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2月22日在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 信息来源: | 阅读量:539次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榆树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面对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新冠疫情的“疤痕效应”、严峻复杂的发展环境,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定不移实施“一个中心、四个强市”发展战略,砥砺奋进、攻坚克难,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目标任务。
预计到年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89.2亿元,同比增长8%;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86.5亿元,同比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亿元,同比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0亿元,同比增长15%;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2.4亿元,同比增长7.2%。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是保民安、建家园,救灾重建成效明显。我们闻汛而动、向险而行,党员干部、部队官兵、民兵预备役、公安武警、消防队员不畏艰难、昼夜奋战,13处决口科学及时封堵、26435名受灾群众安全转移、妥善安置,守住了“零伤亡”的底线。我们争分夺秒、担当尽责,排水排涝、应急保通、环境消杀等工作迅速开展,专项治理“四沟四渠”2637公里;田间路、农用桥等设施及时抢通,水毁房屋及时加固重建,确保了群众温暖过冬;农业保险、规模种养、过渡期生活救助等一系列政策精准覆盖,774万元救灾定向消费券有效投放;社会各界和兄弟县市伸出援手、慷慨解囊,帮助受灾群众渡过难关、走出困境。我们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分批谋划67个灾后重建项目,全力争取资金,实施了拉林河堤防水毁修复、受灾村屯基础设施提升等灾后重建工程,防灾救灾减灾能力不断提升。全市人民同心抗灾、协力重建,彰显了粮仓儿女自强不息的优秀品格,必将为榆树振兴发展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二是挖潜能、增效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工业经济加快发展。深入开展万人驻(助)万企、“三送”服务和银企对接等活动,助力解决企业用工、融资等难题89个,《稳工业增长三条措施》等惠企政策助力中粮、众友等重点工业企业稳产扩能,守住了工业经济基本盘。商贸服务提质增效。全年组织直播展销等各类促销展会活动300场次、投放了1100万元消费券,拉动消费增长近3亿元,新老商贸综合体潜力充分释放,网红经济等新业态活力迸发,村级电商服务站全覆盖,规上服务业核算行业产值增速始终处于长春外六县前列,成功入选首批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企业开办实现即来即办,个体工商户注册实现“秒批”,41项惠企政策登录网上大厅,1119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程网办,年度新增省市级“专精特新”企业5户、“个转企”173户、“小升规”15户,市场经营主体数量同比增长7.15%。
三是拓增量、扩投资,发展后劲不断积蓄。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扎实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活动100余次,佐力医药制剂、永莱农批市场等39个投资超亿元项目成功签约,协议引资额达299.5亿元,全年实际到位内资增速位居全省县域前列。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强化“五大平台”的承载能力建设,“双包保”推动54个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年产10万吨变性淀粉、中医药产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等项目竣工投产,发展动能更加强劲。坚持把争取资金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全年申报一般债、专项债项目35个,获批资金22.7亿元,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是稳粮产、促增收,乡村振兴有序推进。粮食生产稳中发力。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集成推广良种、良田、良法、良技,成功获批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播种面积稳定在560万亩以上,新建高标准农田及示范区30万亩、改造提升6.63万亩,实施保护性耕作310万亩,实施“一喷多促”150万亩,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5.6%,粮食总产预计实现二十连增。特色农业稳中增效。榆树高端肉牛等18个投资千万元以上的肉牛类项目顺利实施,预计全年肉牛发展到42.3万头;全年新建大棚1800亩,30亩以上棚膜蔬菜园区发展到116个;农产品“三金”名片不断擦亮,榆树大米荣获“全国十大优质食味产区”称号。脱贫成果稳中加固。深化拓展“两服务、四走进”数字普惠金融工作,防返贫监测作用有效发挥,投入资金5017万元,实施21个产业项目,开发公益岗位933人,帮扶车间发展到49家,吸纳483名脱贫户稳定就业,成功获评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县。
五是抓建设、重治理,城乡面貌持续改善。城市品质不断提升。高标准编制土地成片开发方案和土地储备计划,扎实推进4个棚改、18个旧改项目,强力推动火车站西地块等10个重点区段征收工作,有序迁出72家废品收购站,整治各类占道经营万余起,县乡两级文明卫生城巩固创建工作走深走实。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供热公司热源厂投入使用,完成铁北路暗渠、七号街道路排水等工程建设,城区污水处理全部达到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以“两查三帮”为载体,有力有效应对雨雪冰冻灾害。乡村面貌持续改善。高标准完成41个“千村美丽”示范村和4个“百村示范”创建村基础设施建设,超额完成7.9万亩的大规模国土绿化任务,绿化美化村屯70个,创建干净人家1.9万户,以家庭“小美”聚合乡村“大美”。交通设施提档升级。实施农村公路新改建及大中修工程638公里、安防工程507公里,改造农村公路危桥17座,五通公路全面通车、长榆高速开工建设,交通不畅的痛点、堵点正在有序打通。生态环境整体向好。加快推进中小河流芦家沟治理等水利项目,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有序推进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
六是办实事、惠民生,百姓福祉显著提升。民生保障体系更加健全。43项幸福榆树行动计划全面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实现全覆盖,1853套廉租房科学分配,发放各类民政救助资金1.87亿元,救助困难群众5万人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上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超额完成计划指标。创业就业更加充分。城乡劳动力转移就业20.4万人,发放创业贷款1500万元,完成各类技能培训9000人次,全省“金秋招聘月活动”现场会成功召开。教育发展更加均衡。学龄前儿童入园率达95%以上,职教中心实训基地竣工使用,怀家中心小学等在建项目有序推进,成功召开吉林省中小学武术进校园现场会,深入实施百名专家型校长、千名学者型教师培养工程,教育教学质量继续保持全省前列。医疗服务更加优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深入推进,救治能力、处突能力、监测检测能力、疾病预防控制服务能力持续提高,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4.72%,常住人口家庭医生签约率达65.17%。社会事业统筹推进。退役军人移交安置、就业创业、优待抚恤、褒扬纪念等服务保障工作不断提升,有望连续十届获评省级双拥模范城。文化体育工作亮点纷呈。在省第十九届运动会和长春首届运动会中取得佳绩,精心组织文化下乡、书画展等各类活动30次,成功举办“沃土欢歌·幸福榆树”系列文旅活动。
七是优举措、重法治,社会治理更加有效。纵深推进“平安榆树”建设。不断健全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精准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成功破获刑事案件991起。全力抓好“法治榆树”建设。深入开展“八五”普法,法治文化阵地、民主法治示范村、乡村阵地建设全面竣工,培养1207名“法律明白人”,府院联动化解行政争议14件,基层调解组织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270起。信访工作不断加强。健全“市级领导接待日”等机制,有效化解国家交办的154件信访积案,实现了重要会事期间“三个不发生”和“双零”目标,有效办理市长公开电话投诉6万余件,人工反馈率和群众满意率均为100%。抓细抓实安全生产。深入开展重点领域源头治理,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检查常态化、持续化、长效化,燃气、危化品等12个领域的风险隐患得到有效整改,全年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牢牢守住了安全底线。创新基层治理。进一步深化网格化管理和服务,“调处在线”信息化平台试运行,创建市县两级幸福小区41个、“红心物业”6家。
一年来,我们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政协通报制度,全年办理落实人大代表建议40件、政协委员提案64件。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建议,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发挥作用,凝聚了思想共识,汇聚了发展力量。审计、供销、统计、机关事务、关心下一代等工作也都有了新进步,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回顾过去的一年,让我们感慨的是困难比预想的多,让我们振奋的是结果比预期的好。面对复杂局面,我们沉着冷静、从容应对,用智慧与辛勤在困局中寻突破;面对发展难题,我们笃定执着、加压奋进,用务实与担当在逆境中赢主动;面对洪灾侵袭,我们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用顽强与勇敢在危难中求发展。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的结果,是上级党委、政府和榆树市委正确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社会各界严格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市人民团结进取、奋勇拼搏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市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的同志们,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老领导、老同志,向驻榆部队、驻榆单位、公安干警和消防指战员,以及所有关心支持榆树建设和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推动榆树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还面临着不少挑战和困难,主要是:新旧动能转换任重道远,生物医药、清洁能源等产业对经济支撑作用还不强;农业比较效益较低,农业品牌影响力、带动力不强,农民持续增收面临较大压力;城市建设、公共服务、民生领域还有很多弱项短板,特别是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仍需加快完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领域风险防控任务依然艰巨。对此,我们一定聚焦问题短板,竭尽全力解决,让发展更有质量,让群众更加满意。
二、2024年工作安排
2024年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年,也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实践年。我们要以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牢牢把握中央新一轮支持东北振兴的机遇,围绕“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等要求,凝心聚力、攻坚突破,奋力开创榆树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做好新一年工作,我们必须有“争排头”的劲头。坚信“一勤天下无难事”,坚持创造性开展工作,坚守“造福一方人民”的追求,牢牢抓住东北振兴、哈长一体、产粮大县、防灾减灾等支持政策,为地区发展搏出新空间、新面貌、新机遇,在县域发展激烈竞争中,不断跑出新的“榆树速度”。
——做好新一年工作,我们必须有“破困局”的恒心。鼓励“迎着上”、反对“躲着走”,主动面对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逐一解决各类历史遗留问题,有效预判和处置新的风险隐患,不断展现新的“榆树力度”。
——做好新一年工作,我们必须有“抓特色”的理念。坚持特色是潜力、特色是空间,既抓结构,更扬优势,关键是把“粮”的优势做深、做长、做足,做好“粮产、粮贸、粮食”三篇文章,并以粮为基,扩展深化“酒窖、食城、绿谷”IP,形成既特色鲜明、又多元支撑的产业格局和产业形象,不断拓宽新的“榆树维度”。
——做好新一年工作,我们必须有“惠民生”的实招。既要坚持把扶困济弱、兜底性民生支出作为最优先的财政保障事项,又要克服困难,确保棚改、旧改一年一个进步,更要分年度解决“设施设备”“人才招引”“布局扩展”等医疗、教育、养老短板,不断体现新的“榆树温度”。
根据市委十五届五次全会的部署,明年的工作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度融入“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锚定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目标,深入实施“一个中心、四个强市”战略,以“保粮兴粮”为基础,以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融合发展、民生福祉改善、城市能级提升等为重点,以抓好安全生产、信访稳定为保障,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新征程中谱写榆树崭新篇章。
2024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财政收入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第一,突出以粮为本、稳粮兴农,以更快步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发展更有奔头的现代农业。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60万亩以上,新建高标准农田60.28万亩、实施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9.6万亩、开展保护性耕作300万亩,精准推广良种良法应用,大力推进农机农艺融合,着力建设高标田、集约田、智慧田、生态田、托管田,为粮食持续稳定增产提供有力支撑。持续深化拓展同湖北粮油、海南粮油、中国物流等企业的战略合作,加快东北粮贸中心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拓百世玉米全营养粉、米糠油加工等现代农业类项目建设,促进“粮产、粮贸、粮食”深度融合。
实现更广维度的农民增收。大力发展棚膜经济,年内新增棚膜1000亩,依托八号镇北沟村、五棵树镇进步村三产融合示范园区,培育打造带动周围乡村、辐射周边县市的蔬菜交易中心。全面贯彻落实“千万头肉牛”工程,2024年末全市肉牛发展力争达到45.2万头。统筹抓好生猪、肉鸡等畜禽养殖,大力提升畜禽产品供给能力。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区域公用品牌运营,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3个以上。大力培育现代农业带头人,鼓励土地有序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不断提高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能力。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常态化开展防返贫监测,持续完善产业就业帮扶机制,有效增加脱贫人口收入。
建设更加宜居的美丽乡村。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提升行动,全力打好农村污水、垃圾、粪污治理攻坚战,创建“干净人家”2.92万户,抓实抓细40个“千村美丽”示范村创建和4个“百村示范”村创建工作。高标准编制村庄规划,高水平推进乡村用地精细化管理,有效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大力度推进农村公路建设,新建、维修农村公路不少于1030公里,给群众创造更加畅通的出行条件。扎实推进“文化下乡”工作和文明村镇创评活动,保护好古树、古建筑、古遗址,引领形成崇德向善、诚信友爱的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第二,突出固本强基、蓄势增能,以更大力度夯实经济发展基础
在招商引资上再加力。把资源作为引资的基础,梳理“产业树”,盯住比较优势,既抓龙头延链条、又抓新兴站风口,促进与榆树志同利同的好项目不断引进。把服务作为引资的关键,专班要更专业、更主动、更有责任感,紧盯对接洽谈、签约落地、建成投产等环节,形成温暖高效、跟踪推进的工作机制;政策要更务实、更管用、更可触达,在税收、土地等方面增强对企业的吸引力。把落位作为引资的根本,尽早推动辽宁东方太格、海大制药等项目早签约、快落地,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25个,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0个。
在项目攻坚上再加力。加大项目谋划力度,围绕防灾减灾、平急两用、粮食生产、环境保护、绿色能源、水利工程、交通枢纽等重点领域,储备项目不少于70个,全力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进一步完善领导包保、专班统筹、联席会议等项目推进机制,动态跟踪重点环节,持续加强要素保障,主动解决项目建设遇到的突出问题,最大限度缩短项目建设周期。全年计划实施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不少于60个。
在企业培育上再加力。以实施企业“培强育新”行动为引领,以万人驻(助)万企行动为抓手,构筑数量更大、结构更优的企业梯队。加大对“四上”企业的培育力度,持续开展包保帮扶,切实解决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严格执行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年内新增“四上”企业不少于10户。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培育,帮助企业建立应用场景、树立品牌形象、有效开拓市场,使长春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达到13家。加大对市场主体的培育,年内新注册市场主体不少于8000户。
在营商环境上再加力。不断完善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功能,持续推动惠企惠民政策“免申即享”,继续深化“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推动更多事项全程网办、跨省通办。扎实推进营商环境问题专项整治,加快诚信榆树建设,坚决兑现各项优惠政策,让企业轻装上阵、减负发展。实施榆树人才行动计划,围绕重点产业发展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健全人才服务机制,竭尽全力消除企业发展后顾之忧。严格公共资源交易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和经营行为,营造公平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第三,突出平台支撑、创新驱动,以更实举措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完善平台支撑。加快推进生物化工园区、食品加工园区建设进度,在提升基础设施的同时,补齐水电气热等要素保障的短板,同步推动项目入驻落地。继续推进绿色能源、商贸物流、特色文旅平台建设,完善硬件配套水平,促进土地集约、要素集成、产业集群。创新管理机制,提升服务水平,让平台有温度、聚商气、兴产业。
加速产业升级。推动“粮仓”向“食城”升级,促进中粮、正大等龙头企业技改扩能;扶持陆路雪、榆乡、蓝河坝等企业壮大品牌;支持北京千喜鹤、亲耕鲜食玉米、联状宠物食品等项目陆续落位,扩大食品产业聚集态势。推动“粮仓”向“酒窖”升级,为榆树钱、华盛等企业抢抓市场份额提供支撑,全力引进古井贡白酒等重点项目,持续做大中国北方酒业基地。推动“粮仓”向“绿谷”升级,锚定绿色材料,抓住丙交酯、促成聚乳酸,做好延链补链强链文章;发展绿色能源,促进华电800兆瓦风电制氢、城郊30兆瓦生物质热电联产等重点项目正式落地,形成氢氨醇一体发展局面,抢占新能源发展风口。
推动商贸进步。面向城区,继续提升天悦城等新老商圈功能,支持鼓励国内一线品牌入驻,推动永莱批发市场、先正达农事服务中心建设,活商气、聚人流。结合新城建设、老城改造,吸引医疗康养、特色商街、智慧家政等服务业态,培育定制、共享、体验等新兴消费热点。面向农村,推进品牌下乡,支持心声活商贸、海尔家电等扩大乡村布局,加强农村商贸体系建设,把弓棚、五棵树、大坡商贸打出品质和特色。
激发文旅活力。加强文旅规划、项目招商,持续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五棵树滨江游、小乡红色游、榆树钱工业游等既有文旅产品的品质,继续建设“秀水新乡”农文旅融合发展项目,继续壮大富越冰雪乐园项目,全力引进雷劈山休闲度假旅游区项目,通过逐年努力,让榆树山水资源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第四,突出精准定位、建管齐抓,以更高标准建设区域中心城市
不断优化城乡发展格局。坚持“双核”发展战略,主城区“通平”向西延伸,中心镇、节点镇、特色镇建设再有新进步,教育、医疗、养老等布局与城镇布局吻合共进。坚持“抓路网扩格局”,积极推进半拉山松花江特大桥建成通车,大力推动舒陶铁路电气化改造,全力保障长榆高速公路有序建设,再谋划一批榆树向外通联的交通项目,让交通为区位注入新活力。
加快完善城市综合功能。新建垃圾分类及处理中心,启动尾水提升三期增容工程。谋划推进榆三公路提升项目,加快实施建设街等重点路段道路排水、中医院东等6条巷路人行步道维修工程。扎实推进市区绿化补植、重点景观建设等工作,全力完成城市绿地改造、“口袋公园”、小微绿地等重点任务,为2025年省级园林城市创建奠定良好基础。加强完善对水、电、气、热等生活要素监管力度和应急预案编制工作,落实供热企业信用等级评价管理,推进供热、燃气、输水管线监测预警监管平台建设。
大力开展城市精细管理。以卫生城、文明城创建工作为中心,深化“走遍榆树”专项行动,聚焦垃圾处理、社区服务、物业管理、停车场建设、智慧交管等工作,健全完善城市管理机制。抓好主次街路设施配备和清洁服务,落实落细商户“门前四包”责任,规范管理施工场地和运载车辆,严管严控市区内各种道路占用和挖掘行为。重拳整治城市乱象,强力开展打击违章建筑、规范市场经营、文明交通出行、客货车超限、广告清理等专项行动,探索建立城市精细化管理大数据信息共享平台,推动城市管理提质提效。
第五,突出守稳底线、提升能力,以更大决心构筑安全发展屏障
守牢生态保护红线。围绕打好蓝天保卫战,切实加强工业废气、建筑扬尘、劣质散煤、汽车尾气等领域治理,扎实做好春秋两季秸秆禁烧、燃煤锅炉淘汰等工作。围绕打好碧水保卫战,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加强工业污染、农业养殖污染、生活污水排放监管和治理,严厉打击破坏侵占河湖水域岸线行为,重点整治妨碍河道行洪等突出问题,真正做到“还河于河”。大力推进1号、3号泵站上游污水管线等项目建设,突出抓好卡岔河流域水环境治理工作,聚焦重点支流、重点乡镇打攻坚战,坚决避免季节性返劣。围绕打好黑土保卫战,落细“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测土配方施肥”责任,对表土剥离全程严格监管,决不允许出现损害黑土地的行为,稳步提升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坚持以“增绿”优环境,积极推进“林长制”,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8万亩,不断提升植绿、护绿水平。坚持以“整改”优环境,扎实整改各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举一反三消除危害环境的源头和隐患。坚持以“执法”优环境,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形成强有力的震慑。
守住安全生产底线。突出责任落实,压紧压实安全生产“四方责任”,突出源头治理,继续推进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城市燃气、消防、食品药品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整治,对源头性治理措施未完成或有漏洞的,不间断进行补充实施。突出动态排查,随时抽查并整改各类经营场所、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问题,绝不与隐患共存,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大幅压降一般事故。
筑牢应急能力防线。树立极限思维,结合洪灾和雨雪冰冻灾害应对实践,抓好应急预案制定和完善,把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想清想全,做到真演练、真管用。提升专业水平,建立各类别专家库,加大应急知识的培训和应急队伍的储备。完善指挥体系,加快推进应急指挥窄带无线通讯网建设,优化决策机制,提高突发事件预警发布、应急响应和快速处置能力。构建救援体系,推动应急储备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与预案相吻合、临战可用的有效物资储备,构建社会化应急处置设备的联络保障机制,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
重视金融风险条线。全面落实稳金融政策措施,健全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和应对处置机制,切实增强群众金融风险防范意识,严厉打击“套路贷”等非法金融活动和恶意逃废银行债务行为,促进金融行业规范健康发展。强化“新官要理旧账”的担当,坚持“量财办事”,加强政府债务管理,有序消化债务存量,坚决杜绝政府隐性债务增长,确保综合债务率明显下降。
第六,突出以人为本、共建共享,以更强担当全面增进民生福祉
着力完善就业创业体系。紧盯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着力搭建更加优质的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实时共享用工务工信息。年内开发城镇就业岗位6000个,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6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21万人。实施就业困难群体精准帮扶工程,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加强职业培训机构管理,大力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推动城镇公共就业服务向农村延伸,深入实施特色劳务品牌建设,稳定提高就业质量、增加就业收入。
着力构建现代教育体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聚焦入园难、入学难、“大班额”等问题,扎实推进城乡优质教育均衡发展。推动第三实验幼儿园等项目加快建设,优化城区公办幼儿园和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布局,科学稳妥实施学区学位优化配置工作。纵深推进专家型校长、学者型教师培养工程,继续通过特岗教师、强师计划等渠道梯次招聘优秀教师,持续加大师德师风建设力度。深入开展“冰雪进校园”“武术进校园”等特色活动。严格落实校园周边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加强校园校车、防溺水安全管理,保障师生人身安全。
着力提升卫生服务体系。持续深化医共体建设和公立医院改革,逐步实现远程会诊和信息共享,加强重点专科和中医诊室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诊断救治能力和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做好“一老一小”等重点人群健康服务。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继续强化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综合保障能力,完善癌症晚期等患者舒缓疗护保障措施和待遇标准,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试点医疗机构年内实现“DRG付费”,深入开展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整治行动。
着力健全文化服务体系。继续向上争取资金,进一步配套完善城乡体育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城东体育公园建设,高质量举办非遗展演、二人转大赛、农民歌手大赛等“文化下基层”系列惠民活动,进一步补齐乡村文化服务短板。加快推动泗河小学、第六小学两个东北大鼓非遗基地发展,切实做好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积极承接乒乓球、篮球等省市级体育赛事活动,进一步提高知名度、展现新形象。
着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福利和慈善机制,精准落实城乡社会救助政策,稳步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补助标准、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持续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残疾人的关爱服务。继续增加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保险覆盖范围,探索建设居家养老服务改革和医养融合发展试点。健全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常态化做好新时代“双拥”工作。
着力创新社会治理体系。进一步发挥“三长”联动作用,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加强农村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拓展村民参与村级公共事务平台,促进农村议事民主化。全力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落实好主题教育“四下基层”工作要求,进一步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妥善应对和处置网络舆情。深化平安榆树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深入推进全民禁毒、全民反诈工作。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继续实施“雪亮工程”,提高社会治安立体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
三、着力建设人民更加满意政府
新时代、新愿景,迫切需要我们以对党、对人民、对榆树极端负责的态度,全面从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打造忠诚履职、依法行政、干净干事的法治政府、服务政府和廉洁政府。
一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大力弘扬“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优良作风,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和榆树市委的决策部署,决不允许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坚决不做政治麻木、办事糊涂的干部,以真抓实干的工作劲头回应榆树百万人民的期许。
二要依法行政守规矩。依法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自觉接受监察巡察和社会舆论监督,不断加强审计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决不允许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坚决不做目无法纪、肆意妄为的干部,以系统缜密的法治思维维护榆树百万人民的利益。
三要践行宗旨解民忧。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千方百计把民生保障网织密扎牢,把人民群众最关切最期盼最渴望的事情抓实办好,倾情倾力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决不允许为民服务不实在、不上心、不尽力,坚决不做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干部,以为民务实的工作作风增强榆树百万人民的福祉。
四要担当实干提效能。始终践行认真负责、精益求精、雷厉风行、锲而不舍的工作标准,以无怨无悔、无私奉献的境界情怀,以兢兢业业、竭尽全力的奋斗姿态,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决不允许只想当官不想作为、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坚决不做推诿扯皮、不思进取的干部,以舍我其谁的勇气魄力感恩榆树百万人民的信任。
五要清正廉洁树新风。养成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的习惯,提高运用制度干事创业的能力,规范机构编制管理,严格落实预算制度,全力压缩一般性支出、保障“三保”支出。要习惯过紧日子,决不允许大手大脚、铺张浪费、挥霍无度,坚决不做以权谋私、蜕化变质的干部,以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当好榆树百万人民的公仆。
各位代表,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置身新时代的滚滚浪潮,面对百万榆树人民的殷殷重托,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榆树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争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攻坚克难的奋斗者、遵纪守法的带头者,凝心聚力、接续奋斗,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全面开创新时代榆树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1.一个中心、四个强市:“一个中心”,建设哈长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四个强市”,打造绿色生态强市、现代农业强市、特色工业强市、区域消费强市。
2.“三送”服务:送政策上门、送指导上门、送服务上门。
3.五大平台:生物化工平台、食品加工平台、特色文旅平台、商贸物流平台、清洁能源平台。
4.双包保:市级领导包保项目、部门领导包保项目。
5.一喷多促:应用在玉米生产上的一项稳产增产技术,主要在玉米生长中后期,通过混合喷施叶面肥、抗逆剂等,一次作业实现促苗壮稳长、促灌浆成熟、促单产提高和防虫防病等多重功效。
6.“三金”名片:玉米黄金、大米白金、农特产品纯金。
7.两服务、四走进:“两服务”,服务乡村振兴、服务实体经济;“四走进”,走进农户、走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走进社区、走进小微企业。
8.两查三帮:为有效应对雨雪冰冻天气,尽快恢复全市正常生产生活,开展查保供情况、查安全情况,帮清理积雪、帮解决困难、帮恢复生产。
9.残疾人“两项补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
10.三个不发生:不发生大规模聚集上访、不发生涉访个人极端行为、不发生因信访问题引发的负面炒作。
11.“双零”目标:进京非访零、社会面清理零。
12.一主六双:吉林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提出全面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即充分发挥长春辐射主导作用“一主”。构筑环长春四辽吉松工业走廊和长辽梅通白延医药健康产业走廊“双廊”,构建大图们江开发开放经济带和中西部粮食安全产业带“双带”,做精长通白延吉长避暑休闲冰雪旅游大环线和长松大白通长河湖草原湿地旅游大环线“双线”,畅通白松长通至辽宁大通道和长吉珲大通道“双通道”,打造长春国家级创新创业基地和西部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双基地”,推动长春吉林一体化协同发展和长春四平一体化协同发展“双协同”,促进高质量发展。
13.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
14.“双核”发展:主城区和重点镇同步发展。
15.“通平”向西延伸:指现代化城市必须具备的最基本条件,包含道路通、自来水通、电通、排水通、排洪通、电讯通、煤气管通及平整土地,即“七通一平”。
16.门前四包:指临路(街)所有的单位、门店、住户将担负起一定范围的市容环境责任,承担一定的城市管理任务。“四包”即包卫生、包秩序、包绿化、包设施。
17.四方责任:属地管理责任、应急部门综合监管责任、行业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
18.DRG付费:医保付费的一种方式。通过DRG付费,医保基金使用效率更加高效,对医疗机构和医保患者的管理更加精准,医院诊疗行为更加规范,结算方式也更加便捷。
19.四下基层: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
20.“三保”支出: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
- 【中国中小城市指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