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济时报 | 2024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成果发布
●百强县市、百强区走在前、做示范,分别贡献了全国经济总量的9.62%和11.04%中小城市综合实力指数为77.0,东部继续领跑,中西部发展加快
●中小城市科技创新指数为63.7,百强县市、百强区合计拥有高企数超9.3万家
●千强镇综合实力指数为69.0,昆山市玉山镇稳居全国千强镇榜首
为客观评价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总结城市一般性发展规律,探索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路径,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小城市发展理论体系,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和国信中小城市指数研究院倾力构建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指数研究系统体系,持续20年对中小城市发展指数进行深入系统研究。
20年来,课题组坚持前瞻引领,不断丰富理论研究成果,同时坚持每年邀请专家学者以及各级领导等参与指标体系的优化调整,系统构建了包括县市、市辖区、建制镇三个行政区域和综合实力、绿色发展、投资潜力、科技创新、新型城市化质量、建制镇综合实力等六个指数在内的研究框架,对我国中小城市及镇域发展状态、水平进行动态监测。课题组通过研究树立的全国百强县市、全国百强区、全国千强镇等发展典型,为中小城市及建制镇提供了发展指引和标杆示范,促进全国范围内的相互学习与共同进步。现将2024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成果公布如下: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评价对象界定为:县级市、县和空间结构相对独立的市辖区,以及发展基础较好、已具城市雏形或城市形态的建制镇。百强县市:县级市、县(自治县)、旗(自治旗)。百强区:辖有乡镇、空间相对独立发展的市辖区(并剔除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大直辖市的市辖区)。千强镇:全国重点镇、各省份发展态势较好的建制镇。
二、评价体系及测评结果
(一)综合实力指数
中小城市综合实力指数下设经济发展、创新驱动、生态环境、民生福祉、城乡治理5个一级指标,发展水平、创新基础、绿色消费、生活质量、城乡建设等15个二级指标(见表1)。
测算结果显示,2023年中小城市综合实力指数提升至77.0,较上年提高1.3。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以其卓越表现持续领跑,指数跃升至84.3,分别高出中部与西部地区6.5和12.6,展现了强大的发展动力和区域辐射效应;东北地区虽面临一定挑战,但指数仍实现了0.9的积极增长,显示出该地区在逆境中寻求突破、稳步前行的坚定决心。
2023年百强县市常住人口合计9185万人,人均GDP为13.21万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48倍。百强县市以占全国1.81%的土地面积,聚集了全国6.52%的人口,贡献了9.62%的地区生产总值和3.90%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是中小城市发展的“领头羊”。
在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榜单中,东部地区展现出显著的整体优势,占据69个席位,较上年增加1席;中部地区次之,占据19个席位;西部和东北地区分别占据10席和2席。具体到省区表现,江苏省、浙江省和山东省在百强县市的竞争中名列前茅,分别占据24席、19席和15席,三省份合计占比接近六成,彰显了其强大的县域经济实力。
2023年百强区常住人口合计11428万人,人均GDP为12.18万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36倍。百强区以占全国1.00%的土地面积和8.11%的人口,创造了全国11.04%的GDP和4.16%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继续引领中小城市发展。
在综合实力百强区榜单中,东部地区入选数量遥遥领先,占据75个席位,较上年减少1席;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占据14席和11席,两者数量接近,显示出一定的竞争力;而东北地区在百强区的竞争中依旧未能获得席位。在省区层面,江苏省、浙江省和广东省继续稳居百强区数量前三名,分别占据22席、20席和15席,瓜分了过半数席位。
(二)绿色发展指数
中小城市绿色发展指数构建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下设资源节约、绿色消费、污染治理、环境质量4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2023年中小城市绿色发展指数为69.9,与上年相比提高1.6,彰显了中小城市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深入践行。2023年,绿色发展百强县市空气质量优良率平均值为83.04%,绿色发展百强区空气质量优良率平均值为85.50%,实实在在的成绩为美丽中国建设写下了生动注脚。
从绿色发展百强县市的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占据69席,其中江苏(21席)、浙江(18席)、山东(15席)三省占据了绝大多数席位,显示出这三省在绿色发展方面的全面性和深度。中部地区虽然数量上少于东部地区,占据23席,但也有一定数量的县市入选,如安徽(8席)、河南(7席)等省份的县市,这反映了中部地区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绿色转型方面的追赶态势。相比之下,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县市数量较少,分别占据5席和3席,但仍有辽宁瓦房店市、吉林延吉市、新疆库尔勒市、四川仁寿县、吉林梅河口市、陕西蓝田县等县市入选,表明这些地区也在努力推进绿色发展。
从绿色发展百强区的分布来看,东部地区的市辖区在百强区中占据绝大多数,共有72席。这可能与该地区较早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有关,为绿色转型提供了基础。其中江苏、浙江两省以绝对优势领先,分别占据21席和19席,体现了两省在绿色发展、低碳经济等方面的强劲实力。中部地区的百强区数量较少,共计16席,较上年增加2席,显示出中部地区正在加快绿色发展的步伐。西部地区占据12席,其中四川、贵州两省入选数量较多,分别占据6席和3席。
(三)投资潜力指数
投资潜力是对中小城市区位条件、基础设施水平、产业发展活力、营商环境等方面的综合考量。不同于2023年指标体系,2024年中小城市投资潜力指数指标体系进行了较大调整,下设区位引力、要素效力、发展潜力、持续活力4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见表6)。2023年中小城市投资潜力指数达到87.0,较上年提高0.9。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的中小城市无疑是投资热土,其中制造业的蓬勃发展为该地区投资潜力指数的提升贡献了重要力量,指数升1.8达到89.7。西部地区指数升1.6至84.6。中部与东北地区指数略有下降,较上年分别下降0.3和1.4。
在投资潜力百强县市的分布格局中,东部地区入选数量持续领先,占据54席,较上年增加3席;中部地区入选数量次之,占据32席;西部和东北地区入选数量较少,分别占据11席和3席。分省区来看,东部地区的山东(13席)、河北(13席),中部地区的安徽(10席)、河南(9席),以及西部地区的四川(3席)等省份表现突出,入选数量较多。
在投资潜力百强区的分布格局中,东部地区的领先优势显得尤为突出,占据63席,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分别占据20席、15席和2席。分省区来看,江苏、广东、山东三省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丰富的创新资源和良好的营商环境,在投资潜力百强区的竞争中表现尤为抢眼,入选数量分列前三名,分别占据23席、15席和10席。
(四)科技创新指数
中小城市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线,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战场和重要前沿。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基础在中小城市,重点和难点在中小城市,潜力和突破口也在许多中小城市。中小城市科技创新指数重点从科技创新平台、科技创新潜力、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成效4个方面展开评价。2023年中小城市科技创新指数为63.7,较上年提高0.3。截至2023年底,科技创新百强县市合计拥有高新技术企业超3.3万家,约占到全国的8.25%;科技创新百强区合计拥有高新技术企业超6万家,约占到全国的15%。
在科技创新百强县市榜单中,东部地区以65个席位继续保持领先,特别是江苏、浙江、山东等经济强省县域科技创新能力表现抢眼,分别占据21席、16席和14席,合计占比超过一半。中部地区占据26席,较上年增加1席,其中安徽、河南等省份上榜数量较多,分别占据10席和7席。西部和东北地区科技创新实力相对偏弱,百强县市入选数量较少,分别占据7席和2席。
在科技创新百强区榜单中,东部地区保持上年上榜数量,占据73席;中部和西部地区上榜数量接近,各占据15席和12席;东北地区暂无城区上榜。具体到省区表现,江苏省、浙江省上榜数量并列第一,各占据20席;广东省上榜数量也较多,占据14席。
(五)新型城市化质量指数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扩大内需最大的潜力所在。城市化与城镇化是同一内涵,只是侧重点有所差异。本研究用城市化取代城镇化用语,依据是城市化为世界通用提法,意在否定对小城镇作用的过度强调。而且许多超级镇也应完成由镇向市跨越的历史使命。中小城市新型城市化质量指数从城镇发展、公共服务、城市更新、环境质量4个方面进行评价。2023年中小城市新型城市化质量指数为51.3,比上年提高0.5。分区域来看,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中小城市新型城市化质量指数分别达到53.4、51.1、48.5和49.0。
在新型城市化质量百强县市榜单中,东部地区占据59席,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分别占据23席、13席和5席。分省区来看,江苏、山东、浙江等省份上榜数量较多,分别占据17席、14席和13席。
在新型城市化质量百强区榜单中,东部地区以72个席位处于绝对领先地位,较上年增加1席;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占据14席和13席;东北地区上榜数量较少,仅黑龙江哈尔滨市南岗区入选。分省区来看,江苏省和浙江省上榜数量居前,分别占据21席和20席;广东省紧随其后,占据12席。
(六)建制镇综合实力指数
建制镇是中小城市下辖的行政单元,镇域经济是中小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全国建制镇综合实力指数下设经济发展、创新活力、发展潜力、生态宜居、生活富裕5个一级指标和25个二级指标。2023年千强镇综合实力指数为69.0,较上年提高1.2。分区域来看,2024年全国千强镇中,东部地区共计占据794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其中江苏省、浙江省和广东省相对集中,分别占据251席、224席和124席,合计占比接近六成。中部地区次之,占153席,而西部和东北地区入围数量较少,分别占据43席和10席。
2024年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绿色发展、科技创新、新型城市化质量等指数以及建制镇综合实力指数具体指标体系详情见《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报告(2024)》绿皮书和中小城市指数网。
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
国信中小城市指数研究院