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1月4日在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 信息来源: | 阅读量:686次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3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也是武进奋勇争先、再创佳绩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遵循,在区委坚强领导下,与全区人民并肩同行、与广大企业家携手共进,深入贯彻“532”发展战略,聚焦新能源之都及“两湖”创新区建设,经济社会各领域取得了崭新的成绩,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武进实践的征程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常州高质量迈入GDP万亿之城提供了有力的支撑。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24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6.2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武进位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三,荣获投资潜力、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四项第一。常州经开区荣登2023中国省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百强榜首位。
一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全力以赴强产业,发展根基持续加固。工业经济量质齐升。“95X”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规上工业产值突破5800亿元。传统产业底盘稳固。高端装备、绿色精品钢等产业稳中向好,瑞声、国茂、新誉、今创、柳工等龙头企业支撑有力。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壮大。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加速崛起,产值规模首破千亿、达1600亿元,整车产量达37.6万辆、占全省产量近40%。集成电路产业蓄势发力,龙城芯谷启动建设,承芯半导体、纵慧芯光等重点企业质态良好。医疗健康、机器人、新型碳材料稳步发展。未来产业持续布局。常州氢湾、合成生物创新产业园相继起航。项目工作再获突破。签约理想汽车三基地、普罗吉创新生物医药、屹创新型储能3个百亿项目,引进1亿元以上项目110个、总投资超900亿元。省市重大项目入库、开工数均居全市第一。太阳诱电一期、移远通信制造基地、豪森润博智能装备等一批重大项目投产。企业发展亮点纷呈。恒立液压创成全区首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东方特钢入选全国5G工厂,35家企业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创历史新高,11家企业上市挂牌。现代服务业不断提质。常发农业、万帮数字能源获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认定、实现该领域“零”的突破,中天钢铁、晶雪节能获评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建设改造高标准农田2.23万亩,14个水稻新品种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立华股份“华东优质禽育种实验室”创成农业农村部企业重点实验室,中国花卉协会家庭园艺分会落户武进。
一年来,我们步履坚实、蓄势提能促创新,转型动能更加强劲。平台“矩阵”持续壮大。南京大学未来技术创新研究院建成启用,南京医科大学常州校区、江苏理工学院新校区顺利推进,宽禁带半导体国家工程中心常州分中心开工建设。重点园区支撑有力。中以常州创新园获批省级功能园区,入选全省国际合作园区发展案例,创新村二期主体封顶,广以常州研究院、跨境技术交易平台高点建设。武进国家高新区创成国家级绿色园区,工业协作机器人产业跻身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理想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加快建设,芯砺车载中央计算平台芯片等重大项目落户。西太湖科技产业园获评全省唯一“全国工商联民营科技企业创新园区”,“一高四新”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常州细胞港、氢湾国际创新社区一期等有序建设。绿建区获评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生态设计理念应用项目试点,创成省级绿色生态城区高品质建设示范区。创新主体动能充沛。新认定独角兽及潜在独角兽企业11家、省级瞪羚企业43家,净增高新技术企业382家、总数突破1800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达84.8件,连续三年获省政府知识产权工作督查激励。引才聚才成效显著。引进各类人才3.66万人,新增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家、国家级人才17人,建成人才公寓1.6万套。青年发展型县域建设试点纵深推进。武进创成全国科普示范区。
一年来,我们敢闯敢试、善作善成抓改革,内生动力加速释放。营商环境持续优化。“A武进”品牌正式发布,3批优化营商环境举措高效落实,“拿地即开工”“信用承诺容缺受理”等工作拓面推进,“信用+审批”获评全国“新华信用杯”优秀案例,“一企来”微信小程序入选中国优化营商环境十佳创新案例。农村改革蹄疾步稳。入选新一轮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和省级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高标准完成宅基地制度改革五项国家重点任务。要素配置不断增效。紧扣“4个5000亩”,完成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1.18万亩,盘活更新产业用地5028亩。金融工作成效显著。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增长15%,全省首单“央地合作”增信债券成功发行,领航保Ⅲ和IV、外贸护航保等相继推出。基金运作更加高效。区产业投资基金加速壮大,新参股基金8支、规模达300亿元,跻身清科、投中等权威榜单全国引导基金前列,3支QFLP基金落地。对外开放稳步深化。武进(上海)国际创新中心启用,引进BHS造纸机械等71个外资项目,完成进出口总额978亿元。国企三年改革圆满收官,国有企业积极参与城市发展各项工作。
一年来,我们高位统筹、加压奋进优生态,环境质量稳步向好。太湖治理“一号工程”大力推进。坚持“1+8+5”治理体系,启动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三年行动,相关工作获央视《新闻联播》报道,太湖湖心区首次达到Ⅲ类水标准。洮滆片区(武进)水环境综合整治一期完工,滆湖退田还湖二期稳步推进,实施太湖清淤150万方、滆湖清淤500万方。支流支浜治理有序开展,新沟河武进段、新孟河漕桥河武进段获评全省幸福河道建设示范样板。武南二厂中水回用工程、武高新污水处理(一期)投用,阳湖生态净水厂、滨湖污水处理(二期)加快建设。完成池塘标准化改造1.2万亩。生态绿城加速呈现。生态廊道等11项工程顺利完成,南夏墅街道创成省级生态文明示范街道。绿色转型高效推进。“危污乱散低”综合治理有序开展,玻璃钢、铸造等重点行业整治稳步实施,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6家、绿色供应链7家,入围全省绿色制造典型地区。完成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
一年来,我们驰而不息、精益求精提品质,城乡面貌绽放新姿。“两湖”核心区呈现新气象。苏澳大厦开工,江南银行总部大楼签约,西太湖外国语学校等项目投用,医药国际创新中心顺利推进。交通枢纽功能实现新突破。沪宁沿江高铁开通,武进站综合交通枢纽投用,武进迈入高铁时代。地铁5号线武进先导段开工,花海大道(南沿江城铁段)交工验收,常州南站、常泰铁路等前期工作稳步推进。城市更新取得新进展。长沟河片区整体规划及重点项目设计加快推进,徐湖渰公园建成投用,“长沟流樱、文脉诗心”愿景逐步呈现。菜市场改造提升三年行动顺利完成,空中线缆等重点攻坚行动有效开展,新增公共停车位超2300个、口袋公园8个。乡村振兴收获新成果。创成“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入选省农村物流达标县、省数字乡村特色试点地区,环太湖公路获评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礼嘉镇何墅村、横山桥镇五一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雪堰镇入围全省生态宜居美丽示范镇,创成6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3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建成现代宜居农房4210户。
一年来,我们躬身力行、笃行不怠惠民生,民生福祉可及可享。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民生实事项目全面完成。社会保障稳步夯实。新增城镇就业4.4万人,完成公积金扩面5.2万人,落实慈善救助、公益事业补助金9000万元。公共服务扩容提质。新增学位近2.3万个,5项教学成果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数量居全省前列,获评全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地区,前黄高级中学通过省高品质示范高中验收。武进中医医院创成“三甲”中医医院,武进人民医院南院二期主体封顶,雪堰镇、西湖街道创成“15分钟医保服务圈”省级示范,在全省率先开展医防融合探索。困难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养老助餐、困境儿童帮扶等有效开展,新增2个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社区、3家国家级普惠托育机构。第三图书馆投用,3家单位获评江苏最美公共文化空间,“馆校共建”工作入选省公共文化服务十佳案例,太湖湾露营谷创成省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基地,春秋淹城旅游区入选省文旅消费人气目的地。社会治理更加高效。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专项整治巩固提升年、基础建设强化推进年行动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51.5%、25%。食品安全形势稳定,通过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现场复核。信访问题源头治理三年攻坚有效开展,一批重点积案得以化解。城运中心正式启用,区镇两级矛调中心有序建设。“平安武进”“法治武进”建设高效推进。第十一批援疆工作全面启动。退役军人事务、机关事务管理、工会、妇女儿童、关心下一代、红十字、残疾人、档案、地方志等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一年来,常州经开区发展迈上新的台阶。围绕“勇当先行奋进年”主题,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前行。产业转型纵深推进,“四特三新三潜”产业体系加速构建,轨道交通产业园创成省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集聚示范区。项目攻坚连续突破,长海二期、中车产教融合基地等项目顺利开工。园区更新全面提速,数字经济产业园一期、东方三新产业科创园等园区建成投运。中心城区建设全面发力,文化活动中心正式投运,常青里文化旅游街区主体完工,中天、江南等总部大厦高标准推进,3平方公里商务区加快落地,312国道、232省道快速路工程正式开工,4个农民自建区项目启动建设。大运河工业遗产峰会、锡剧发展大会等活动高水平举办。
一年中,我们更加重视政府自身建设,努力建设适应时势之变、回应发展之问、顺应群众之需的人民政府。我们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扎实开展主题教育,以最坚定立场、最鲜明态度,推动党的决策部署高质量落地。我们坚持依法行政、阳光用权,持续推动法治政府建设,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实施审计项目21个,有序推进“五经普”工作,高质量办结人大代表建议134件、政协提案207件,主动公开政府信息3378条。我们坚持勤俭务实、节用裕民,严控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把更多财力用到民生上。
各位代表,回望2023年,我们一路栉风沐雨,一路勤耕不辍,有爬坡之艰,有闯关之难,收获丰硕成果,再添城市新彩!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离不开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离不开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更离不开每一位武进人的拼搏奋斗。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致敬!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各驻武单位同志、海内外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武进发展还面临诸多困难和制约: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还要进一步加快,传统产业转型任重道远,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仍需加力;承载高质量发展的城市能级还要进一步提升,空间布局、功能品质等方面仍有短板,对于高端要素的吸引力有待彰显;保障高质量发展的治理体系还要进一步优化,部分领域风险隐患依然突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干部队伍建设还要进一步强化,少数干部的思维理念、专业素养和担当意识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加快解决。
2024年工作安排
伴随常州高质量迈入万亿之城,城市能级完成历史性一跃。武进发展走到关键节点、迎来重大机遇。我们有责任把机遇转化为发展的势能、把势能落地为实在的业绩,在全新起点加速奔跑,在更大平台勇攀新高,在武进发展历史上留下属于我们的厚重一笔!我们将持续提振在全市挑大梁、在全省做示范、在全国走在前的争先之志。传承阳湖精神、提振大干之志,知重负重、担责尽责,能快则快、多作贡献,让敢于担当、善于破局成为政府工作鲜明标识,厚植发展优势,制胜区域竞争。我们将更加突出产业强区、创新驱动、绿色转型的发展导向。坚定不移打产业牌、走创新路、补生态账,持之以恒提升产业竞争力、城市创新力、生态治理力,以产业固根本、以创新向未来、以绿色得永续。我们将匠心塑造精品城区、精美乡村、精管善治的城市格局。坚持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同步优化,规划、建设、治理三大环节协同发力,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高效统筹,以高能级城市支撑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我们将牢固树立根植于民、依靠人民、履职为民的价值追求。始终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以人民诉求标定工作方向,以群众评价检验工作成效,办实每件事、赢得万人心。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是常州万亿之城再出发的第一年,也是武进加快推进现代化强区建设的攻坚突破之年。今年政府工作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532”发展战略,围绕在“万亿之城再出发”中提升贡献度、在新能源之都建设中扩大首位度、在“两湖”创新区发展中干出显示度“三大任务”,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系统推进城乡建设、生态治理、民生改善等各项工作,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武进新实践。支持常州经开区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高于GDP增幅,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外资、外贸稳中提质,能耗和环境指标完成上级下达任务。实际工作中,我们将努力争取更好结果。
重点做好六方面工作:
一、坚定不移深化产业转型,让“智造”名片更加闪亮
牢牢把握产业这一发展命脉,坚持走工业立区、产业强区之路,持续推动产业结构向新处布局、向高处攀登、向深处拓展、向前端延伸,构建面向未来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聚力强链补链延链,优化产业体系。推进传统产业强链、新兴产业拓链、未来产业建链,持续优化“95X”现代产业体系。稳住传统产业基本盘。坚持“强龙头、稳链条、促转型”,深入推进传统优势产业升级,加快向价值链高端迈进。乘势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建圈补链、生态优化,全力保障理想汽车重大项目及相关配套建设,支持理想扩产能、提效益,强化关键零部件项目招引,以整车带动零部件集聚、以零部件支撑整车生产,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产业集群。加快集成电路产业布局,聚焦化合物半导体、车规级芯片等领域,建好用好龙城芯谷、宽禁带半导体国家工程中心常州分中心,支持承芯半导体、纵慧芯光等加速发展。壮大机器人产业规模,加快高端整机项目招引,着力补齐核心零部件短板。稳步提升医疗健康、新型碳材料等产业竞争力。推动未来产业蓄势突围。拓展氢能、合成生物等领域布局,推动普罗吉等重大项目落地,发挥常州氢湾、合成生物创新产业园等载体作用,培育创新策源、转化孵化、应用牵引的产业链条。扎实推进“智改数转网联”。优化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服务,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新增省级以上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车间)超8家。提档升级现代服务业。壮大信息技术、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节能环保等生产性服务业,提升现代商贸、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更好满足产业升级和居民消费需要。
坚持高质高效高新,攻坚产业项目。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聚焦重点产业赛道,健全“大招商”机制,统筹开展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科技招商、平台招商,引进一批具有支撑性和牵引性的重大项目,集聚一大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小而优”“小而美”“小而强”项目。招引总投资100亿元或10亿美元项目2个以上、30亿元或3亿美元项目6个以上、10亿元或1亿美元项目18个以上,新增外资项目76个以上。进一步提升项目“招推服”效能,完善项目审批“一件事”全链条服务体系,常态落实信用承诺预审、“拿地即开工”等举措,深化“用地清单制”改革。强化重大项目空间保障能力,坚决打好低效工业用地腾退攻坚战,改造低效工业区块24个。
瞄准最高最优最好,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标杆城市,滚动推出优化营商环境举措,不断彰显“A武进”品牌内涵。深化“一网通办”“跨省通办”,强化审批监管执法联动,高质量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实现流程更优化、程序更简便、办事更便捷。优化惠企政策“直达快享、非申即享”实现路径,完善“管家式”企业信用修复服务体系。加快内外贸一体化服务体系建设,落实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加快补足跨境电商产业链上下游环节,优化涉外法律服务,更大力度支持企业拓市场、抢订单。
二、全面系统优化创新生态,让发展动能加速转换
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生态体系,激活创新强引擎,开辟发展新空间。
全方位激活创新主体。优化科技型企业全周期成长路径,形成以领军型企业为龙头、高新技术企业为骨干、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创新集群,净增高新技术企业300家以上、力争有效高企数量突破2100家。引导广大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道路,在产业链创新链关键环节“卡位入链”,确保各级“专精特新”企业新增数量保持全市首位。支持引导企业与高校院所、科研机构组建创新联合体,面向新能源、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强化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力争在更多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现自主可控,组织重大技术攻关项目8个以上。
全域化做强创新园区。激活园区内生动力和辐射能力,为全域创新提供有力支撑。中以常州创新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构建核心区“一轴三线”框架,发力双创载体建设、国际资源导入、标杆项目引进等工作,争创国家级改革试点,打造更有影响力的开放创新示范园区。武进国家高新区做强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做大机器人产业规模,强化集成电路技术攻坚及成果转化,提档国家骨科与运动康复产业常州创新中心等平台,当好产业发展及科技创新排头兵。西太湖科技产业园深耕“一高四新”产业领域,构建“一谷一港一湾一岛”平台体系,布局建设高端教育、医疗、商贸、文体等城市配套项目,加快打造产业新地标、城市新中心。绿建区紧扣“绿色建筑+”发展方式,做强中欧(常州)绿色创新园、长三角碳管理体系研究院,放大在建筑科技、国际合作等方面带动作用。津通工业园、工研荟、湖塘科技产业园等特色园区持续优化运营模式,加大资源集聚力度。加快建设龙城芯谷、长三角青年创新创业港。
全要素健全创新体系。坚持“一个重点产业、一系列科创平台、一揽子人才政策、一套金融产品、一批产业合作基金”思路,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打造最优创新生态。强化平台支撑,加快南京大学未来技术创新研究院、南京医科大学常州校区、江苏理工学院新校区等院校建设,发挥细胞治疗研究院等平台作用,推动氢能装备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创建国家级平台。提升人才引力,深化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构建人才友好发展生态,新增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130人以上。畅通金融服务实体、赋能创新渠道,高新技术企业贷款增速保持在12%以上,新增上市挂牌企业10家以上,争创全省首批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放大产业基金“支点”作用,深化投招联动,拓展“基金+基地+城市”实践,引导更多资本流向新赛道新领域,链接更多资源赋能创新转型。
三、更强担当扛起生态重任,让美丽武进加快呈现
统筹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力攻坚水环境治理,协同推进污染防治和绿色转型,积极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绘就美丽武进新画卷。
唱响新时代“太湖美”。坚持“1+8+5”治理路径,推动水环境质量实质性好转,以两年苦干、让碧水再现。突出“一湖一浜一链一网一带”五个一治理重点。“一湖”即滆湖治理,推进太湖新一轮生态清淤二期、滆湖生态清淤及修复二期三期项目,完成滆湖近岸带武高新、嘉泽片区生态修复,实施国家级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县项目。“一浜”即支流支浜治理,逐条制定水质长效达标方案,完成洮滆片区(武进)水环境综合整治二期工程。“一链”即湿地链建设,建立环滆湖生态湿地链,实施湖心区湿地等3个项目、修复生态湿地3700亩以上,推进6个城区湿地、10个乡村湿地项目。“一网”即污水管网建管,健全城乡污水收集处理“五个统一”工作机制,确保城乡污水收集处理率持续提升。“一带”即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带建设,开展太湖一二级保护区、环滆湖及主要入湖河道周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系统推进池塘标准化改造、农田排灌系统生态化改造等工作。
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大气质量,强化挥发性有机物、工地扬尘等重点污染源管控,实现PM2.5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加快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污染治理能力,基本建成滨湖污水处理厂二期、武南路调度管网,加快阳湖生态净水厂及人民路、火炬路调度管网前期建设,实施老旧管网排查修复50公里以上。深化“无废城市”建设,压降一般工业固废、危废产生强度,加快推进生活废弃物收运处置一体化项目,提升固体废物安全处置和综合利用水平。做好各级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
走好绿色低碳转型路。落实能耗强度约束性指标要求,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继续推进“危污乱散低”综合治理,加快表面处理中心建设,深化涂料等重点行业整治。发挥智能微电网产业联盟引领示范作用,开展“光储充售”智能微网先行先试和商业模式推广,探索建设(近)零碳工业园,培育绿色制造示范企业,新增省级以上绿色工厂6家。探索生态保护补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高点“绿”成“金”、增值变现水平。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扩大出租、环卫等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应用规模,新建公用充电桩1000个以上。
四、久久为功统筹城乡建设,让城市能级稳步提升
把握“两湖”创新区纵深推进机遇,统筹新城崛起与老城更新、现代都市与和美乡村、精品化建设与精细化治理,驶上城市品质攀升、能级跃升“快车道”。
打造拥湖发展新标杆。立足“城市新中心”定位,加快完善“两湖”创新区核心区整体形态,提速总部经济区、能源中心、常州南站商务区等重点区块规划建设。优化外快内畅交通网络,深化常州南站枢纽、常泰高速规划研究,开工建设“四高两铁一河”项目,加快推进地铁5号线、腾龙大道智慧快速路、中吴大道西延、花海大道、前寨路、武南路东延及朝阳路南延等交通工程。丰富城市功能配套,及早建成中央公园一期、环城公园示范段,加快推进苏澳大厦、江南银行总部大厦、华师大附属西太湖学校等重点工程,推动更多优质教育、文化、医疗等资源向“两湖”核心区布局。
塑造品质城区新格局。以高水平规划引领城市建设,完成区级国土空间规划报批工作。加快重点片区更新步伐,大力推进长沟河景观打造,提速建设儿童体育公园、儿童艺术中心、科技馆等重点项目,打造“儿童友好、生态友好”城区新地标。加快江理工等片区建设,探索推进“城中村”改造。提升城市安居水平,完成老旧小区天然气立管改造124公里以上、既有住宅电梯加装14台以上,新增公共停车泊位2500个以上。提升城区环境面貌,建成美丽街区4个以上、城市公园9个以上。全面推进新一轮文明城市创建,持续深化精细治理,纵深推进背街小巷、菜市场周边等重点领域攻坚。
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集成推进农村改革。深入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农房集中更新等工作,积极推进省级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高效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滨湖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园区建设,积极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完成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核实处置5000亩以上,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统筹建设宜居农村。加快打造立足乡土、富有特色、承载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美丽乡村“武进样板”,创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3个以上、省级绿美村庄8个以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达标村庄90个以上,创建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示范区。稳步推进“两湖”创新区北部片区、雪堰镇新康楼村片区更新。持续拓宽增收路径。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探索“飞地抱团”“强村公司”等模式,增强村集体经济发展动能。
五、毫不动摇站稳人民立场,让幸福指数持续攀升
坚持心向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推动更多政策向民生倾斜、更多财力向民生集中、更多精力向民生聚焦,让人民群众看到变化、见到实效,让人民生活更有品质、更加幸福。
推动社会保障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突出就业优先导向。打造集就业驿站、技能人才公寓、零工市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于一体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采集开发就业岗位10万个以上、职业技能培训惠及3.5万人次以上,推动江苏(武进)技能人才服务产业园创建国家级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兜牢社会保障底线。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开展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试点,完成公积金扩面5万人以上。优化“一老一幼”服务体系。深化医养融合改革,建设农村养老睦邻点13个以上、老年助餐点12个以上,升级镇(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5家以上,完成困难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400户以上。深化困境儿童“主动发现”机制,推进省“苏童成长”协同关爱机制建设试点工作,创建省级普惠托育机构4家以上。
推动公共服务更加优质、更为均衡。提升教育发展水平。扩容教育资源,建成西园路中小学、南田路中小学等教育项目。以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为引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新增省市优质幼儿园7所以上、市新优质学校7所以上。优化医疗卫生服务。建成武进人民医院南院二期,深化县域医共体改革和医防融合探索,全面落实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新增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功能中心5个以上。加快文旅深度融合。持续提档太湖湾、春秋淹城等旅游板块,精心打造太湖湾音乐节、西太湖马拉松等品牌,建成第四图书馆,稳步推进淹城文博区建设,推动文旅资源串珠成链、文旅产品提档升级、文旅业态丰富多彩。
推动社会治理更加高效、更现代化。毫不松懈抓好安全生产,加快安全生产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进一步压降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深化道路交通安全特别是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治理,守护群众出行安全。压实“两个责任”,巩固食品安全良好形势。强化政府性债务和平台经营性债务管控,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开展重点领域信访问题专项攻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严厉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等新型违法犯罪,深入推进“平安武进”“法治武进”建设。加快矛调中心建设,打造区镇村联动、分层过滤的纠纷调解体系。推动城运中心流程再造,完善“一网统管”要素组建,构建“一心十联”新机制、“一网统管”新格局。
六、持之以恒强化自身建设,让实干担当蔚然成风
大道之行,始于足下,成于实干。我们将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为善为抓落实”的要求,扛起重担重责,干出实绩实效。
突出政治建设,坚定对党忠诚之心。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时刻牢记“党委定方向、政府抓落实”,自觉在全局中谋划工作、在大局下推动工作,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决策部署。
突出效能建设,弘扬务实高效之风。增强识变之智、应变之方、求变之勇,在多重目标中强统筹、在多重考验前善突围、在多重约束下敢破局。健全重点工作“攻坚专班制、任务清单制、责任闭环制”的推进机制,拿出“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确保工作定一件、干一件、成一件,以高效率换取高效益、以快节奏赢得快发展。
突出作风建设,绷紧清正廉洁之弦。加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重要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切实强化政府系统“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管。深化法治政府建设,用法治给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落实“习惯过紧日子”要求,加强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效能。强化财政监管、审计监督,让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
各位代表,潮头登高再击桨,无边胜景在前头!我们相信,武进人民敢闯敢干,武进干部能拼能胜,武进未来可期可成!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委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勇担使命、勇毅前行,全力开辟武进高质量发展新境界,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武进新实践!
名词解释
1、“一高四新”:即高端医疗健康、新能源、新材料、新智造、新经济。
2、“4个5000亩”:即通过国企参与低效集体工业用地腾退、企业自主更新、工业园区自主改造、片区整体更新,盘活土地2万亩。
3、医防融合:即强化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机构融合合作,组建医防联合体,强化对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筛查和干预,推动医疗服务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4、“四特三新三潜”:即绿色优特钢、轨道交通、绿色家居、智能电机四大特色产业,汽车电子、光电材料、新能源装备三大新兴产业,关键战略材料、生命健康、安全应急装备三大未来潜力产业。
5、“用地清单制”改革:即政府在供应土地前根据区域评估情况,形成涵盖评估(普查)及事项审批监管要求、政府公共服务事项、收费标准等内容的“用地清单”,交付用地单位,为用地单位减时间、减成本、减环节。
6、“一谷一港一湾一岛”:即东方碳谷、细胞科技港、常州氢湾、合成生物岛。
7、“五个统一”:即城乡污水收集处理统一推进、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监管。
8、“四高两铁一河”:即锡宜高速扩建、沪武高速扩建、丹金高速、宁常高速、盐宜铁路、地铁6号线一期、京杭运河三级航道改二级航道工程。
9、“一心十联”新机制:即以区城运中心为全区综合指挥调度中心,落实部门联合、数据联通、指挥联动、隐患联处、安全联防、矛盾联调、问题联治、重点联管、法治联宣、平安联创“十联”工作机制。
- 【中国中小城市指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