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夏彭阳:走出一条“杏”福路
- 信息来源: | 阅读量:307次
在宁夏,如果说一个地方“家家有杏树,村村有杏林”,那无疑是盛产红梅杏的固原市彭阳县。
盛夏时节,刚刚成熟的红梅杏黄里透红、果形饱满,繁茂地挂在枝头,让人口舌生津。很多人想不到,彭阳人不但把红梅杏制成果脯、果干、酸梅汤、杏汁等食物,还把它变成了中草药材、饲料乃至生物质燃料。
小小杏子摇身变出一条产业,这要归功于彭阳县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让科技成果加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科学种,一亩能卖两万元
彭阳人有句口头禅:“不是所有杏子都叫彭阳红梅杏。”
这个地处黄土高原中部丘陵沟壑区的小县城,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土壤富含钾、钙、硒、锌等微量元素及维生素C。这也造就了当地红梅杏纤维少、汁液多、味酸甜的特点。
今年,彭阳县继续把红梅杏产业作为群众致富的重点产业,精心培育了26个庭院经济示范村。全县红梅杏种植面积为8万亩,其中挂果面积2.2万亩,产量预计达8000吨。
7月12日,记者来到彭阳县孟塬乡草滩村虎俊龙家的杏林。虎俊龙是当地有名的致富带头人,也是一名科技特派员。2023年,在他的指导下,当地的一亩红梅杏最高能卖两万元。
杏林里,一些用废弃汽油桶制成的装置引人注目,上面布满小孔。看到大家疑惑,虎俊龙解释道:“这是防霜冻的。我们把柴火等燃料放进去,在不充分燃烧的情况下只出烟,这样霜就落不下来。”他特别强调,在临界温度方面,这个烟桶效果尤其好。
原来,霜冻是红梅杏丰收路上的一个“拦路虎”。今年彭阳县专门给予科技项目支持,着力解决这一难题。“我们还发动企事业单位带动种植大户,共同进行防霜冻措施综合运用。”彭阳县科技局局长刘惠告诉记者。
深加工,实现价值最大化
为了让农民走出一条“杏”福路,彭阳县积极探索红梅杏的深加工之路,将传统种植与现代科技相融合,不断延伸其产业链,实现价值最大化。
清洗、去核、切片、烘干……在位于王洼产业园区的宁夏微元素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24条烘干生产线正马力全开。在公司负责人、科技特派员董升元的带领下,记者参观了前处理车间、烘焙区域、包装车间、化验室、冷藏库等,见证了一颗杏子的华丽蜕变。
2023年9月,该公司开始研发生产富钾富锶饮品、食品、营养保健品、生物萃取等产品,投产了年产5万吨富钾富锶复合干果饮品及2000吨红梅杏条的项目。
“我们的饮料与众不同,它需要经过熬制,随后还得经历过滤、杀菌、调配等多道工序。”董升元说,如今他们生产的甘草杏汁、酸梅汤等系列产品俏销宁夏周边和广东、福建等地。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额5亿元,带动当地600余人就业。
在彭阳县,像这样的加工企业已经引进并培育5家。红梅杏除了作为鲜果热销外,还被加工成杏脯、杏仁、杏汁等产品销往大江南北,实现年销售收入2.3亿元,“小杏子”蜕变成“大产业”。
延链条,产业发展再升级
为了延长产业发展链条,董升元又流转林地1万亩实施红梅杏高接换头技术。目前,已完成4.5万棵杏树的嫁接工作,预计2025年将实现产值3375万元,至少带动300余农民实现就业。
他还计划在林下养殖10万只当地特产朝那鸡,而鸡饲料的主要原料是熬制酸梅汤和甘草杏汁的剩余果渣。
近年来,该县围绕做强红梅杏产业链,加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宁夏农林科学院、宁夏林业和草原局等院校及单位合作交流,建立试验科研基地。从良种选育、标准化栽培、防霜避害、高接换优、节水抗旱、病虫防治、贮藏营销等各环节,该县积极引进推广先进适用科技成果,并制定出台地方标准。
彭阳县科技局还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经济林栽培技术指导和培训,帮助农户熟练掌握红梅杏栽培管理技术,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董升元就是彭阳县坚持走“科技兴杏”路子的缩影。
“我们将以示范园建设为抓手,以点带面,提升层次,不断推进红梅杏产业优化升级。”刘惠说。
- 【中国中小城市指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