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美艳:“00 后”群体就业面临的挑战及应对建议
- 信息来源: | 阅读量:516次
内容提要:“00后”群体成长于城镇化水平提高最快的时期,近年来开始陆续进入劳动力市场。与“90后”和“80后”相比,“00后”群体在城市成长的比例更高,接受了质量更高的教育,受教育水平显著高于“90后”和“80后”。目前已经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城镇“00后” 群体,其从事住宿和餐饮业以及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的比例均远高于“90后”和“80后”,商业、服务业人员比例远高于“90后”和“80后”。“00后”群体的城镇调查失业率远高于年长群体。本文分析了“00后”群体就业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应对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跃上了更高的台阶,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00后”群体出生和成长在新世纪,近年来开始陆续进入劳动力市场。“00 后”群体在进入劳动力市场初期遭遇新冠疫情,其就业受到疫情的冲击。新一轮科技革命使得就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劳动力市场对劳动者的技能需求在不断变化和升级,这对“00后”群体的人力资本也提出了较高要求。本文分析了“00后”群体的就业和失业状况,讨论“00后”群体就业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对策建议。
“00后”群体的成长环境和受教育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历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1980年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仅为19.4%,1990年为26.4%, 2000年提高至36.2%,2022 年达到65.2%。1980—1990年城镇化水平每年大约提高0.7 个百分点,1990—2000年每年大约提高0.98个百分点, 2000年以来提高幅度达到每年1.3个百分点。从中可以看出,“00后”群体成长于城镇化水平提高最快的时期。与“90后”和“80后”相比, “00后”群体在城市成长的比例更高。从教育质量看,就平均水平而言,城市地区的教育质量比县城、镇和乡村更高,加上城乡教育质量的普遍提高,“00后”群体接受了质量更高的教育。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关于入学年龄的相关规定推算,大多数人在16岁以前可完成初中教育。因此,小学学校和16 岁以前主要居住地的地理位置,基本能够反映一个人接受小学和初中教育时所处的地域。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2016年进行的中国城市劳动力调查数据显示,在城市居住的“00后” 群体中(在城市居住的人口既有城市本地人口,也有迁移到城市的外来人口),94.4%的人在城市上小学,而“90后” 和“80后”的这一比例分别仅为62.4%和52.1%;94.2%的人在16岁以前主要居住在城市, 而“90后”和“80后”的这一比例分别仅为62.9%和52.5% 。由此可见,“00 后”群体在城市接受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的比例远高于“90后”和“80后”。
诸多文献表明,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对子女的教育和成长具有重要影响。中国城市劳动力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在城市居住的“00后”群体中,母亲接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的比例达到35.8%,“90后”和“80 后”的这一比例分别仅为7.3% 和4.5%。父亲的受教育状况与母亲类似。“00后”群体中, 父亲接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的比例达到42.7%,“90后”和“80后”的这一比例分别仅为10.1%和7.7%。“00后”群体父母接受过高中教育的比例也均高于“90后”和“80后”群体父母。由此看来,“00后” 群体父母的受教育水平远高于“90后”和“80后”群体父母。
从受教育水平看,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在16岁及以上的“00后”群体中(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于2 0 2 0年进行,此表中分析的“00后”是指在2020年16岁及以上的“00后”,即16— 20岁人口),接受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比例达到78.8%,“90 后”和“80后”的这一比例分别为64.1%和48.8%,“00后” 比“90后”和“80后”分别高出14.7个和30.0个百分点。与此相反,“00后”群体中接受小学及以下教育的比例仅为2.7%,低于“90后”和“80后”;接受初中教育的比例为18.5%,远低于“90后” 和“80后”。从中看出,“00 后”群体的受教育水平显著高于“90后”和“80后”。
需要说明的是,2020年在16岁及以上“00后”群体中,接受大专及以上教育的比例低于“90后”群体。这是因为,这个群体还包括高中年龄段人口,其中将有一部分在完成高中阶段教育后继续接受大专及以上教育。此处使用2020 年“七普”数据分析“00后” 与“90后”、“80后”的受教育水平差异,高中及以上教育比例是更好的衡量指标。
“00后”群体的就业状况
本部分着重从行业、职业和工作时间等方面,讨论城镇地区“00后”群体的就业状况,并考察其与“90后”和“80后”的异同。对于这个群体中的劳动年龄人口(16岁及以上)而言,部分人口已经进入劳动力市场,还有一些仍在接受教育。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已经进入劳动力市场的“00 后”群体,受教育水平相对较低。目前能够用于分析“00 后”群体求职择业的数据非常有限,笔者使用《中国劳动统计年鉴》数据进行分析。
数据的年龄分组方式为16—19岁、20—24岁、25— 29岁、30—34岁、35—39岁等,依次类推。显然,这种年龄组划分方式难以对“00后”、“90后”和“80后”进行准确区分。例如,2020年20岁人口属于“00后”,本应与16—19岁共同属于“00后”群体,但在数据中20岁被划分在20—24岁年龄组。基于数据的限制,我们将16—19岁组大致等同于“00 后”群体,将20—24岁和25— 29岁两个年龄组大致等同于“90后”群体,将30—34岁和35—39岁两个年龄组大致等同于“80后”群体。
在城镇“00后”群体中, 就业占比最高的行业从高到低分别为制造业(21.2%)、住宿和餐饮业(19.4%)、批发和零售业(1 6 . 4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11.8%),四类行业合起来占比接近70%。“00 后”群体从事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的比例与“90后”和“80后”差别不大,从事住宿和餐饮业以及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的比例均远高于“90后”和“80后”。在“90后”和“80后”群体中就业占比最高的行业均为制造业,位居第二位的行业均为批发和零售业。
在城镇“00后”群体中, 就业占比最高的职业为商业、服务业人员(56.3%),接下来为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22.3%),两类职业占比合计接近80%。“00后”群体中的商业、服务业人员比例远高于“90后”和“80后”。但是,在“90后” 和“80后”中,商业、服务业人员所占比例也均是最高的。在“90后”中,占比第二位的为专业技术人员;在“80后” 中,占比第二位的为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据此, 每周工作时间在44小时以上即为超过法定工作时间。城镇“00后”群体每周工作时间在48小时以上的比例达到42.3%,在41—48小时的比例为23.9%,在40小时以内的比例为33.9%。“00后”群体每周工作时间在48小时以上的比例比“90 后”和“80后”分别高出约12个和9个百分点;在40小时以内的比例比“90后”和“80 后”均低11个百分点左右;在41—48小时的比例与“90后” 和“80后”差别不大。由此来看,“00后”群体的工作时间比“90后”和“80后”更长。
总体来看,对于目前已经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城镇“00 后”群体,占比最高的行业从高到低分别为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四类行业合起来占比接近70%。占比最高的职业为商业、服务业人员,接下来为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两类职业占比合计接近80%。“00 后”群体每周工作时间在48小时以上的比例达到42.3%,在41—48小时的比例为23.9%, 在40小时以内的比例为33.9%。
“00后”群体的失业状况
本部分着重从调查失业率、失业人员的失业时间和失业人员寻找工作方式等方面,讨论城镇地区“00后”群体的失业状况,并考察其与“90后” 和“80后”的异同。在分析调查失业率时,笔者使用的数据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月度城镇调查失业率,包括16— 24岁和25—59岁两个年龄组。在分析失业人员的失业时间和失业人员寻找工作方式时, 使用《中国劳动统计年鉴》数据。
2018年以来全国分年龄组月度城镇调查失业率。我们看到,16—24岁人口的调查失业率远高于25— 59岁人口。16—24岁人口的调查失业率呈现不断上升趋势, 而25—59岁组的调查失业率较为稳定。2023年“00后”群体年龄处于0—23岁范围,我们可以将16—24岁组大致等同于“00后”群体。从图中可以看出,“00后”群体的城镇调查失业率远高于年长群体。
从城镇失业人员的失业时间看,“00后”群体失业时间在1 个月之内的比例为36.7%,在2—3个月的比例为41.8%。两者加总,失业时间在3个月以内的比例接近80%。“00后”群体失业时间在1个月之内的比例远高于“90后”和“80后”, 均高出10个百分点以上;“00 后”群体失业时间在2—3个月的比例也高于“90后”和“80 后”。与此相反,“00后”群体失业时间在4—6个月和7个月以上的比例分别仅为12.7%和8.7%,远低于“90后”和“80 后”。显然,“00后”群体失业人员的失业时间比“90后” 和“80后”更短。
城镇失业人员寻找工作的方式可以归纳为三种:委托亲友介绍、市场化方式和其他方式。对“00后”群体而言, 通过委托亲友介绍寻找工作的比例最高(44.4%),接下来是通过市场化方式寻找工作(38.3%),两者合起来占到80%以上。对于“90后”而言,通过市场化方式寻找工作的比例最高,占45%左右,接下来是通过委托亲友介绍;对于“80后”而言,通过委托亲友介绍寻找工作的比例最高,占50%左右, 接下来是通过市场化方式。
总结来看,我国“00后” 群体的城镇调查失业率远高于年长群体。“00后”群体中,失业人员的失业时间在3个月以内的比例接近80%。“00后”群体失业人员通过委托亲友介绍寻找工作的比例最高,接下来是通过市场化方式寻找工作,两者合起来占到80%以上。
主要结论和应对建议
本文综合利用中国城市劳动力调查数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数据和全国月度城镇调查失业率数据等,分析了“00 后”群体的成长环境、受教育状况、就业和失业状况。囿于数据的限制,有些分析无法精确识别“00后”群体,但这些分析至少能从一些视角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对于“00后”群体中的劳动年龄人口(16岁及以上) 而言,部分人口已经进入劳动力市场,还有一些仍在接受教育。本文关于就业和失业状况的分析结论适用于已经进入劳动力市场的“00后”群体。
研究发现,“00后”群体成长于城镇化水平提高最快的时期。与“90后”和“80后” 相比,“00后”群体在城市成长的比例更高,接受了质量更高的教育。“00后”群体父母的受教育水平远高于“90后” 和“80后”群体父母,其自身的受教育水平显著高于“90 后”和“80后”。对于目前已经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城镇“00 后”群体,其从事住宿和餐饮业以及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的比例均远高于“90 后”和“80后”群体,商业、服务业人员比例远高于“90 后”和“80后”群体。“00 后”群体的城镇调查失业率远高于年长群体。“00后”群体主要通过委托亲友介绍和市场化方式寻找工作,共计占到80%以上。“00后”群体的工作时间比“90后”和“80后” 更长,失业人员的失业时间比“90后”和“80后”更短。
笔者发现,尽管“00后” 群体的人力资本水平明显更高,但调查失业率远高于年长群体。必须深入探究其中的原因,并找出应对策略。从世界范围看,青年群体失业率高是普遍现象。青年群体在进入劳动力市场初期缺乏工作经验, 这显然不利于寻找工作;青年群体通常对工作有更高的期望值,工作流动性较高,其在工作转换过程中也可能会经历失业。我国的“00后”群体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新冠疫情对就业造成了一定冲击,“00 后”群体的就业也受到了周期性失业的影响。
此外,高校毕业生规模有较大幅度增加,“00后”群体面临的就业压力较大。应引导高校毕业生调整就业观念和预期,增加就业选择半径。目前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地点主要集中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导致这些地区就业压力较大,竞争激烈。应引导大学生改变目前就业意向单一的状况,帮助其在中西部地区和中小城市拓展就业空间,实现理性就业。
“00后”群体还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是,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影响持续深入,我国的就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一些就业岗位缩减甚至消失,一些全新的就业形态和就业岗位产生,劳动力市场对劳动者的技能需求在不断变化和升级,这对“00后”群体的人力资本提出了较高要求。“00 后”群体必须在人力资本积累方面做好充足的准备。
应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提升教育质量。不断增加教育投入,既要增加公共教育资源投入,也要鼓励各方面社会资源的参与。延长义务教育年限,建议将高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充分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努力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00后”群体要通过接受更多教育,努力提高自身人力资本水平和学习能力;与此同时,00后群体要通过工作后的“干中学”和参加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自身技能水平。当今世界,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技术变化日新月异,00后群体必须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努力做好人力资本积累,以更好地满足劳动力市场对技能的需求。
- 【中国中小城市指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