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信息来源: | 阅读量:1474次
2023年,全市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按照党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锚定“强工兴产、项目突破”目标,以“1523”工作思路为统领,进一步推动“化机锂医数”五大产业全面提升,全市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巩固。
一、综合
经济总量稳步提高。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946.08亿元,增长6.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4.03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399.72亿元,增长7.0%;第三产业增加值452.33亿元,增长5.5%,三次产业结构为9.9:42.3:47.8,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1018元,增长6.8%。
就业支持体系愈加完善。广泛组织开展各类招聘活动,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6万人。做好重点就业人群帮扶,创设城乡公益性岗位1.06万个,招引青年人才11853人。落实落细一揽子就业补助资金政策,累计返还稳岗补贴1918万元。加大创业资金支持力度,发放个人创业担保贷款1.2亿元,推荐企业贴息1.5亿元,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116万元。
物价水平保持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0.1%。八大类价格同比“四涨一平三降”,其中,其他用品和服务类、教育文化娱乐类、食品烟酒类、衣着类分别增长3.4%、1.1%、1.0%、0.6%;居住类、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交通通信类分别下降0.2%、0.4%、2.5%。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8.8%,鲜菜价格下降1.2%。
市场主体不断壮大。新登记注册各类市场主体2.63万户。其中,私营企业0.99万户,个体经营户1.62万户。年末全市实有各类市场主体23.17万户,较年初增加1.24万户,同比增长5.7%。其中,私营企业5.6万户,个体经营户17.1万户。各类市场主体登记注册资本合计2663亿元,较年初增加312亿元,增长13.3%。新登记民营市场主体2.62万户,新登记注册资本325亿元。
二、重点战略
“强工兴产”全面起势。加速提振工业经济,“化机锂医数”五大主导产业集群分别实现营收470亿元、330亿元、45亿元、20亿元、28亿元。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瞪羚”等高成长型企业47家,中材锂膜、益康药业获评省“十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联泓新科、恒瑞磁电跻身全省新材料领军企业50强,中小数控机床、玻璃新材料分别入选国家级、省级特色产业集群。腾达科技IPO获批注册,恒瑞磁电成为我市第5家“新三板”挂牌企业。我市成功入选全国综合实力、工业、投资潜力、科技创新等12个百强县(市),蝉联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在全国百强县中位列第29位。
“项目突破”势头强劲。发挥重大项目“压舱石”作用,常态化开展项目集中开工、亮屏督导,形成“开工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全市227个实施类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60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14.6%。其中,省级重点项目15个,完成投资59.4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05.1%;枣庄市级重点项目32个,完成投资158.5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64.9%;滕州市级重点项目180个,完成投资241.7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97.3%。
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实施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级索镇级索村小麦最高单产832.62公斤,位列全省第三;西岗镇杈子园村玉米平均单产1218.81公斤,创黄淮海地区玉米单产最高纪录。48万亩春马铃薯喜获丰收,单价、亩效益创历史新高,平均亩产4000公斤,价格持续稳定在3.3元/公斤以上,产值达74.88亿元,增长116.7%,亩增收6000元以上。获评“绿色农资”升级行动试点县、全国玉米单产提升示范县、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山东省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评选20个“和美乡村”示范村,宣传推介乡村休闲旅游精品路线16条和精品点120个。柴胡店镇沙庄村等6个镇12个村被评为“2023年枣庄市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村”。
双招双引集聚优势。新签约过亿元项目229个,其中过50亿元项目10个、过百亿元项目4个,新开工过亿元项目163个。加快推动总投资116亿元的“源网荷储”智慧能源、总投资110亿元的滕州国际高端数控机床五轴加工中心、总投资50亿元的特种合金丝新材料建设、总投资15亿元的北玻院年产15万吨新能源环保环氧树脂生产线、总投资15亿元的鲁班文化旅游综合体建设、总投资13亿元的鲁化6万吨/年聚甲醛、总投资11亿元的国恒智能光伏储能充电桩等项目开工建设。聚焦“化机锂医数”主导产业需求,柔性引进高层次专家54人,入选国家级人才1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4人、齐鲁系列人才23人、枣庄英才12人,优选第四批青年人才100人,新就业大学生1.1万余人,新增高技能人才1.2万余人。围绕重点产业和企业,成功创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家,新增省级创新平台16家。
园区建设蓬勃发展。全力改善“硬环境”,投资3.42亿元完成益康大道、奚仲路、染山路等15条道路20.6公里管道施工和路面提升,不断增强园区承载力。按照“技改新上、对外招商、收储盘活和依法处置”的“3+1”工作思路,先后整合闲置低效项目9个,盘活土地1101亩,持续拓展园区发展空间。着力提升“软环境”,出台开发区“优职能、优流程、优服务”实施方案,健全完善国企监管工作机制,滕发控股公司成功创建“AA+”信用评级。开发区成功创建省级工业互联网园区,墨子创智园智能制造小镇入选为2023年度省级数字经济园区(试点)。
三、农业
农业生产总体稳定。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8.19亿元,增长4.9%。全年粮食生产实现“三增”,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60.72万亩,增长0.2%,粮食总产量81.26万吨,增长1.3%;平均单产为505.63公斤,增长1.1%。畜牧业发展形势良好,全年生猪出栏31.01万头,增长0.9%;家禽出栏1731.2万只,增长8.9%。全市水产品产量43485吨,增长3.5%。
“山水林田大会战”成效显著。累计投资23.9亿元,完成“六大片区、五大攻坚战”78个重点项目。全年完成造林提升6572亩,荒山绿化2343亩,栽植侧柏、黄栌等苗木200余万株。建设提升生态廊道80公里,修复湿地550亩,修复治理破损山体2处;综合治理河道9条(段);建设高标准农田8万亩;建设提升公园游园、口袋公园21处。提升林下经济1000亩、经济林2000亩、种苗花卉基地1000亩。完成林业有害生物防治107万亩,建设消防蓄水池10处。
四、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运行稳健向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34个在统大类行业中有20个行业同比增长,增长面为58.8%。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纺织业、医药制造业分别增长49.7%、19.9%、14.4%、12%、10.5%、5.2%、2.8%。全市74种产品中有47种产品同比增长,增长面达63.5%。其中,钢材、钢化玻璃、金属切削机床、钢丝、合成氨、冰乙酸、乙烯分别增长58.5%、34.7%、17.3%、15.8%、10.2%、10.1%、9.2%。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企业124家,比上年增加12家,建筑业总产值180.92亿元。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889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1221万平方米。建筑业产值超过10亿元的企业3家,产值过5亿元(含10亿)的企业10家。
五、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稳健。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2%,工业投资增长13.2%,占全市投资比重达39.3%,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9%,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19.9%,新能源材料和生物可降解材料一体化项目、年产5.6亿平方米锂电池专用湿法隔膜生产线等项目建设进展快。民间投资增长3.8%,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7.9%。
房地产市场平稳有序。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141.1亿元,增长1.6%;其中,住宅投资121.73亿元,增长10.5%。商品房销售面积141.2万平方米,增长0.2%;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26.1万平方米,增长1.9%。
六、国内贸易
消费动力持续增强。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65.16亿元,增长11.6%。其中,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1.3%。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90.73亿元,增长11.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74.43亿元,增长12.1%。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412.13亿元,增长10.2%;餐饮收入53.03亿元,增长23.8%。
电商发展势头强劲。全市网络零售额73.5亿元,同比增长26.3%;培育引进各类直播、短视频电商主体,打造红鹦鹉传媒、嘉誉商贸城等滕州10大电商直播基地。深入实施淘宝直播“村播计划”。21个镇街集中开展“红色领航·乡村振兴”电商直播带货培训班,累计开展各类电商培训20余期,共培训2000余人次。嘉誉商贸城获评“2023年山东电商供应链基地”,张汪呱呱鸭业、父子炊具等7家企业获评“2023山东直播电商企业”,爱拉森医用品、恩源信息科技获评“2023山东电商云仓”。
七、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增量提质。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39.16亿元,增长29.3%,其中,出口135.89亿元,增长28.9%,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百亿大关。大力培育外贸新业态,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推动建设滕州跨境电商产业园,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出海”渠道。省级出口信保统保政策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推动100余家小微外贸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加大各级外经贸政策宣传力度,协助90余家外贸企业申获中央、省、枣庄市级外经贸专项资金400余万元。
利用外资量质双升。新设外资企业10家,增资2家,股权并购企业1家,实际利用外资1.63亿美元,同比增长16%。加大世界500强、行业领军企业引进力度,在第三届儒商大会省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儒商大会枣庄推介会、2023枣庄国际锂电产业展览会、优强民营企业滕州行启动大会上签约外资项目4个。
八、交通、邮政和通信
大交通发展战略更加明晰。确定“两环两连五站场”交通发展战略,临滕高速进展迅速,济枣高铁全面启动,滕州港区两大作业区扎实推进,省道513滕薛线提升工程快速推进;省道321枣梁线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段改建、龙岭路西延、莲微绿道旅游公路项目前期跟进有力。“四好农村路”迈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2023年全市6条乡道提升、6座危桥改造、160公里农村公路大中修,以及城河北堤道路硬化、湖东大堤安全提升、秀美荆河堤坝道路改造等建设任务全部完工。截至2023年底,全市农村公路优良路比率达80.3%,优良中路比率达90.8%,县乡路三级路比例达82.6%。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3431.3公里,其中,国道94.6公里、省道234.9公里。
交运服务品质持续改善。持续优化公交运营网络,累计开通各类公交线路75条、BRT线路1条,实现了乡镇和建制村(居)2公里以内公交线路全覆盖。加强交通运输与旅游产业布局有效衔接,打造“交通+旅游”“交通+产业”特色旅游公路。快递物流体系日益畅达,形成了2个市级分拨中心、17个镇级服务站、941个村级物流服务点的“市—镇—村”三级物流网络,“快递进村”通达率100%。
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全市机动车保有量41.37万辆,增长5.5%。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38.09万辆,增长5.7%。民用汽车中,载客汽车30.21万辆,载货汽车2.74万辆。营运车辆1.25万辆,其中,载客汽车0.15万辆,载货汽车1.13万辆。
邮政通信业持续发展。全市邮政局所28处,邮政储蓄点26个,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7862万件,发送函件19.99万件、特快专递117.32万件、报刊杂志986万份。年末固定电话用户9.3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57.58万户,互联网用户60.18万户。
九、财政和金融业
财政收入稳健增长。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7.38亿元,增长6%;其中,税收收入完成49.0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72.8%。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10.01亿元,增长5.5%。其中,民生支出89.73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81.6%,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
金融信贷健康发展。全市拥有各类金融机构67家,其中银行14家,保险机构36家,证券公司3家,融资性担保公司4家,民间资本管理公司1家,典当行4家,开展信用互助业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5家。年末全市各项贷款余额911.09亿元,较年初增加126.33亿元,同比增长16.1%,比去年多增28.39亿元,增量创历史新高。年末全市各项存款余额1217.17亿元,较年初增加141.36亿元,同比增长13.1%。
资本市场发展良好。以打造全省上市公司孵化聚集区试点县为抓手,实施“三化”工作法,推行六项“套餐式”服务机制,腾达科技深主板上市申请获证监会注册生效;恒瑞磁电新三板挂牌交易;中震重工等11家企业在齐鲁股交中心挂牌;全市上市后备资源库企业扩充至80家,其中,15家企业被纳入全省上市后备资源库。
保险事业保持增长。全年实现保费收入23.6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43万元。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7.24亿元,人寿保险保费收入16.40亿元。
地方金融组织持续发力。4家融资担保公司为企业提供贷款担保0.77亿元;1家民资公司累计完成投资5.32亿元;4家典当行累计开展业务492笔、余额1.06亿元;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发放互助金40笔,互助资金规模169万元,较好地支持了中小微企业发展。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全年新增省级上平台6家,其中省众创空间3家,省院士工作站2家,省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示范基地1家。全年培养引进省级科技人才4人,引进外国专家16人,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2人。47个项目列入国家、省、市科技计划。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0家,认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14家,比去年增加69家。全年专利授权总量2278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20件;有效发明专利累计总量934件,高价值发明专利累计总量353件;全市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惠企99家,办理专利权质押登记74件,质押融资总额5.7亿元。1家企业成功入选2023年度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品牌建设成效显著。新增“好品山东”品牌1家,山东省高端品牌培育企业3家,山东优质品牌14个,山东知名品牌8个,泰山品质认证1家。商标申请量4689件,商标注册量2875件,商标累计有效注册量25303件。截至2023年底,全市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68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9件,中国驰名商标11件;共有436家企业累计公开1957项标准,涵盖2260种产品,其中国家标准299项,行业标准137项,地方标准5项,企业标准1497项,团体标准19项。全市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组织有446家,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的组织21家,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组织317家,强制性产品认证的组织74家。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投资3.6亿元,新增学位6000余个,有力化解了小学入学高峰,全市中小学办学条件持续提升。投入6000余万元,新建改扩建普惠性幼儿园8处,增加学位1855个;稳步推进普惠性民办园认定工作,认定普惠性民办园22处,普惠学位增加5700个。获批3个省级职业教育“技能大师”工作室,100余名同学被评为“齐鲁工匠后备人才”,近1000名学生获得14个门类的“1+X”省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十一、文化、广播电视、卫生和体育
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持续提升。新建滕爱城市书房等3处城乡书房,实现全市图书馆总分馆图书通借通还,市图书馆获评国家一级图书馆。举办各类主题阅读活动2700场次,东郭镇荣获“山东省第八届全民阅读先进典型”,小党山村综合文化中心荣获“山东省最美乡村文化空间”。开展文化进万家、黄河大集等群众性文化活动3600余场,完成戏曲进乡村文化惠民演出1199场、省市县三级联合购买文化惠民演出12场,滕州剧院入选山东省首批省级校外美育实践基地。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成果丰硕。黄安遗址入选2023年度全省五大考古新发现,填补了鲁南8000年史前文化空白;官桥村南墓群考古遗址公园被公布为第二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级索村文史馆、葫芦套老村乡村记忆馆建成开放;鲁中南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中心项目开工建设。李浩、王学志、生茂安被评为第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非遗传承教育实践基地入选省非遗旅游体验基地,传统花灯扎制等13家单位入选枣庄市第二批“山东手造·匠心枣庄”市级非遗工坊。
文旅产业发展提档升级。启动墨子科技文化城创建4A级景区、红荷湿地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工作,龙阳镇焦庄村、柴胡店镇安后村入选第四批省级景区化村庄,今缘春生态酿酒园、鼎盛酱园文化园、滕国故城旅游区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微山湖湿地集团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入选省“百企领航”培育计划企业,“绿巨人”动车引爆“滕州夜市”,文创产品“鲁班锁”在联合国推介,4款产品在国家级旅游商品大赛获奖。2023年旅游接待756万人次,总收入82.91亿元,蝉联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入选2023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市。
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活跃。全市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无线数字电视达到24套电视节目,覆盖境内85%人口;《滕州日报》订阅达到1.2万户,发行量达到2.5万份;审核签发“学习强国”山东平台稿件4000余条,制作视频7000余条,原创视频4000余条,总浏览量10亿+,总点赞量1600余万,总转发量400万,总评论量230万;发布图文稿件2万余篇,总浏览量8300余万,总点赞量20万,总转发量10万,总评论量11万。直播260余场次,总浏览量9000万人次。
医疗卫生事业稳步推进。全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1197家,其中,医院39家,卫生院14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6家,公共卫生机构3家,村卫生室、诊所(门诊部)及其他医疗卫生机构1105家。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10177张,全年各类医疗机构共完成门诊诊疗服务988.33万人次,提供住院服务32.90万人次。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组织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活动546场次,成功举办滕州市第十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全民健身运动会比赛项目首次突破20项,累计举办(村居)趣味运动会410余场次。组织参加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1人次,国家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97人次,组织举办幼儿体适能、羽毛球、太极拳、飞盘、残疾人健身指导等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8期,新发展社会体育指导员454人,社会体育指导员总数达到6106人。
十二、城乡建设
城市品质持续提升。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0亿元。重点实施善国北路、墨子大道、荆河东路东延、柳屯路、染山路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2个,完工39个;同步实施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供热管网、供气管网、给排水管网等配套工程建设,新增供气管道长度41.95公里,新增供热管道长度77.49公里,燃气普及率达到100%,供热面积达3252万平方米。累计建成海绵城市面积约24.86平方公里,占城市建成区面积的38.7%以上。累计建成综合管廊24.25公里。76个老旧小区实施改造,受益居民约1.9万户,改造面积约185万平方米,总投资约5.6亿元。
水利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完成各类水利投资7.1亿元,成功创建2条省级和2条枣庄市级美丽幸福河湖,荣获“全省水资源集约节约示范县”称号。马河、户主和户主东水库增容工程完工,增加兴利库容1700万方。完成城区主干道路雨污合流管网“清零”任务,第一污水处理厂提标出水水质为地表水准四类。全市治理河道29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平方公里,完成6个水库移民村工程建设,东沙河地表水厂建成运行,并承接全省农村供水保障工作现场会。
用电量保持稳定增长。全社会用电量96.11亿千瓦时,增长9.7%。其中,工业用电量69.49亿千瓦时,增长10.1%。滕州供电部售电量78.29亿千瓦时,增长13.9%。其中,全行业用电量66.02亿千瓦时,增长18.0%;城乡居民用电量12.27亿千瓦时,下降4.0%。
十三、环境保护和应急管理
致力于“护碧水”。全面排查重点河流沿线环境状况,对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鲍沟玻璃基地等重点工业园区下游河流断面进行布点采样,加密监测水质。城郭河群乐桥、北沙河王晁桥和新薛河洛房桥3条国控河流断面水质各项指标年均值全部达到地表水三类水质标准,滕州荆泉、羊庄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致力于“保蓝天”。突出抓好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管控,强化工业源、生活源和移动源治理,实施空气质量全面改善、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百日攻坚等行动。全市细颗粒物浓度均值为41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2.4%;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均值为80微克/立方米,同比恶化1.3%;二氧化硫浓度均值为9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8.2%;二氧化氮浓度均值为22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臭氧浓度均值为183微克/立方米,同比恶化4.0%;综合指数为4.4,同比改善0.2%;空气优良天数为215天,优良率58.9%。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平均浓度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级标准。
灾害防御水平不断提升。全年平均气温16.1℃,比常年偏高1.3℃。极端最高气温为38.7℃,极端最低气温为-12.3℃。年降水量为707.9mm,较常年偏多46.4mm。年日照时数为2256.6小时,比常年偏多64.9小时。本年度平均气温偏高,降水异常偏少,日照偏多。滕州市将应急避难场所作为城市必须的公共设施列入规划,与城市建设同步推进。目前全市已建成26处应急避难场所,其中省标II类4处、省标III类1处、省标IV类21处。占地面积总计238万平方米,有效面积143万平方米,可临时疏散57万人。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应用试点工作,形成普查成果应用“滕州模式”。
十四、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规模总体稳定。年末全市户籍总户数55.30万户,总人口174.3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0.88万人,出生率5.09‰。全市常住人口154.7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95.2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1.53%,比上年提高1.02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6910元,增长6.0%。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6085元,增长5.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3852元,增长7.5%,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2.2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为1.93,比上年缩小0.04。
社会保障网进一步织密。各项社会保险改革稳步推进,社保经办业务“一网通办”不断深化,社保数字化转型迈出新步伐,成功研发运行“E善居保”平台。累计征收各项社会保险费32.53亿元,按时足额发放机关企事业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待遇34.48亿元,发放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6.73亿元。全市各类社会养老服务设施112个,床位8960张。最低生活保障救济1.33万户、2.31万人,全年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7004万元。城乡特困人员5791人,全年发放救助供养金6862.57万元。接受社会捐赠3.29亿元。全市福利彩票网点153个,福利彩票销售额1.82亿元。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影响,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情况。最终核实数以《滕州统计年鉴2024》公布的数据为准。
2.全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
4.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一是辖区内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三个门类和卫生行业大类。二是辖区内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三个门类,以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四个行业小类。三是辖区内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两个门类,以及社会工作行业大类。
5.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包括城镇和农村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企业、事业、行政单位以及城镇个体户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建设项目投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开发项目投资。
6.限额以上批发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限额以上零售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
- 【中国中小城市指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