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2月4日在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 信息来源: | 阅读量:720次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主要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按照区十届人大二次会议明确的目标任务,深入实施三个“一号工程”和“十项重大工程”,全面推进“四大振兴”,一以贯之提升产业品质、城市品质、生活品质,各项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01.1亿元,增长5.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9亿元,增长0.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86782元、49796元,分别增长6.3%和7.8%。获评2023高质量发展十大标杆区,综合实力稳居全国百强区50强。
过去一年,面对错综复杂形势和多重困难挑战,我们在对标争先中彰显发展成色,亚运赛事圆满精彩、火炬传递出圈出彩,中国智能谷竞跑产业新赛道,中国人工智能数字创新大会、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精英大会等掀起“数智风暴”,瓯江新城滨江CBD总部大楼焕新“城市封面”,朔门古港遗址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鹿城的美誉度、辨识度、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我们在抢抓机遇中放大区域特色,全国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现场推进会、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经验推广试点工作会走进鹿城,首届中国鞋都鞋文化周等赛会活动全球瞩目,未来社区建设、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获省政府督查激励,都市的集聚度、辐射面、吸引力进一步提升。我们在用心用情中擦亮幸福底色,提前超额完成127项省市区三级民生实事,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打造全国学前教育鹿城样板,“幼有所育”“学有所教”“住有所居”“老有所养”等工程让全龄友好城市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百家共富工坊解锁富民增收新模式,连续5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区,群众的获得感、认同感、归属感进一步提升。
一年来,我们坚持稳扎稳打,经济运行呈现新亮点。全面落实“8+4”经济政策体系、“六位一体”为企服务体系,为企业综合减负25亿元,新增市场经营主体2.9万户、总量超16.5万户。实施扩大有效投资“百项千亿”工程,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9个,入选省集中开工项目、省重点建设项目9个,落地省“152”项目4个,省“千项万亿”、市“百项千亿”工程投资完成率排名全市前列,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1%,获市政府投资“赛马”激励,争取到位政府债券资金95.4亿元。全力兴消费、旺市场,世界500强沃尔玛山姆会员店提前结顶,开业温州滨江万象城、国际名品奥特莱斯广场,引进品牌首店48家,落地比亚迪等新能源汽车产业园3个,发放各类消费券1.3亿元、带动消费超2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举办全省一刻钟便民生活节、中国鞋都鞋类采购节等展会活动35场,国际帆船赛、温州马拉松等大型赛事引起热烈反响。启动低空经济无人机新消费“浙南首飞”,精心打造双井坊、白鹿市集等消费地标,开街蝉街咖啡街、中古侨街,印象南塘获评省级高品质步行街,五马—大南商圈获评全国示范智慧商圈,入选全省首批新型消费试点城市,创成省5A级景区城、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大力实施“百企出海拓市场抢订单”行动,创成塞尔维亚省级公共海外仓,新增跨境电商园2家,组织企业海内外参展超300家次,获省十佳外贸强区。
一年来,我们坚持强链补链,产业转型取得新突破。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十个一”机制,“时尚鞋业”产业链获评省开发区产业链“链长制”示范试点单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8%。出台产业高质量发展“优80条”,打好招大引强、增资扩产、“两化”改造等组合拳,实际利用外资8135万美元,集中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35个、总投资233亿元,招引落地总部型企业58家、生产性服务业企业116家。开工增资扩产项目39个、竣工25个,实施智能化节能化改造项目81个,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1.6%,规上工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达74.7%,入选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试点区。启动建设智能装备(包装机械)产业谷,投用环贸港、遥望直播基地,新增国家级、省级工业设计中心3家,中国鞋都入选省级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温州国际鞋博城获评全国综合百强市场。开展全区商务楼宇运营服务等级评定,打造十大特色楼宇培育基地,税收亿元楼达24幢,获评中国楼宇经济十大活力城区。实施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榕树计划”,新增规(限)上工业、服务业、商贸业企业220家,上市(过会)企业1家,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2家、创新型中小企业94家。大力推进老旧工业区改造提升,整治低效工业用地977亩,盘活存量用地1689亩,完成做地2459亩,出让经营性用地1108亩。
一年来,我们坚持提速提质,创新引擎释放新动能。加快创建数字时尚省级高新区,“315”科技创新体系排名大幅攀升。圆满完成2023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承接任务。搭建中国智能谷“一器一园一会一基金”发展架构,出台“金8条”产业政策,落地重点平台、产业和人才项目32个,启动百亿产业引导基金,集聚重点人工智能企业38家。揭牌运营中科先进技术温州研究院、温大元宇宙与人工智能研究院,落地北服温州美学经济研究院、浙江安防学院未来城市研究院,投用鹿泰总部科创园,新增大孵化器面积34万平方米、省级众创空间3个,获批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获评国家级专利导航服务基地。大抓高科技创新主体,新增省级企业研发机构7家、高新技术企业4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13家,落地全市首支天使投资基金。举办“红靴奖”、侨创会鹿城专场等活动,瓯越院士之家新增入家院士2人,落地院士产业化项目3个,新增到岗国家级和省级领军人才9人、大学生和技能人才3.1万人。获评全国科普示范区、全国“返家乡”社会实践重点开展区。
一年来,我们坚持精建精美,城市窗口展现新形象。常态化运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联席会议机制,深入推进瓯江新城核心区等“一核十片”建设,滨江CBD集中开工10栋总部大楼,西部新城完成核心区重点地块做地和整体建筑方案设计。高质量承办纪念温州建城2215年、建郡1700年系列活动,完成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提升十大项目,打造松台别业等“九山十景”,亮相风雅墨池“一坊六院”,全国首个戏曲生活市集“九山书会·大宋戏仓”惊艳破圈。开工老旧小区改造项目22个、完工30个、工作成效全省第2,新增省级城乡风貌样板区、省级未来社区4个,历史传统风貌样板区获评省十佳拆改示范典型项目,九山湖—茶花传统风貌样板区入选新时代富春山居图样板区,大南街道创成全省首批低碳街道。坚持“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开展迎亚运“城市品质、城市文明、城市治理”三大提升行动,完成10条道路大修、28座桥梁“桥头跳”整治、26个背街小巷片区“上改下”“白改黑”,打通断头路13条,新增口袋公园32个,建成塘河水岸一体化项目10个,贯通滨水绿道6公里,七都环岛公路获评省级绿化美化精品道路。创成省级垃圾分类示范小区96个,获评全国首批垃圾分类教育实践基地。《温州市西郊森林公园总体规划(2023—2035年)》成功获批。开工海塘安澜工程(仰义塘),完工温瑞平原西片排涝工程(鹿城段),高质量完成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问题整改,获“大禹杯”竞赛提名奖。双藤公路二期顺利开工,缙苍公路鹿城段全线隧道贯通,沿江快速路一期Ⅰ标段正式完工,104国道鹿城段全线通车、瓯江特大桥获省建设工程钱江杯(优质工程)。
一年来,我们坚持先试先行,改革开放激发新活力。深化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构建“司法康复”全链式法治化营商环境,打造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1+13+1+1”体系,“鹿力同心·亲清直通”工作品牌获省工商联服务“两个健康”最佳工作实践创新成果,预防性重点产业合规改革获评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最佳实践。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纵深推进,“数据得地”机制为6家优质企业精准供地140亩,入选全省首批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试点、全省DCMM区域试点,“信贷数据宝”成为全国企业数据资产入表第一单,“限地价竞税收”“拿地即开工”等做法全国全省推广。未来农贸商户信用分类管理模式入选国家发改委典型案例,“平安乐巡”入选省新时代“枫桥经验”20大标志性成果,“区街”两级执法办案中心获评全省“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首批优秀案例,公立医院改革综合评价排名全省前列。深化企业外来用工子女入学便利化改革,让随迁子女“有书读、读好书”。首创“地瓜经济使者”制度,设立海外侨商“藤蔓服务站”,成立跨境电商协会、欧美同学会,总部经济经验做法获评省“地瓜经济”县域高质量发展创新案例。对口支援壤塘浙川文化产业园帮扶案例入选东西部协作首批典型案例。
一年来,我们坚持共建共享,幸福指数得到新提升。深化低收入家庭综合帮扶集成改革,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3782套,区慈善综合体入选全省首批共同富裕实践观察点,孤独症青年就业实践基地入选全国共富典型经验。联动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打造“一带一片”线路3条,新增省级特色精品村、省级未来乡村4个,投用七都都市农业公园,落地全市首个现代化蔬菜保供基地。现代种业创新园项目亮相省种博会,驿头驿阳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荣获全省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工作优胜区。坚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创建通过省级评估,揭牌全国第六所钱学森学校,投用实验中学集新校区等中小学7所、幼儿园11所,新增学位1.25万个,平稳过渡二孩入学高峰。新增婴幼儿托位440个,新改建老年食堂53家,新田园社区等3处入选全国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交流培训班现场观摩点,花柳塘社区创成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庆年坊社区获评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社区。优质公共服务更加均衡,新增停车位1.3万个、体育场地19万平方米,附二医周边交通治堵取得突破性进展、相关经验做法获省委主题教育办推广。“非遗在社区”工作入选全国典型案例。竞技体育蓬勃发展,鹿城籍运动员在亚运会上勇夺9金3银1铜,金牌数和奖牌数均创历史新高。全省首创禽产品全程可追溯管理,获评省食品安全示范区。基层治理能力持续提升,春秋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荣膺全国模范,获评省双拥模范区、省人民调解工作先进区。圆满完成平安护航亚运等重大节点维稳安保任务,刑事治安警情、生产安全事故等负面指标持续下降,高质量夺取“平安金鼎”。
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残疾人、慈善、红十字等事业取得新成效,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国防动员、退役军人事务、统计、地方志等工作实现新进步。
各位代表,我们始终致力于政府自身建设,高标准开展主题教育,深化“循迹溯源学思想促践行”,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迭代升级政府系统“重大平台、重大项目、重大改革、重大要素、重大指标”五张清单,落实“项目化、清单化、节点化、责任化”闭环管理,72项重点工作有序推进,荣获国家级荣誉21项、省级荣誉63项。加大“理旧账”力度,重点信访事项实现动态清零,行政诉讼收案量和败诉率均创历史新低。依法接受人大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理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建议336件、政协提案249件。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严控和压减政府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持续下降。锲而不舍纠“四风”、树新风,审计监督持续强化,重点领域风险防控不断加强,清廉政府建设不断深化。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统揽全局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八八战略”引领全区上下团结奋斗、实干争先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鹿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队伍和驻鹿单位,向关心支持鹿城发展的港澳台同胞、广大侨胞和国内外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不够稳固,部分行业和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占比不够高,缺乏标志性引领性重大产业项目带动,摆脱传统发展路径依赖任重道远;产学研协同创新不够紧密,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不够突出,创新要素集聚还不能充分满足高质量发展需要;中心城区首位度、集聚度还需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与群众期待还有差距;优质公共服务均衡性可及性有待提升,缩小“三大差距”需要持续发力;经济金融、房地产、安全生产等领域存在风险隐患,社会治理水平仍需持续提升;少数干部的专业能力、服务意识、担当精神、工作作风还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对此,我们将直面问题,持续攻坚克难,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4年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关键一年,是鹿城区建区40周年,做好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区委根据鹿城所处的新的历史方位,作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在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中走在前列争创标杆”的战略部署。我们必须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着力稳增长提质效、打基础利长远、除风险保平安,全力争先创优、争先进位、争创一流,不断增添发展新活力、开创发展新局面。
根据区委十届五次全会部署,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全省“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新定位新使命,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全力拓宽“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基本路径,统筹推进三个“一号工程”和“十项重大工程”,深入实施“强城行动”,聚焦“四大振兴”,聚力打造“一区三高地”,持续深化项目攻坚、环境提升、治理创新,加快建设首善之区、打造共富样板、争创先行示范,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鹿城新篇章。
综合分析发展环境和基础条件,建议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保持“时时走前列”的争先追求。全面提振敢闯敢拼的精气神,坚持在“强城行动”中打头阵、动能转换中当先锋、促进共富中勇探索、党建统领中作示范,加快建设新兴产业高地、品质生活高地、社会治理高地,再创首善之区高质量发展新辉煌。必须强化“件件抓落实”的结果导向。始终立足实际、干在实处,聚焦创新提质、产业提档、城市提能、平台提效等大事要事,以上率下、团结奋进,做到“说一件、干一件、成一件”,用实战实绩扎实推动实体经济发展领先领跑、见行见效。必须提高“人人敢担当”的责任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碰到堵点难点不绕道、不回避、不退缩,在招大引强、项目攻坚、“旧账”化解等“一线考场”锻造过硬本领、锤炼严实作风,多为干成找办法、不为干不成找理由,做到大事一夫当关、难事一抓到底、急事一马当先。必须践行“事事守民心”的初心情怀。树牢“根植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始终做到政策向民生倾斜、财力向民生集中、精力向民生聚焦,把群众期待的事变成我们要干的事,把我们在干的事变成群众支持的事,把我们干成的事变成群众叫好的事,切实做到惠民可及度和为民满意度有机统一。
重点做好八方面工作:
(一)攻坚首位战略,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驱动力。坚持创新第一动力,系统打好“一带两区三高四平台五支撑”组合拳,着力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区,以科技创新“蓄力迸发”引领全区发展“加速竞跑”。
建强高能级创新平台。加快创建数字时尚省级高新区,推动中国智能谷、瓯江总部港、西部时尚城、国家农业科技园等区域创新平台串珠成链,全力打造瓯江科创带。争当全市“一港五谷”发展领跑者,加快建设中国智能谷,充分释放国家大院名校温州联合研究院、中科先进技术温州研究院等平台创新活力,引育高能级创新平台2家以上,落地智能机器人等“4+3+N”产业项目100个以上,培育优秀应用场景20个以上,加快打造人工智能产业新高地。持续放大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溢出效应,强化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中国计算机学会等会地合作,落地院士产业化项目3个以上。推进大孵化器集群2.0版建设,加强专业运营机构招引,新增孵化空间20万平方米、省市级众创空间3家以上、入孵企业(团队)260个以上。深挖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大学、眼视光学和视觉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名校名院创新资源,建好浙南作物育种省级重点实验室,加快科研成果转化落地,打造产教融合区域样板。
壮大阶梯式创新主体。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双迈进”行动升级版,迭代“头部企业+大学(研究院)”协同创新模式,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200家以上,让更多“创业主体”成为“创新主体”。新增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加快实现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和研发活动全覆盖,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增长15%以上。迭代升级“人才新政4.0”,更大力度实施“瓯江风起潮涌计划”“510+行动计划”“青鹿计划”“浙派工匠”等招才行动,不断打响全球精英创新创业大赛等以赛引才品牌,招引院士级顶尖人才1人以上,入选国家级、省级领军人才10人以上,新增大学生、技能人才2万人以上。
优化全链条创新生态。完善科技创新基金体系,加快形成募投规模百亿元产业基金,新增子基金3支以上。全面推广“科创指数贷”等融资模式,累计授信额度100亿元以上。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区战略,加快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争创国家级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集聚示范区。联动推进人才友好型、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精心办好人才住房、子女入学等“关键小事”,全力打造创新创业圆梦区。
(二)攻坚实体经济,进一步提升现代产业竞争力。聚焦“鞋产业+数字经济+未来产业”,牢牢把握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强化数实融合支撑。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用好产业链链长制“十个一”机制,提速建设十沣科技城市智慧能源综合体等4个10亿元单体制造业项目,开工长城搅拌二期等增资扩产项目30个、竣工投产润新陶瓷球阀等项目12个,推动省级经开区排名前移,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实施“世界级鞋业产业集群”对标行动,加快推进鞋产业“时尚+品牌+科技”转型,力争创成省级特色鞋艺小镇、获评省级“新星”产业群。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积极抢占低空经济、未来网络、前沿新材料、未来医疗等新赛道,启动中国智能谷产业园M0工业用地建设,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大力发展“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新范式,实施智能化节能化改造项目80个,规上工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达85%,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0%。
做大都市经济品牌。实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十百千”工程,大力培育科技服务、金融服务、智算服务、工业设计、检验检测认证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打造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50家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聚焦商务楼宇建筑面积、亿元楼宇数量、楼宇内规(限)上企业“三个倍增”目标,持续完善楼宇运营等级评定和数智化平台建设,引育专业楼宇运营商10家以上,打造楼宇经济示范区。积极培育展会经济、体验经济、演艺经济、银发经济、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推动庭院经济规模化、市场化发展,落地品牌首店30家以上,举办首发首秀、赛会活动20场以上,新增限上商贸业企业60家。加快建设沃尔玛山姆会员店,做大做强五马—大南、印象城、滨江万象城等核心商圈,大力培育瓯江休闲带、历史文化古街等十大特色街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
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国“31条”、省“32条”和市195项任务清单,用好惠企政策直达快享机制,帮助企业解决融资、用工、用地等发展难题,为市场经营主体减负20亿元以上。推动头部企业、中小微企业协同共进,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家以上、创新型中小企业100家以上,新增“小升规”工业企业80家以上,加快推进更多优质企业上市,打造“雁阵齐飞”的企业发展新格局。开展新一轮质量提升行动,新增“品字标”企业5家以上,争创省政府质量奖。高质量完成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
(三)攻坚项目赋能,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支撑力。始终坚持项目为王,保持一切盯着项目干、一切围着项目转的战略定力,以大项目促进大投资、推动大发展、展示大作为,加快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增强招大引强质效。坚持量质并举、以质为先,完善“驻点招商+集中签约+专班推进”机制,综合运用产业链招商、平台招商、基金招商等模式,落地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5个以上、10亿元2个以上、500强项目3个以上,实际利用外资8500万美元以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0亿元以上,制造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分别增长7%以上、10%以上。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扩大产业投资、参与基础设施投资,民间投资占比稳步提升。
聚力重大项目建设。健全项目梯次谋划机制,安排华润都市中心二期等省“千项万亿”项目8个、鹿城广场国际时尚中心等市“百项千亿”项目41个,推动更多项目进入国家和省市盘子。完善项目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聚焦产业、民生、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实施重大项目510个、年度计划投资278.3亿元,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的良性循环,以“高大上、链群配”项目挺起产业发展脊梁。全力争取省市投资“赛马”激励,迭代重大项目统筹推进机制,确保新建项目开工率一季度达30%、二季度达60%、三季度达85%以上,10月底前全部实质性开工。
夯实多元要素保障。大力推广“工业上楼”,纵深推进老旧工业区改造提升,拆除面积400亩以上,新开工建设40万平方米以上,开竣工小微企业园2个。制定工业用地做地三年行动计划,推广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等工业供地方式,新增工业用地300亩,改造提升低效工业用地800亩以上,全力争取超长期国债、政府专项债券等政策支持,让好企业不缺空间、好项目不缺资金。
(四)攻坚强城行动,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承载力。坚定不移推进拥江发展,全力推动城市空间大优化、环境大提升、功能大完善,充分展现有创意、有格调的城市韵味,加快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和向心力。
建强“五城三园”主阵地。坚持“产城人”深度融合,推动资金、土地、人才、政策等要素向重点区块集聚,全力在“五城三园”建设中当先锋、作示范。推动瓯江新城核心区加速崛起,提速建设青山研发总部等滨江CBD总部大楼群,提质推进温州国际未来科技岛建设,加快打造瓯江金融港、瓯江数字港、瓯江总部港,塑造国际范与现代化相融的城市新封面。推动“千年斗城”传承复兴,统筹做好“九山圈、五马圈、墨池圈”改造提升,加快推进江心屿整岛运营、东屿电厂有机更新、斗城九山城市IP塑造等重点项目,重现古城“北斗七星”格局风貌,整体擦亮“江心古屿、朔门古港、九山古戏、五马古街、斗城古址”品牌,打造“海丝名城”文化地标。推动西部时尚城焕发活力,以中国时尚产业之都建设为牵引,有序推进数字时尚孵化器等6大核心地块开发,联动提升省级经开区、中国鞋都等重点平台,加速向世界鞋都跨越发展,打造中国民营经济研发总部基地。健全完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联席会议机制,加强城市天际线、城市色彩、空间形态、第五立面等风貌管控和整体塑造,科学统筹城市发展的“成长坐标”。
提升宜居宜业品质感。攻坚城市有机更新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城中村、老旧小区改造和未来社区建设,完成重点区块做地清零1800亩,出让经营性用地1000亩,完工老旧小区改造项目22个,新增省级城乡风貌样板区、省级未来社区5个。深化背街小巷、人行道、市政设施等重点区域环境整治,加强城市雕塑、城市家具等设计管理,不断拓展“上改下”“白改黑”,持续整治“小广告”乱张贴、车辆乱停放、电动车违规充电等乱象,全域提升环卫“一体化”水平。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创建省级高标准垃圾分类示范小区80个。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化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加强扬尘污染治理,坚决完成中央和省委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推动生态环境问题动态清零。开展新一轮水环境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健全河长制履职机制,国控、省控断面I—III类水质比例达到100%,争创省级全域幸福河湖。
展现韧性城市新风采。以绣花功夫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定期开展城市体检,持续巩固城乡道路和公园绿道“每周一巡查、每月一提升”整治成效,提升城市“八化”水平。加快推进古城九山环境综合整治、城市公园焕新提质,建设塘河水岸一体化项目14个,新增口袋公园5个,打通断头河5条、断头路5条。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管理水平。提速重大水利工程,完工戍浦江河道(藤桥至河口段)整治、仰义水库加固,加快建设仰义塘、瓯江治理二期、瓯江路西延三期(卧旗山连接段)等工程。打好综合交通三年大会战收官战,深化江湾路过江通道、330国道鹿城藤桥段改建工程、官岭隧道连接线工程等项目前期,开工鹿城西部多式联运中心配套码头,提速推进府东路过江通道、七都二桥等重大项目,通车缙苍公路鹿城段,打造循环畅通的城区交通大网络。
(五)攻坚改革开放,进一步提升内生发展主动力。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以更大魄力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和“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着力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续写新篇。
跑出增值服务加速度。聚焦“五个一”总体改革架构,建强线上线下企业综合服务中心,用好“帮企云”服务平台,推广电子营业执照集成应用,系统梳理涉企服务清单,落地10项“一类事”服务场景,打造一批地方特色服务场景,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率达到97%以上,实现服务有感与无感有机统一。完善“事前、事中、事后”全生命周期涉企服务,深化预防性重点产业合规改革、信用修复“一件事”改革,推动街镇合规服务阵地全覆盖,最大限度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彰显重点改革辨识度。大力弘扬“四千精神”,深化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建设,健全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打造全省营商环境最优城区。扎实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见实效,推广“数据得地”机制,激发数据资源要素价值,清理“批而未供”土地、盘活存量用地各1000亩以上。开展国资国企改革攻坚深化提升行动,纵深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人人慈善标杆区”、农村“三位一体”等重点改革,确保通过现代慈善体制机制创新助推共同富裕省级试点验收。
提升互融互通开放度。积极融入“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RCEP区域共建,充分发挥全球“藤蔓服务站”作用,举办中巴友谊温州行等经贸交流活动,推动高水平“走出去”和高质量“引进来”有机统一。聚力提升总部企业集聚度,引育总部型企业50家以上,更高水平推动温商回归、温青回归、温智回归。持续开展“百团千企出海拓市场增订单”行动,优化企业参展、融资、信保、海外仓等服务,组织企业境外拓市场350家以上。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推动市场采购贸易等外贸新业态规范健康发展,完善跨境电商扶持政策体系,力争新增跨境电商园5家,实现跨境电商出口120亿元。
(六)攻坚文化振兴,进一步彰显千年斗城影响力。大力实施“文化+”战略,持续唤醒城市记忆、塑造文化品牌、增强文化认同,展现“诗画白鹿城”独特魅力。
打造以文塑城金名片。深入实施文化基因激活工程、宋韵瓯风文化传世工程,圆满收官“三年百项文化工程”,持续放大“瓯”“古”“名”系列时代价值。科学做好文物保育活化,加强徐定超、吴百亨等名人故居保护开发,投用曹湾山遗址博物馆,加快推进朔门古港遗址考古发掘、价值研究,争创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建好九山书会南戏文化园,“一季一主题”推出“九山有戏”系列活动,擦亮中国南戏故里金名片。深化“非遗在社区”国家试点,积极推动市非遗馆选址建设,促进瓯塑、瓯绣、彩石镶嵌等特色工艺美术繁荣发展。培育民办特色博物馆集群,推动打造中国民办博物馆之城。
奏响以文彰旅最强音。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一鸣江南牧场等重大文旅项目,做优做强“瓯江夜游、塘河夜画”等文旅IP,系统提升旅游基础配套和接待服务水平,培育小剧场百戏馆等文旅消费新空间新场景10个以上。持续丰富红色研学、科普研学等多元业态,精心策划“寻访白鹿城”等研学路线。放大亚运综合效应,用好亚运场馆资源,培育做强体育休闲、运动康复等产业,积极发展数字创意、音乐赛事等业态,让文化成为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
增强以文惠民获得感。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提速推进温州美术馆、区文化馆新馆、区图书馆新馆,谋划建设温州市青少年棋院,推动城市书房、文化驿站、农家书屋等公共资源向基层、工业园区延伸,加快打造“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完善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常态化机制,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打响“浙江有礼·一鹿先行”等文明实践特色品牌。
(七)攻坚民生优享,进一步提升共同富裕带动力。深入实施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一体推进“强城、兴村、融合”,努力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先行示范,持续擦亮“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区”金名片。
拓展扩中提低路径。深入实施扩中提低行动,健全大学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支持政策,扩大新产业新业态就业空间,加强劳动者权益保护,城镇新增就业1万人、岗位2万个,推动零就业家庭实现较高质量稳定就业。推进低收入家庭综合帮扶集成改革扩面提质,新增共富工坊30家,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倍差持续下降,推动更多低收入群体跨入中等收入行列。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健全多层次新时代“共富型”社保、医保和社会救助体系。持续深化对口支援、对口合作和东西部协作,深入推进“鹿力同心·共富行”,打造一批示范性成果。
绘就和美乡村画卷。以“千万工程”引领“三基三主”建设,深入实施和美乡村“示范引领·全域整洁”行动,编制完善村庄规划及建设方案,新增省级未来乡村2个,确保完成人居环境落后村、问题村整治任务。深化温州农业科技城建设,加快实施现代农业综合体等十大项目,扎实推进农业“双强”行动,高标准打造现代种业创新园。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挥区农村产权服务中心平台作用,用好区级强村公司,实现全区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增长10%以上。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举一反三推进国家自然资源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开展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加快推进温州二中新校区及附属小学、绣山中学、温州儿童艺术剧院等16个重点项目,建成投用学校9所、新增学位2660个。发挥区青少年心灵润养中心等载体优势,全力保障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深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提速区人民医院二期扩建工程、市中心医院双屿院区改扩建工程等重点项目,高水平建设城市医联体,持续提升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能力,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示范区。大力推进社区嵌入式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残疾人等群体关爱服务,深化公共区域适老化改造和无障碍环境建设,新增养老机构床位550张。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落实生育支持政策,千人托位数达4.5个,建设提升儿童友好试点单元22个。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交付安置住房7000套以上,确保不出现新的5年以上未安置问题。有效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筹集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5000套以上。探索“公积金+金融”等资源整合方式,推动住房公积金“长租房”项目落地。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优化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机制,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打造“崇军鹿城”品牌。
各位代表,区政府始终以群众普遍有感有得为衡量标准,前期向市民群众、“两代表一委员”等层面广泛征求意见,梳理形成了“教育优学”“老年颐养”“文体惠民”等12个民生实事候选项目,提请本次大会票决。我们将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让民生实事成果惠及千家万户。
(八)攻坚平安稳定,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保障力。深入实施“强基提能”八大工程,把安全发展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鹿城、法治鹿城。
守牢安全发展底线。聚焦重点领域、重点时段、重点场所,迭代“3030”隐患闭环管控机制,把握“人机料法环”五要素,深入开展消防安全、道路交通、建设施工等领域专项治理,常态化组织夜查夜巡,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推动生产安全事故数、亡人数持续双下降。健全防汛防台抗旱应急工作机制,深化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和基层应急消防治理体系建设,提高灾害防治能力和应急管理能力,全力维护社会平安稳定。
守牢风险防范底线。统筹化解房地产等领域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深化食品安全全程治理追溯体系建设,提升区域食品安全指数水平。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建立健全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切实优化政府债务结构。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推动行政诉讼收案数、败诉率双下降。
守牢社会治理底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迭代“141”基层治理体系,加强“五失人员”排查帮扶,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扎实推动“强社惠民”改革成果落地,妥善推进全国首例独立运行经合社撤销试点,培育壮大社区经营性收入新增长点,全域提升社区管理精细化、业委会运行制度化、物业服务规范化水平。依法加强宗教事务治理,推动“之江同心·瞭望哨”全覆盖。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加强网络空间治理,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坚决打赢新时代禁毒人民战争,高质量创成省“平安区”。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奋斗是最鲜明的时代底色。面对新征程新使命,我们将始终保持奋斗的姿态、赶考的状态,用发展彰显担当、用成效彰显作为,努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争当绝对忠诚表率。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始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落实落细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决策部署,认真抓好“七张问题清单”整改,让最讲党性、最讲政治、最讲忠诚、最讲担当蔚然成风。
争当依法行政表率。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制度。实施法治化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工程,让“办事不找关系”成为常态。依法接受人大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纪检监察监督、司法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加强审计监督,提升政务公开效能,让依法依规、严格规范、公开透明、公平公正蔚然成风。
争当务实求实表率。聚焦聚力“五张清单”,全面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学习力、谋划力、创新力,加快练就敢干、会干、实干的真本领,真正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难事办妥。树立“实绩说话、实效奖惩”鲜明导向,锻造“事事马上办、人人钉钉子、个个敢担当”工作作风,强化“项目化、清单化、节点化、责任化”闭环管理,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蔚然成风。
争当廉洁廉明表率。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入践行“四下基层”,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精简文件、简报、报表、APP,让基层腾出更多精力抓落实。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强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监管,积极构建政商亲清“正循环”,加快打造勤廉并重的新时代清廉建设高地区域样板,让清正廉洁、亲清统一、干净干事、甘于奉献蔚然成风。
同志们,新定位开启新征程,新使命呼唤新作为。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奋力拼搏、开拓进取、实干争先,加快建设首善之区、打造共富样板、争创先行示范,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鹿城新篇章而不懈奋斗!
- 【中国中小城市指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