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1月11日在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 信息来源: | 阅读量:1038次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大力监督支持下,忠实践行“八八战略”,以三个“一号工程”为总牵引,全面推进“十项重大工程”,改革创新、攻坚突破,高质量建设共富共美现代化新慈溪取得积极进展。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39.5亿元、增长6%,其中市级1725.6亿元、增长5.7%;完成财政总收入393.8亿元、其中市级221.4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1.7亿元、其中市级129.8亿元;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7.68万元、5.02万元,倍差缩小至1.53。
这一年,我们精准发力促发展,经济大盘稳中向好。
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全面承接落实上级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举措,出台“8+4”高质量发展政策意见61条,兑付惠企政策资金11.9亿元,为企业降本减负54亿元,“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工作成效明显、获省政府督查激励。深化市政府领导挂联服务,搭建“亲清茶室”等政企沟通平台,分层分类召开民营企业家恳谈会27场。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长25.4%,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长67.2%。大力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投运宁波首个线上线下“一站式”企业综合服务平台。积极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编制智能小家电合规指引,“涉企矛盾纠纷一站式非诉化解”入选省新时代“枫桥式工作法”。
项目投资放量提速。深化“投资攻坚年”行动,开展投资项目审批服务“清障提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1%,城市更新、水利防洪、交通运输投资分别增长35.1%、65.6%、147.7%,两获省政府投资“赛马”激励。要素保障有力,获批用地指标4316亩、政府专项债20.5亿元。招引落地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27个、总投资217.5亿元。
开放合作升级提能。广交会、华交会等参展企业数量创历史新高,长三角数字贸易综合服务平台、欧美商超直采中心等平台作用持续凸显,积极应对红海航运危机,外贸出口增长4.6%、占全国份额提升1.3个万分点。慈溪产业带直播基地入选省“一号开放工程”最佳实践案例,新增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等海外仓8万平方米,跨境电商出口22亿元、增长4倍。大力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新增省级内外贸一体化“领跑者”企业21家、改革试点产业基地2个,获评“三同”企业6家、产品15个。做好企业“走出去”投资指引、涉外法律服务,备案境外企业30家。认真做好对口协作,慈溪—布拖产业帮扶模式入选第四届全球最佳减贫案例。
消费市场有效提振。启动实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0.4个百分点,新河坊商业街开业,城西银泰试营业。广泛举办迎亚运、氧气音乐节、鹤鸣集市等促消费活动,环创爱琴海、上林坊、糖坊里入选宁波人气消费地标,组织发放消费券9000万元,撬动社会消费45亿元。全市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增长21.2%、11.6%。出台房地产新政4条、新电商10条,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8.6%,全市网络零售额960亿元、居宁波首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6.7亿元、增长6.4%。
这一年,我们激活动力增动能,产业升级抓出实效。
创新能力实现新进步。创新合作不断深化,实现技术成果交易额74.4亿元,慈沪科创引才模式荣获全省长三角一体化最佳实践案例、系宁波唯一。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19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98家、宁波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53家。启动海外高层次人才三年倍增行动,新入选国家级人才10人、甬江人才工程项目29个,新招收进站博士后30人、创历史新高。科技创新工作获省考核优秀,跃居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第7。
产业质效迈向新水平。全球智能家电创新中心启动建设,智能小家电产业集群入选工信部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现代家具与智能家电产业集群入选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智能家电产业链增加值增长17.2%。新能源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2.4%、22%。“两项整治”深入推进,整治提升“三类企业”2540家,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2%、亩均税收增长8.3%,“亩均论英雄”改革获省政府督查激励,荣获首批“浙江制造天工鼎”。
主体培育取得新收获。市场经营主体突破20万户、稳居宁波首位,完成个转企369户、企进规(限)251家,慈企回归20家。出台“大优强、绿新高”培育政策,设立专精特新产业联结基金、已投资5家企业1.2亿元,环杭州湾智能产业园入围省首批专精特新产业园创建名单,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入选国家5G工厂1家、国家绿色工厂4家。新增上市和过会企业各1家、宁波股交中心挂牌企业58家,与北交所共建服务基地。新增3A信用等级国企1家。
空间承载得到新拓展。编制工业集聚区规划,出台标准厂房建设准入指导意见,探索“先租后售”空间保障新模式,未来产业园、专精特新产业园开工建设。出台“退二优二”新政10条,制定实施“十化三场景”建设指南,推进老旧工业区块改造项目21个,拆除低效老旧厂房21万平方米、新建57万平方米,敦和园区改造模式入选省“一号改革工程”典型案例,观海卫东山头村工业集聚区列入宁波新型工业化大会现场考察点。工业“标准地”建设项目改革提速,消化批而未供土地4803亩、供而未用土地1312亩,新增工业用地1946亩。
这一年,我们塑造美景添美感,城乡品质持续提升。
城市功能更加完善。杭甬高速复线宁波一期、浒运公路建成通车,通苏嘉甬铁路关键节点实质性开工,宁波市域铁路慈溪线全线开工,中横线快速路二期和G228慈溪北段顺利开工,杭州湾港区纳入宁波舟山港总体规划进入报批阶段。打通金水路、车站路等断头路2条,整治桥头跳4处。置换新能源公交车115辆,投放运营“慈交畅行”电单车5000辆,新增公共停车位2000个。公共设施短板加快补齐,梅湖水库扩容工程开工建设,杭州湾引水工程建成投用,新(改)建燃气管网76.6公里、供水管网17公里,完成城区中高层住宅二次供水改造6000户。
城市更新有序开展。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进入省级报批程序,中心城区功能布局研究不断深化。完善城市开发建设体制,组建现代化城镇发展建设指挥部,重组城投集团。新城河一期区块全面成型,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和城市更新双双入选省级试点。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深入推进,周巷片区先行先试。完成房屋征迁110万平方米、交付净地项目23个。创新实施城镇社区公共服务集成落地改革,完成大通花园、彩虹家园等老旧小区改造55万平方米,未来社区建设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创成省“无违建市”。
乡村振兴纵深推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27万亩,实现粮食播种面积27.92万亩,粮食储备规模全省第一。国家数字乡村试点通过终期评估,现代农业开发区入选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创建名单,周巷农产品加工基地创成省首批农产品加工基地,新增宁波农业骨干龙头企业3家,市“三位一体”为农服务中心投入运行。镇村面貌提质增颜,“鹤鸣越窑”县域风貌样板区获评省级城乡风貌样板区,逍林公园入选省级“席地而坐”城市客厅,南部沿山风情旅游线列入省首批共富风貌游线,新增省级引领型农村社区6个、未来乡村4个,周巷万安庄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和美乡村覆盖率达20%。连续五年获省乡村振兴考核优秀。
生态环境有效治理。生态文明促进中心挂牌运作,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完成修编,9个市控及以上断面水质功能区达标率和优良率首次达到双百,10个工业园区完成“污水零直排区”创建验收,龙山农垦场水系生态综合治理全面启动,郑徐水库入选水利部标准化管理调水工程,时隔七年再夺省五水共治“大禹鼎”。率先完成省级下达的互花米草年度除治任务。东部固废资源化利用项目一期、西部固废生态治理工程竣工验收,荣获省三星级“无废城市”。活性炭集中再生中心主体建成,淘汰国Ⅲ柴油货车和国Ⅱ叉车4593台,空气质量优良率88.8%、提升5.5个百分点。
这一年,我们改善民生解民忧,共同富裕扎实推进。
富民增收成色更足。坚持稳就业促创业,稳岗优工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分别发放2488万元、7229万元,完成职业技能培训4.3万人次,城镇新增就业3.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35%、系宁波最低。深入推进强村富民,首家社区发展基金“慈有爱”成立,建设运营共富驿站12个,观海卫共富基金已分红312万元、惠及12个薄弱村,南部山区(匡堰)片区入选省首批共富实践观察点,多渠道实现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行政村全覆盖。
公共服务质量更优。“七优享”工程全面推进,民生支出139.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3.6%,10方面35项民生实事高质量完成。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慈溪学院投用,新城河九年一贯制学校、白云小学迁建工程、实验四小扩建工程主体结顶,新增省现代化学校11所,为小学教室安装空调1030间,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通过省级评估。承办全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和校园安全稳定工作现场会,相关经验获省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推进高等级医院前期论证,市第三人民医院、龙山医院成功晋升二甲综合医院,古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投用,农村医疗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专项试点通过国家验收。“一老一小”服务稳步提升,城区社会福利院等3家老旧公办养老机构完成改造,龙山西门外村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新增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托位2429个。积极发展文体事业,新建省级基层体育场地(设施)15个、“环浙步道”33公里,举办越窑青瓷文化节、市运会等大中型文体活动150场,越窑秘色瓷、拉丝玉雕入选省非遗代表性名录。
社会保障覆盖更全。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稳定在98.5%和99%以上,长护险参保超130万人。开工安置房项目7个、面积132万平方米,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1.11万套(间)、在省内率先出台规范运营奖补政策,推出首批共有产权住房146套(间)。完成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144户,发放低保、特困、临时救助等帮扶资金2.5亿元。创成省双拥模范城。
这一年,我们坚守安全保安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安全生产抓铁有痕。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推动镇级应急消防“队站所合一”,实施安全生产和消防行政处罚权委托执法,生产安全事故数、亡人数分别下降8.3%、14.3%,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考核列宁波第一。迭代升级智慧消防平台,累计接入场所5.6万家、感知设备48万个,千人以上村(社区)微型消防站实现全覆盖,火灾数下降27.9%,消防安全指数居宁波首位、全省前列。实施交通“三治”全域提升行动,为实验小学等5所学校开通定制公交专线10条,治理东三环、开发大道等道路隐患656处,完成非灯控路口标准化改造252个,交通事故亡人数降至历年最低。
社会秩序持续向好。平安护航亚运各项任务圆满完成,“141”基层智治体系持续优化,诉求类信访量下降14.3%,群治分应用入选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和省“信用+基层社会治理”试点,女性社会组织服务儿童做法入选全国十大优秀案例。严打各类违法犯罪,刑事立案、行政(治安)受案数分别下降13.1%、5.9%,电诈受案数下降26.7%,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大幅下降。
风险隐患有效化解。编制翠屏山中央公园(北麓)防洪治涝专项规划,治理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3处、小流域山洪影响区6处,实施东横河安全度汛应急工程和堤防整治工程,“海绵城市”面积增加3.3平方公里。健全财政、金融风险处置机制,全面实施乡债县管,金融贷款不良率稳定在较低水平。积极做好保交楼工作,处置风险楼盘3个。
这一年,我们真抓实干求实效,自身建设全面加强。
始终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高质量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市政府党组工作规则、市政府工作规则修订完善,全面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开展专题学习16次。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挑担啃骨抓落实”专项行动坚实推进,新增化解华泰区块、东部引水一期、长江毛绒地块、出租房平安提升等难题14个、累计18个。法治政府建设走向深入,依法接受人大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建议355件、政协提案322件,满意或基本满意率100%。成立市行政合法性审查中心,完成省级镇(街道)合法性审查改革试点。强化预算约束,严控行政运行成本,政府部门公用经费保持只减不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认真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与此同时,我们大力支持国防动员、民族宗教、外事、对台、侨务、档案、地方志、气象等工作开展,全面促进工青妇、科协、文联、红十字、慈善、老龄、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实现新进步。
各位代表,一年来的收获,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市委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全市人民同心同德、拼搏奋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慈部队、武警部队、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队伍,向关心支持慈溪发展的海内外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知忧才能克难。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很多困难挑战。从经济压力看,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稳定出口压力较大,部分行业和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平稳运行依然承压。从群众期盼看,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精准有效供给还有差距,安全生产、生态环保、社会治理等领域工作基础尚不牢固。从产业发展看,高质量发展和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有待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还需加强,大项目、好项目招引不足,新赛道、新产业培育还需加大力度。从城乡建设看,城市更新有待加快,城乡风貌不够精致,基础设施存在短板,承载能力有待提高。从政府自身看,系统性思考、前瞻性谋划、创造性执行还有待加强,一些部门和干部统筹协调、谋深谋细、攻坚克难能力还有待提升。对此,我们将采取切实有效举措,认真加以改进解决。
二、2024年主要工作安排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高质量建设共富共美现代化新慈溪的深化推进之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决策、省宁波部署和市委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统筹推进三个“一号工程”,大力实施“十项重大工程”,改革创新再深化,攻坚突破攀新高,坚定不移抓实抓好八个方面工作,巩固和增强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态势,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奋力争当中国式现代化示范引领的县市域实践排头兵,以慈溪的“稳”“进”“立”为全国全省宁波大局多作贡献。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建议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市级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市级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以上(市级6.5%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完成上级下达的约束性指标任务。
完成上述目标任务,要牢牢把握“稳”“进”“立”的指导性要求,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不断夯实“稳”的基础,激发“进”的动能,提升“立”的实效,做到“五个始终坚持”,重点统筹处理好以下四对关系:一是统筹处理好“谋长远”与“抓当下”的关系。“长远”是方向和趋势,“当下”是前提和基础。既要因势而谋、顺势而动,按照利长远、打基础的要求,以几年干成一件事的韧劲,谋划建设一批战略性、牵引性的载体与工程;又要着眼当下、保持态势,在具体措施上体现“动态性”和“滚动性”,确保眼下每一步措施和长期的目标追求有效衔接。二是统筹处理好“提质量”与“扩总量”的关系。有发展质量才能可持续,有总量规模才有话语权,必须始终坚持“质”“量”并举。既要坚持高质量发展导向,在创新裂变、改革赋能中增动能、提质量,实现含金量更高、驱动力更足、可持续性更强的发展;又要能多则多、能快则快、能高则高,在拼增长中扩总量、上规模,坚决扛起经济大市的使命担当。三是统筹处理好“都市圈”与“县域体”的关系。必须顺应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新态势,深化“接沪联杭融甬”战略打法,加快推动慈溪从县域经济向都市圈经济转型。既要以都市格局、都市视野、都市标准来整合力量、配置资源、谋划项目,在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和宁波全市域一体化中展现更大作为;又要发挥县市域低成本创业、高品质生活、个性化服务的比较优势,在增强同城效应中提升能级、完善功能、彰显价值。四是统筹处理好“扬优势”与“补短板”的关系。优势不扬,势必错失发展良机;短板不补,势必动摇发展根基。既要凝心聚力锻长板,充分发挥产业配套、交通区位、发展空间和民营经济发达的叠加优势,把潜在红利转化为发展胜势;又要精准发力补短板,聚焦群众期盼办成一批惠民之举,聚焦城乡建设抓好一批“里子工程”,聚焦风险防范化解一批历史包袱,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努力书写为民造福、惠及长远的实绩。
围绕上述目标和要求,今年要持续推进“八大提升工程”,坚定不移抓实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坚定不移推动创新、改革开放,致力积蓄澎湃动能
牢牢坚持创新深化第一动力、改革攻坚关键一招、开放提升必由之路,不断完善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好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
突出创新驱动。坚持创新强市,用市场化手段改革创新模式,找准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最佳结合点,实施规上企业研发机构和研发活动“两个全覆盖”行动,规上企业研发费用力争突破100亿元,全社会R&D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5%以上,争创省“科技创新鼎”。深化高新技术企业扩容提质行动,高新技术企业力争突破1000家,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320家、发明专利300件以上。探索建立“园区+平台+基金+招引”创新模式,全力提升宁波材料所慈溪园区、慈溪产研院等创新平台技术转化与科技招商绩效,举办智能制造产业创新发展论坛,实施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10个以上。深化产教融合,扩大中高职一体化试点规模,做强产业人才学院,实施技能人才共育共享计划,新增高技能人才2900人以上。聚焦打造“青年友好城”“智造人才友好城”,深化两个“三年行动”,新入选上级重大人才专项35个以上。
突破重点改革。纵深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全面深化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完善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功能,建设全省一流数智型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打造地方特色“一类事”集成服务场景。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实施新生代企业家“双传承”培育工程,持续完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新增制造业中长期贷款100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贷款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完善企业信用修复机制,强化跨部门综合监管,推行“信用+执法监管”新模式,做到无事不扰、有呼必应。深化提升国企改革,加大资源优化整合力度,拓展经营性业务范围,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力争国企净资产突破800亿元、新增信用评级2A+国企1家。深化融媒体改革,着力打造全媒体传播矩阵。深入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全面加强涉农资金整合,深化村级小微权力监督机制改革,新增宁波市级清廉村居30个,善治村覆盖率达90%。
突显开放提能。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持续打好“稳拓调”组合拳,加快外贸主体和外贸新业态培育,鼓励企业出海发展、参展拓市、跨境拓销,扩大出口信保覆盖面,新增出口实绩企业200家、海关AEO高级认证企业2家。实施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提升行动,鼓励支持企业参与海外仓、前置仓、独立站等基础设施建设,跨境电商出口增长20%以上。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国内贸易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增长30%,新增省级内外贸一体化“领跑者”企业10家以上,支持老字号企业创新发展,培育精品国潮国货。推进前湾沪浙合作创新区建设,深度融入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开展科技合作项目20个,引进长三角区域资金50亿元以上。扎实做好东西部协作、山海协作、对口支援等工作。
(二)坚定不移增强实体、提质增效,奋力放大产业优势
始终把发展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优存量、扩增量,统筹推进“两项整治”“双抓行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更具支撑力、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狠抓项目扩投资。推动抓招商、抓项目“双抓行动”全面发力,强化“六库联动”,争取更多项目纳入上级盘子,实施市级以上重点项目20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3亿元、增长7%,民间投资占比保持在50%以上。力争完成制造业投资112.5亿元、增长10%以上,水利防洪投资26亿元、增长18%以上,交通运输投资28亿元、增长30%以上。强化资源要素保障,争取上级用地指标2000亩以上,全力争取地方专项债、特别国债资金支持。深化“基金+基地+招商”模式,推进“链长制”精准招商,力争50亿元以上项目招引实现突破,实际利用外资1.5亿美元。
发力新型工业化。聚焦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持续抓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扩量提质、未来产业孵化培育,强化重点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6.5%。攻坚制造业投资提速提效,开工建设慈工智创滨海产业园等项目,实施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108个,加快3个10亿元以上重大在建项目竣工投产。聚焦打造数实融合标杆县市,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和产业数字化服务商,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创建宁波市级以上数字化车间10家,力争省级未来工厂实现零的突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6.5%。强化“大优强、绿新高”企业培育,力争新增年产值50亿元以上企业1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以上。深入实施“凤凰行动”升级版,支持利用新三板、北交所等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上市,新增上市或过会企业2家。实施工业集聚区建设三年行动,加快滨海经济开发区“万亩千亿”产业园、智能家电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平台建设。推动传统块状经济、镇村工业集聚区“两项整治”持续深化,规范完善工业用地二级市场管理,规上工业亩均税收增长5%以上,启动华泰区块、老经济开发区、匡堰王家埭区块等150亩以上老旧工业区块改造项目6个,盘活提升低效工业用地2500亩以上,新建小微园区5个、标准厂房40万平方米以上。
提速现代服务业。深化两业融合国家试点建设,编制交通物流发展规划,壮大研发设计、检验检测、咨询评估等生产性服务业规模,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44%左右。加快中心城区新电商小镇打造,启动浒山新电商园区建设,加大电商高层次人才(团队)引育力度,培育亿元以上电商企业20家。提升发展首店经济、品牌经济、直播经济和夜间经济,鼓励发展即时零售,积极招引高端会员制商超,催生一批沉浸式、体验型消费新场景、新热点。加快推进农贸市场提质升级,创建省放心农贸市场8家。积极引进落地新能源汽车销售公司,规范二手车流通管理,提振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以上。
做优现代大农业。落实粮食安全责任,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新建高标准农田2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8万亩以上。增强重要农副产品保供能力,确保蔬菜种植面积52万亩次、能繁母猪存栏保持1.55万头、水产品产量5万吨以上,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4%以上。巩固提升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能级,积极引入微波食品、精品设施农业等重大项目,加快培育蔬菜、水果等全产业链集群,建设省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加大慈溪杨梅等区域农产品品牌保护和品质提升力度。深入推进农业“双强”行动,大力实施水稻良种繁育等种业项目,打造数字农业工厂2个,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5%以上,力争创成全国首批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三)坚定不移做优品质、提升能级,着力展现城市魅力
树牢经营城市理念,坚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全面振兴“双轮驱动”,突出交通先导,升级城市形态,做优品质功能,强化余慈统筹,加快市区融合,持续增强城市承载力、吸引力和辐射力,打造近悦远来的宜居宜业城市。
完善交通路网。拓宽对外大通道,打造宁波北部综合交通枢纽,深化沪甬二通道、余慈市域(郊)铁路二期、杭州湾港区、G228杭甬高速连接线、余慈东西向高速等重大项目前期,全力保障通苏嘉甬铁路慈溪段加快建设,全面实施高铁慈溪站站城一体化方案,推进宁波市域铁路慈溪线全线建设和重要站点TOD开发,加快打造“轨道上的慈溪”。建强市域主干道,保障中横线快速路一期建成通车,提速浒崇公路改造工程、青少年宫路北延、城市北环线等项目前期,开建周龙线、北二环西延等市域道路。畅通城市微循环,提升改造文二路、寺山路、二灶潭路等区块配套道路,整修阳光隧道、南门大街隧道,新增公共停车位2000个。
提优城市品质。强化规划引领,创新实施“总师”机制,完成市镇两级总体规划编制,启动新一轮城市控制性详规修编,出台中心城区风貌管控导则和西潮塘等重点片区详细城市设计。深入实施城镇品质大提升工程,全力以赴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三大工程”,完成中心城区“城市体检”,按程序推进重点板块征迁,力争完成房屋征迁70万平方米,实施老旧小区改造10万平方米、城中村梳理式改造项目14个。开展城镇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补短板项目7个,建立完善未来社区运营机制,创成未来社区4个。统筹规划城市景观和绿地生态系统,投入4.9亿元实施中心城区引水环通和城市内涝治理工程,稳步推进新城河、潮塘江城市轴带景观提升和亲水游步道贯通,新(改)建金山绿苑等口袋公园4个、城市绿道10公里以上。实施浒山路、教场山公园、虎屿山公园亮化改造工程。深化“席地而坐”城市客厅创建,探索环卫、市政、园林一体化养管体系,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塑造乡村风貌。深入实施新时代“千万工程”,启动新一轮村庄规划修编,一体推进城乡风貌打造、美丽城镇培育和未来乡村创建,启动观海卫和龙山片区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力争创成省级城乡风貌样板区1个、现代化美丽城镇2个,新增未来乡村3个以上,加快实现城乡全域美丽。严明纪律狠抓违法用地和违法建筑“两违治理”,综合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开展低收入农户住房微改造,广泛开展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16个,优化提升“四好农村路”50公里。
(四)坚定不移普惠均衡、共同富裕,倾力增进民生福祉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深化实施“七优享”工程,用心用情用力办好群众急难愁盼事,努力让群众生活年年都有新改善、一年更比一年好。
高质量推进扩中提低。深入实施“乐业慈溪”行动,构建高质量就业创业体系,针对性开展技能培训2.2万人次以上,城镇新增就业3.6万人。建设覆盖城乡的实体“零工市场”,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外来务工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新增骑手驿站10个,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培育“共富工坊”36家,力争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100万元以上行政村达到70%、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
高品质供给公共服务。打造“慈有优教”品牌,推进中小学高质量发展,实施教育“三名工程”,建设一批示范性学校,培育一批特色学科,促进公办民办教育协同发展,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支持慈溪中学打造全国知名一流高中,开建文锦书院二期、高新区小学等项目,完成中小学“空调进教室”全覆盖。深化健康慈溪行动,全力争取邵逸夫医院分院区落户慈溪,加快市中医医院扩建工程,启动慈林医院二期扩建工程,新(改、扩)建规范化村卫生室16家。打造“一老一小”服务样板,深化“朝夕共守”惠民行动,推进公办养老机构国企化改革,丰富完善助餐、助浴、助医等家门口养老模式,新增认知障碍照护床位200张;着力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健全“4+1”托育服务体系,投运市托育综合服务中心,新建“医防护”儿童健康管理中心4家,每千人口托位数达到4.3个。
高要求兜牢社会保障。稳步提高养老、医保等保障标准,扩大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甬宁保”覆盖面,推动长护险制度不断成熟。完善新型住房保障体系,新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7000套,新增公租房保障家庭800户,新(续)建安置房项目10个。加强残疾人、孤寡老人、低收入家庭、困境妇女儿童等困难群体服务保障,大力发展公益慈善事业,打造“慈·善空间”省级助联体标杆。
高水平办好民生实事。今年我们继续按照“群众提、大家定、政府办”的理念,在前期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筛选出12件民生实事候选项目,涉及慈有优教、扶残助残、卫生健康、养老服务、乐业慈溪、应急除险、公交提升、交通“三治”、文体惠民、生态宜居、智慧气象、非遗展示等领域,提请大会票决选出10件。对于通过票决的项目,我们将强化闭环管理,坚决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让民生福祉更加可见可触可感!
(五)坚定不移繁荣文化、兴盛文明,全力厚植城市底蕴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以文塑城、以文兴产、以文惠民,以更具魅力的文化强市建设引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塑造文化名片。强化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做好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编制实施上林湖越窑遗址保护总体规划。深化文明探源工程,推动“四大地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持续提升秘色瓷和青瓷瓯乐影响力,推进城市记忆和非遗文化传承。扶持文艺精品创作,持续擦亮“中国曲艺之乡”“中华诗词之市”等国字号文化名片。
深化文旅融合。优化完善文体设施,完成全民健身中心主体工程,启动新城河体育运动核心区建设,整体策划提升森林公园,优化完善翠屏山登山步道全线系统,规划打造城市马拉松环线,新增百姓健身房、健身广场、灯光球场等基层体育设施30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85平方米以上,争创省现代化体育县市。大力发展赛事经济、演艺经济,积极承办田径、羽毛球、篮球、五人制足球超级联赛等体育赛事,争创省级运动休闲旅游示范基地。持续提升文旅产业,丰富鸣鹤古镇、青瓷文化传承园等功能业态,串珠成链形成具有浙东气派和慈溪辨识度的精品游线,打造微度假、微旅游目的地。孵化培育一批地域特色鲜明、数字内容丰富的文化产业集聚平台,引进优质文化产业项目3个,创成省级园区(街区)2个,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8%。
涵养文明风尚。推进更高水平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挖掘提炼新时代慈溪城市精神内涵,实施城市特质文化形象塑造工程,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打响“浙江有礼·幸福慈溪”等文明实践特色品牌。建强城乡文化阵地,推动优质文化服务向基层延伸,新增“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城市书房、乡村博物馆等35个,开展文化惠民活动770场次以上,争创省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市。
(六)坚定不移保护环境、绿色发展,聚力擦亮生态底色
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营造高品质人居环境。
攻坚污染防治。持续发力守护蓝天,实施复合布加工、再生资源回收、废塑料加工等重点行业污染整治,建设集中喷涂中心绿岛项目,完成国Ⅳ营运柴油货车淘汰任务,确保PM2.5平均浓度低于29微克/立方米。多措并举呵护碧水,坚持水岸同治、源头管控,投入10亿元实施城镇排水管网综合改造工程,系统有力推进重点流域生态治理,建成城镇住宅小区“污水零直排区”5个,新建污水管网17公里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精准施策保护净土,扩大一般工业固废和危废收运覆盖面,持续推动生活垃圾精细化管理,争创省四星级“无废城市”。深入推进生态环境领域综合整治,坚决抓好上级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销号和举一反三。
厚植生态本底。加强生态修复和保护,改革扩面生态补偿机制。严格落实“河湖林田长制”,全域建设幸福河湖,建成宁波市级以上美丽河湖3条。推进国土绿化行动,启动废弃矿山治理7座,新增“一村万树”示范村2个,推动省级森林城镇全覆盖,抚育修复森林面积1500亩以上。开展松材线虫病防治,全面完成互花米草除治任务,做好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
促进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发展体系,实施重点节能改造项目30个,创建三星级以上绿色工厂50家,整治提升高耗低效企业200家。推动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新开工装配式建筑80万平方米,建成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开建城市资源循环利用综合体(中西部)项目,创成全国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畜禽粪污资源利用率达98%以上。推动光伏、氢能等清洁能源示范运用,新增光伏装机5万千瓦、公共充电桩400个以上。
(七)坚定不移守牢底线、防范风险,强力夯实安稳之基
深入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安全发展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坚决筑牢安全防线,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严守安全生产底线。健全“安委会+专委会”安全生产工作体系,聚焦群租房、自建房、危化品、电气焊等重点领域,持续深入开展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行动,坚决遏重大、降较大、减总量。深化智慧消防平台长效智能监管,全力确保消防安全形势稳定向好。持续开展交通“三治”,完善观附公路等8条县级公路交通设施,实施临水路段防护提升30公里、非灯控路口标准化改造160个,治理北三环寺马线、新城大道明州路等交通堵点11处,实施市人民医院、明月书院等停车拥堵问题专项改造,持续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水平。强化食品药品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推进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合理规划布局瓶装燃气供应站。
提升基层善治能力。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启动实施争夺“二星平安金鼎”三年行动,迭代升级“141”基层治理体系,巩固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建设成效。探索“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和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两化融合”,深化镇级社会工作站建设,实现城市社区分类治理全覆盖。加快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改革,开展新市民素养提升工程,深化新时代和谐促进会建设,不断提升新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全面推行非警务事项协同处置,建成公安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反恐防暴、全民反诈。强化欠薪源头治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防范重大风险隐患。加强自然灾害防御,迭代运行防汛防台“1833”联合指挥体系,推进翠屏山中央公园(北麓)防洪治涝,投入25亿元实施重点水利项目13个,其中实施中部三塘横江工程、邵岙水库分洪联调工程等续建项目6个,实施周家路江(二期)、慈东龙山片区防洪排涝工程等新开工项目7个,系统提升小流域山洪、城市内涝等灾害防御水平。坚持外引内治,强化水资源保供能力。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做好政府债务、金融、房地产等领域监测管控,坚决防止发生系统性风险。实施网络空间清朗工程,筑牢网络安全“防火墙”。
(八)坚定不移实干担当、优化效能,勠力打造现代政府
始终坚持以建设忠诚、法治、担当、清廉的人民满意政府为目标,切实完善治理体系、增强治理能力、提升治理水平,持续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更加坚定信仰,铸牢政治忠诚。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学笃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更严作风贯彻执行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切实将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领域全过程。
更加注重规范,严格依法行政。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全面打造法治政府。严格落实合法性审查制度,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充分发挥行政复议主渠道作用,推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持续推动行政诉讼收案数、败诉率“双下降”。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自觉接受市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提升政务公开制度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营造更加公正、更加有序、更加阳光的法治环境。
更加实干担当,提升工作效能。坚持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坚决贯彻“四抓落实”精神,大力倡树“守规矩、敢担当、要积极、抓具体”工作导向,深入开展“挑担啃骨抓落实”专项行动,让抓落实成为政府工作的鲜明底色。坚持思维向上、脚步向下,提高两级谋思路、下沉两级抓落实,认真执行“四下基层”和“周半无会”工作要求,以更实举措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争当脑勤腿勤的实干家。坚持守正创新、争先进位,变“路径依赖”为“模式创新”,全力推动各项工作争第一、创唯一。
更加清正廉洁,锤炼过硬作风。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积极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坚持过紧日子,实施财政增绩效、人员增效能、服务增值化“三增”行动,落实浙江省机关运行保障工作条例,研究出台新一轮镇(街道)财政体制方案,加强审计监督和廉政风险防控,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把宝贵的资源和财力更加高效地用在服务发展、保障民生上,用干部的辛苦指数、奉献指数换取群众的平安指数、幸福指数。
各位代表!只有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唯有实干方能成就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慈溪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与全市人民一道,锚定目标、接续奋斗,敢作善为、勇毅前行,加快高质量建设共富共美现代化新慈溪,为争当中国式现代化示范引领的县市域实践排头兵而不懈奋斗!
- 【中国中小城市指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