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宣城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信息来源: | 阅读量:515次
2023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生产需求稳步改善,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民生保障有力有效,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向上向好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951.9亿元[2],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9.9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906.4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865.6亿元,增长6.5%。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9.2:46.4:44.4。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8358元(折合11120美元),增长5.9%。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48.7万人,比上年减少0.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58万人,城镇化率为63.55%,比上年提高0.95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1.4万人,出生率为5.64‰;死亡人口2.4万人,死亡率为9.78‰;自然增长率为-4.14‰。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74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5.33%。全年帮助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3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0.4万人。全年新增技能人才3.68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6.14万人次,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216.51%、157.68%。
全年新登记企业1.1万户,个体户3.5万户。年末各类市场主体总数33.3万户,比上年增长8.8%。全年新增“四上”企业534家,其中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16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21家,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136家。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3%。分类别看,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六升二降”:食品烟酒类上涨1.2%,衣着类上涨2.1%,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3%,教育文化娱乐类上涨1.1%,医疗保健类上涨2.4%,其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4.2%,居住类下降1.8%,交通通信类下降2.1%。
二、农业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29.8万亩,比上年增长0.2%。油料播种面积50.4万亩,增长17.1%。蔬菜播种面积40.5万亩,增长3%。园林水果种植面积9.9万亩,增长0.4%。茶园面积51.1万亩,增长2.1%。烟叶种植面积10万亩,增长4.9%。
全年粮食总产量128.5万吨,比上年增长1.3%。其中,夏粮产量22.5万吨,增产1%;早稻产量8.5万吨,减产0.6%;秋粮产量97.4万吨,增产1.6%。油料产量8.1万吨,增产13.4%。蔬菜产量61.2万吨,增产3%。园林水果产量3.5万吨,增产7.9%。茶叶产量3.9万吨,增产2.8%。烟叶产量1.4万吨,增产2.9%。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34.2万吨,比上年增长3.9%。其中,猪肉产量7.5万吨,增长2%;禽肉产量26.3万吨,增长4.6%。禽蛋产量7万吨,增长19.2%。年末生猪存栏44.6万头,增长0.5%;全年生猪出栏91.7万头,增长0.4%。
全年水产品产量12.1万吨,比上年增长3.5%。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11.1万吨,增长3.9%;捕捞水产品产量1万吨,下降0.6%。
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260.1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1.8%。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0.4万吨,下降0.6%。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85.7%,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全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7.6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690.1亿元,比上年增长5.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2%。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2.3%;股份制企业增长6.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2.2%。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0.2%;制造业增长6.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0.6%。
全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2%,其中医药制造业增长14.1%,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1.2%,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下降17.4%,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51.9%。全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上年的36.2%提高到38.3%。其中,汽车制造业增长7.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28.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2.9%。
汽车零部件、新能源两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上年的21.9%提高到26.6%。其中,新能源产业增长69%,汽车零部件产业增长13.6%。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667亿元,比上年增长6.1%;实现利润总额113.2亿元,下降1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6.8元,比上年增加0.3元;营业收入利润率4.24%,下降0.94个百分点。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216.4亿元,比上年增长8.1%。年末在库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427家,比上年增加29家;实现营业收入273.3亿元,增长2.9%。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578.9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712.6万平方米。
四、服务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06.9亿元,比上年增长11.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08.8亿元,增长5.6%;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36亿元,增长14.9%;金融业增加值109.3亿元,增长10.4%;房地产业增加值76.6亿元,下降1.2%。
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0.2亿元,比上年增长3.3%,其中商务服务业增长8.5%,专业技术服务业增长10.6%。全年规模以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28.7亿元,比上年增长10.4%。
全年货物运输量[3]3亿吨,比上年增长10.5%;货物运输周转量999.6亿吨公里,增长10.4%。港口货物吞吐量1382.9万吨,增长49.8%。旅客运输量176.3万人次,增长0.1%;旅客运输周转量2.2亿人公里,增长57.9%。
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57.2万辆,比上年末增长4.4%,其中新注册3.8万辆。私人汽车保有量51.9万辆,增长5.1%,其中私人轿车31.8万辆,增长5.1%。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5.5亿元,比上年增长15.3%。邮政业全年完成函件业务量70.5万件,包裹业务量6.3万件,快递业务量12501.6万件;快递业务收入9.3亿元,增长19.9%。电信业务总量28亿元,增长17%。年末电话用户总数314.4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288.5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32.3万户,其中光纤宽带接入用户119.3万户;手机上网用户255.1万人。全年移动互联网用户接入流量2.7亿GB,增长16.8%。
年末全市有A级及以上旅游景点(区)60处。全年接待国内游客4514.8万人次,增长72.2%;国内旅游收入413.7亿元,增长85%。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6.9%。其中,国有经济投资增长34.2%;民间投资下降3.1%;港澳台、外商经济投资增长16.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30.6%,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6.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4%。工业投资增长16.3%,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2.1%,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56.5%;基础设施投资增长44.7%;社会领域投资下降8.1%。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32.3%。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33.8%;商品房销售额下降36%。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增长20.9%,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增长39.2%。
六、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1.7亿元,比上年增长9.7%。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670.3亿元,增长9.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81.4亿元,增长10.8%。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766.6亿元,增长9.1%;餐饮收入85.2亿元,增长15.6%。
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比上年下降1.3%,饮料类增长23.9%,烟酒类增长32.1%,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7%,金银珠宝类增长9.5%,日用品类增长9.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0.7%,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1.1%,汽车类下降4.5%。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9.1%,占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比重10.9%。
七、对外经济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212.8亿元,比上年下降3.8%。其中,出口194.4亿元,下降4.2%;进口18.3亿元,增长1.2%。从出口商品看,机电产品87.2亿元,增长10.5%;高新技术产品20.8亿元,下降18.9%。对欧盟进出口48.3亿元,下降1.4%;对美国进出口36亿元,下降13.7%;对东盟进出口23.5亿元,增长7.7%。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83.3亿元,增长1.3%。全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8个,比上年减少4个。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4046.2万美元,比上年下降33.4%。
八、财政金融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7.9亿元,按自然口径比上年增长5%。其中税收收入126.3亿元,增长5.1%;非税收收入71.6亿元,增长4.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68.1亿元,比上年增长5.6%。重点项目支出中,交通运输支出增长68.1%,节能环保支出增长15.6%,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增长10.8%,教育支出增长9.1%,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4.3%,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3.7%。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13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9%,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102.9亿元,增长16.5%。各项本外币贷款余额2822.9亿元,增长17.1%,本年新增贷款411.8亿元。
全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67.7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人身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44.4亿元,增长8.4%;财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23.3亿元,增长5.5%。赔款和给付支出27.3亿元,增长3.9%。其中,人身险业务赔付11.6亿元,增长2.5%;财产险业务赔付15.8亿元,增长5.9%。
九、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952元,比上年增长8.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2%。人均消费支出24868元,比上年增长6.1%。恩格尔系数为32.6%。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318元,增长5.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979元,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14,比上年缩小0.06。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0488元,增长4.2%;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063元,增长5.7%。
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80.5万人,比上年增长5.8%。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42.5万人,下降1.1%。参加失业保险34.8万人,增长9.6%;参加工伤保险52万人,增长12.6%;参加生育保险40.2万人,增长6.9%。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3.2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01.1万人。年末全市有0.7万人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5.74万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
年末全市有各类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177个,其中养老机构169个。社会服务床位1.93万张,其中养老服务床位1.89万张。年末共有社区服务中心154个,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100%。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0.88万人,在校生2.58万人,毕业生0.90万人。普通中学招生3.33万人,在校生10.10万人,毕业生3.43万人。普通小学招生2.44万人,在校生13.57万人,毕业生2.14万人。幼儿园在园儿童6.49万人。宣城职业技术学院招生5274人,在校生13677人,毕业生6745人。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招生2648人,在校生10386人,毕业生2361人。
全年登记科技成果166项,组织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85项,其中列入国家和省科技计划14项。全年授权专利5674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787件。年末拥有有效发明专利5662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22.7件,比上年增长12.9%。年末全市有高新技术企业700家,净增134家。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925家,增长93.1%。全年签订技术合同1166个,技术合同交易额511.5亿元,增长24.1%。
年末全市有获得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机构95家,国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1个,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企业76家。全年制定修订地方标准7项,累计102项。年末全市共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7个、有效注册商标4万件。全年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为96.3%。
十一、文化、卫生健康和体育
年末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34个,文化馆8个,博物馆13个,剧场、影院18个。公共图书馆8个,馆藏书量184.02万册;综合档案馆8个,馆藏档案资料308.4万卷(件、册)。广播电视台7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为99.97%和99.96%。
年末全市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2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8项,省级名录79项。
年末全市有医疗卫生机构1469个,其中医院61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376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卫生院7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0个,村卫生室808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8个,妇幼保健院(站、所)8个,专科疾病防治院(站、所)1个,卫生监督所8个。年末卫生技术人员20178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7653人,注册护士9832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7879张,其中医院13899张,卫生院3225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21张。全年医疗卫生机构共诊疗2208.2万人次。
年末全市有体育场地10555个,体育场地面积780.6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13平方米。全年新增一级运动员13名,二级运动员86名。全市组织890名运动员参加2023年安徽省青少年单项锦标赛,共获得47金、44枚银、53枚铜,695人次取得前八名的优异成绩。
十二、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全年总降水量1315.3毫米。全年总用水量13.6亿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2.6%。年末全市水利工程蓄水总量17.5亿立方米。
全年全社会用电量200.1亿千瓦时,增长7.5%。其中,工业用电量143.8亿千瓦时,增长8.8%。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5]468.8万吨标准煤,增长0.8%;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0.826吨标准煤/万元,下降5.1%。
全市在16个国家考核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93.8%,分别为Ⅱ类水质断面比例81.3%、Ⅲ类水质断面比例12.5%。全市在用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年末全市有市、县级生态环境监测机构8个。全年PM2.5平均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4.2%。
全年发生各类安全事故42起、比上年下降8.7%,死亡47人、增长2.2%,直接经济损失额1800万元、增长9.1%。全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350起、增长25.1%,死亡344人、增长16.2%,经济损失额373万元、增长3.6%。
注:
[1]本公报中2023年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全市含广德。
[2]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分类项目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为最新修订数。
[3]货物运输量、货物运输周转量和旅客运输量、旅客运输周转量为公路和水运合计,数据来源为市交通运输局,不含铁路。
[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为商务部口径,同比增幅按照可比口径计算。
[5]综合能源消费量按当量值计算。
- 【中国中小城市指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