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12月26日在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 信息来源: | 阅读量:677次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也是“十四五”发展承上启下的重要之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人民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不断创新和发展“晋江经验”,深入实施省“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和市“抓项目、促发展”系列专项行动,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但受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影响,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预计完成情况与县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预期目标存在一定差距,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经科学测算,对相关指标做出适当调整,并依法报请县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批准。全年完成GDP909亿元(预计数,下同),增长1%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50亿元,增长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7.31亿元,增长18.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5%;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综合实力位列全国百强县(市)第51位、最具投资潜力位列第9位、绿色发展位列第49位、科技创新位列第71位,较2022年度均提升2位,新型城镇化质量位列第45位,提升1位。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一、全力稳预期、稳增长,综合实力不断提升。这一年,我们坚持以政府有为促进市场有效、企业有利、发展有益,持续筑牢高质量发展基础。惠企力度持续加大。深化“万名干部进万企 一企一策促发展”专项行动,扎实开展“暖企行动”,灵活用好“早午晚餐会”等政企互动制度,健全完善领导干部全覆盖挂钩联系重点企业机制,叠加出台“1+1+10+3”等一揽子惠企政策措施,为93家企业解决困难问题95个,企业享受奖补资金超7800万元。市场活力持续迸发。加大成长型企业培育力度,新增市级龙头企业3家;分领域推进“四上”企业培育工作,新增“四上”企业150家;新增市场主体1.5万家、增长12%。加强科技创新主体培育,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家、省级科技小巨人9家。位列中国工业百强县(市)第79位。消费潜力持续释放。举办“溪时有味”“溪有好物”等系列促消费活动,组织开展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等主题促销,推动宝龙、万达等大型商业综合体打造“星夜集市”夜间经济等特色消费品牌,加快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举办首届直播电商峰会,开展“2023网上年货节”等线上促销活动10场,全年网络零售额278亿元。
二、全力建机制、破瓶颈,项目建设不断提速。这一年,我们坚持项目引领,健全完善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机制,推动项目建设提质增效。项目奋战全面起势。深入实施“项目大奋战”行动,组建项目攻坚指挥部、前期办,落实定期调度、集中开竣工等推进机制,“一项目一策”推动项目建设,500个县级以上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35亿元,第三季度项目工作正向激励综合考评排名全省第八。泉州白濑水利枢纽工程等级公路迁移复建工程(省道以下部分)加快推进,官桥安置区全面完工,参内安置区主体工程全部封顶,库周统规自建安置区建设全速推进。综合立体大交通(大三环)进入全面建设阶段,东三环、高速安溪出口路网(迎宾大道、高速安溪出口新连接线)即将通车,炭坑溪治涝工程建成投入运行,南三环铁观音隧道加快双向施工,北三环、西三环等项目有序推进。招商引资全面升级。深入实施“聚侨引侨和安商回归”“招商大拼抢”行动,制定“招商项目对接流程图”,组建粤港澳大湾区、成都(川渝)两个驻外招商分中心,构建“一办一中心一公司+2个驻外招商分中心”招商体系,全面开展大员招商、基金招商、产业链招商,引进苏闽高科数字智能产业园等项目210个、总投资1300亿元,其中超20亿元项目15个、超亿元项目190个。要素保障全面加强。成立自然资源管理委员会,全面统筹推进用地“选、征、报、供、用”各环节。扎实开展“拔钉清障”征迁攻坚专项行动,完成房屋征迁3.14万平方米、土(林)地征收1728亩。用好用足盘活利用低效用地试点政策,全力推进“安溪芯园”等试点项目建设,盘活城镇低效用地320亩;全年处置批而未供土地2700.29亩、闲置土地906.59亩。启动“溪金会”安溪创投圈,发布“1+N”基金体系,完成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母基金)、厦门橡树新兴产业基金注册;在全省县级首创金融人才挂职锻炼机制,进一步畅通企业融资渠道;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758亿元,制造业贷款增长17%以上;争取各类债券资金16.19亿元。
三、全力兴园区、聚集群,产业体系不断提级。这一年,我们坚持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两端发力”,深入实施“产业大增效”行动,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园区空间加快业态导入。深入实施“园区大发展”行动,谋划推进“7+8”园区标准化建设项目,同步加快项目对接、入驻、投产梯度转化,7个市级“四个一批”项目新增厂房及配套面积71.47万平方米,入驻和意向入驻安智创锂电、德斯特等项目130个、总投资122.2亿元。推行“管委会+公司运作”管理运营模式,“一区九园”整合提升迈出实质性步伐;安溪经济开发区综合评价位列省级开发区第9名。优势产业加快集群补链。坚持重龙头、强品牌、铸链条,“一产一策”“一链一策”推进优势产业延链、补链、强链,LED、藤铁工艺2个产业集群获评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信息技术产业全国首个全球商业遥感卫星接收网海西站首期两部接收天线启动数据接收及分发应用,成立刘嘉麒院士工作站,引进国电高科、北斗伏羲等一批空天产业链项目,加速“通导遥”融合应用;中国电影资料馆安溪数字资源中心揭牌运营,集成招引优酷、喜马拉雅等一批影视产业链项目。光电产业引进友腾光耦元器件等8个优质项目,产业链往光通信、第三代半导体等高附加值环节延伸拓展。藤铁家居工艺产业加快藤铁工艺产业园、藤云工艺园、云鹤电商园等园区规划建设,安溪藤铁工艺创新发展研究院入选省级工业设计研究院培育名单;新增省级工艺美术大师5名、工艺美术名人14名,“大师+”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等高端展会,赴香港、澳门以及中东、欧美等地商贸洽谈、拓市推介;95件作品进国家博物馆展览,品牌形象与市场效益全面提升,行业总产值达286亿元。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投产奇楷锂铝塑膜、臻璟氮化硅等项目,产值规模持续攀升。建材冶炼建筑、食品、生物医药等行业引进产业链项目12个,有力构筑产业集群。创新驱动加快赋能增效。深入实施“抓创新促应用”“抓工业设计促产业提升”等专项行动,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总额达7.67亿元,增长32%。中关村领创信息产业园开工建设,纬璇织造、鼎泰光电等50个县级以上技改项目完成投资62.09亿元,培育上云上平台企业50家。认定各级科技特派员209人次、团队10个、工作站9个;新增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619人。深化国企改革,城建集团通过2A信用评级,茶都集团、文旅集团加快业务整合。第三产业加快能级提升。深入实施“文旅大突破”行动,组建安溪文旅智库专家团,举办泉州山地生态(安溪茶庄园)旅游节暨全县文旅经济发展大会等文旅活动50余场次,“‘三铁三世遗’、乐享茶香生活”之旅获评全国茶乡旅游精品线路,“海丝茶源 茶旅胜地”之旅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全年接待游客超7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85亿元,分别增长45%、50%。积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承办商务部国际商务官员研修班等活动,外贸出口企稳提质,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4.7%。佰乐酒店、清水岩温泉酒店等项目加快建设,泉州闽光物流园库区扩建项目建成投用。
四、全力抓统筹、促融合,城乡环境不断提质。这一年,我们坚持城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全力绘就“大美安溪”靓丽画卷。宜居城市品质更优、颜值更高。实施“抓城建提品质”项目137个,完成投资153.69亿元。解放路西、沼涛小学等片区更新改造进入收尾阶段;完成老旧小区改造提升48个,获评全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绩效优异县;建成保障性住房1980套。河滨南岸精品步道建成开放,新增口袋公园15个、立体绿化20处、智能路侧停车位467个、公共充电桩188个,完成道路微整治工程3个,城区道路提升改造工程(二期)等重点项目稳步推进;启动第二水厂和城东污水处理厂建设,城区新改建污水管网9公里。调整规范城区房屋征迁补偿安置方案。加快龙门大桥拓宽改造,完成官桥镇镇区污水管网建设。湖头辅城环城路完成主体建设,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及配套管网建设有序推进。深入开展市容市貌专项整治,拆除“两违”17.36万平方米。“一核一辅”乡镇全部入选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和美乡村面子更靓、里子更实。完善落实“1338”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乡村振兴“启明星”计划,创建29个样板村。入选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名单,感德镇获批创建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祥华乡获批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蓬莱镇获评省全域生态旅游小镇,虎邱镇获评省乡村振兴示范乡镇,湖西村获评省美丽休闲乡村、金牌旅游村。实施补充耕地项目1337亩,建成高标准农田3万亩,耕地恢复1.27万亩,粮食安全基础更加牢固。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入选省政策性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整县推进第一批试点,高标准推进2个省级乡村振兴特色乡镇、8个整镇推进“五好”乡镇和62个市级以上试点村、8条市级示范线建设,整治裸房6000栋,龙门洋坑村生态小院、金谷溪岸艺术园入选省乡村“五个美丽”建设典型案例;新改建农村公路100公里,改造危桥10座,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省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试点县。持续创新乡村治理体系,湖头镇山都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乡村振兴热度指数综合排名全省第一。生态安溪底色更亮、成色更足。纵深推进大气污染治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8.08%。深化河湖长制,建成生态水系18公里,治理河道15公里、水土流失5.8万亩、废弃矿山150.28亩,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项目90个;全县水电站生态下泄流量稳定达标,主要流域国、省控断面和饮用水源地水质优良率达100%。加强危固废综合利用管理,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全面落实林长制,在全省率先开展林长制网格标准化创建,造林绿化5650亩,创建省级森林城镇1个、森林村庄7个。扎实做好中央和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全面推进南安市仑苍镇饮用水源地安溪境内环境整治、白濑水利枢纽工程外环保安溪境内治理等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治。
五、全力拓内涵、塑品牌,“三茶”统筹不断提效。这一年,我们坚持把茶业发展作为“一号工程”,坚定不移践行“三茶”统筹”,获评“2023年度‘三茶’统筹融合发展县域”。茶文化影响力持续提升。举办“观音铁韵·世界双遗”系列活动近百场次,茶文化·大型主题系列情景剧《铁观音》正式首演,茶界“双世遗”金字招牌更加靓丽。启动品牌兴茶行动计划,依托商会、茶促会组织开展安溪铁观音北京、上海、香港等专场推介活动,前往联合国纽约总部、联合国粮农组织罗马总部等开展公共品牌宣传,品牌美誉度、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安溪铁观音品牌价值达1432.44亿元,连续八年位列中国茶叶类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产品)价值第一,位列“中国名茶品牌传播力指数”第一名,获评国家商标品牌建设优秀案例;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获第六届中华设计奖设计大赛“杰出贡献奖”。茶产业竞争力持续增强。建成高标准生态茶园5.1万亩,新增茶叶气候品质认证企业15家,建设茶叶初制标准化加工中心5个,获评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举办“抖音618好物节·中国百茶在安溪”等直播活动14场次,推动中国百茶供应链直播服务中心等项目落地,加快打造“线上茶都”,被授予“百茶贸易之都”称号。举办第四届国家食药同源产业科技创新联盟会议暨茶产业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系列活动,深入挖掘安溪铁观音健康功效;举办茶包装新品订货会;全县涉茶总产值达362亿元,茶企税收、茶业电商交易额分别突破亿元、百亿元大关。茶科技支撑力持续夯实。举办首届中国(安溪)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发布《安溪铁观音质量安全白皮书(2022)》。成立中茶所安溪乌龙茶产业研究院,启动建设茶叶碳汇遥感监测与核算研究基地。完成《地理标志产品质量要求 安溪铁观音》修订送审稿编制,茶叶标准化建设迈出新步伐。开展首届中国茶科技创新大赛成果交流展示会,推动乌龙茶智能加工等茶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乌龙茶智能工厂”项目荣获全国数字乡村创新大赛三等奖;获评茶业科技助农示范县域。
六、全力补短板、惠民生,幸福指数不断提高。这一年,我们坚持把群众期盼的事作为政府要干的事,高标准完成21件为民办实事项目,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教育发展更均衡。完成9个学校扩容项目建设和35所农村学校改薄提升,新增学位6900个。成立“C9+”初中壮腰联盟,推进“5G+专递课堂”建设,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与福建农林大学在安溪茶学院的基础上合作共建数字经济学院。全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推进探讨会在我县举行,相关经验做法获全国推广。强化师资队伍建设,19人获评省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健康供给更优质。加快县中医院城东院区等医疗卫生项目建设,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合作共建安溪医学中心;抓牢基层卫生健康工作,全县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国家基本标准达标率88%,县中医院获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深化“全职+柔性”引才模式,引进高层次人才33名,创建名医团队工作室8个;县域内就诊率达81.42%、位列全市第三。强化“一老一小”服务,新增普惠托位346个,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81.98%,县妇幼保健院获评全国首批“婴幼儿养育照护示范指导中心”。社会保障更完善。开展“送岗留才进校园”活动,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城镇新增就业3200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提标扩面,基本医保参保率达99.7%。在全市率先建立困难群众数据信息共享机制,发放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等各类保障金1.83亿元。加快龙门等4个敬老院建设,新增养老床位308张、长者食堂11个,住房适老化改造737户。深入实施“福蕾行动计划”,成立县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实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乡镇全覆盖。文体服务更多元。实施镇、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提升工程44个,建设新型公共文化空间2个,开展公益性文化惠民演出120余场次;安溪县茶文化艺术中心获评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优秀团队。戏曲电影《玉珠串》荣获第十九届中美电影节“年度最佳戏曲电影奖”,高甲戏《凤冠梦》入选中国戏曲像音像工程。首次落地县级城市的第12届国际民间艺术节在我县成功举办,中国国家博物馆首个县级地域历史文化综合展“凤鸣于溪——安溪历史文化展”顺利展出,安溪魅力进一步彰显。成功举办第六届县运动会。社会治理更有序。深化平安安溪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暨涉诈重点人员管控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全省现场推进会在我县召开,相关经验做法获全国推广,国务院部际联席办挂牌整治的电信诈骗地域性职业犯罪情况突出重点地区顺利摘牌。深入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全力打造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升2.0版本,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保交楼”工作稳步推进,清溪新城如期全面交房;辖内不良贷款率保持全市最低水平。第十一届世界安溪乡亲联谊大会在澳门成功举办。县综合档案馆落成开馆。深化军地双拥共建,国防动员体制改革落地运行,军民融合等工作持续提升。民族宗教、经济普查、防灾减灾、食药监管、科普、气象及工青妇、社会团体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七、全力优改革、转作风,自身建设不断提档。这一年,我们坚持刀刃向内,持续推进职能转变、效能提升、作风改进。政治引领不断强化。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有机融合、一体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进一步筑牢了政治忠诚、坚定了理想信念、增强了能力本领、提升了发展质效、厚植了为民情怀、涵养了新风正气。法治建设走深走实。常态化落实法律顾问列席县政府常务会议制度,实现政府机关、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行政诉讼“双率”取得较大提升,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100%。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结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25件、政协提案103件,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100%;办结司法建议12件,落实反馈率达100%。完成“八五”普法中期评估。政务服务优化升级。开展“局长走流程”活动“回头看”,推深做实“县长走流程”“专家走流程”“监督员走流程”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80个,累计压缩审批时限46个工作日。新增推行告知承诺制事项40个,推动政务服务“大篷车”“轻骑兵”深入基层、沉到企业,全面推进工建项目“模拟审批”“极简审批”改革,推行“技审分离”“预验收”。深化涉企不动产登记“一次办”改革,实现“竣工即交证”。廉政建设持续加强。深入推进廉洁政府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全年会议、文件同比分别减少10.5%、7%;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6人。坚持过紧日子,压缩一般性支出0.18亿元。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处理违反效能建设规定12人。认真做好省委巡视反馈涉及政府工作问题整改。
奋斗伴随艰辛,耕耘收获硕果。各位代表,一年来的发展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委团结带领全县人民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部队官兵、企业界人士和“新安溪人”,向关心支持安溪发展的海内外乡亲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我们也清醒看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现代化产业体系不够完善,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不够有力;资源约束趋紧,要素保障压力加大;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差距较大;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少数干部应对风险能力有待提高,等等。对此,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发扬斗争精神,加以改进解决,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
2024年主要工作安排
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也是安溪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之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重大。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不断创新和发展“晋江经验”,推深做实“抓项目、促发展”系列专项行动,埋头苦干、奋勇拼搏,加快全面建设具有茶乡特色的现代化中等城市。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GDP增长6%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围绕以上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七方面工作:
一、突出扩大内需,进一步积蓄发展动能
内需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我们将紧紧抓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逐步提高供给和需求的适配性,持续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千方百计扩投资。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快项目梯度转化,确保532个县级以上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超523亿元。推动县招商公司实质化运作,加强专业化招商队伍建设,深入开展靶向招商、组团招商、平台招商,力争全年新招引和增资扩营项目150个、总投资1000亿元以上;注重招商项目履约管理,力促履约率、开工率分别达70%、40%以上。完成土地报批1000亩,多渠道做大资金盘子,全方位保障项目建设。
多措并举促消费。坚持把扩大消费摆在重要位置,抢抓消费热点,政企联动“造节”,开展主题促消费活动110场次以上。支持润丰里等乡镇便民商业广场建设,完善15分钟生活圈;加快“海丝茶缘街区”、金泰商业综合体等项目建设,推动宝龙、万达、中闽百汇等传统商圈提档升级,积极培育首店经济、首发经济等新型消费模式,打造更多消费者喜闻乐见的消费场景,持续释放消费潜力。大力发展线上经济、直播经济。
凝心聚力优服务。坚持政策发力适度前瞻,强化惠企政策刚性兑现和效用评估,适时推出一批增量政策。全面开展“靠前走半步”活动,推进数字政务门牌改革,实施分领域综合窗口受理模式,推动实现“一窗式无差别受理”;整合政务服务资源,推动10项以上高频办理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清理规范涉企收费,依法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持续擦亮“安商有数”营商环境品牌,营造尊商亲商安商护商浓厚氛围。
二、突出铸链集群,进一步构建产业生态
产业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我们将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根基,以新型工业化为引领,以链长制为纽带,全力打造链条集聚、韧性充足、结构优良、效益突出的现代产业生态。
增强传统产业支撑力。鼓励传统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加快转型释能,确保53个技改项目完成投资68亿元以上。健全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力争新增“四上”企业200家、市级以上产业龙头企业5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9家、上云上平台企业50家。加快藤铁工艺产业园、云鹤电商园建设,推进藤云工艺园扩容升级;依托藤铁工艺专业委员会,加快推进行业标准制定;持续开展“世界藤铁工艺之都”品牌行活动,举办“海峡两岸(安溪)设计节”、首届“世界藤铁工艺之都杯”工业设计大赛等活动,评选首届安溪藤铁工艺名师;支持企业建设海外仓,同步拓展国际国内市场,力争全行业总产值突破300亿元。
增强新兴产业牵引力。从科学规划入手,紧盯新兴产业断点、堵点、高点和延伸点,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光电产业突出上下游协同发展,对接招引芯片制造和MiniLED、MicroLED等10个产业链项目,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紧扣高端化、功能化方向,力争引进5家细分领域优质企业,力促剑桥阀门等项目建成投产;信息技术产业突出空天、影视等领域,引进长光卫星、奥映火聚等补链项目,推动国电高科、北斗伏羲等项目落地投产。布局发力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健康卫品等行业赛道,在新一轮产业和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塑造优势。
增强产业平台承载力。突出空间集聚、要素集中、产业集群,纵深推进“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专项行动,力争建成标准厂房60万平方米以上;推广“工业上楼”“预招商+定制化”等模式,支持既有工业厂房提容增效,“园链结合”加快优质项目链式导入;对标“三生融合”,高标准引入专业化服务团队,逐步健全“1+3+2”配套体系,系统梳理制定标准化厂房租售管理规定,完善园区产业准入和退出机制,形成服务更优、定位更明、效益更佳的园区发展格局。
增强第三产业驱动力。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功能,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本,力争新增信贷投放超80亿元;推动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母基金)及福建数字经济壹号股权投资基金、厦门橡树新兴产业基金等子基金开展实质性运作,引导知名投资机构或基金管理人到我县设立产业子基金及创业投资、天使投资基金。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加快青阳冶铁遗址公园、“三铁荟萃”文旅产业园等文旅项目建设,逐步完善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和智慧旅游服务;引入高端专业旅游运营团队,深挖世遗茶香、红色人文、科技研学等文旅资源,推出一批精品旅游线路,进一步打响“三铁三世遗”文旅品牌。引进跨境电商运营平台,培育市场采购贸易等新业态新模式,力争外贸出口增长5%以上。深化国企改革,全面提升县属国企内部管理及市场化经营水平,持续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拓展商务咨询、政策辅导等生产性服务,促进养老托育、家政物业等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便捷化发展。
三、突出全域统筹,进一步促进城乡融合
全面建设具有茶乡特色的现代化中等城市,既要有繁华的城市,也要有和美的乡村。我们将以“一核一辅多带”县域发展新格局为引领,加快打造新型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宜居宜业建好城市。持续深入开展“抓城建提品质”专项行动,加快兴安新区建设和解放路西二期、同德大桥同美片区等片区改造提升,完成8个老旧小区改造;推动泉州白濑水利枢纽工程官桥安置区、参内安置区竣工投用,加快库周统规自建安置区建设;推进参内安置区SC地块、永安路片区等农贸市场建设,新改建口袋公园10个;加快第二水厂、城东污水处理厂建设,全面开展城区污水管网深度排查,深入实施城区入河口排查整治及水质提升工程,新改建污水管网25公里。深入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专项行动,延伸“智慧城管”应用触角,常态化开展市容市貌整治。着眼提升官桥、龙门发展能级,立足“产城人融合、科工贸一体”发展定位,聘请高水平设计团队,实质性开展规划编制;完成龙门镇旧街改造。扎实推进湖头中山街、新湖街片区更新改造和湖头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提升等工程建设,提升城市副中心功能品质。
精致精美振兴乡村。常态化开展返贫致贫风险排查,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扎实做好“土特产”文章,引导“一叶五金五银”等特色产业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深化乡村建设行动,全面打造5个整镇推进“五好”乡镇和13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29个乡村振兴“启明星”村、8条市级示范线;全力推进“一县一溪一特色”田园风光项目建设。扎实推进90个农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项目,加快蓝田水库水厂、虎邱自来水厂改扩建等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建设;实现公共充电桩乡镇全覆盖;整治裸房3500栋。启动长卿、感德等西北部乡镇区域发展规划。用好“党建+”邻里中心、社会综合治理中心等载体,构建“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深入实施“粮20条”,建成高标准农田0.86万亩,加快粮食智慧互联产业园建设,确保粮食总产量达到9.22万吨以上。
高质高效畅联交通。推动综合立体大交通(大三环)建设全面提速,推进北三环、西三环、南翼新城环西路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南三环及铁观音隧道、高速安溪出口路网(同南路、兴安路连接线)、国道G638线城厢码头至金谷汤内段等工程建设;深入实施河滨西路(蓝溪大桥至清溪大桥段)等城区道路沥青路面改造工程,提级改造凤源路,打通城区断头路2条,改造堵点路口3个。全力推进国道G358线虎邱至龙涓段开工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30公里、改造危桥7座。做好大安高速开工建设各项准备工作,加快安翔等高速前期工作,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新通道。
四、突出全民共享,进一步提高生活品质
茶乡人民稳稳的幸福是政府孜孜的追求。我们将全力办好28件为民办实事项目,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茶乡人民,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守护人民健康。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合理扩充和均衡布局,加快县中医院城东院区、闽南康复医院等15个医疗卫生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溪医学中心(筹)建设;聚焦基层卫生健康工作,持续推进医疗次中心二级达标建设,引导与周边乡镇卫生院抱团发展,打造一批基层卫生服务标杆机构;建立医疗技术和医疗骨干“双下沉”制度,巩固完善智慧安溪·县域医疗卫生信息一体化项目建设成果,推动医共体内部人才、设备资源深度共享。建设安溪籍名医库、临床学科专家库,发挥乡贤作用,通过送医返乡、远程会诊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加强重点传染病预防控制,进一步补齐心理健康服务短板。
做优社会服务。完善就业促进机制,积极落实就业援助和公益性岗位政策,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80场次以上。持续推进全民参保,推动社保提标扩面。深化实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加强乡镇敬老院、长者食堂等养老服务设施规范化建设运营管理;积极推进医养结合,持续扩大优质养老服务供给。健全完善妇女、儿童、残疾人等群体关爱和救助服务体系。启动南山生态公墓建设及陵园改造提升工程,完成县殡仪馆综合服务功能区扩建工程建设。推动戏曲中心、凤山书院(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西溪智慧体育公园等项目建成投用。完善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开展公益性文化惠民演出120场次以上。成立世界安溪青年联谊会,打造海内外青年交流互动品牌,进一步加强改进侨务工作。主动融入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深化拓展对台经贸、文化、民俗等多领域交流合作,落实落细惠台利民政策举措,持续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扎实做好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双拥共建、退役军人事务以及民族宗教、工商联等工作。
深化社会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实初信初访事项首办责任制、信访接待日、司法援助等制度,用心用情解决信访积案和群众合理合法诉求。健全完善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制度机制,营造见义勇为氛围,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严厉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等突出违法犯罪行为。强化安全生产重大风险和事故隐患排查整治,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固本强基工作,完成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实现县乡村三级互通。强化食品药品全链条监管,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加强非法集资、互联网金融等风险防范,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加快茶叶包装城重整续建,推动凤山家园全面交房;用好政策工具箱,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高质量完成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改善生态质量。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强化大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确保空气质量稳定达标;深化河湖长制,加快晋江防洪提升工程安溪段一期、参林水库等项目建设,治理河道16公里、水土流失3万亩,建设生态水系15公里,争创全国重点小流域综合治理提质增效项目县;扎实推进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加强危固废源头管控,不断提升危固废环境治理水平。推深做实林长制,推动林长制网格标准化建设全覆盖,建设2个林长制示范乡镇,造林绿化5000亩。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健全完善项目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积极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坚决抓好中央和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全面加强涉电泳企业专项监督帮扶,全力推进矿山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以及生活污水收集能力提升;常态化开展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
五、突出科教引领,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
教育、科技、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也是安溪制胜未来的关键变量。我们将着力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筑牢强劲支撑。
提升教育品质。完善“大思政课”工作体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推进光德中学综合楼等6个扩容改薄项目建设,力促“乡村温馨校园”全覆盖,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推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遴选培养一批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深入推进“双减”工作,“一校一案”优化课后服务质量。完善校园安全联动工作机制,保障校园安全稳定和师生身心健康。扎实推进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支持福建农林大学安溪校区扩容提质,创建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持续抓好老年教育、继续教育、社区教育。
厚植科创沃土。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发展。加强与福建农林大学、黎明职业大学、中国农科院、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等高校、院所深度合作,聚焦县域特色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环节开展科研攻关;探索“两地双园”模式,建设飞地研发中心,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着力推动高企增量扩面,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5家以上;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政策,力争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20%。全面做好企业上市服务保障,支持中科三净等企业上市,新增上市后备企业3家以上。
打造人才高地。深耕人才“港湾计划”和“涌泉”行动,优化人才引聚政策,健全完善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深化“安溪人共答安溪题”暨乡贤人才“十个一”工作机制,组建高质量发展顾问团,成立安溪博士联盟,建立战略科技人才引进专班机制,靶向引进信息技术、光电半导体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引领产业发展升级。强化人才培育,开展“科技特派员+”活动,新增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300人以上。建成人才大厦,打造茶乡“引才聚才”地标。依托台湾人才协会、人才之家等载体,深化安台人才交流合作,吸引更多台湾高层次人才来安发展。
六、突出融合共促,进一步践行“三茶”统筹
茶,既是展示安溪城市形象的“金名片”,也是老百姓增收致富的“金叶子”。我们将坚持以融合为导向,着力稳一产、强二产、优三产,力争全县涉茶总产值突破400亿元。
聚焦品质提升。持续加强茶园生态提升、茶叶质量安全管控、传统制茶技艺回归、种质资源保护,建设高标准生态茶园5万亩;引导扶持茶企推进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建设。开展制茶人才分级分类认定工作,加大安溪铁观音大师、名匠、工匠等产业人才培育。用好茶树良种资源,因茶制宜制作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口味的茶产品,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推广陈香型茶叶,进一步丰富茶产品供给。举办茶庄园、合作社、家庭农场、基地茶园管理及茶叶品质大赛,促进茶叶质量提升。
聚焦品牌打造。做好智纲智库战略策划方案成果转化,构建规范统一的安溪铁观音标识体系,统一品牌形象和宣传口径。办好“开茶节”等系列活动。加强区域公共品牌、乡镇特色品牌、企业个性品牌建设,集成打造产业品牌矩阵。加快安溪铁观音国际商标注册步伐,完成安溪本山、安溪梅占、安溪毛蟹、安溪大叶乌龙等特色品种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扎实推进安溪铁观音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创建。
聚焦市场拓展。深化品牌兴茶行动,“走出去”到福厦泉、北上广等风向标市场和茶叶传统销区开展拓市推广活动。实施安溪铁观音全球营销计划,组织企业参加欧美、东南亚、中东等国际茶展,加快拓展海外市场。强化茶叶电商地理标志管理,探索建立“授权第三方使用”管理办法。深入实施茶产业链提升行动,培育一批茶产业链关键环节标杆企业,壮大龙头企业群体。
聚焦生态构建。推进中国福茶数字科创园建设,扶持“百茶”供应链、仓储、物流等业态发展,与天猫、京东等头部电商共建产地仓,加快打造中国茶叶的集散加工中心。举办“中国茶都杯”安溪铁观音茶叶包装设计大赛等活动,扶持茶包装、茶机械行业发展;筹建安溪县茶产业金融结算中心。深入开展茶史迹调查,启动《安溪茶史》《安溪茶志》编撰工作,加快安溪茶叶博物馆、中国安溪铁观音双世遗展示馆规划建设,推动情景剧《铁观音》常态化演出,不断提升“双世遗”影响力。与大院大所合作共建国际乌龙茶产业科技创新联盟等平台,加强涉茶课题研究,进一步做强茶科技支撑。
七、突出真抓实干,进一步建设有为政府
新时代需要新担当,新任务呼唤新作为。我们将勇于改革创新、敢于担当作为,更好地适应时代之变、顺应时代之需、回应时代之问。
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刚性落实“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进一步增强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以及县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勤勉笃行抓落实。深化运用“四下基层”制度,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推动政府工作更接地气、更顺民意、更得民心。强化效能意识,树牢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鲜明导向,健全完善容错纠错、正向激励等机制,常态化开展学习培训,不断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能力素质和专业化水平。持续深化基层减负,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有更多时间干事创业。
依法依规履职责。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确保政府各项工作在法律框架内进行。深化“八五”普法。加强府院联动,认真办理司法建议,不断优化提升行政诉讼“双率”。稳步推进执法权下放,不断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认真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好议案建议和提案。深化政务公开,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清正廉洁守底线。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加强巡视、巡察、审计等发现问题整改,推动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向纵深发展。坚持过紧日子,严肃财经纪律,严格预算约束,严控一般性支出,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任重道远须策马,风正潮平好扬帆。各位代表,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县人民,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忠诚尽职、奋勇争先,为加快全面建设具有茶乡特色的现代化中等城市、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安溪实践而努力奋斗。
- 【中国中小城市指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