展,一大批本土企业增资扩产、优质企业纷纷投资兴业,对顺德投下信任票,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有眼光、有情怀、有魄力的。300多万顺德人民齐心协力,共同克服疫情影响,在平凡岗位上作出不平凡贡献,是可亲、可爱、可敬的。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广大市民群众和企业家,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顺各单位和驻顺部队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顺德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及国际友人,致以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不足,主要是: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步伐还不够快,城市承载力、美誉度仍需提高,民生事业与群众期盼有一定差距,社会治理和安全生产的基础不够扎实。对于这些不足,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采取针对性措施,切实予以改进和提高。
2023年工作安排
党的二十大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了全面部署,为建设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坚定信心、勇担使命,推动党的二十大部署在顺德落地落实。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锚定市委“515”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坚持工业立区、科技强区战略,提振信心、实干争先,奋力打造最友好的制造业强区,全面推动经济大发展、治水大会战、城市大建设、品质大提升,实现美城、聚才、兴业,全面建设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今年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三分部署,七分落实。实现上述目标,关键是要全面贯彻区委部署,真抓实干,擦亮顺德服务,让社会各界充分感受到立说立行的顺德速度、干事创业的顺德热度、暖企惠民的顺德温度。
这就要求我们当好实干家,以政府的实干提振社会信心,带动整个社会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要当好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实干家。改革开放以来,顺德人始终秉承“说一件、做一件、成一件”的优良传统和过硬品质,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当前,党中央发出了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号召,站在新的时代节点上,我们要传承和发扬好实干精神,在拼搏中勇立潮头,在先行示范中争创佳绩。要当好责任在心、担当在行的实干家。实干就要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担当就要有方法,更要有坚守。当前,顺德面临抢先进位的重大机遇和考验,我们要以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长抓的韧劲,把区委的决策蓝图细化为“施工图”、转化成“实景画”。要当好讲求实绩、善作善成的实干家。做工作、干事业、谋发展,求的就是个好成效、要的就是个好结果。当前,顺德改革发展已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期,我们决不能把苦劳当功劳、把老本当资本、把做了当做成,要把钉子钉到底、插旗插到峰,真正干成事、干好事。
2023年,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坚持规模和效益并提,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挺起高质量发展的硬脊梁
实体经济是顺德立身之本,顺德靠实体经济起家,更要靠实体经济赢得未来。要做大总量、调优结构、提升质量,持续拓展万亿顺德、千亿集群的产业版图。
坚持制造业当家。坚定不移做强支柱产业,推动家电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引领智慧家居新趋势。推动机械装备产业迈向精密化、高端化,扩大细分领域领先优势。持续做优特色产业,培育五金、涂料、家具等行业“链主”企业,带动传统产业蓬勃发展。积极做大新兴产业,加快提升机器人产业系统集成能力,将北滘机器人谷建成机器人产业高地。谋划布局未来产业,无中生有、有中生新,引育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关键环节,实现换道超车。打好“拓市场、争订单、优服务”组合拳,想方设法推动企业练内功、上规模,千方百计稳存量、创增量、提质量,打造千亿级旗舰企业、百亿级龙头企业、十亿级骨干企业矩阵。
构筑招商强磁场。聚焦招大引强、招新引高,拿出最好地块、最贴心服务、最实际支持,充分展现招商引资的顺德诚意。全力支持本土企业增资扩产,清单式解决发展需求,让企业扎根顺德、做优做强。用好顺德产业载体地图APP,围绕高端装备、机器人、新能源、新一代电子信息等产业,大力开展以商引商、资本招商、产业链招商,重点引进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企业的区域性、功能性总部,力争引进100个以上优质项目、协议投资总额超1000亿元,持续增强发展后劲。
塑造三产新优势。抢抓数字经济机遇,建设数据产业基地、数字经济发展集聚区,以数据高效赋能实体经济。大力发展现代金融,打造金凤凰、佛山新城产融集聚区,加大对制造业等信贷投放力度,让金融更好服务产业发展。打响美食超级IP,规划建设美食产业集聚区,培育发展一批餐饮总部企业,提升美食品牌知名度,构建连接世界的文化纽带。发挥广东工业设计城的引领作用,加快高端家具设计集聚区建设,推动工业设计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支持钢铁、塑料等大型专业市场规模化发展,培育电子商务企业和平台经济,让更多顺德优品走遍全国、畅销全球。加快大良驹荣北路等TOD项目建设,高标准构建地铁商圈,打造品质生活新高地。进一步恢复和扩大消费,培育发展定制消费、时尚消费、体验消费等新场景,持续激发新能源汽车、家电等消费潜力。引导各镇街因地施策发展第三产业,推动产业集聚、优势互补。
做优园区大平台。持续壮大园区规模,加快建设新型产业园,重点打造临港经济区,推进顺德新港二期码头建设,积极申报佛山综合保税区,构建辐射半径100公里的港口生态经济圈。不断优化园区生态、人文环境,支持建设多层厂房,实现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产业园就是产业链、工作圈就是生活圈。着力打造园区标杆,统筹“双十”园区建设,出台专项扶持政策,汇聚高端产业。全面提升五沙工业园管理服务水平,打造工业用地提质增效示范园。提速顺德高新区二期开发,建设“三生”融合的智造社区。严把园区效益关,用好村改新建园区,强化单位面积投入强度、产出绩效考核,推动园区集约高效发展。
唱好项目重头戏。紧盯项目开工率、投资率、达产率,更好发挥项目在稳投资、促增长、调结构中的重要作用。落实重点项目定期会商机制,形成大抓项目、抓好项目的合力。全面实行“招商+报建”双同时机制,提前做好项目开工前期工作,推动30个重大产业项目开工,确保美的库卡二期、海天华南总部首期、大族机器人一期等32个产业项目建成投产。提早谋划项目储备,动态调整项目库,推动超180个项目纳入省、市重点项目。拓宽项目资金来源,充分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专项债券等,实现“有项目就有资金”。
二、坚持用情和用力并施,厚植企业投资发展沃土,建设最友好的制造业强区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企业。要营造近悦远来的营商环境,让顺德服务、顺德制造成为滋养企业成长的动力站、能量场,确保企业家和优秀人才在这里拼出精彩、创享未来,实现“嚟顺德、一定得”“喺顺德、真係得”。
打造最高服务效率。企业强,顺德就强;企业家信心足,顺德经济就好。要全面调动镇街、部门积极性,充分发挥服务工作组作用,做到服务零距离、流程零障碍,说到做到、提前想到、服务周到。优化政务服务,扩大容缺受理、联审联批范围,实现“拿地即开工”常态化。全面落实“两个毫不动摇”,鼓励国企与民企加强合作,国资引领设立50亿元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基金,实现国企民企携手发展。依法保护民企产权和企业家权益,让企业家安心搞经营、放心谋发展。
打造最强空间保障。严守111平方公里工业用地红线,谋划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将分散、零碎的土地资源归并整合,完成10个超300亩连片工业用地整理,全年出让工业用地7000亩,做到好项目不缺土地、好产业不缺空间。深入推进低效工业用地提升,新启动一批改造项目。优化土地供应,提前做好土地平整清理等工作,确保工业项目用地100%“标准地”供应,实现从“项目等地”,到“地等项目”转变。
打造最畅交通运输。积极对接湾区交通,力争佛山地铁11号线、佛穗莞城际动工,推动广佛环线城际开通运营,争取广州地铁26号线顺德段纳入近期建设规划。畅通内部交通,加快顺德大桥、伦桂路北延线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强区内交通路网衔接,形成“联线成网”的内部交通。开展全域仓储物流规划,建设“高标仓+智能化”现代物流园。推广多式联运,深化顺德货运港口与蛇口港的“河海联运”,打造湾区最便捷高效的物流体系。加强外贸服务,深化与海关、边检、海事等口岸单位互动,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
打造最优创新氛围。鼓励企业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巩固提升重点行业、关键领域技术优势,壮大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雁阵。支持高端机器人国家层次实验室建设,打造一批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推动营收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切实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开展“十百千万”质量品牌提升行动,建设国家质量标准实验室,完善“平台+站点”知识产权保护网络,打造质量强区。深入推进企业上市“六个一”培育服务,新增上市(含过会)企业4家以上。坚持以企引才、以创新平台聚才,用好粤港澳协同发展合作区等平台,实现领军人才荟萃、技能人才充沛。
三、坚持面子和里子并抓,提升城市建设治理水平,打造高品质现代魅力之城
城市既是有机体,也是生命体。让城市更具承载力、辐射力,是城市发展的应有之义。要深化“双中心、多组团”发展格局,坚持以人为本、擦亮生态底色,打造人城产深度融合的宜居宜业之地,让居住者心怡、往来者心悦。
以工匠精神建设城市。坚持规划引领,全面实施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优化城市天际线、景观视廊管理机制,加强建筑风貌管控,将历史文脉融入城市肌理。做活做旺佛山新城,盘活闲置物业,提升综合环境,加快小布、大墩旧村改造,进一步集聚现代服务业、总部经济等。加强大良—容桂—伦教中心城区建设,构建文商旅联动发展轴,谋划在云鹭片区打造新型花园城市典范。完成4000户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市民居住品质。优化城市配套,加强停车场和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着力解决城市停车难、充电难问题。持续完善供电网络,加快乐顺、新基等12个重点骨干电网项目规划建设,力争致远、甫珀、苏溪等变电站建成投产,有效提升电力输送能力。开展重要节点景观提升,于细微处显功夫、见品位,打造城在林中、人在景中的绿美顺德。
以绣花功夫治理城市。深化“行走顺德、美化家园”行动,提高“物业城市”管理覆盖面。发挥数字城管指挥棒作用,推动城市治理理念、治理模式创新。提升城市管理规范化水平,规范统一标识、标牌,逐步提高绿化管养、市政建设、建管衔接等标准,扮靓城市每一个角落。深化“无废城市”建设,新建2座建筑固废资源化利用处置站,推动城市全面绿色转型。深入实施畅通工程,打通一批断头路,完成一批拥堵点治理。完善围蔽联合监管、道路开挖和窨井盖设置审批机制,加强临时摆卖分类管控,进一步解决机非混行、工地扬尘等市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以小切口撬动大变化,处处彰显触手可及的城市温度。
以都市思维振兴乡村。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城市治理向农村辐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基本完成百里芳华顺德精华段南岸项目,探索建立“物业村居”模式,调动群众“自己家园自己建、自己管”积极性。办好预制菜产业大会,以预制菜产业园为载体,带动现代农业集群发展。建设大湾区绿色食品加工中心、农产品批发中心,进一步完善农产品保供体系。加强农业品牌创建,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带动特色农业发展。坚决守住耕地红线,严格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充分用好桥下空间,因地制宜开展农业生产,吸引市民体验农耕乐趣。健全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规范“三资”管理,理顺集体经济运行机制,探索深化宅基地改革,让农村更有活力。
四、坚持治水和美城并驱,深入推进治水大会战,绘就城水共兴的生态画卷
活水绕城、清水润城,是一代顺德人的记忆,也是所有顺德人的梦想。要坚决打赢治水大会战,一体推进以水美城、以水兴城,让优良生态环境成为“幸福不动产”。
打造一批治水示范点。稳步推进试点联围建设,加快南顺联安围和群力围、石龙围水体综合整治工程,力争年内完成60%工程量,总结经验模式,在全区推广。推进南顺第二联围和容桂联围、胜江围前期工作,抓实抓细规划设计,为后期建设打下坚实基础。提前谋划齐杏联围等其他联围建设,力争年底启动前期工作。以点带面优化水体水质,完成20条农村黑臭水体、1万亩鱼塘尾水整治。加强治水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扩建8座污水处理厂,建成300公里排水管网,打造2个污水零直排试点工业园区,推动全流域水清、岸绿、景美。
谋划一批滨水精品带。加强滨水岸线规划设计,科学调整规划用途,宜绿则绿、宜农则农、宜居则居,优化城市发展空间。坚持品质至上,活化一批滨水工业遗存、历史古建,适度留白、留绿,推动相邻项目连点成片,重现岭南水乡的自然野趣。建设第二批10个美岸精品项目,新增不少于60公里生态碧道。定期开展项目巡查、市民体验活动,打造更多群众满意的滨水空间。
建设一批美城活力区。一体推进水、岸、城建设,建好云鹭湿地公园,强化生态保育,打造城市绿肺。提升容桂时光片区,推动更多商业集聚区、景区和历史街区见水亲水。加快陈村龙舟公园二期建设,以滨水景观串联地铁站点和智造社区,建设高品质生态科创走廊。探索将暗涵恢复为明河,打造北滘碧江等以水兴城样板,充分发挥治水的美城效益。
五、坚持优质和均衡并举,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共建富裕幸福家园
民之所盼、企之所需、政之所向。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一年比一年更有奔头。
让教育更有质量。深入推进教育“四好”工程,加快佛山一中顺德学校、华东师大二附中美的高中、佛山新城义务教育学校等建设,推动首师大顺德适子未来学校等投入使用,全年新增学位不少于5600个、宿位不少于8000个。开展“最美校园”第三季行动,让校园成为城市最美地标。深入实施“名校优才”对接计划,健全校长常态化考评机制,以一流师资发展一流教育。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监管,持续推进“双减”工作,引导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推动职教集团由学校联合型,向产教融合型转变,让职业教育更好对接产业需求。
让健康更有保障。加快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易地新建,推动广东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新院区、佛山中医院新城院区规划建设,持续扩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积极推进均安医养4.0版、伦教医院、勒流医院等医养结合项目,打造一批示范标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管办分离、区镇协同,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加快健康共同体建设,打造“15分钟医疗服务圈”。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全面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政策,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让文化更有韵味。稳妥推进顺德糖厂、人民礼堂、甘竹滩发电站等活化利用,加快华侨城二期等重点文旅项目建设,打造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旅游目的地,让游客喜欢来、留得住、玩得好。弘扬粤剧、龙舟等文化,推出一批主题文艺作品,营造崇学尚美、明德向善的社会氛围。加快体育场馆、社区体育公园等场所建设,打造“10分钟运动圈”。鼓励发展健身、骑行等大众运动,增强市民体质。
让兜底更有力度。稳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养标准,深入开展“政企同心·温情顺德”行动,广泛发动热心企业家、行业商协会结对帮扶困难家庭。加大就业创业扶持力度,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健全养老托幼服务体系,启动区颐养院改(扩)建工程,推进社区托育设施建设,为“一老一小”撑起“幸福伞”。巩固双拥创建成果,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深入推进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对口合作,以及省内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加强与高明紧密协作,推动区域合作向纵深发展。
各位代表,围绕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区政府广泛征集遴选了14件民生实事候选项目,并形成了书面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并票选确定10件民生实事项目。我们将尽力办好每一件民生实事,努力让市民群众更有获得感!
六、坚持治标和治本并重,优化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顺德
安全稳定重于泰山。要以法治思维推进社会治理,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不断提高风险防范化解能力,实现安全一点、幸福十分。
抓细维稳安保。推动数据全面赋能基层治理,构建“一网协同共治”的基层治理新模式。优化网格资源,探索“网格吹哨、部门报到”响应机制,持续提升治理精细化水平。强化镇街综治中心建设,优化人员配置,进一步提升一线维稳应急处置能力。加强社会面风险管控,有效防范涉众金融、涉劳资纠纷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严厉打击各类突出违法犯罪行为,全力维护社会平安稳定。
抓实安全生产。完善消防基础设施,积极推进区、镇、村“三级队站”建设,健全站点网络,实现火灾“打早灭小”。压实安全责任,严格落实区镇领导带头巡查制度,多一分清醒、少一分侥幸,坚决扫除监管盲区。强化工贸企业、出租屋、自建房、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和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监管,严防各类事故发生。加大安全生产警示教育力度,畅通社会监督渠道,营造全社会关心、全民参与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
抓好问题化解。开展社会问题化解专项行动,聚焦企业发展、城市建管、社会民生、安全稳定等领域,全面排查梳理,建立清单和台账,确保底数清、情况明。完善重点问题区领导包案机制,属地主责、分级负责,坚持尊重历史和面对现实相结合、依法依规与方式创新相统一,做到不解决不放手、解决不彻底不松劲。加强源头治理,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决不通过产生新问题来解决老问题,以政府强担当,让发展更顺畅。
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使命展现新作为。要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转职能、优作风,加强统筹,强化执行,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拼出大有作为的新业绩。
强化政治引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总体要求,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树立正确政绩观,既抓当前、又顾长远,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多做实事好事。
推进依法行政。全面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推动执法部门交流轮岗、交叉执法、联合执法常态化,确保行政权力规范运行。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推动干部深入学习法律、经济、管理等方面知识,打造懂政策、懂市场、懂基层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坚持“过紧日子”思想,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厉行节约办成事,让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尖上。
加强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持续纠治“四风”,用好“红橙黄牌”预警机制,开务实的会、发管用的文、办有效的事。保持反腐高压态势,持续整治工程、土地、医疗、农村等重点领域腐败问题,深入整治群众身边“微腐败”,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全面加强审计监督,强化重点项目、重点资金、重点部门以及领导干部监督约束,让干净干事、清正廉洁成为干部自觉追求。用好履职容错免责机制,支持先行先试,宽容失误,让广大干部放手干、放心干、放开干。
各位代表,任重千钧,惟靠实干。党的二十大已经吹响了新时代奋进的号角,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同心同德,攻坚克难、奋勇前进,共同谱写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新篇章!
有关名词解释
1. “双十”园区:佛山市十大创新引领型特色制造业园区和十大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区。其中,涉及顺德的有佛山九龙高端装备及新材料制造产业园、佛山伦教珠宝时尚产业园、佛山北滘机器人谷智造产业园、佛山北滘工业设计产业集聚区、佛山潭洲国际会展服务业集聚区、佛山顺德世界美食产业集聚区。
2. “双百亿”项目:超百亿的产业投资项目、超百亿的教育医疗配套项目。
3. 物业城市:把城市整体作为一个“大物业”,将城市公共服务整体外包,对城市公共空间、资源和项目进行专业化、精细化、智慧化管理的模式。
4. 预制菜:以各类农、畜、禽、水产品为原辅料,配以调味料等辅料,加工而成的半成品。
5. 教育“四好”工程:好学校、好校长、好老师、好生态工程。
6. 医养结合:把专业的医疗技术检查、先进设备与康复训练、生活养老等相融合的模式。
7. “两队一室”改革:将派出所原有机构精简为案件办理队、社区警务队和综合指挥室,构建扁平化、实战化、合成化的运行机制。
8. “红橙黄牌”预警机制:针对履行公务的人员尚未构成违纪违法的,结合情节轻重、影响程度等,发出“红橙黄牌”预警,整治不作为、慢作为等问题的机制。
9. 超级IP:具有大批粉丝的文化作品或文化形象。
10. 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空间开发模式。
11. “三生”:生产、生态、生活。
12. “招商+报建”双同时机制:同步推进项目招商引资和报建准备工作,缩短项目整体推进周期。
13. 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是指由中国人民银行支持政策性银行设立的金融工具,用于支持重大项目建设。
14. 专项债券:用于建设专项工程发行的债券。
15. “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6. 标准地:在供地条件中设定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容积率、亩均税收、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就业贡献等指标,并按统一标准进行供应和监管的国有工业用地。
17. 高标仓:高标准仓储物流设备。
18. 多式联运:由两种以上交通工具相互衔接、转运而共同完成的运输方式。
19. “十百千万”质量品牌提升行动:组建专家服务团队,深入10个镇街、围绕100个细分行业,引导1000家重点企业、带动10000家上下游企业开展质量升级行动。
20. 上市“六个一”培育服务:为上市后备企业提供一块地支持、一笔钱扶持、一站式服务、一条龙培训、一对一辅导、一体化培育。
21. 无废城市:通过推动绿色发展,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将固体废物对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
22. 物业村居:把村居整体作为一个“大物业”,将公共服务整体外包,对村居公共空间、资源和项目进行专业化、精细化、智慧化管理的模式。
23. 农村集体“三资”:在集体所有制下,农村集体所有的货币资金、资产和资源。
24. 一网协同共治:整合各治理体系力量,打通信息化平台和数据,建立全域管理的协同共治中心,实现一张网络管全城、一个中心管全域、一支队伍管治理。
25. “网格吹哨、部门报到”机制:由网格工作站将网格事件按程序派单到职能部门处置,并跟踪完成情况的机制。
26. “三级队站”建设:推进大队—中队—小型消防站站点网络建设,全力保障消防安全。
- 【中国中小城市指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