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信息来源: | 阅读量:503次
2023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落实“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全区经济回升向好呈现新面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强富美高”新海门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经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64.6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7.6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808.1亿元,增长4.7%;第三产业增加值778.9亿元,增长5.8%。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4.7:48.5:46.8。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67135元,增长4.9%。
市场主体活力持续迸发。全年新登记企业5191户,年末累计3.21万户;新登记个体工商户16007户,年末累计10.84万户;新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29户,年末累计616户。年末全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64家,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720家,重点服务业企业264家,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231家,房地产企业84家。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0.98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035人。重点群体就业保障有力,促进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0.5万人。
二、农林牧渔业
粮食生产持续向好。全年粮食总产量25.84万吨,比上年增加0.51万吨。其中:夏粮7.80万吨,秋粮18.04万吨。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3060公顷,比上年增加200公顷;棉花面积344公顷,比上年减少97公顷;油料面积15575公顷,比上年增加977公顷;蔬菜面积34068公顷,比上年增加405公顷。
林牧渔业总体稳定。全年新增造林面积10.40公顷,年末林木覆盖率达23.8%。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45311吨,比上年增长8.8%;牛奶总产量2999吨,下降6.6%;禽蛋产量27859吨,下降14.7%;水产品65762吨,增长1.9%。年末生猪存栏11.23万头,下降13.0%;生猪出栏29.04万头,和去年持平。羊存栏29.49万只,下降16.6%;羊出栏44.70万只,下降16.1%;家禽存栏325.90万羽,下降0.2%;家禽出栏928.33万羽,增长7.0%。
现代农业稳产增效。年末高标准农田占永久基本农田比重达79.8%,家庭农场2737个,全区注册登记农民合作社610个。全年有效灌溉总面积达45660公顷,节水灌溉面积达22126公顷(不含江心沙农场)。全区新增设施农业面积73.30公顷,总量达20488.30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7.79万千瓦,增长6.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稳步增长。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5.5%,分注册类型看,民营企业产值增长8.8%,股份制企业产值增长3.6%,外商及港澳台工业企业产值增长16.7%。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产值增长5.7%,轻工业产值增长3.5%。
建筑业承压发展。年末全区拥有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672家,其中,特级资质建筑企业4家,一级资质建筑企业68家,二级资质建筑企业146家。全区建筑业施工人数达37万人。建筑企业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116亿元,比上年下降7.9%。全年施工面积1.54亿平方米,下降14.9%;竣工面积4583万平方米,下降10.2%。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人均58万元。全年获得鲁班奖1项(参建)、国优工程1项(参建)。龙信、三建入围中国企业500强。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领域平稳运行。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3.0%。分产业看,工业投资下降15.8%,服务业投资增长43.4%。按注册类型分,国有投资增长116.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下降1.2%,民间投资下降11.8%;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73.0%,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71.2%。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93.31亿元。商品房施工面积814.10万平方米,其中,住宅施工面积627.50万平方米。全区商品房竣工面积244.32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74.59万平方米。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42.24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销售面积38.06万平方米。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平稳复苏。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6.95亿元,比上年增长3.3%。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40.21亿元,增长3.1%;农村消费品零售额76.74亿元,增长5.0%。
大众消费不断提质。全年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中,日用品类增长4.6%,服装鞋帽针织品类增长8.1%,化妆品类增长45.3%,金银珠宝类增长18.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65.5%,饮料类增长25.2%,家具类零售额增长65.7%。
六、开放型经济
外贸市场总体平稳。全年进出口总额353.32亿元,比上年增长2.7%。其中,出口总额279.92亿元,增长14.6%;进口总额73.40亿元,下降26.5%。
利用外资稳步推进。全年新批外资项目38个,新批增资项目12个,其中,千万美元以上项目18个。新批协议外资8.1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6.1%;确认到账注册外资2.88亿美元,下降28.5%。新批境外投资企业4家,境外直接投资额1722万美元,增长49.9%。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0.65亿美元,下降77.5%;完成对外承包劳务营业额5.17亿美元,下降35.3%;新派劳务人员207人,下降43.4%;年末在外劳务人员1374人,下降16.5%。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加快复苏。全年完成公路货物运输量765万吨,比上年增长11.8%,公路货物周转量达153267万吨公里,增长12.3%;水路货物运输量50万吨,增长66.7%,水运货物周转量19953万吨公里,增长77.3%。公路客运量49万人,比上年增长113.0%,旅客周转量1642万人公里,增长293.8%。全区等级公路为2473.74公里,其中,一级公路357.71公里,二级公路181.32公里,三级公路325.33公里,四级公路1609.38公里。年末汽车保有量为30.90万辆,比上年增长4.4%,其中,小型汽车27.30万辆,增长2.8%。年末全区个人汽车保有量为28.38万辆,增长13.3%。
邮电通信业稳健发展。全年实现邮政业务收入3.49亿元,比上年增长7.9%(含叠石桥)。全年电信业务总收入3.31亿元,增长8.2%。本地电信固定电话用户数8.18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120.51万户,比上年增加2.98万户。年末互联网用户174.31万户(含手机用户),比上年增加4.99万户。
旅游业发展稳步提质。全区共有4A级景区2家,3A级景区6家。旅游星级饭店3家。省工业旅游区1家。有旅行社8家,旅行社分社2家。全年接待游客601.8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4.7%,其中,国际旅游者人数8760人次,增长334.5%。旅游总收入达54.75亿元,增长135.6%,其中,旅游外汇收入达850万美元,同比增长400.0%。
八、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5.01亿元,比上年增长33.6%,其中,税收收入60.00亿元,增长81.0%,税收占比80%。分税种看,城市维护建设税增长12.0%,房产税增长13.1%。
支出结构不断优化。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6.16亿元,比上年下降1.0%。其中,教育支出18.71亿元,增长0.9%;卫生健康支出18.5亿元,增长11.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6.5亿元,增长0.7%;城乡社区支出9.2亿元,增长54.2%;商业服务业等支出0.7亿元,增长4.1%。
金融存贷规模不断扩大。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商业银行25家,年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475.19亿元,比年初增加303.1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0%。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726.85亿元,增加230.77亿元,增长15.4%;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462.61亿元,增加32.03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984.07亿元,比年初增加209.77亿元,增长11.8%。其中,短期贷款545.95亿元,增长0.5%;中长期贷款1336.16亿元,增长17.2%。住户消费贷款319.6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21.47亿元,中长期贷款298.18亿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创新驱动战略不断深入。全区高新技术企业339家,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6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2.57件。入选国家引才计划31名,入选南通市“江海英才”13名。新增高技能人才595人,每万名劳动力中拥有高技能人才1145人。
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全区共有普通中学35所,在校生37816人。其中,高中6所,在校生12990人;初中29所,在校生24826人。职业中学1所,在校生7811人。小学46所,在校生51715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225人。各级各类幼儿园70所,在园生17531人。全区教职工数10570人,其中,专职教师8744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公共文化服务质效并举。全区年末共有文化馆(站)12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220万册。举办各类文化展览会58次,组织文艺活动986次。有专业技术表演团体1个,演出206场次,观众14.46万人次。文化惠民成效明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省领先。全区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5000平方米。建成294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294个村(社区)健身广场。全年出版《海门日报》300期,《海门日报》期发行量达2.1万份。全区有线电视用户累计达13.04万户,开通有线电视频道204套,光缆总长度达11117公里。
卫生事业扎实推进。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511个。其中,医院16个,卫生院1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所各1个。共有卫生技术人员5887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598人,注册护士2381人,药师327人,技师345人,其他卫技人员236人。全区拥有医疗标准床位4941张。全年总诊疗病人497.40万人次。全区人均预期寿命达82.32岁。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为100%,三级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体育事业质效不断提高。年末共有体育场地4057个,其中系统内1个。全区共有等级运动员545人,其中,二级77人,三级466人。全区共有等级裁判865人,其中,一级以上74人,二级380人,三级411人。全区共有三级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3946名,其中,国家级20名,一级151名,二级1164名,三级2611名。全年举办大型全民健身演示会21场次,参加各类健身活动达40万人。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全面提速。人均拥有道路面积达20.48平方米。年内新增建成区绿化面积29.05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4.8%。城区新增公园绿地面积3.83公顷,公园绿地面积达618.41公顷。全年新安装路灯116盏,路灯盏数达3.3万盏。城区污水日处理能力保持在17万立方米,年污水处理总量达3804.13万立方米。年内新增供水管道31.97公里,新增用户13098户,全年供水总量达5057.27万立方米,售水量为4241.09万立方米。全区用气普及率达100%,天然气供气管道长度971公里,用气人口达40.16万人。
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城区环境质量保持稳定,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年平均值二氧化硫为9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为20微克/立方米,PM2.5为27.3微克/立方米。全年环境空气质量指数达到良好以上的天数为300天,占全年天数的82.2%。区域环境昼间噪声平均值为53.2分贝,城区道路交通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值为64.9分贝。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规模基本稳定。年末全区户籍人口965691人,比上年末减少9510人。全年出生人口3221人,人口出生率为3.34‰;死亡人口11282人,人口死亡率为11.68‰。年末常住人口99.69万人,年末城镇化率69.3%,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稳步提高。根据城乡一体化住户抽样调查,全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951元,比上年增长5.7 %。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517元,增长4.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529元,增长6.8 %。全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4405元,比上年增长8.0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0162元,增长6.4%;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6230元,增长10.8%。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59.6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76.5平方米。
社会保障优质高效。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为99%,养老保险基金收入32.93亿元。其中,企业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7.84万人,比上年下降2.0%;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8.57万人,下降1.5%;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94万人,基本持平。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每人每月294元提高到304元。
2023年度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23.29亿元,比上年增长5.3%。其中,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14.38亿元;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8.91亿元。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7.98万人,其中,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27.12万人,增长1.6%;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60.86万人,减少3.2%,覆盖全区所有行政村。
失业保险参保14.42万人,下降3.6%。年末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5629人。
人民福祉显著改善。全区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4883人,其中城镇115人,农村4768人;提供最低生活保障资金3792.56万元,其中城镇102.31万元,农村3690.26万元。农村临时救济358人次,农村社会救济供资金额达67.03万元。年末全区拥有各类托老机构65个,共有床位10515张,收养3842人。
注:
(1)本公报使用的数据为快报数。
(2)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3)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问题,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4)部分指标数据因统计口径调整,较上年不具可比性。
资料来源:本公报中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就业、农业、建筑业、对外贸易、交通、汽车拥有量、邮电、旅游、财政、金融、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住建、环保、人口、居民收入、社会保障、民政等相关数据均来源于部门。
- 【中国中小城市指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